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30764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9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docx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

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人曾说:

“晋人书取韵,宋人书取意。

”在此以王羲之和苏轼为例,探讨一下晋人之“韵”与宋人之“意”。

以《兰亭集序》来说,当时它并不是作为艺术品来创作的,而是王羲之与亲朋故友一次聚会后的产物,是日常的文化生活记录,但王羲之以审美的生活方式和艺术素养,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

于是充满晋人之韵的书法杰作诞生了。

它优美灵动,既迅疾多变而又平和蕴藉,笔法精湛而又似乎毫不费力。

这正说明了晋人之韵的特点。

它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在自然恬淡的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许多成就,是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艺术空间可以发挥的楷书中取得的,其本意并不在书法,只是在将古典楷书改造为今体楷书的书写中,不经意体现出一种端庄而自然的美,这在后人看来就是一种真正的韵味。

王羲之保持了严谨的法度,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取法范式。

这应该是晋人之韵的特点:

在自然的汉字书写中尽心而充满乐趣地把汉字写得尽善尽美,如此就在不经意的潇洒中既保持了汉字书写内在的法度,又在挥洒自如的熟练中时有意外的创造,从而留下极有韵味的美,此之谓“志气和平,不激不厉”。

宋人的“意”如何呢?

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

”这种艺术倾向的确颇似晋人风度,难怪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该作品是其生活状态和情感的真实写照,写得自然天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随手拈来,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件浑然天成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悠然自得,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另外,在平正的楷书创作中,苏轼也尽量创造自己的特色,如《前赤壁赋》,这是其中年时期的精心之作,其字形多欹侧,而笔法既继承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多以左向倾斜之势出之,因此通篇作品既显得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摘编自董春晓《晋尚韵、宋尚意与汉字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韵”和“意”是前人对晋人书法特点和宋人书法特点的整体概括,王羲之的书法和苏轼的书法分别体现了晋人之“韵”、宋之“意”。

B.《兰亭集序》的书法特点可用“志气和平,不激不厉”概括,而《前赤壁赋》的书法特点可用“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概括。

C.《兰亭集序》所记载的是一种日常文化生活,但王羲之却精心创作,以艺术化的手法使之成为一件充满晋人之“韵”的书法艺术品。

D.苏轼作品《黄州寒食帖》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意”指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苏轼的强烈个性以及作品中发的浓烈的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书法既保持了汉字书写内在的严谨法度,又在挥洒自如的熟练中时有意外的创造,极富韵味之美,足为后世之人取法。

B.一般人认为楷书没有什么艺术空间可以发挥,但王羲之的观点与此相反,王羲之在书法方面的许多成就是通过书写楷书取得的。

C.佛老思想和儒家思想都是苏轼的精神支柱,苏轼一生屡遭磨难却能不改旷达之性,这和他以佛老思想为其另一精神支柱有关。

D.黄庭坚以“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来赞美苏轼的书法,这种赞美是恰如其分的,因为苏轼的书法确实体现了这种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州寒食帖》多用外露的侧锋笔法,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兰亭集序》则多用中锋笔法,优雅从容,体现了晋人之“韵”。

B.《黄州寒食帖》中,笔法变换,字势倾侧乃至失衡,章法多处促迫,这是苏轼有意为之,目的是抒发情感;而《兰亭集序》则字形和章法流畅。

C.晋人之“韵”主要关注书法的客体,宋人之“意”要关注作者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这使晋人书法和宋人书法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

D.《前赤壁赋》的笔法既继承了前人笔意,又融人了苏轼的创新,通篇作品既显得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充分体现了苏轼的书法特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

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篇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杀人如不能举(如:

如果)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接纳)

C.项王按剑而跽曰(跽:

长跪)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

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需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亡秦之续耳

B.头发上指

C.拔剑切而啖之

D.沛公今事有急

(3)下列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当得知“项庄剑舞,其意常在沛公”,樊哙迫不及待请命: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寥寥十字。

