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3427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docx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

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俄罗斯经济发展

田春生

    俄罗斯经济发展与重新崛起,是国际上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也不失为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这一理念对俄经济的现实增长与未来发展已经起到了和正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试图选择普京执政以来治理经济的理念,从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与历史惯性的视角,分析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推断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前景。

  

  一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基本估计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发牛了巨大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俄罗斯国家政治生活走向稳定,社会逐渐处于有序发展态势。

一个最为突出的标志是,俄经济开始以较陕的速度恢复和实现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9~2003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长率高达38%[1]”。

目前,俄罗斯GDP总额已经超过5500亿美元(按1美元兑换28.2卢布计算),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2](。

近年来,俄罗斯每年的外贸顺差大致在400亿~600亿美元之间。

普京在2004年俄罗斯政府的国情咨文中指出,过去长期的经济危机使俄罗斯的经济潜力几乎丧失一半。

但是,在最近的4年中,俄罗斯已经弥补了转型以来40%的经济潜力,不过仍然没有达到1989年的水平。

只有保持现在这样的高速发展,俄罗斯才不会被抛弃到世界经济的“后院”。

     根据下述图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共识:

俄罗斯经济已经走出转轨以来的经济困境与危机,并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支撑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这一因素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在30%的水平。

(2)消费需求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内需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在消费结构中,家庭消费占GDP的50%以上[3]。

(3)市场服务的比重快速增长,目前市场服务所创造的产值占GDP总值的53%,而非市场服务所创造的产值仅占GDP的8%(2004年数字)。

它说明,俄罗斯的中小服务r生企业开始成长,俄罗斯经济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这个领域得到突出的体现。

有分析指出,因改革而提高了的俄罗斯商业,也是其经济增长的火车头”[4]。

因而,这一因素被认为是“对俄罗斯总增长额的最大贡献。

”[5](4)外汇、资本和证券市场均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

2003年,俄罗斯的股增长了58%,自此至今俄罗斯资本市场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由于俄罗斯近年来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因此,国内外都在关注俄罗斯能否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以朋旨否实现“翻一番”的战略目标。

对于俄罗斯经济“翻一番”的可能性,一般认为,俄经济只有保持年经济增长率为了%的水平,力实现经济“翻一番”,并实现追赶发达国家的目标。

普京提出,如果俄罗斯将年均增长速度哪怕是保持在2004年第一季度大约7%的水平上,就能够实现在未来10年内使经济“翻一番”的目标。

对此,大部分研究也都认为,俄罗斯经济今后仍然会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俄罗斯政府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今后俄经济年增长率预测数据为5%—8%。

在国际上对“俄罗斯重新崛起”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谨慎乐观的预测。

应该说,这一观点目前越来越占据主流。

例如,有的学者指出,在未来的20年之后,俄罗斯与中国、印度和巴西将并列为世界经济的“四熊”[6]。

在国际上,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四国,即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英文名字简称)[7]的快速增长,正在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美国经济学家多米尼克·威尔逊在接受日本双周刊《追求》杂志{己者专访谈到俄罗斯经济时指出,俄罗斯经济将迅速增长,20年后才会减速,30年后将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

当然,也有不少经济学家和分析机构对2005年和以后时期俄经济增长的速度并不十分乐观。

例如,俄有的经济学家就提出,俄罗斯在200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可能会低于2004年。

甚至有人认为,2005年俄罗斯有可能爆发经济危机。

最悲观的预测是,俄罗斯2005年经济仅仅能够增长1%—1.5%[8]。

  笔者认为,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必然有一些因素是起决定r生作用的。

一些学者强调,俄经济增长能否保持增长态势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性的因素:

一个是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另一个是当局所奉行的经济政策[9]。

这样的论点大致囊括了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

同时,我们在探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原因时,还需要认识到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以及这个理念对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崛起的重要意义。

  二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制度安排和政策策略

  什么是普京治理经济理念的核心思想?

我们这样加以概括:

强政府的经济治理+俄罗斯的民族特性。

普京强调指出,俄罗斯“竞争力的实现在于俄罗斯的民族思想。

”[10]也就是说,普京所推行的强权治理经济的理念,来自于俄罗斯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与历史惯性,即俄罗斯的民族思想和特性。

从俄罗斯的历史演进看,俄罗斯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集权统治方式。

普京执政后,俄罗斯政府逐渐实施“强总统、小政府、弱议会”的治理机制,将工作的重心转向更加务实的国家经济发展,推行以经济发展带动制度变迁和社会改革。

这一思路,从根本上扭转了叶利钦时代为改革而转轨、重转轨而轻发展的战略和思路。

普京总统表示在第二任期内将坚持既定的改革道路和国家治理模式。

他在国情咨文中指出,“我们政策的基本原则不会发生任何改变”;那种“彻底改变经济政策、全面修正外交政策、偏离历经磨难的俄罗斯所选择的历史道路的做法,只会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

