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3470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docx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1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

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

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

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

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

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

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

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

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

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

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

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

1、探索植物王国

活动主题:

校园里的植物

主题的提出: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植物王国”,那么就要从身边熟悉的植物去了解、探询。

校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这为学生对植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虽然大家天天面对这么多的植物,但许多学生并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这些植物。

因此,提出这个活动主题,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等方面的能力。

设计思路:

本单元主要有“植物世界”、“片片绿叶情”两部分。

让学生学会观察并记录校园绿色植物,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状况。

主要按照如下顺序进行:

了解校园内主要的植物种类及分布——学生分组调查、研究、记录一些植物特征——汇报、交流研究成果,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做植物标本。

活动目标:

1、在知识方面,学生可以了解一些植物种类和植物生长情况等知识。

2、在情感态度上,让学生懂得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在能力目标上,能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并写成简单的考察记录,通过观察、统计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能力。

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

了解校园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1节课)

第二阶段:

分组调查、研究、记录。

(1周,利用课外时间活动)

第三阶段:

汇报交流,做植物标本(1节课及课外,约1周)

第四阶段;植物“身份证”展示。

(1节课)

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在电脑屏幕上出示:

我校植物园的图片。

问学生对绿色学校了解多少。

教师做简单介绍,突出植物绿化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生交流:

平时观察到学校的植物种类、数量。

出示学校植物分布图(电子图),并显示一些植物的名称、图片。

提出问题:

校园中的每种植物有什么特点,对绿化有什么好处呢?

怎样才能对它进行调查、研究?

学生分组设计植物考察方案。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1、以5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每组调查不同的植物

3、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安排好大致的活动时间。

4、根据老师提供的植物分布图,找到植物相应的位置,观察特点;再利用书报、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对某种植物的种类、特征及作用做好记录。

5、遇到问题,向老师或有经验的人寻求帮助。

6、注意安全。

第二阶段:

在一周的时间内学生自行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好植物的名称、外部特征、主要用途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计划,课间适当的深入到他们中间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给予指导。

第三阶段:

学生汇报交流:

1、我们调查的植物的名称、所属的种类、在学校里的数量、分布的位置。

2、调查植物的绿化作用及相关的资料。

(教师通过电脑补充介绍一些资料。

讨论:

通过调查活动,你对植物考察活动的一些体会?

学生的交流体会:

(1)植物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好处,我们要好好爱护他们;

(2)植物的叶子都很漂亮,做成标本就更好了;

(3)发现少数同学不爱护植物,大家要互相监督

教师提示学生通过出制作植物标本等形式来提高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帮助同学们认识我们学校的许多种植物,增加知识。

布置任务:

课后各组将采集到的树叶制作成标本,并给标本取名。

针对学生提出的给植物制作标本,开展活动。

学生讨论、设计。

(要求各组根据每组调查的种类设计自己组植物的标本和取名)

第四阶段:

展示交流

课前在教室两边展视各个小组制作的植物标本。

(优秀作品推荐给学校大队部,在适当的时候向全校同学展示。

各组派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植物标本和植物标本的取名过程。

活动评价:

1、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体地位。

2、针对各组从方案设计、实际调查、整理记录到成果展示,突出过程性评价。

3、尤其是调查的过程中的情况,让学生可以进行自评、互评,发现好的方法、认真的态度,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4、然强调注重过程,但在评价中,发现学生对最后展示的成果更看中,往往以成果代替前面的过程进行评价,一定程度上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2、认识植物朋友

学生围绕“植物的特点”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

树木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同时还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了进一步了解花木,使植物为我们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决定“与植物交朋友”。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使学生能自己操作,独立思维,以及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其中,尽量发展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实行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充分运用社会和家庭教育的优势,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能力。

活动成果形式:

1、将学生所画的最优美的风景画、所拍摄的各种花木的照片、所收集的有关花木知识方面的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形成资料袋。

2、开展交流活动,谈谈活动心得。

活动准备:

1、学生每人画一幅最美的风景画。

2、每人准备自己收集的有关花木方面的知识材料。

3、每人种植一种花卉或苗木。

活动过程

一、表扬—吸引兴趣

1、(学生出示“我眼中的校园”风景画)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的内容。

2、从一张张绚丽多彩的画中,你认为同学所画的校园怎样?

