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3346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docx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

刘金明

内容提要: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主要分布于龟兹各个石窟区尚留存有壁画、雕塑及部分出土文物上,可辩识的纹样种类有79种,早期图案纹样多承袭外来因素,中期本地风格趋于成熟,中晚期吸受内地艺术,中原汉风与龟兹风格交融。

图案绘制采取打样绘制,直接描绘或溻印等方法,绘制艺术特点或根据窟形,或根据窟内装饰需要,或根据纹样骨式,自由配置,多种形式灵活运用,龟兹艺术家深谙图案艺术之“适应、概括、抽象、均衡等规律,融汇东西艺术,创造了独有的风格。

关键词:

龟兹石窟图案艺术研究

在龟兹石窟佛教美术造型艺术中,图案艺术为一个大类,从现存的情况看,图案美术(除壁画中绘制的图案纹样艺术外,尚有浮塑图案、木雕图案等美术形制)主要分布于尚留存有壁画、雕塑的各个石窟区及部分出土文物。

以下,本文就龟兹石窟图案艺术诸问题,从几个方面试作探索分析,以求教于各位学者。

图案纹样艺术在各窟区的的分布

经几年来的调查,龟兹石窟图案艺术主要分布于克孜尔石窟、台台尔石窟、森姆塞木石窟、玛扎尔巴哈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托乎拉艾肯石窟和阿艾石窟。

其中克孜尔石窟由于石窟数量大,保存的图案纹样最多,也最具有代表性,以下分别叙之。

一、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图案,从谷西区、谷内区,到谷东区和后山区,无论是中心塔柱支提窟内,还是毗珂罗窟内;无论是窟内前后室、中心柱和佛龛,还是拱券顶,平棋顶、穹窿顶、套斗顶,皆有图案。

除有的壁画完全脱落的石窟外,现可以辨别的图案纹样计有七十余种。

下面,将克孜尔石窟各区域内壁画上存有图案的种类及石窟分别列出,以供参考。

1、四方连续菱格图案。

此种图案分布最广,是龟兹石窟壁画的主要特点之一。

多作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供养故事、比喻故事的背景,象征菩提树、莲花和须弥山。

谷西区第4窟左右甬道券顶,第八窟主室拱券顶左右两侧,第14窟主室拱券顶左右两侧,第17窟主室拱券顶左右两侧(见图一),第34窟主室拱卷顶左右两侧,第38窟主室拱券横左右两侧(见图二⑴⑵),第63窟主室券顶(残存),第69窟主室券顶两侧(残存),第80窟主室拱券顶两侧、后室券顶。

谷内区:

第101窟主室拱券顶左右两侧、第110窟主室拱卷顶左右两侧。

谷东区第163窟主室拱券顶左右两侧,第171室主室拱券顶左右两侧,第186窟主室拱券顶左右两侧,主室后壁上部,第188窟拱券顶左右两侧,第193窟主室拱券顶左右两侧。

后山区第205窟主室拱券顶左右两侧,第206主室拱券顶左右两侧、左侧甬道内壁、第224窟主室拱券顶左右两侧第227窟主室拱券顶左右两侧。

2、二方连续屋檐形图案。

谷西区第八窟主室两壁上端,第14窟主室两壁上端,第47窟后室右壁上端,第77窟右侧甬道外壁上层,后室后壁上层。

谷东区第196窟门壁上部。

3、日、雁组成的对称式图案。

谷西区第38窟主室拱券顶中央。

4、月、雁组成的对称式图案。

第38窟主室拱券顶中央。

5、适合式风神图案。

第8窟主室拱券顶中央,第17窟主室拱券顶中央,第34窟主室拱券顶中央,第38窟主室拱券顶中央(见图三)。

6、金翅鸟图案。

谷西区第八窟主室券顶中央,第38窟主室券顶中央。

谷东区第171窟主室拱券顶中央(见图四)。

7、二方连续四出忍冬图案(见图五)。

第17窟主室券顶下部。

8、天雨花图案。

此种图案在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中心柱形支提窟内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佛像、菩萨像背景上多见,不一一列出。