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其性急、其情切、其心忠。

跃然字里行间。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作者以夸张的语气,漫画的笔触,勾勒了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

这种状其怒则是显其毅:

显其威则是现其勇。

C.樊哙一系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言行已让生性率直坦荡而又胸无城府的西楚霸王无限喜爱,再赐卮酒。

樊哙瞅准机会,借酒发挥,慷慨陈辞,替刘邦说出了想说而又不便说抑或不敢说的话。

D.赐卮酒,赐彘肩。

赞其壮举,文段再一次渲染烘托,樊哙赳赳武夫的勇士形象渐趋丰满。

正面写言行、描神态,示其忠、叙其勇,状其威、言其壮。

(4)请翻译划线句子。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

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

汉王数项羽曰: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罪一。

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

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

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

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

……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

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

”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

汉王伤胸,乃扪足曰:

“虏中吾指!

”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

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

关中兵益出。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田横往从之。

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

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取材于《史记•高祖本纪》)

【注】:

①广武:

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

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

②卿子冠军:

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

③新安:

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县东。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其将,罪六

王:

封王

B.存问父老

存:

问候

C.主约不信

信:

相信

D.项羽数击彭越等

数:

屡次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汉王善用谋略的一组是  

①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②何苦乃与公挑战

③乃扪足曰:

“虏中吾指!

④汉王出行军

⑤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⑥割鸿沟而西者为汉

A.①③④B.②③⑥C.③④⑤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B.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背负了盟约。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4)请翻译划线句子。

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三、诗歌阅读(满分19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善欺。

【注释】:

①将:

岂②纪:

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  ,  ?

”告诉世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  。

(3)《氓》中“  ,  。

”两句,写出了男子用车来接女主人公。

女主人公戴上财物给他。

6.美文默写:

南非第一位总统曼德拉,  他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吴冠中:

飞向天堂的铁骨风筝

吴冠中先生于6月25日晚11点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突然的噩耗不仅震动了美术界,也叩击着普通民众的心灵。

回顾吴老的一生,他一直是孤独的另类,因为他的真实和硬气。

“我不该学丹青,我该学鲁迅,这是我一辈子的心态,越到晚年越觉得绘画技术并不重要,内涵最重要。

”2009年,吴老在自传《我负丹青》中对他燃烧一生激情付诸的丹青事业做出如上让人不解之说。

这“不解”的答案,印在他坦荡执着的一生。

1946年以绘画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教育部公费,次年留学巴黎,1950年返国并开启创作生涯,及至近年厚积薄发,荣誉等身﹣﹣他的艺途轨迹由命运的偶然和无奈铸就。

原先吴冠中迫于生计就读于浙江大学工科,一年后与朱德群的偶然结识,重燃他对文艺的炙热,从此不管不顾痴魔献身丹青。

塞纳河畔,拳拳学子内心激烈的挣扎权衡,留在巴黎呼吸浓郁的艺术气息,还是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投身建设?

朱德群、熊秉明、赵无极……诸多好友选择留下;吴冠中,义无反顾地成为第一批归国的学子。

这两个貌似偶然的转折,底里潜伏着必然。

鲁迅弃医从文,忧民归国。

以鲁迅为精神父亲的吴冠中,在心中的使命感驱使下也选择了神似的道路。

50年代末,无奈的吴冠中走上风景画创作的道路。

他把浓郁的情感映射在一张张风景画中……塞翁失马,不曾想就此孕育出他浓柳成阴的独特艺术世界。

进入春风吹拂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吴冠中的画作开始被业界接受。

然而,吴冠中总是显得不合时宜,甚至身影孤单。

《笔墨等于零》《绘画形式美》《油画的抽象美》﹣﹣几篇言辞激烈的艺术论作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引发强烈的议论甚至责难。

