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295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docx

中考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

2019年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含答案)

2019年中考化学考前精选实验题10道

1.某同学为测定氯化钠和氯化镁混合物的组成情况,某小组进行了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求解混合物中发生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为  ;

(3)混合物中氯化钠和氯化镁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

(4)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用数据说明烧杯中各溶质质量的变化情况  ;

(5)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2.化学小组的同学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观察与记录】实验时观察到:

实验一和实验一中分别  和  的现象,由此证明,两组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同学们照可行方案进行实验后,最终确定实验三中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为了科学处理废液,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一废液过滤后,将滤液倒入实验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由此可知实验一废液中的溶质为  ,实验二废液中的溶质为  。

将实验三的废液继续倒入废液缸中,无明显现象。

将废液缸中固液混合物分离后,取滤液对其溶质的组成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滤液中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小海的猜想:

含Na+、Cl﹣、SO42﹣;

小韬的猜想:

含Na+、Cl﹣、SO42﹣、CO32﹣;

【活动与探究】小海同学为了验证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

自己猜想成立,小韬的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小海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  。

【活动与探究】小韬同学继续实验:

取小海同学实验后的废液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

小海的猜想不成立,自己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小韬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  。

【归纳与总结】由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以得出,在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时,在选择试剂时需注意的问题是  ,进行实验现象与结论分析时应注意  。

3.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回答问题:

(1)填写仪器名称:

a  。

(2)组合一套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使其方便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

(3)组合一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连接玻璃导管和橡胶管的操作方法是  。

(4)已知,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剂,它能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供给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某同学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③中盛装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  。

②(2分)图④为排水法收集O2装置的一部分,请把它补画完整。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

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

猜想Ⅱ:

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HCl;

猜想Ⅲ:

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

猜想Ⅳ:

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HCl.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  是不正确的.为了验证余下的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猜想Ⅲ不正确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碳酸钙

有气泡产生

猜想  不正确;

猜想  正确

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还可以单独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

A.CuO   B.AgNO3   C.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实验I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____(填“a”或“b”)。

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____。

(3)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

(4)实验Ⅲ中,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时,对铝和铝的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与氧气作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的表面。

【性质探究】

(1)金属的活动性

甲同学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镁的______。

(2)金属与酸的反应

①铝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单质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图中从a点到c点曲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②将铝片与pH相同的足量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结果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很多。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两片铝片的大小、质地等不一致的原因,于是将某铝片从中间切成两等份,再分别放入p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结果仍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得多。

此实验方法是______。

乙同学提出,可能是与稀硫酸反应的铝片表面有氧化膜的原因,大家一致表示反对,因为______。

丙同学对比盐酸和硫酸的化学式之后,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你认为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是______。

【验证猜想】为了验证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猜想,大家一起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如果该实验能证明猜想,则加入的两种溶液的溶质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B______。

7.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采用上述装置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氢气,可选用图所示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

气体→______→G。

(3)小明认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除杂、干燥可以和上述

(2)氢气相关装置、试剂完全相同,小红认为不合理,且有两个理由,你认为她的理由是①______;②______。

8.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和气体性质的验证,请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图示装置中有明显错误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取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______。

(4)某同学利用石灰石和盐酸通过装置B、F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

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做了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液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

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淸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_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探究Ⅱ:

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

CaCl2

猜想二:

CaCl2、HCl

猜想三:

CaCl2、HCl、Ca(OH)2

你的猜想:

______

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设计】

设计者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丁同学

取少量废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一正确

戊同学

取几粒锌粒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废液

______

猜想二正确

【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_____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

______。

【表达与交流】若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你认为该废液来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填一点)。

10.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I2)而泛黄变质。

实验小组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进行如下活动。

【查阅资料】

I.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甲:

4KI+O2+2CO2═2K2CO3+2I2乙:

4KI+O2+2X═4KOH+2I2

(1)请将上述方程式补充完整,X的化学式是  。

Ⅱ.KOH与NaOH都属于碱,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进行实验】实验1:

探究变质的原理

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

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  。

化学小组认为:

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

理由是  。

【进行实验】实验2:

探究变质的条件

分别取适量KI于燃烧匙中,再分别放入盛有不同物质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若干天后观察。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固体变潮

表面变微黄

固体无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无其他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

表面变黄

【解释与结论】

(3)对比实验  (填序号),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水有关。

对比实验  (填序号),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氧气有关。

(4)从上述实验可推知,KI变质的条件是  。

【提出问题】CO2的作用是什么?

【进行实验】

分别取10mL同浓度的KI溶液于3支试管中(试管编号1,2,3),再向试管2中通入CO2,向试管3中滴加几滴盐酸,分别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几分钟后,观察溶液的颜色。

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序号

1

2

3

溶液pH

pH=8

pH=6

pH=4

溶液颜色

无色

浅黄色

黄色

【解释与结论】

(5)①pH试纸的使用方法是  。

②CO2在KI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  。

【反思与评价】

(6)探究KI变质条件时,同学们排除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影响,其原因是  。

【拓展应用】

测定实验中使用的盐酸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

(7)向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40g,再逐滴加入该盐酸,用pH计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值。

图2为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①a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②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8)该盐酸的实际溶质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可能原因:

  (不考虑测量误差)。

 

参考答案

1.