9、猛兽图案(狮头图案)。

谷西区新一窟后室前壁菩萨图上方。

10、系壁纹样

谷东区第167窟。

11、共命鸟纹样。

第167窟套斗顶藻井第二斗四角内(见图六)。

12、二方连续花瓣纹样。

第8窟主室右壁上端紧靠屋檐形图案紧下端,第17窟门上端、弥勒说法图下端、主室拱券顶右侧,左侧下端,左右甬道外壁下端,第47窟后室后壁屋檐形图案紧下端,第77窟后室后壁屋檐形图案紧下端、第80窟主室右壁上端。

谷内区第98窟主室左壁佛说法图上端。

谷东区第175窟左侧甬道内壁缘上。

13、四方连续菱格嵌花纹样。

谷西区第32窟主室拱券顶下部,第67窟右壁缘上、窟顶缘上、后壁上端。

14、鳞状纹样。

谷西区第8号窟券顶,第38号窟后室卧佛台最下端边饰上,谷内区第132窟内,第229窟内。

15、二方连续折线自身复合式嵌花纹样。

第17窟主室券顶左侧、右侧下端,,第47窟后室涅般台。

谷内区第110窟左右两壁上端第123窟主室左壁唐式流云纹样下端。

16、二方连续水波式纹样。

第14窟主室左、右壁壁画分可知上和外廓边,第67窟后壁上端缠枝卷草纹样两边上,第110窟左、右壁壁画分格边上和外廓边。

17、二方连续双折线式纹样。

第38窟主室左、右壁下端。

18、二方连续缠技盆花纹样。

谷内区第163窟主室右壁缘上,第67窟顶缘饰。

19、二方连续波式莲叶纹样

第77窟右侧甬道中部、后室后壁屋檐图案上端。

后山区第207窟主室左、右壁上端。

20、二方连续波形连缀带纹样。

第207窟主室右壁。

21、二方连续单线内卷纹样

后山区第227窟主室后壁佛龛上端。

22、二方连续带结套花纹样。

谷西区第47窟后室后壁涅般台。

23、联珠鸾鸟纹样(有的为联珠对鸭纹样,形式与联珠鸾鸟纹样类同)。

谷西区第60号窟主室左右立壁下部两禅台立面壁缘上,共有五幅。

一幅于一九一四年为德人勒考克盗去,根据夏鼐先生的论述①、此幅图案为唐代风格,因初定为谷西区晚期窟。

24、缠枝卷草纹样

第67窟后壁壁画四边。

25、四方连续散点式圆花纹样

第167窟套斗顶藻井第一、二斗角上。

26、四方连续散点式钱形纹样。

第28窟门壁说法图边缘,第167窟套斗顶第二、三、四、五、六斗内。

27、四方连续带结套花纹样。

新1窟后室前壁菩萨图右上方。

28、二方连续衔环鸽子纹样。

第123窟右侧甬道外壁佛项光、身光之光轮上。

谷西区第69窟后室壁上。

29、二方连续缠枝牡丹、莲花纹样。

谷内区第118窟后壁娱乐太子图边框。

30、二方连续石枋图案(黄枋纹)

谷东区第161窟穹庐顶四壁上层石枋上。

31、二方连续双折线间拄纹样。

32、四面均齐适合式相轮(曼陀罗法物)图案。

第183窟穹窿顶。

33、二方连续黑白相间圆点纹样。

第27窟主室右壁边缘,第162窟后室涅般图佛首项光内,第171窟左右甬道塔基边缘上。

34、二方连续叠涩式相轮纹样。

第27窟佛龛内侧壁上,第67窟主室正壁、右立壁边饰上,第199窟主室左立壁中部,第219窟两甬道门楣边缘,第227窟主室立壁中部。

35、二方连续散点式莲花相轮纹样。

第85窟顶部底边,第92窟主室两立壁中部叠涩石坊缘内,第123窟主室佛光内,第163窟涅般台边缘,第198窟两甬道口外壁边缘(图八)。

36、二方连续散点式圆相轮间双圆点纹样。

第76窟主室右壁边缘,第98窟主室两立壁中部叠涩石坊缘内,第99窟后室左右立壁中部叠涩石坊内侧,第205窟后室佛光圈内,第219窟两甬道门楣边缘上,第224窟顶部边缘上。

