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27681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docx

小学二年级古诗词

二年级

1、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于元祐五年(1091)在杭州任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一首勉励诗。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荷尽⑴已无擎雨盖⑵,菊残⑶犹有傲霜⑷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⑸,最是橙黄橘绿时⑹。

[1]

注释译文

注释

⑴荷尽:

荷花枯萎。

⑵擎雨盖:

托住雨珠的叶子。

盖:

伞,诗中比喻荷叶。

⑶菊残:

菊花凋谢。

⑷傲霜:

不怕风霜。

⑸君:

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⑹橙黄橘绿时:

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1]

译文

冬天,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吹霜打的枝条。

人们都说:

冬天怎么比得上花儿红草儿绿的春天。

可是,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橙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

[1]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宋时流行“苏黄米蔡”。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5]

2、山行[shānxíng]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译文

注释

1、山行:

在山中行走。

2、寒山:

深秋季节的山。

3、石径:

石子的小路。

4、斜:

此字读xié,为倾斜的意思。

5、深:

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6、坐:

因为。

7、霜叶:

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

登上远处的。

9、山:

高山。

10、车:

轿子。

11、枫林晚:

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

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

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作者

杜牧(803~约852)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

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生平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

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

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3、回乡偶书二首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

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传达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回乡偶书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偶书:

随便写的诗。

偶:

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1]

(2)少小离家:

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老大:

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

家乡的口音。

无改:

没什么变化。

一作“难改”。

鬓毛:

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一作“面毛”。

衰(cuī):

减少,疏落。

鬓毛衰:

指鬓毛减少,疏落。

[3]

(4)相见:

即看见我;相:

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

即不认识我。

(5)笑问:

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6)消磨:

逐渐消失、消除。

(7)镜湖:

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

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2][4]

(8)鬓毛:

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1]

(9)衰(cuī):

疏落,衰败。

[1]

作品译文

其一: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

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1]

其二: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4]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唐会稽人,自号“四明狂客”。

年轻的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

性格爽直,豁达而健谈。

他曾撰写《龙瑞宫记》、《会稽洞记》,还被推荐入丽正殿书院编撰《六典》。

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灸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7]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

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

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4、赠汪伦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①声。

桃花潭②水深千尺③,

不及④汪伦⑤送我情。

作品译文: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注释】

①踏歌:

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

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

不如。

⑤汪伦:

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

“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

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

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5、鸟鸣涧

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

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

《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鸟鸣涧》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品注释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鸟鸣涧:

鸟儿在山中鸣叫。

河流名。

涧:

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

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

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花瓣晒干可以食用。

空:

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

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

月亮出来。

惊:

惊动,惊扰。

时:

时而,偶尔。

时鸣:

偶尔啼叫。

山鸟:

山中的鸟

作品译文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慢慢凋落,

四处无人,

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

或许是月光惊动山中栖息的鸟儿,

从山涧处时而传来轻轻的鸣叫声。

6、凉州词[liángzhōucí]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盛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凉州词”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张籍等。

作品原文

(一)凉州词①

(唐)  王之涣

黄河②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③万仞④山。

羌笛⑤何须怨⑥杨柳⑦,春风不度⑧玉门关⑨。

注释译文

注释

①凉州词:

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这种曲子也叫“凉州词”)配的唱词。

②黄河远上:

远望黄河的源头。

黄河,在这里指的是黄沙。

③孤城:

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仞(rèn):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万仞:

形容极高。

⑤羌(qiāng):

古代西北的一个民族。

羌笛:

羌族的一种乐器,后常作军乐。

⑥怨:

埋[mái]怨

⑦杨柳:

指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⑧度:

越过

诗意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作者简介

王之涣

王之涣(公元688年—公元742年),是盛唐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

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新绛县。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做过几任小官,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7、王翰诗作

原文

凉州词①⑦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②,

欲⑧饮琵琶⑤马上催⑥。

醉卧沙场③君④莫笑,

古来征战⑨几人回?

