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308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1-5单元测试题(S版)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题一、读拼音,写词语。

yěliànjìngyǎngchéngfáfènránpíjuànbùkān()()()()()()Cǎilèixìnggāodàfāléitínghànliújiábèi()()()()huānhuūquèyuèxiǎoxīnyìyì()()二、比一比,再组词。

壤()脯()赋()邓()卵()攘()辅()斌()劝()卯()三、写近义词。

逐――勇敢――哀求――奇异――兴高采烈――弃――惩罚――斥逐――气势汹汹――拯救――四、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草木丛生的样子。

()2.形容本领十分高强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多。

()3.形容非常愉快、高兴的神情。

()4.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

()5、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6、脸色变得苍白,失去本色。

形容极为惊恐的状态。

()7、慌慌张张地逃跑。

()五、选词填空。

1、人们苦苦()天地,()他赤柱洪水,可是天地毫不理会。

(哀求、祈求)2、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熬夜、度过)3、直到现在,希腊人对普罗米修斯仍然十分(),称他是“人类的大恩人”。

(敬仰、敬佩)4、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的女神,名字叫女娲。

(神通广大、聪慧美丽)六、仿照下列例句的拟人手法和句式特点,再另写一组句子。

例句:

山间的小溪,并不因为大海在山下就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在身边而含羞躲藏。

仿句: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1、《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

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

(一)读《夸父逐日》回答:

(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b)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

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

未至,死于此。

1、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弃其杖,化为邓林。

�D�D�D他丢弃了他的手杖,手杖化成了桃林。

B、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C、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

――――夸父自不量力,想要追赶太阳,并在禺谷追上了它。

D、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

――――夸父将要到黄河饮水而又怕不够,所以将步行到大湖饮水。

2、下列语句在内容上不构成对应的一组是()A、夸父与日逐走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B、入日逮之于禺谷C、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D、弃其杖,化为邓林。

未至,死于此。

3、两文都是写夸父逐日的故事,内容极为相近,但态度不同。

试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女娲造人》,回答问题。

1、“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

为什么?

2、请发挥你的想象,拟写一段女娲和她造的第一个孩子的对话。

3、你从本故事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4、全文中洋溢着怎样一种情感?

九、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一只贝贾平凹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水里。

海水是咸的。

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

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

有一次,它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去了,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它们的软肉吃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

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曾经显示过浪花、漩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

现在,它们的生命结束了!

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贝,捡起来,拿花线穿着,系在脖颈上。

①人都在说:

这孩子多漂亮!

这漂亮的贝壳!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

因为有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十分坚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棱角,它只好忍受着内在的折磨。

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它默默地,它说不出来。

它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壳已经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它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

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

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

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

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壳,贝用血肉磨制成的。

啊!

那壳呢?

②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根据文章的叙述,归纳一下珍珠是怎样形成的?

2、有珍珠的贝为什么丑陋?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概括。

3、说说文中画线句①是哪些人说的话,这些话有什么含义?

4、根据画线句②,说说这只贝的“可怜”指的是什么?

“可敬”又指什么?

5、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题一、基础撷英园(38分)1、看拼音,写词语。

(8分)húlujīchǔchuǎicèhèrángàojiè()()()()()kùnhuòjūrányíhàn()()()2、组词。

(5分)孝()味()蔼()屉()尽jǐn()考()昧()竭()届()jìn()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8分)拾金不()言()有()()()名言乐()()悲坐()不安失而()得()()不平()是()非4、把句中划线的部分改写为成语。

(4分)⑴我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的黑大哥表示谢意。

()⑵唐高宗突然间因愤怒变了脸色,准备严惩权善才。

()⑶叛军本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听说朝廷派兵来了,便作鸟兽散了。

()⑷走进花园,郁金香开得正盛,各种颜色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艳丽。

()5、选词填空。

(4分)不但……而且……尽管……但是……⑴()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⑵商鞅“立木取信”一事,()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因此⑶由于我在教学楼白净的墙上贴了那几张寻物启事,弄脏了墙壁,影响极其不好,()受到高达四十美元的处罚。