37、二方连续散点式球路纹间花蓓蕾纹样。

第17窟左右甬道口边缘,第189窟顶部边缘、甬道口外缘。

38、二方连续散点式扁相轮间双圆点纹样。

第197窟主室左右立壁说法图上缘。

39、二方连续扁圆圈间双圆点纹样。

第14窟说法图佛身光内,第33窟左立壁佛项光内,第67窟主室顶部边饰上,第83窟顶部下端右缘上,第107窟后室涅般图佛身光圈上,第129窟主室券顶下端,第135窟顶部下端边缘,第163窟左右壁边缘,第178窟主室左右壁立佛身光圈内,第183窟右壁中部,第196窟主室窟顶下部石条叠涩内侧,第198窟两甬道券顶下端,第219窟两甬道口边缘、后室两立壁边角处。

40、四方连续散点式圆圈纹样。

第219窟主室券顶下端石沿内侧。

41、二方连续斜点式水珠纹样。

第219窟主室两立壁券顶下端。

42、二方连续相轮间莲叶纹样。

第4窟主室券顶下端,第97窟主室两立壁中部,第110窟两立壁叠涩面中部。

43、二方连续四面均齐适合式相轮单位纹间叶状纹样(小曼陀罗法轮)。

第100窟左右立壁中部叠涩面上,第171窟门壁中部叠涩面上,第199窟左立壁中部叠涩面上。

44、二方连续四面均齐适合式圆边莲花嵌球路单位纹间忍冬叶纹样。

第114窟正壁下方。

45、唐式流云纹样。

第92窟左右立壁边缘,第116窟壁画边缘上,第123窟主室左壁石沿上。

46、四方连续叠涩式叶纹。

第207窟顶部藻井内。

47、二方连续重叠式相轮纹样。

第224窟主室左右壁中部。

48、立面式双相轮间波式织带纹样。

第24窟壁画边缘。

49、二方连续拦拄式纹样。

第76窟前室右壁中部。

50、四方连续十字间三角纹样。

第171窟左右壁上端。

51、二方连续“回”形纹样。

第198窟壁画边缘上。

52、二方连续多重相轮圆点图案。

第17窟后室弟子举哀图下端,第205窟右甬道内壁。

53、二方连续相轮、叠涩式拱形龛纹样。

第178窟主室佛龛边缘。

54、横向四方连续网格纹。

第27窟正壁佛龛边缘,第192窟壁画边缘,第193窟壁画边缘,第224窟主室佛龛正壁。

55、四方连续“万”字纹。

第76窟窟顶四角内。

56、二方连续白描卷草纹。

第76窟左右立壁中部。

57、二方连续莲蓬卷草纹。

第67窟左右立壁中部石坊内侧。

58、二方连续带结盆花纹样。

第7窟主室左壁上沿,第32窟主室右壁上沿,第117窟主室两立壁边缘,第118窟正壁边缘,第171窟两立壁格线内。

59、二方连续波式忍冬大叶纹样。

第77窟右侧甬道中部、后室后壁屋檐图上端,第207窟主室券顶菱格画下缘(见图七)。

60、二方连续带结纹样。

第227窟主室后壁正龛上端。

61、二方连续波形连缀带纹样。

第47窟后室下部土台立壁边缘,第207窟主室右壁。

62、二方连续衔环大雁纹样。

第123窟右侧甬道立壁佛顶光、身光光轮上。

63、二方连续波式阴阳纹。

第4窟主室立壁中部,第67窟、第118窟主室立壁中部,第189窟窟门内侧下沿。

64、齿形阴阳纹。

第205窟后室顶部边缘。

65、石坊、蝌蚪阴阳纹。

第184窟窟门上方。

66、散点式动物纹样。

第38窟窟顶,第189窟立壁边缘,第224窟窟顶。

67、二方连续天宫伎乐、坐禅、飞天人物图案。

第7窟主室左侧壁中部,第38窟主窟左右券顶下部,第227窟两立壁边缘。

68、四方连续齿形菱格图案。

第69、90、175窟券顶。