3、教师小结:

(1)我们的校园清洁美丽。

(2)评出班中几位画得棒的“小画家”。

(具体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的绘画、描述感知风景的美,形成初步的审美观,激发对美的事物的向往。

二、比拼—提高积极性

1、出示各种花木图,看谁能快速说出花木名称。

2、同学们知道的花木真多呀!

除了老师出示的花木你都认识了,你还知哪些花木?

3、这些植物你是怎样认识的?

(具体活动目标:

通过课堂信息反馈,如比赛形式激发学生认识花木的兴趣,展示一段时间内认识花木的数量。

并且懂得获得信息有多种途径如观察自然、阅读书报等,从而教会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

三、讨论—拓宽知识面

1、你最喜欢什么花木?

2、你了解这些花木的特性吗?

 (学生出示相关图片,剪贴画,手绘画,照片等)

3、根据自己所收集的花木信息相互交流。

(具体活动目标:

学生进一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补充交流让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完整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花木,共享劳动成果。

四、思考—培养能力

1、过渡:

老师这儿有许多有关花木的故事,这些故事可有趣了。

2、听故事。

3、听后你有什么体会吗?

4、自己试试用你最喜欢的花木来编个故事?

5、自己思考编故事。

6、分组口述给同学听。

(四人一组)

7、推荐好故事说给全班同学听。

8、选“故事大王”。

(具体活动目标:

编故事旨在让学生先模仿再独立编出故事花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展示—体验成果

1、导语:

我们同学不光懂得许多花木知识,还学会了种植花木。

2、学生展示种植花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种植过程。

3、评出几位“种植能手”。

3、植物小制作

采回的新鲜标本最好当天压制,如时间不允许,次日压制亦可,但必须将标本放在通风的地方以免堆置发热,压制时必须作以下工作:

1、整理标本

把标本上多余的或密叠的枝叶疏剪去一部分,以免遮盖花、果。

2、编号

把所采的同种同物编同一号数,所编的号数要和野外采集记录号数一致。

压制后易改变颜色的器官应详细记录下来。

3、压制

一般用木制的标本夹雅致。

压制时用一块夹板做底板,上铺4-5层草纸,然后将整理好的标本平放干草纸上,并将标本的枝叶展平,上铺草纸2-3张,如此使标本与草纸相互间隔。

普通的草本或枝叶较薄的种类用草纸一张便可,如果有些植物花果过大时,如荷花、玉兰花、大理菊花等。

压制时容易使近花、果的地方造成空袭,因而使一部分叶子卷缩,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摺厚的草纸将空隙填平,使木夹内标本的全部枝叶都受到同样的压力。

此外要注意铺上草纸时必须将标本的首位相互调换,使木夹内的标本和草纸整齐平坦。

如此重叠至相当高度时,即用绳子在标本夹的两端缚紧。

4、换纸

新压的标本每天至少换干纸1-2次。

这些干纸最好是经过日晒或火靠后稍有温热为好,其热度可随植物标本渐干的过程有增加,在换纸时必须做到下列工作:

(1)初次换纸时要将标本上的部分叶子翻转,使标本上有腹面和背面两种叶子,如干后将叶子翻转则易折断。

这时如果认为标本的枝叶过密时可以适当的疏剪去一部分。

(2)初次换纸时要注意将覆压的纸条,重叠的叶和花等小心张开,这时是压制标本好坏的关键,必须注意。

(3)在换纸的过程中,发现叶、花、果脱落或多余部分须放入纸袋中与标本压在一起,同时要在纸袋外面写上与标本相同的号数,如果标本混乱时亦不至于发生错误。

为使压制的标本迅速干燥,同时能保持原来的颜色,则须与初次压制后,即第2-3日以后,每日换烘热的草纸1-2次。

这样连续约6-8天,即可使标本全部干燥。

此外,如兰科、天南星科、景天科等营养器官厚而多肉的植物,用以上压制方法处理,经数日不能干燥,而且仍能继续生长,因此,压制这类植物时,最好先放在沸水中半分钟至1分钟,将其外面的细胞杀死,促使其干燥。