90年代后,当他的艺术成就被国内外美术界权威重视,艺术市场也对其热捧之时,耄耋之年的吴老仍是犀利得近乎苛求。

他的画作不断创新,严苛甄选后,又大量地焚毁不中意之作,以至于一个新加坡记者目睹后感慨,吴老烧的是豪华房子。

渐次,老人的逆耳言论,更是放眼到教育、文化,“美院无用论”“以奖代养”“文化虚假繁荣”……硬骨的人不畏揭丑,吴老就是要效仿鲁迅先生挑开陋习弊病的脓疮。

诚然,他当今的地位让人不得不做倾听状,可是多少人害怕他开口。

谁又能知吴老的乖张源自对当今文艺界的忧虑。

清醒的人定然看出貌似繁荣的文化艺术界,实则内忧外患。

内忧,是对于艺术自身的雾里看花。

短短三十年,从西方舶来的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诸多名目纷至沓来,中国传统艺术被逼到死胡同。

纷杂的艺术界浮世绘让业内人士都无从应对,更别说是普通大众。

找不到自己方向的创作拼命求新求异;已然在当代艺术界有显赫坐标的大腕却不敢轻易改变风格,小心维护现有的风光。

外患,则源自这个被市场魔棒驱使的时代。

一百多年前巴黎亦是鱼龙混杂的名利场。

不同的是,那时对艺术纯净膜拜的心灵似乎更多。

不该责怪活在当下的人们,首先得求生计。

但诚如吴老所说,“艺术家本无职业”,选择以绘画技艺糊口,无人可指责。

可又想头顶艺术家头衔,又要贪享眼前名利,必然成了吴老抨击之辈。

吴冠中的一生作为,可以看作一面镜子。

多年激烈的言辞,饱含着他从“艺”到“人”的忧思。

于是,吴老说出《我负丹青》中让人“不解”的言论。

“风筝不断线”,这是吴老一篇创作笔记的名字。

他就犹如那只风筝,一直牵着他跌宕人生的那根线就是“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信念。

这是一只铁骨风筝,风筝飞向天堂,但是线永不会断,它萦绕在吴老的画上、文中,还有人们的心里。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吴冠中早年迫于生计而学工科,一个偶然的机会,重新点燃了他对艺术的热情,从此他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

B.50年代末,吴冠中主动选择了风景画的创作方式,他倾注了浓厚的热情,终于孕育出独特的艺术世界。

C.“吴老烧的是豪华房子”,这句话含蓄地说明了吴冠中大量焚烧自己不中意的作品是感情冲动的行为,大量画作被烧令人惋惜。

D.吴冠中性格刚直,言语犀利,锋芒毕露,他的言论不仅涉及美术创作,还涉及教育、文化等领域。

E.题目中“飞向天堂的铁骨风筝”取自吴冠中一篇创作笔记之名,化用自然贴切,比喻形象生动,突出了吴冠中的刚直性格。

(2)作者说吴冠中是“孤独的另类”,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的?

请简要概括。

(3)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90年代后,吴冠中对文艺界满怀忧虑的原因。

 

四、语言文字运用及课内文言文知识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八股文并非一无是处,明清科举的状元试卷中就不乏灵活运用经典、闪现真知灼见的佳篇名作,胶柱鼓瑟的迂腐之作实际上寥寥可数。

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莫衷一是,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③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近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苦心孤诣。

④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相,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惟妙惟肖。

⑤金庸就是倚马可待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

⑥网络用语是语言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结果,但井喷很容易鱼龙混杂。

这些生造词,既不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无益于人际交流,最容易产生网络对文化的负面效应,所以,必要的规范和禁止无可非议。

A.①⑤⑥B.①③⑥C.②③⑥D.③④⑥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B.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显示,明天将发布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经济数据

C.2014年1月底,美国第7舰队司令罗伯特•托马斯公开宣称,欢迎日本海上自卫队将巡逻区域扩展至南海

D.日本政府一方面强调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加快“修宪”步伐,不断挑起中日钓鱼岛争端,其“和平诚意”无疑会让人怀疑