⑷我丢失了朋友送我的手表,我非常伤心,()丢失的绝对不只是手表,也不仅仅是时间。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5分)⑴凭自律,贵坚持。

⑵崇尚文明,升华公德。

⑶《商鞅南门立木》通过写时期的改革家在都城南门的故事,告诉我们和的重要。

⑷《出色的老师》讲述了“我”在国的大学读书时,朋友送“我”一只心爱的手表的故事,赞颂了那位黑人同学模范地的优秀品德。

7、根据要求写句子。

(4分)⑴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改为陈述句)⑵来美国之前,我的好朋友伦捷送给了我一块电子手表。

(改为把字句)二、阅读点将台(32分)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练习。

(14分)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

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

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1、解释词语。

(2分)冥思苦想:

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分)答:

3、请用“”画了第一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分)4、第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情况。

(4分)答:

5、你认为商鞅变法要取得成功的首要重要条件是什么?

为什么?

(4分)答:

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练习。

(18分)她听完后,微笑着说:

“祝贺你找回心爱的手表,很遗憾不能帮你减免罚金,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老人的话让我翻然醒悟。

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因为公德,他将手表送还给我;也因为公德,他又向校方举报我,因为我违背了公德。

他用这种迂回的方式,让我彻底明白了公德的重要和校规的严格!

1、老人说:

“祝贺你找回心爱的手表,很遗憾不能帮你减免罚金,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句话中包含的意思。

(6分)2、老人的话让我翻然醒悟。

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翻然醒悟”是什么意思?

说明我当时有什么样的认识?

)(4分)3、听完老人的一席真诚的话语,“我”翻然醒悟,悟到了什么?

(2分)

4、为什么“我”与老人后来都认为黑人学生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呢?

(4分)5、“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反复出现这样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分)

三、佳作展示会(30分)规则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人人遵守规则,社会才会井然有序;背离了规则,社会将是一片混乱。

请回忆生活中有关规则的事,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500个。

做到事情完整,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题一、基础知识。

  1.判断,在整体认读音节后打“√”,不是的打“×”  ①yìwù()②zīyuán()③zìyóu()  ⑤xìwēi()⑥yīnyuè()⑦lùchǐ()  2.看拼音,写词语。

  chéngfájùjuédùjiyíhuòdūdu  ()()()()()  lóngzhòngchíyánshāngyìdùjìliánpōdǎnqiè  ()()()()()()  3.按查字典的要求填表。

  字→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最后一笔→组词  寨()()()()()()弩()()()()()()岂()()()()()()丞()()()()()()4.照样子,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例:

同铜(青铜)筒(笔筒)  列()()辟()()  其()()直()()  5.比一比,组词。

  暇()塞()堵()溉()呐()  假()赛()诸()慨()纳() 寨()赌()概()  6.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红日一()哨棒一()误会一()榜文  一()熟菜一()酒店一()性命一()旗子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神机()算理()气()完()归赵负()请罪喜不自()()捕蝉,()在后相()衬()攻无不()疑()不解千()一发同心()力  8.照样子写词语。

  写出带有“之”字的成语:

  写出历史故事成语四个:

  9.选择加点字的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负:

背具有欠败  久负盛名()负荆请罪()不分胜负()负债累累()  尽:

完全部用去达到极端全  尽心尽力()一饮而尽()尽善尽美()尽是农民()  10.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匀称的()愤怒地()明确()()知识  卓越的()纯熟地()端正()()视野  精致的()默默地()提高()()技术  11.用“然”字组词,然后选词填空。

  然()()()()()  1.诸葛亮说:

“都督委托,()照办。

”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不见有动静。

  3.鲁肃回来报告周瑜,()不提借船的事。

  4.江上雾很大,敌人()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5.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

  12.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⑴我敢肯定,明天大概是他的生日。

  ⑵同学们学习普通话的劲头很强。

  ⑶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

  ⑷战士们完成了圆满的任务。

  13.把列诗句补充完整。

  