又如大戟科植物有些种类压制时虽然经常换纸,但仍容易落叶,压制后只剩下光光的枝条,失去原植物的形态。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先将标本浸在沸水中处理,再行压制,但要注意不能将花浸于沸水中。

上台纸:

压好的标本再移于备好的台纸上,即所谓上台纸,台纸是一种厚而致密的白纸,通常将整张的白纸裁成四开折叠而成,生台纸的时候,把样本放在台纸上,摆好位置,要留出右下角和左上角,而后进行固定,固定的方法有:

(1)用针引线,从茎或粗的叶柄基部两侧穿过套勒紧,再将线两端于台纸背面打结,然后用小块纸片粘贴与线结上,压平。

(2)用透明胶条直接粘压即可,此法最简单。

(3)用小刀在茎或粗大叶柄两侧的台纸上割上小口,把白纸条从纵口处穿入,再用手从背后捏住纸条的两端,轻轻拉紧,然后用浇水沾在台纸的背面。

用这种方法固定标本既美观又牢固。

标本固定好后,将野外鸡路卡和标本定名签分别贴在左上角和右下角,这样一份腊叶标本就制成了。

腊叶标本的贮藏

1、杀虫野外采集的标本,常会带有害虫和虫卵,时间一长,害虫繁殖,把标本咬坏,所以贮藏前必须进行杀虫。

用二硫化碳熏杀害虫或用其他药品杀虫防腐。

2、存放:

将标本放在标本柜中,要使空气流通,防火防潮,柜中标本多以属为单位,每属有一个属套,在柜门外的卡片上写上柜内标本的属种名称,以便查询。

一般常用4-5%的福尔马林溶液浸制植物的花、果标本。

即将植物的花、果部分洗净后浸入保存液中,再用硬纸做小标签,用铅笔写上植物的名称或编号,置于装有保存在的玻璃瓶液中,最后将瓶口用玻璃盖盖上,用腊封闭,以防药物和水气蒸发。

但要注意放入瓶中的标本不易过多,瓶的大小可视植物的花、果标本的大小和数量而定。

有些植物的花很肉嫩,如要保存作试验材料,可用50%酒精水溶液浸制,并加少量甘油,可以保存花的原来形态。

植物原色标本的制作。

一、绿色植物标本制作

醋酸铜、醋酸处理福尔马林保存法:

慢慢地将醋酸铜粉末放入50%醋酸内,用玻璃棒徐徐搅动,至饱和为止(约100毫升醋酸加醋酸铜粉末15-30克),配成原液,用时加水稀释4倍,然后将标本放入稀释液中加热,样本渐渐变为黄绿色。

继续加热,标本又呈现绿色,至原有的色泽重现时,即停止加热并将标本取出用清水漂洗,然后放在5%的福尔马林中保存。

加热的时间视植物而定,一般10-30分钟即可。

二、植物的黑色、紫色标本制作

食盐、福尔马林浸制保存法:

用饱和食盐水溶液100毫升、福尔马林50毫升、蒸馏水270毫升,混合后过滤即可应用。

此液浸制黑色、紫色的葡萄等标本,保鲜可达三年之久。

三、植物的红色保存标本制作

硼酸、福尔马林、酒精浸制法:

硼酸45克,福尔马林30毫升,80%酒精200毫升,水2000毫升。

配置时,让硼酸溶于水中,徐徐搅动让其全部溶解,加入酒精与福尔马林。

若混浊,可净值待其澄清后使用,此也能保存红色的苹果、番茄及枣等标本,若将福尔马林减至微量或不佳,对保存红色标本更有效。

四、植物的黄色或淡绿色标本

氯化锌、酒精浸制法:

氯化锌22、5克、95%的酒精90毫升,水630毫升。

配置时,先将氯化锌放入水中,徐徐搅动使其全部溶解,在加入酒精,待其澄清后使用,此液浸制浅绿色的桃,黄白色的梨等标本均有效。

第三节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

叶形美观的叶片压制干燥固定成形以后,系上一条细丝带可以当作书签。

如果把叶片上的叶肉部分用特殊的方法去除之后将剩下什么呢?