(1)MgCl2+2NaOH=2NaCl+Mg(OH)2↓;

(2)

(3)83:

95;

(4)氯化镁的质量从9.5g逐渐成0,而氯化钠的质量从8.3g变成20g;

(5)32%。

2.【观察与记录】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氯化氢。

【反思与评价】不正确,这是因为硫酸钠和碳酸钠都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反思与评价】正确,白色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白色沉淀中存在碳酸钡,说明碳酸根离子一定存在;

【归纳与总结】只与和需要鉴别的物质反应,并且有明显现象;科学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3.解:

(1)长颈漏斗;

(2)DGH;CaCO3+2HCl=CaCl2+H2O+CO2↑;

(3)AEFG;2KMnO4

K2MnO4+MnO2+O2↑;先用水将玻璃导管一端润湿,再将玻璃导管旋转插入橡皮管;

(4)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

4.【猜想与假设】CaCl2;2HCl+Ca(OH)2═CaCl2+2H2O;Ⅳ。

【进行实验】溶液不变色,Ⅰ、Ⅱ;2HCl+CaCO3═CaCl2+H2O+CO2↑。

【拓展】A;2HCl+CuO═CuCl2+H2O。

5.

(1)试管;

(2)a;节约药品(方便观察反应现象等,合理即可);

(3)澄清石灰水;

(4)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成黄色;Fe2O3+3H2SO4═Fe2(SO4)3+3H2O。

6.无现象;后面;2Al+3H2SO4=Al2(SO4)3+3H2↑;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的速度;控制变量法;与盐酸反应的铝片表面也有氧化膜;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有抑制作用;NaCl;Na2SO4。

7.

(1)ABCD;Zn+H2SO4=ZnSO4+H2↑;

(2)cdab;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钠吸收其中含有的氯化氢气体;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8.

(1)酒精灯; 

(2)A;

(3)C或E;2KMnO4

K2MnO4+MnO2+O2↑ 

(4)盐酸浓度过大。

9.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

 

【做出猜想】CaCl2、Ca(OH)2;2HCl+Ca(OH)2=CaCl2+2H2O。

  

【评价与反思】锌粒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戊;猜想中都有氯化钙,加碳酸钠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

【表达与交流】腐蚀下水道或污染水质。

10.

(1)H2O。

(2)二氧化碳;无法判断K2CO3是按反应甲原理产生,还是按反应乙原理中生成的KOH吸收CO2而产生的。

(3)2、4;3、4。

(4)水和氧气同时存在。

(5)①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值。

②提供酸性环境,加快KI变质。

(6)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7)①NaCl、HCl。

②放热;14.6%。

(8)盐酸易挥发。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1.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0-16:

K-39;Mn-55;C1-35.52.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

3.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一、选择题

1.空气的成分中,约占总体积21%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解答】解:

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错误;

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2.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B.食物腐烂C.动物呼吸D.水结成冰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B、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C、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

D、水结冰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故选:

D。

3.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A.金刚石B.氯化钠C.氢气D.水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分析】A、根据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考虑;B、根据倾倒液体注意事项考虑;C、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考虑;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解答】解:

A、现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不能垂直扔进试管中,会砸裂试管底,故A错;

B、瓶塞没有倒放,试管没有倾斜,故B错;

C、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D错。

故选:

C。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老年人缺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

B.用灼烧法可以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C.煤、石油都是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D.工业废水排放前需做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分析】根据化学与生活的知识结合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A、老年人缺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正确;

B、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灼烧没有,正确;

C、煤、石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D、工业废水排放前需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正确;

故选:

C。

6.ClO2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剂,其制备反应为:

2NaClO3+SO2+H2SO4=2ClO2+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O2的名称为二氧化硫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X的化学式是NaHSO4D.CIO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

64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

A、SO2的名称为二氧化硫,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物是三种,生成物是两种,不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2NaClO3+SO2+H2SO4=2ClO2+2X可知,反应前钠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氯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12个,反应后应该是12个,其中8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NaHSO4,该选项说法正确;

D、ClO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5.5:

(16×2)=71:

64,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7.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

B.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变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B。

8.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KNO3、NH4CI都能用作化肥B.NaOH、CaO都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C.N2、O2都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NaHCO3、Ca(OH)2都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分析】A、根据化肥的判断方法考虑;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不能做食品干燥剂;C、氧气具有助燃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做保护气;D、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解答】解:

A、KNO3属于复合肥,NH4Cl属于氮肥,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不能做食品干燥剂,故B错;

C、氧气具有助燃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做保护气,故C错;

D、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

故选:

A。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pH小于7的降雨一定是酸雨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分析】A、根据燃烧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pH小于5.6的降雨属于酸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B、pH小于7的降雨不一定是酸雨,pH小于5.6的降雨属于酸雨,正常雨水的pH为5.6,故选项说法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10.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分离CaO和CaCO3:

将固体混合物高温煅烧

B.制备CaCO3:

向CaCl₂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D.除去CO2中混有的HCI和水蒸气:

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

【分析】A、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

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

A、将固体混合物高温煅烧,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不能得到碳酸钙,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B、向CaCl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不反应,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C、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反应后氢气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D、HCl气体能与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相应目的。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11.回答下列问题

(1)氢元素的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