注释

①凉州词:

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②夜光杯:

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

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③沙场:

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④君:

你。

⑤琵琶:

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⑥催:

催人出征。

⑦凉州词: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⑧欲:

将要。

⑨征战:

打仗。

译文

精致的酒杯中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将要开怀畅饮之时,忽然,琵琶声马上传来催人出征的消息。

如果醉倒在沙场上,请你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王翰: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

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玄宗时作过官,后贬道州司马,死于贬所。

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

并自歌自舞。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尤以《凉州词》为人传诵。

8、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作品原文

登幽州⑴台歌

唐·陈子昂

前⑵不见古人⑶,后⑷不见来者⑸。

念⑹天地之悠悠⑺,独怆然⑻而涕⑼下!

[1]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幽州:

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

幽州台:

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⑵前:

过去。

⑶古人:

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⑷后:

后来

⑸来者:

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⑹念:

想到。

⑺悠悠: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⑻怆(chuàng)然:

悲伤,凄恻的样子。

[2-3]

⑼涕:

眼泪。

白话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2][4]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有《陈伯玉集》传世。

他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篚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7]

9、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原文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2.绝:

无,没有。

人踪:

人的踪迹。

灭:

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

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

没有人的踪影。

6.孤:

孤零零。

7.舟:

小船。

8.蓑笠(suōlì):

(蓑衣和斗笠 “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

独自。

10.钓:

钓鱼。

译文

基本:

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作者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

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

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10、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

古朗月行

创作年代:

唐代

作者:

李白

作品格式:

乐府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作品注释

呼作:

称为。

白玉盘:

白玉做的盘子。

疑:

怀疑。

瑶台: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

《穆天子传》卷三:

“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

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

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

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

圆圆的样子。

玉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玉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

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

问言,问。

言,语助词,无实意。

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

《五经通义》:

“月中有兔与蟾蜍。

”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

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

指月亮。

羿:

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

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

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

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

“日中有三足乌。

”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

天上人间。

阴精:

《史记·天官书》:

“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

”阴精也指月。

沦惑:

沉沦迷惑。

去去:

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

悲愁伤感。

作品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

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玉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作者简介

关于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

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11、风

风[1]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

注释译文

①解落:

解散,散落。

《淮南子·时则训》:

“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②解:

分解。

③二月:

春季的第一个月。

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三秋:

农历九月,指秋天。

⑤过:

经过。

⑥斜:

倾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诗歌赏析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 唐代诗人。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少有才名。

20岁时,擢进士第。

举制策甲科。

累官监察御史。

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

迁给事中。

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

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

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

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卒于公元714年(玄宗开元二年)。

[3

12、草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原文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枯:

枯萎。

2、离离:

草木茂盛的样子。

3、一岁:

一年

4、荣:

茂盛。

5、远芳:

伸展到远处的草。

6、萋萋:

茂盛的样子。

本诗又题《草》。

赋得:

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

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

“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3]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3-4]

13、徐新市徐公殿

原文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编辑本段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年),汉族,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

人称“诗圣”。

注释

1.新市徐公店:

新市:

地名。

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

杨万里好酒,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

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肆。

痛饮大醉。

留住新市徐公店。

徐公店,姓徐人家开的酒店名。

2.篱落:

篱笆。

3.径:

小道。

4.阴:

树叶茂盛成林的地方。

5.急走:

快速奔跑。

6.公: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14、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望庐山①瀑布水二首

【其一】

西登香炉峰②,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③,喷壑数十里。

欻④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⑤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⑥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⑦照还空。

空中乱潈⑧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⑨石。

而我乐⑩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⑪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⑫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⑬生紫烟,遥看⑭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⑮下三千尺,疑⑯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其一的解释:

⑴庐山:

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⑵香炉峰:

庐山北部名峰。

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

南见:

一作“南望”。

⑶三百丈:

一作“三千匹”。

壑(hè):

坑谷。

“喷壑”句:

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⑷歘(xū):

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

飞电:

空中闪电,一作“飞练”。

隐若:

一作“宛若”。

白虹:

一种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