69、浮塑适合式莲花纹样。

第27号窟主室顶部,第47号、48窟窟顶,共6铺。

70、木雕莲瓣纹样。

克孜尔石窟研究所文物库房保存。

71、二方连续小立佛像图案。

第47号窟后室后壁卧佛像头光、身光圈内。

二、台台尔石窟

1、四方连续菩提树菱格图案。

第13号窟主室券顶东侧。

2、四方连续须弥山菱格图案。

第17窟后甬道券顶。

3、二方连续舍利塔图案。

第13号窟主室东壁叠涩沿下部,第17窟左甬道券顶。

4、二方连续小立佛像图案。

第16号窟右甬道右立壁、左甬道左立壁、后室后壁共四铺大立佛像头光、身光圈内。

三、森姆塞木石窟

1、四方连续菱格莲瓣图案。

第11号、26号、30号、40号、48号窟券两侧。

2、二方连续带结纹样。

第26窟主室菱格画下方。

3、二方连续散点式莲花相轮纹样。

第11窟顶部底边,第30窟主室佛光内,第48窟两甬道口外壁边缘。

4、二方连续折线纹样。

第11窟两立壁中部底边,第40号窟两立壁边缘。

四、玛扎尔巴哈石窟

1、四方连续菱格莲瓣图案。

第1号、2号、9号、26号窟券顶两侧。

2、二方连续波线式纹样。

第2号、26号窟菱格画下缘。

3、二方连续屋檐形图案。

第2号、9号窟券顶两侧下端。

4、四方连续天雨花图案。

玛扎尔巴哈中心柱形支提窟内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佛像、菩萨像背景上多见,不一一列出。

5、二方连续折线复合式嵌花纹样。

第2窟主室券顶左侧、右侧下端,第2窟后室佛龛边缘。

五、克孜尔尕哈石窟

1、四方连续菱格莲瓣图案。

第11号、13号、14号、16号、23号、30号窟券顶两侧。

2、二方连续缠枝卷草纹样。

第13号、16号主室券顶菱格画下端。

3、二方连续菱格嵌花纹样。

第11号、23号、30号窟佛龛边缘、左右立壁中部。

六、库木吐喇石窟

1、四方连续菱格须弥山图案。

第14号、24号、28号、33号、34号、41号、42号、54号、58号、63号、69号窟券顶两侧。

2、二方连续缠枝卷草纹样。

第41号、63号主室券顶菱格画下端。

3、天雨花图案。

中心柱形窟内因缘故事、供养故事、佛像、菩萨像背景上多见,不一一列出。

4、唐式云纹。

第45号主室左右壁上、58号、63号主室券顶菱格画下端。

5、二方连续小圆花纹样。

新1窟窟顶菩萨像边框上,第28号、33号、41号、42号、54号、58号、63号窟两立壁壁画边缘。

6、二方连续石坊屋檐形图案。

第54号、58号、63号窟两立壁中部叠涩沿上。

7、适合式风神图案。

第54号、58号、63号窟主室券顶中央。

8、共命鸟图案。

第58号、60号、63号窟主室券顶中央。

9、二方连续散点式圆相轮间双圆点纹样。

第54号、58号、63号窟主室券顶下部说法图边框内。

10、二方连续散点式球路纹间花蓓蕾纹样。

第58号、60号、63号窟后室佛龛边缘。

11、浮塑莲花纹样。

新1窟后室佛座台边残块上。

12、二方连续散点式六叶花纹样。

新2窟穹窿顶大莲花边缘。

13、适合式四面均齐大莲花图案。

新2窟穹窿顶中央。

七、托乎拉艾肯石窟

1、四方连续菱格菩提树佛塔图案。

第02号窟(按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和县文化馆编号)主室券顶两侧、主室佛龛正壁上方。