”[11]有的学者这样解释,普京的“国家资本主义”终结了叶利钦的“寡头资本主义”,这是普京与叶利钦在国家发展战略上的最大不同,“国家资本主义”是普京的未来发展战略选择和道路选择”[12]。

我们认为,普京的“国家资本主义”与本文所说的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和方式相吻合。

如果这一治理经济的理念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深层原因,就可以归结为普京治理经济理念实施的一个结果。

  

(一)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选择。

普京执政后,面临两种不同的制度选择:

“自由式”制度安排和“可控式”的制度安排。

所谓“自由式”的制度安排指的是,在发展道路和经济观上,俄罗斯继续沿着叶利钦时期所奉行的西方自由民主的市场经济理念,继续采取“华盛顿共识”的经济转轨政策,按照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宪政和经济制度改造俄罗斯;所谓“可控式”的制度安排指的是,在发展道路和经济观上,俄罗斯放弃叶利钦时期政府推行的西方自由民主的观念和“华盛顿共识”政策,转而实行建立在俄罗斯传统和历史遗产价值观念上的、又吸取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的“国家可控制的”市场经济新制度安排。

这样的制度安排—些人视为“可控的民主”和“可控制的市场经济”。

但是无沦如何,它表明这种“可控式”的制度安排强调的是国家强权力量对经济的控制和对经济治理的干预,相对于叶利钦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它不仅有很大的转变,而且其制度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自由式”的制度安排与“可控式”的制度安排,在20世纪9()年代的俄罗斯一直存在着激烈的论争。

在价值观念上,它表现为两种思想——西方化思想和本土化思想的对撞;在政策趋向上,它体现为两种不同的政策目标。

普京执政后选择了后者,即普京政府基本上实行的是一种“政府可控式”的制度安排,它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新的“集权式”经济治理模式。

因此,普京必然要超越“华盛顿共识”治理经济的理念和政策,提出走符合俄罗斯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就是寻找符合俄罗斯民族的治理理念,并且按照这一理念实施经济转型与国家发展的策略。

这样的理念、政策和制度安排,为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相应的制度环境。

  我们之所以提出所谓“可控式”的制度安排为俄罗斯提供了制度环境这一说法,主要基于以下的认识:

在像俄罗斯这样—个有着长期集权统治历史的国度,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里,很难滋生出诸如美国那样的民主自由的市场经济,很难移植诸如美国那样的西方民主价

  值观念。

俄罗斯在其历史长河中,从未有过自由市场经济的繁荣,而是自始至终地延续着一种集权、或者说强权统治的制度轨迹。

过去lo多年俄罗斯转型的历程表明:

俄罗斯制度的演进路径和历史惯性决定了西方自由民主的市场经济制度不可能完整地移植到俄罗斯。

这就是叶利钦时期“休克疗法”政策注定失败的制度背景,也是普京的治理经济的理念能够付诸实施的制度条件。

普京汲取了叶利钦时代的深刻教训,在实行新制度安排时,将俄罗斯传统的国家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价值观融入其国家治理的理念中,实行“强总统、小政府、弱议会”的强权治国模式。

迄今,我们从普京的第二任期选举和议会选举的投票情况看出,普京倡导的以自由、民主、个人权利和俄罗斯传统的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作用、社会团结相结合的“俄罗斯新思想”被社会所接受,实行普京所倡导的“可控式”的制度安排符合俄罗斯的国情民意。

  

(二)普京治理经济的国家职能。

俄罗斯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是国家对经济转轨和发展局势的控制能力,就是“强政府”的经济管理。

在叶利钦时期,俄罗斯所奉行的是一种“软政府”的自山放任式的经济政策。

普京执政后,他实行强权政府的统治手腕,着手扭转和改变“软政府”和自由放任的经济局面。

在2000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规定了国家的职能:

(1)国家要对制定总的游戏规则负责,成为规定并遵守游戏规则的保障人;

(2)国家要在统一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开展经济活动;(3)国家要提出社会目标并表达社会利益。

此外,国家还是法律的维护者和执行人。

普京政府确立的“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包括以下方面:

(1)国家保护产权,国家保障股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矢n‘隋权,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2)提出加强国家竞争能力的概念,保障平等的竞争条件;(3)国家放弃对经济的过多干预,简化企业注册程序;(4)改革金融体系,保障银行活动的透明度,使证券市场成为动员投资的有效机制,并投向最具有前途的经济部门;(5)实行现实的社会政策,优先发展卫生、教育和文化,压缩多余的社会义务,保障养老制度的金融稳定,实行累计性的退休制度,等等[14]。

目前,普京领导下的强力集团已经形成,并在逐渐取代过去的所谓“黑手党”的势力。

可以看出,普京在执政伊始,就明确了政府的定位,这使俄罗斯经济秩序混乱的局面得以改观,为经济步入正轨奠定了宏观基础。

俄罗斯经济的增长态势从一个侧面表明,俄已逐渐摆脱国家中常见的“法律和秩序缺乏综合症”,而其基本法律制度开始为经济增长提供正常的经济激励。

  (三)普京治理经济的政策策略。

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和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在经济政策上不仅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大改革力度,而且还表现在强化政府对经济的监管、治理混乱的经济秩序方面。

普京政府首先整顿和加强管制的重点是石油天然气部门。

  众所周知,普京政府一方面确立以能源特别是石油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点的政策,其中石油天然气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项;另一方面,政府对于石油这样的垄断性和赢利率极高的大型公司的经营行为,也进行了严格的税务审计。

俄罗斯的这一经济政策获得了成效。

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04年,俄罗斯许多大公司鉴于尤科斯石油公司的前车之鉴,惧怕其偷税漏税的状况暴露和政府的审查,因而主动交纳税款。

2004年,俄罗斯政府的税收达到4700亿卢布,而2003年这一数额仅为1500亿卢布[15]。

  以俄罗斯石油行业为例。

在这方面,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比较强硬的措施:

一是委派手下直接管理战略行业。

现总统办公厅主任梅德维杰夫从2002年起就一直担任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董事会主席。

2002年6月,总统顾问伊万诺夫出任重要的军工集团阿尔马斯—安泰防空武器康采恩董事会主席。

2003年4月,普京的外事顾问普里霍季科当选为战术导弹武器集团董事长。

2004年6月,总统力公厅副主任谢钦入主俄罗斯石油公司董事会,总统顾问舒瓦洛夫任俄罗斯铁路公司董事。

二是打击损害俄罗斯具有战略性和赢利性的大型私营公司。

  逮捕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就是普京在第—任期内大力打击寡头垄断的延续。

  目前,俄司法部门追缴尤科斯石油公司拖欠税款的工作正在进行。

三是加速组建国家控股的旭拓油天然气的国家旗舰企业。

2004年9月,普京同意并批准俄罗斯天然气垄断企业——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100%国家控股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合并,组建俄能源领域的“航空母舰”。

这两家公司将正式互换股票,俄罗斯石油公司将成为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下属的子公司。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强调的是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与治理的手段,以及来自俄罗斯历史的特殊经验和民族气质。

普京在加大对金融集团和寡头整治的过程中,从俄罗斯政府对石油行业和发展战略中,我们看到普京政府不断强化对大型金融工业集团的监管,这是普京经济政策策略的一种具体体现。

  三从普京的治理理念看俄罗斯经济发展

  根据上述讨沦,我们更加强调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及其政策的重要性。

这里引中的涵义是:

俄罗斯现在和面向未来的选择,决定于过去的存在和已经做出的选择。

俄罗斯经济如果沿着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和政策继续前进,那么,俄罗斯经济增长态势也将得到继续。

对普京第二任期乃至今后若干年俄罗斯经济前景笔者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一)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路径:

强权治理、民族特性、资源禀赋、国民素质等决定了俄罗斯必将沿着其制度和历史惯性寻求发展道路与模式。

这使普京的经济(治理经济的理念和经济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实施,因而,也就能够为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一种制度保障。

  1.俄罗斯正式制度的可移植性。

俄罗斯经济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转型初期,以彻底否定原有制度的遗产、建立与原有制度和惯性完全不同的制度模式为出发点。

按照这个思想逻辑,俄罗斯在叶利钦时期就完成了如下的制度创新:

颁布新宪法和市场经济的立法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各种法规。

但是,人们在总结俄罗斯前10年转轨的教训时,有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的转轨忽视了宪政改革的作用,因此,应该将转轨的重点放在宪政制度建设—卜。

笔者认为,俄罗斯作为市场经济正式制度的国家法律已经产生,从正式制度的角度上说,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制度架构业已形成。

  因为作为正式制度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包括宪法制度和各种法律与法规,它们本来就是用国家权力加以硬性规定和确立起来的。