(1)萁在釜下燃,。

,相煎何太急。

  

(2),朝露待日��。

,。

  (3)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二、阅读理解。

  1.先解释加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⑴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布:

光辉:

  诗句的意思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关:

还:

  诗句的意思是:

  ⑵《草船借箭》选自(谁)写的(作品)。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

  你还知道这部作品中的哪些故事  2.读片断,完成练习。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到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的原因是:

,说明了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猴挖井  小猴居住的地方离水源很远,用水比较困难,于是它准备挖一口井。

  第一天开始挖,挖了几尺深,没有水;第二天它继续挖了几尺,还是不见水;第三天又接着挖了几尺,可还是不见水。

  小猴累得气喘吁吁,它索性撂下铁锹不干了:

“原来此地没有水。

”  猴妈妈知道了,接过小猴手中的铁锹,在它挖过的洞里只挖了几下,一股清凉的水就涌了出来。

  1.短文是按的顺序叙述的。

先写,  然后写,最后。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续写这个故事。

  三、作文。

  题目:

2008年的我  要求:

2008年将在我国北京举办奥运会。

待到2008年,奥运圣火点燃那一刻,你会想到什么?

请你大胆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以记叙文文为主,也可以写童话、诗歌等形式,字数500左右。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试题一、基础知识。

1.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打“√”。

hái()zòng()jí()huí()还乡{纵酒{即刻{徘徊{huán()cóng()jì()huái()2.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打“v”

(1)赤裸裸(lǒuluǒ)某些(mǒumǔ)申斥(chìcì)()

(2)晦暗(huìhùn)聘请(pènpìn)崇奉(fèngfòng)()(3)头涔涔(chéncén)痕迹(jíjì)旋转(zhuǎnzhuàn)()3.看拼音,写词语。

línglìtíliàngùzhíyìcháng()()()()luòyángnuóyíkùnhuònánkān()()()()4.写出加线字的音序和部首。

解囊:

音序部首弘扬:

音序部首癌症:

音序部首简陋:

音序部首5.在下列没有错别字的组后括号打√,有错的依次改在括号里。

(1)万马齐暗立杆见影鞠躬尽瘁阴谋鬼计()

(2)以身作责穿流不息走头无路坚苦卓绝()(3)高瞻远瞩神采奕奕打胎充气堪称楷模()(4)束手无策脑羞成怒声名狼藉抑扬顿错()6.照样子或按要求写词语

(1)绿油油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研究_________、_________(3)生机勃勃_________、_________(4)(异)口(同)声_________、_________(5)大(惊)小(怪)_________、_________(6)温暖---寒冷_________、_________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不能重复。

一()骆驼一()音乐一()戏一()牛一()清泉一()圆月一()炮一()楼一()斜阳一()乌云一()药一()画8.比一比,再组词。

冷()侮()槐()婉()徘()拎()晦()瑰()惋()排()9.按要求写成语或四字的词语,每类写三个以上。

(1)描写自然风光的:

(2)描写人物形态的:

(3)来源于寓言故事:

10.照样子写句子。

例:

天空的星星一闪一闪地亮着。

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小蝴蝶在花丛中飞。

麦杆被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

例:

她的笑声清脆动听。

她的笑声像叮咚泉水清脆动听。

她说话很快。

古井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

11.下列句子没有错误的,在括号里打上“√”,有错误的用修改符号改正过来。

(1)、《匆匆》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

()

(2)、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3)、海上日出的景象是伟大的奇观。

()(4)、我看到了李丽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

()12.按课文内容填空。

(1)船载石头,();杖量地面,()。

(2)燕子(),有()的时候,杨柳()了,有()的时候,桃花(),有()的时候。

但是,(),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呢?