2、二方连续石坊屋檐形图案。

第02号窟主室券顶坐佛画下缘、主室左右立壁说法图上端。

3、二方连续折线式纹样。

第02号窟主室券顶坐佛画下缘、石坊屋檐形图案上端。

4、二方连续复合式七角花瓣纹样。

此图案颇类后世维吾尔米合拉普图案纹样,存于第02号窟主室券顶下部、坐佛画上缘,主室左右甬道口边缘。

5、二方连续小圆花纹样。

第02号窟后室左右佛龛边缘。

6、四方连续菱格鱼纹。

第02号窟后室中心塔拄佛塔图下方。

7、适合式风神单独纹样。

第02号窟左右甬道券顶中央。

8、联珠对鸭纹样。

第16号窟穹窿顶叠涩出沿上。

龟兹石窟的图案美术各石窟区除类同的纹样外,总计78种。

各期窟中图案纹样的变化

图案的变化涉及到石窟的分期问题。

多年来,关于龟兹石窟,特别是克孜尔石窟的分期,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于是,在论述各期石窟中图案纹饰变化的问题上,势必产生一定的困难。

在这一点上,以克孜尔石窟为例,笔者倾向于阎文儒先生的意见:

克孜尔石窟共分作四个时期②;第一期相当于东汉晚期,第二期为两晋期,第三期为南北朝至隋朝时期,第四期为中唐到晚唐,完全废弃可推到元代③。

从克孜尔石窟图案纹饰变化的情形看,按上述四个时期从大的方面区分,笔者认为是合理的。

1、第一期的风格

小乘教说一切有部是早期流行的佛教。

龟兹地区以小乘教为主。

小乘重行为,开凿石窟便是僧人们籍以修行的场所。

克孜尔石窟第一期的风格受印度以及健陀罗文化影响,在石窟的开凿和壁画的绘制方面,外来因素占一定地位,石窟形制“接近阿富汗巴米羊的窟形”,壁画题材“简单”,风格“粗糙”。

不难看出,这一期里的图案纹饰也较为简单、,没有丰富的变化。

这可能是由于题材与形式多承袭外来的东西,画师们还不敢有所突破的缘故。

2、第二期的风格

这一时期龟兹地区信佛日盛,对于凿窟和绘制壁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图案技艺日渐精湛,敷色、纹饰比较讲究。

首先在图案造型方面,表现得比较灵活、生动。

如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主室券顶的四方连续菱格图案饰纹不再受格线的限制、左侧和右侧的菱格纹饰,精工细研,丰满泽润,券顶中央过渡部分,配上了日、雁对称式图案和月、雁对称式图案以及适合式风神图案,加之衬以蓝色底,就象是空中飞彩一般。

纵观克孜尔石窟第二期7、13、14、38、85、106、114、173、175、178、180、195等窟的壁画,可谓“承袭前一期而稍有变化”⑤,标志着成熟期的来临。

森姆塞木石窟、玛扎尔巴哈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托乎拉艾肯等石窟的早期窟约当于这一时期。

3、第三期的风格

如果说,克孜尔石窟第一、第二期石窟壁画还有着较多的外来风格,那么,第三期窟已进入了龟兹风格的成熟时期。

这一期水平较高,有代表性的石窟是第8、27、32、80、92、110、163、171、179、193、196、205、206、207、224等。

所绘图案纹样,变化多端,配置自由,色彩鲜艳夺目,颇具创造性。

其中,第32窟四方连续菱格嵌花纹样,第110窟二方连续菱格嵌花纹样同是菱格花式,但在表现手段上,轩轾分明,前者素雅,后者浓郁;如克孜尔石窟第207窟,主室右壁缘上叠绘了三重二方连续纹饰,中层二方连续缀带纹样,纹路翻卷自如,双钩与色带相间,活泼自由。