  只要国家颁布了宪法,作为正式制度就必须加以执行。

  2.俄罗斯非正式制度的不可移植性。

俄罗斯的问题在于,非正式制度在短期内的不可移植性。

这指的是俄罗斯原有历史遗产和制度惯性的影响,在一个较短的时期难以得到改变。

非正式制度包括人们的理念、传统、文化、习俗、道德等。

在俄罗斯国土上,西方完全白由的市场经济的理念、做法与模式,者怀可能在短期内与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道德惯性等所交融。

所以,俄罗斯民族传统的主体价值观念依然对俄罗斯的经济社会转型产生影响。

在这里,俄罗斯在转型期对西方市场经济的美好幻想与历史惯性之间有着巨大的“裂痕”。

  3.俄罗斯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裂痕”。

这个“裂痕”被俄罗斯的学者归结为:

(1)“弱国家”;

(2)影子经济;(3)没有秩序的所有制分配;(4)社会差距拉大;(5)犯罪;(6)官僚主义和腐败的盛[16]。

非正式制度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文化习俗、道德观念是一种历史积淀的结果,这些一旦形成就不易在短期内被摧毁,因而表现为制度的裂痕。

它们是俄罗斯现行社会经济中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俄罗斯在前10年转型进程中严重受挫的一个根源,同时,它们也应该是普京实行强权治理经济的理由。

  

(二)俄罗斯的经济政策取向:

强国政策和以提高整个国家竞争能力与稳定社会经济局势作为经济复兴的起点。

普京出任总统以后,在加强国家权力体系、增强政府的行为能力和独立稳定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普京上台之初,面对俄政治动荡、地方分立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嚣张的局面,他积极推进以加强中央权威为宗旨的行政制度政革,改变联邦委员会的组成原则,设立联邦区,从法律亡规定总统有权撤换地方行政长官等,从而削弱了地方的势力,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在俄罗斯实现了权力执行机关和立法机关的良好合作,使得各个主要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和争斗逐渐弱化。

在内政方面,俄罗斯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权威,理J顷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启动了对国家管理机构的重大行政改革。

为了尽快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普京进一步采取了以加强集权为主旨的措施:

一是联邦主体领导人将不再由选民直选,而是改由地方议会根据联邦总统提名选出,以确保普京的治国方略贯彻到底;二是国家村:

马代表不是像以前那样,一半席位由选区直选,另一半按进入国家杜马的各政党得票比例分配,而将全部根据据政党得票比例产生,以便通过政党控制议会,保证立法畅通无阻。

同时,普京还考虑对宪法进行修订,今后将由在议会中占多数的政党组成政府并选出总统,即由总统制共和国变成议会制共和国。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普京政府有效地维护了联邦中央的权威,从而为经济增长和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目前,俄罗斯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中产阶级和受益者阶层,政府的强力部门和中产阶级站在普京—边,支持国家发展经济的改革措施。

  (三)俄罗斯的政府职能定位:

强政府与强权治理、但不是“大政府”和软弱管理。

普京虽然实行对经济的强权治理,但却不是“大政府’’的治理,而是不断地对官僚主义的行政机构进行精简,这是普京治理经济的一个特点。

普京削弱和改革政府机构,果断地进行三大改革:

一是把89个联邦主体,按地域划为七大大联邦区,并直接委派负责人,全面协调地方与中央的权力关系。

二是修改不符合分权原则的联邦委员会组成法,使各地行政长官不再自动兼任上院议员和立法机构领导人职务。

  这样,就从源头上纠正了行政负责人为自己立法的违宪状况,从而也结束了对一些权势者无法进行监督的混乱局面。

三是把原来政府的几十个部委精简为十几个,把各部委的审批项目由原来的500多个减少到102个。

在中央政府中减少了200多名副部长,只保留——位副总理。

这使俄罗斯政府的行政开支大大削减。

现在,俄罗斯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大于财政支出。

例如,2003年,俄政府财政收入占年度GDP的比重为19.6%,支出占年度GDP的比重为17.9%,收入大于支出1.7%;2004年,则政收入占年度GDP的比重为20.4%,而支出占年度GDP的比重为16.1%,收入大于支出4.3%[16]。

2003年,政府节约了100多亿卢布行政经费。

由于政府收入的不断增加,现在俄罗斯所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是将资金投入于国家项目,还是用于增加社会支出,如增拨养老金等的支出[17]。

  (四)俄罗斯的产业崛起定位:

大企业的垄断发展与中小企业的自由发展。

这样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支点已经形成。

普京政府在强化国家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同时,全面加强了国家对战盼r生资源的控制与垄断。

普京表示:

“与经济增长速度直接有关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继续对所谓自然垄断的大公司进行改革。

[18]这种改革包括两个相关任务:

一方面,打破寡头集团对经济的垄断,合理调节自然垄断部门的活动;另一方面,试图利用支持现政权的金融工业集团振兴俄罗斯。

因此,政府也扶持那些支持现政权的金融工业集团。

近几年来,受到普京支持的军工、能源和原材料部门的寡头得到了发展。

2004年8月,普京签署了一项命令,限制对549家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进行私有化。

但是,普京不会使俄罗斯回到旧体制,不会使俄罗斯恢复国有化,不会从总体上改变私有化的结果。

对于俄罗斯特大型企业进行国家垄断与控制,是普京治理经济的重要战略手段。

在这方面,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阿巴尔金的看法具有一定代表性。

他认为,已经形成的自然垄断组织在全国经济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分析垄断组织的经济活动时,不能脱离经济全球化的条件。

在当今世界中,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最重要的主体。

俄罗斯现有的垄断组织,如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罗斯“统一动力系统”股份公司等,只要对它们做理智而全面的权衡就会认识到,它们不仅能将俄经济从危机中解脱出来,而且可使俄经济在2l世纪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应谢巴俄罗斯自然垄断组织视为民族的骄傲,它们在世界经济中有许多方面是无与伦比的。

因此,他建议,在经济改革中不应采取简单的非垄断化措施,将它们化整为零,而是应调整国家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促进金融工业集团的发展,因为它们能够进行产品的结构性改进,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20]。

其实,这就是普京的经济思想,也是俄罗斯现实所使然。

我们能够预计,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崛起的经济主力,仍然将是凭借国家所扶持的大型工业集团的力量。

  依据普京经济治理的路径对俄罗斯经济前景进行判断,笔者认为,俄罗斯经济发展轨迹将会沿着具有俄罗斯特征的道路前行。

如果经济增长是衡量俄罗斯经济和转型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如果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是基于上述强权治理的理念,如果这样的强权治理有助于俄保持经济增长、社会稳定,那么,这样的理念与实施机制对于俄罗斯的现实来说,可能就是合乎其国情的道路。

从总体卜说,俄罗斯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进入“后转型时期”,即俄罗斯的市场经济框架已经建立,如果按照一些学者对于“转型”的定义,“转轨的核心是大规模的宪政制度的转变”这一说法,俄罗斯已经在立法程序卜完成了大规模的制度变迁,也即“宪政制度的转变”。

在国际社会,俄罗斯已被认定为市场经济国家。

俄罗斯所面临的制度转型问题,主要是使已有的制度创新和新制度安排能够有效地推行开来,切实加以实施。

对于俄罗斯转型中的各种问题,同样需要通过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解决。

这一点已经为普京政府所认识。

因此,今后俄罗斯必将继续以强权治理的制度安排方式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这些就是普京对俄罗斯经济增长。

与发展的一个贡献。

  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

高晓慧)

      注释:

  [1]TheworldSank,"FromTransitiontoDevelopment:

ACountryEconomiecMemorandunfortheRussianFederation",http:

//www.worldbank.org.ru/ECA/Ru[2]中宏网,2005年2月16日。

  [3]俄罗斯金融集团报告:

《2004年俄罗斯经济:

总结与前景》,www.iftr.ru[4]同上。

  [5]同上。

  [6]冯舜华:

《俄罗斯经济“追赶型”发展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9期。

  [7]美国经济学家多米尼克·威尔逊(DominicWiNon)在2005年2月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BRICs的概念。

他们预测,在今40年左右时间,上述国家经济总量将超过目前的西方6国(G7除去加拿大),全球经济增长重心将向BRICs国家转移,并将对整个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见《中印俄巴崛起,现实与前景》,http:

//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2/17/cOntent_258666].htm[8]Www.[9][俄)E亚辛等:

《俄罗斯经济的竞争力与现代化》,《经济问题》2004年第7期。

  [11][俄)E.亚辛等:

《俄罗斯经济的竞争力与现代化》,《经济问题》2004年第7期。

  [12]许新《普京总统2004年国情咨文评析》,《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7H期。

  [13]邢广程:

《普京与寡头的关系——影响俄罗斯社会发展进程的问题》,《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l~2期[14][俄]普京:

《俄罗斯国家与有效的国家之路》,俄新社塔斯社2000年8月8日。

  [15]WorldBankMoscowOffice:

RussianF_conO佃cReport,March2005,www.worldbank.org.ru[16][俄]E.亚辛等:

《俄罗斯经济的竞争力与现代化》,《经济问题》2004年第7期。

  [17]WorldBankMoscowOfficc:

RussianEconO皿cReport,March2005,www.worldbank.Org.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