(3)死去元知万事空,()。

(),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阅读理解:

1.先解释带点的词语,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

妻子:

漫:

欲:

诗句的意思:

2.读片断,回答问题。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这一片断一共有5句话,写作者。

(2)第一句有两个打比方的句式,把比做和把比做,是想说明:

(3)第三句是的句式,把比做,是想说明:

(4)在第四句中,第一个“赤裸裸”的意思是:

,第二个“赤裸裸”的意思是:

(5)第五句,作者扪心自省:

3.读短文,回答问题。

和时间赛跑我念小学的时候,最疼爱我的外祖母去世了。

我无法排除内心的悲伤,在学校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跑累了扑在草坪上痛哭。

爸爸妈妈理解我的心情,可又不知道怎么安慰我,只好说:

“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为什么永远不会回来呢?

”我问。

“昨天已经过去了,你再也不可能回到昨天。

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爸爸说。

听了爸爸的话,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每天放学回家,我在院子里看到太阳一寸一寸地落下去,就知道这一天要过去了,虽然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但是今天永远不会再来了。

我看到小鸟向自己的巢飞去,飞得好快呀。

明天,他们可能沿着同样的路线飞过,可是时间决不是今天,小鸟也不是今天的小鸟,他们一定也变了。

时间过得那么快,我心里多么着急,放了学,我往家走,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定决心,要赶在太阳落山前回到家里。

我飞跑起来,等到站在院前喘气的时候,太阳还有半边脸没落下,我高兴得跳起来,因为我跑到太阳前面了。

‖从那以后,我常常和太阳赛跑。

老师要我暑假完成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

那时我才五年级,就常常试着预习六年级的功课。

童年养成的和时间赛跑的习惯,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使我受益不浅。

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

(1)结合上下文解释“受益不浅”,再用这个词写一句话。

受益不浅:

受益不浅

(2)用“”画出我对时间认识的三句话。

(3)按照用“‖”所分好的段,写出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4)短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作文。

请以环保为话题,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注意把事情经过写具体,能写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题目自拟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试题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积累部分(34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5分)quánsuōbàoyuàndǎoméihuǒyànguǎfù()()()()()二、选词填空。

(6分)改善改正改变1.新学期以来,他的学习态度()了很多。

2.如果我们犯了错误,就要及时()。

3.这几年,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很大的()。

刚强顽强勉强1.经过()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胜利。

2.他是个性格()的孩子。

3.她()答应了我的请求。

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4分)例:

黑暗对夜晚正如光明对(白天)。

寒冷对冬天正如炎热对()流泪对悲伤正如微笑对()先进对富裕正如()对贫穷仰视对天空正如()对大地四、缩句。

(3分)1.鲁滨孙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2.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3.鲁滨孙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

五、把下列句子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6分)()开始,海的远处是一片云雾。

()一转眼,鲜红的太阳跳了出来,射出万道金光。

()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海滩上守候日出。

()接着东方越来越亮。

()同学们迎着初升的太阳欢呼起来。

()天边的云慢慢变红了,太阳露出了头。

六、填空。

(10分)1.问渠哪得,为有。

2.皆学问,即文章。

3.千淘万漉虽辛苦,。

4.落红不是,更护花。

5.《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的作家。

此文主要讲了的故事,反映了。

阅读部分(26分)

(一)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1.写出反义词。

(4分)寒冷()喧闹()2.这个片断节选自课文《》,作者是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2分)3.用“~~~”划出描写小屋“温暖而舒适”的句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的什么品质?

(4分)

(二)有趣的树木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自治州,人们称它是植物王国皇冠(guānguàn)上的绿宝石。

那儿到处是绿油油的热带植物,生长着许多有趣的树木。

有一种树,叫做黑心树,不仅名字古怪,而且样子也长得高大古怪,更怪的是树干的中心,居然是乌黑色的,多么有趣啊!

傣(dǎitài)族兄弟给它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它“挨刀木”。

原来黑心树还有一个古怪的本领,你把它的主干锯了,第二年就会从残桩上长出二三枝新主干,再锯再长,越长越多。

当地居民在住宅附近种上十来棵这种树,一年到头的烧柴就不用愁了,所以,又叫它“烧柴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