下层的莲叶纹样,呈波浪状连续,给人以动感,绘制上比第二期窟中类似纹样细腻,线条也很流畅,虽全用白描手法,但统觉上却是丰富的,表现出龟兹画师成熟时期的水平。

这一时期森姆塞木石窟具代表性的有26号、30号,玛扎尔巴哈石窟有9号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有14号、16号窟,库木吐喇石窟有41号、42号、58号窟,托乎拉艾肯有02号窟。

4、第四期的风格

是第三期龟兹风格的发扬光大,亦是内地文化与龟兹文化的有机结合。

如克孜尔石窟第67窟,图案纹饰从四壁到窟顶,占了大部分面积。

其中的二方连续缠枝卷草纹样、缠枝盆花纹样、四方连续菱格嵌花纹样及其它纹式,综合东西方风格的优点,形制精当,技艺高超,是克孜尔图案画水平最高的一个窟。

另外克孜尔石窟第118窟后壁上的缠枝牡丹、莲花纹样,基本上是龟兹画师的独创,这一纹式,结合了内地缠枝、盆花和西域流行的莲花,带结等纹样的优点,在形制上,配置灵活,绘制上将龟兹典型的凸凹之法运用其中,敷色鲜艳、浓重,使之在单独纹样中非常显著。

第四期谷东区的几个石窟,图案纹饰的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第167窟套斗顶藻井内的图案纹样绘制手法娴熟,一重斗一个式样,很有特色。

但是第四期更晚一些的窟,图案比较粗糙、显出衰落的迹象。

这个时期,佛教中心由克孜尔开始逐渐向下游的库木吐拉石窟转移。

后山区有几个窟内出现千佛形象,图案纹饰更加简单化,甚至趋于消失。

约当克孜尔第四期晚期窟的库木吐喇一些石窟、此时图案纹样却大放异采,其突出特点是中原佛教艺术随着大量汉僧的到来,中原图案艺术也被带到了龟兹,如壁画上的唐式云纹,带结套花纹样,六叶花纹样和毛笔线描技法等,特别是在绘制技艺上,中原汉风与龟兹风格交融,使之交相映辉。

图案的绘制及艺术特色

据向达先生在《莫高、榆林二窟杂考》一文中关于敦煌佛教艺术与西域之关系的论述⑥,新疆龟兹地区同印度阿旃陀、阿富汗巴米羊石窟壁画的绘制方法是一样的,“先由画工将所欲画者在石灰面上用红色找一粗样,精样打就后加一层半透明之绿色,使所画轮廓从绿色中可以隐约透现。

然后上后画师于半透明之绿色地上用黑或棕色为之描摹修正”⑦。

克孜尔石窟后山区子里峡克谷分布的几个最晚期窟里,其中有的窟,白壁上就有红赭色的打样线。

龟兹画师在绘制壁画的过程中,最初步的打样,多是将饱蘸色汗的细绳拉紧,用指一弹,定出图案和主题画的位置、之后再敷色细描。

但这种打样法只能在窟内的立壁上进行,窟顶,尤其是拱券顶、穹庐顶、套斗顶,就需要直接描绘。

再有一种方法亦是用粉本打样,用事先刺好的鹿皮或羊皮图样⑧,溻印在壁上,按溻印的轮廓描绘,这一方法比较简便,多用在较为复杂的纹饰上。

森姆塞木石窟、玛扎尔巴哈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托乎拉艾肯等石窟的图案纹样绘制也是此类手法。

那么,龟兹石窟所绘(包括“塑”或“刻”等美术形式)图案纹饰构成特点是怎样的呢?