1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_______尼采终究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_______有人说,撅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中国几百年之用。

________,几百年之后呢?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灵魂,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_______还应该给他们留下礼品。

A.但是尽管可是那么B.因为即使然而不过

C.然而虽然但是所以D.可是或者假如或者

11.选出加点“于”字用法、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C.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D.因击沛公于坐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列坐其次

C.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3.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B.《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其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C.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丞相,人称“王右丞”,《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其体例为:

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列传是记述帝王以外的高官名士的事迹的

14.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仍更被驱遣B.汝是大家子C.为仲卿母所遣D.渐见愁煎迫

15.“相”可以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或第三人称代词。

对下面各句中这种用法的“相”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时相遣归②会不相从许

③还必相迎取④好自相扶将

⑤嬉戏莫相忘⑥誓不相隔卿

⑦誓天不相负⑧蹑履相逢迎

⑨怅然遥相望⑩不得便相许。

A.①③⑤/②④⑦⑩/⑥⑧⑨B.①⑤/②③⑥⑦⑩/④⑧⑨C.①⑤/②④⑥⑧⑩/③⑦⑨D.①②⑥/③⑦⑨/④⑤⑧⑩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说服不同于说理,说理注重的是过程,  ,只要能获得期待的结果,过程和手段在所不计。

好的说理要求真实、逻辑合理、论据可靠。

然而,  ,也不一定能起到说服的效果。

如果你跟对方说的理与他的利益不符(或者  ),再好的说理也对他无法产生实际影响。

相比之下,说服指的是一种实际受影响的行为。

非真实、逻辑谬误、论据不可靠的宣传或误导,也可以产生这样的说服效果﹣﹣“依从”。

17.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五、写作

18.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漫画上的文字是:

爸妈,快开门!

我得奖啦!

 

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人曾说:

“晋人书取韵,宋人书取意。

”在此以王羲之和苏轼为例,探讨一下晋人之“韵”与宋人之“意”。

以《兰亭集序》来说,当时它并不是作为艺术品来创作的,而是王羲之与亲朋故友一次聚会后的产物,是日常的文化生活记录,但王羲之以审美的生活方式和艺术素养,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

于是充满晋人之韵的书法杰作诞生了。

它优美灵动,既迅疾多变而又平和蕴藉,笔法精湛而又似乎毫不费力。

这正说明了晋人之韵的特点。

它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在自然恬淡的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许多成就,是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艺术空间可以发挥的楷书中取得的,其本意并不在书法,只是在将古典楷书改造为今体楷书的书写中,不经意体现出一种端庄而自然的美,这在后人看来就是一种真正的韵味。

王羲之保持了严谨的法度,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取法范式。

这应该是晋人之韵的特点:

在自然的汉字书写中尽心而充满乐趣地把汉字写得尽善尽美,如此就在不经意的潇洒中既保持了汉字书写内在的法度,又在挥洒自如的熟练中时有意外的创造,从而留下极有韵味的美,此之谓“志气和平,不激不厉”。

宋人的“意”如何呢?

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

”这种艺术倾向的确颇似晋人风度,难怪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该作品是其生活状态和情感的真实写照,写得自然天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随手拈来,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件浑然天成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悠然自得,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另外,在平正的楷书创作中,苏轼也尽量创造自己的特色,如《前赤壁赋》,这是其中年时期的精心之作,其字形多欹侧,而笔法既继承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多以左向倾斜之势出之,因此通篇作品既显得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摘编自董春晓《晋尚韵、宋尚意与汉字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韵”和“意”是前人对晋人书法特点和宋人书法特点的整体概括,王羲之的书法和苏轼的书法分别体现了晋人之“韵”、宋之“意”。

B.《兰亭集序》的书法特点可用“志气和平,不激不厉”概括,而《前赤壁赋》的书法特点可用“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概括。

C.《兰亭集序》所记载的是一种日常文化生活,但王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