(一)根据窟形,拱券顶用四方连续菱格纹样,色彩对称交叉配置。

窟壁缘上、佛龛内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各式纹样用得最多。

(二)根据窟内装饰的需要,使单位纹饰进行反复配置,构成两面对称或四面对称。

a、两面对称的有左右均齐的对称式:

如克孜尔第8窟、第38窟拱券顶中央的金翅鸟;第167窟套斗顶第二斗内的共命鸟。

b、四面对称的有四面均齐的对称式和正反均齐的对称式。

四面均齐的对称式:

克孜尔第17窟主室券顶下部的忍冬纹样;库木吐喇石库新2窟穹窿顶中央之适合式四面均齐大莲花图案。

正反均齐的对称式;克孜尔第38窟主室券顶中央日、雁图案和月、雁图案。

这种正反均齐的对称式,古代又称作“旋子”或“推磨式”,纹样的单位纹围绕一个中心旋转,使之产生动感。

富有韵律和变化。

(三)根据骨式,配置适合式单位纹。

a、在二方连续折线自身复合式菱格内嵌入四面均齐的对称单位花式,同菱格构成适合式:

克孜尔第17窟主室左右壁上端二方连续折线自身复合式菱格嵌花复合式;托乎拉艾肯石窟02号窟主室中部之二方连续折线复合式七角花瓣纹样。

b、四方连续菱格内嵌入(配置)四面均齐的对称单位花式,同菱形格构成适合式:

克孜尔第67窟右壁缘上四方连续嵌花纹样。

(四)根据二方连续的各种骨式,自由配置花色,具有节奏和韵律感。

a、波线式。

将植物的枝干作巧妙的连缀,上下反卷,缠枝卷草,再配入叶瓣、盆花、牡丹、莲花等单位纹,使整个纹样有节奏的沿波线横向延长,如克孜尔第67窟后壁二方连续缠枝卷草纹样、窟顶缘上二方连续弹枝盆花纹样,克孜尔第118后壁二方连续缠枝牡丹、莲花纹样。

b、折线式。

将折线自身复合,构成菱形区划面,然后在菱格内外配置单位花纹,横向延长,如克孜尔第17窟主室券顶下部二方连续折线自身复合式菱格嵌花纹样,克孜尔第110窟左右壁上端、克孜尔第123窟主室左壁上端的二方连续折线自身复合式菱格嵌花纹样、托乎艾肯第02号窟二方连续折线式纹样。

d、散点式。

将单位纹在二方连续骨式中平列,构成二方连续散点式纹样,比较典型的有:

克孜尔第92、116、123窟、库木土剌部分窟内的唐式流云纹样,克孜尔第69窟衔环鸽子纹样。

将单位纹在四方连续骨式中均匀平列,构成四方连续散点式纹样,如克孜尔第167窟套斗顶第一斗上的四方连续散点式圆花纹样,第三、四、五、六斗内的四方连续散点式钱形纹样;库木吐喇石库新1窟穹窿顶菩萨像下部边框内;托乎艾肯第02号窟后室左右佛龛边缘。

(五)多种形式灵活运用,打破骨式的固定格式,进行多种形式的套用。

a、横向二方连续纹样改四方走向或“推磨式”圆圈走向,如克孜尔第67窟窟顶。

b、多层纹样重叠相套,给人以丰富、华贵之感,如克孜尔第67窟后壁娱乐太子图四边,重叠了八层连续纹样。

c、二方连续联珠(球路)纹套左右均齐的对称式,如克孜尔第60号窟、托乎艾肯第16号窟联珠鸾鸟纹样。

龟兹石窟的艺术家们,深谙图案艺术的适应性、概括性、抽象性、均衡性等规律,在图案的设计和描绘中,继承龟兹民族的装饰性绘画传统,并有机地吸收东西方的艺术形式,创造出龟兹图案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些图案中的许多优秀图案纹样,流传后世,并得以发扬。

注释:

①夏鼐:

《考古学和科技史》甲种第十四号。

②③④⑤阎文儒:

《新疆天山以南的石窟》载《文物》一九六二年第七一一八期。

参见拙作:

《克孜尔石窟志·图案》,上海美术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