剩下的是纵横交错的叶脉。

你知道吗,叶脉书签也很漂亮,细细的叶脉交织在一起,就像丝织的细纱,又像薄薄的蝉翼,惹人喜爱,这种书签你也能做!

1、选材:

选取什么样的叶子好呢?

首先应该选取叶脉交织成网状的,也就是双子叶植物的叶片,而不要选叶脉是平行的,互不交错的单子叶植物叶片,因为这样的叶脉没有叶肉相连,就容易折断。

其次,应选取叶形美观、质地坚韧、叶脉致密的叶片,像杨树叶、榆树叶等。

采集叶片的时间最好在秋季,叶片即将落下,又不很老的时候。

采回的叶片要完整。

2、腐蚀:

下面就介绍去除叶肉的两种方法。

(1)煮制法:

取一个250毫升的烧杯或其他容器,里面装200毫升水,加5克碳酸钠,7克氢氧化钠,用玻棒或筷子搅匀,加热煮沸。

加热时在烧杯与火焰之间要隔一个石棉网。

选好叶片,洗净放入沸腾的液体中。

为了不使叶柄受到伤害,将叶柄用小夹子夹住,用铁丝钩将小夹子钩挂在烧杯壁上。

这样,叶片浸没在溶液中而叶柄悬在溶液之外。

一个夹子可以夹几个叶片。

在煮叶片时,注意翻转夹子,让各部分煮匀。

十几分钟后,取出一个叶片,用棕毛刷轻轻拍打,看叶肉能不能脱落下来。

如果不行就继续烧煮,如果叶肉容易脱落下来,就马上停火将叶取出。

用眼观察,当叶的表面有凸泡出现的时候,叶肉最容易脱落。

将取出的叶片用清水漂洗,去除药物,然后放在一块小木板上,用毛刷拍打,轻轻地刷,边刷边滴清水冲去脱落的叶片,叶片的正反面都要刷。

注意要轻刷,以免刷断叶脉叶柄,前功尽弃。

叶脉冲刷干净,只剩下网状的叶脉就可以了。

煮叶片的时间长短,要依据不同植物的叶片而定,有的十几分钟,有的则要几个小时。

(2)水泡腐烂法: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适于在炎热的夏季采用。

把采来的叶片放在水罐或其它容器中,用水浸泡,水要没过叶片。

将这个装置放到温暖的地方,水中的细菌会使叶肉腐烂,叶片颜色由绿变褐色。

如果发出臭味应该立即换水。

叶片不同,需要时间的长短也不一样。

大约过1—2周,晃动容器,随着水的振动有叶肉脱落下来,就可以将叶片取出。

再用棕毛刷将残留的叶肉轻轻刷掉、冲净即可。

3、水洗:

将去掉叶肉的叶片放在清水中去掉多余的碱液。

4、染色:

把叶脉标本放到10%—15%的双氧水中浸泡2小时左右,叶脉逐渐褪去黄褐色,变得发白,取出,冲去药液,将叶脉标本平铺在木板上,晾到半干或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份就可以染色了。

这样再染上的颜色容易均匀,色彩鲜艳。

选好自己喜欢的颜色,将颜料用温水冲开,均匀地滴在叶脉上。

过几分钟后,把叶脉放在几层吸水纸之间,夹在旧书中压平。

几天后取出,系上一条漂亮的丝线,一个美丽的叶脉书签便展现在眼前了。

5、上台纸:

染完后用水漂洗,再用吸水纸将标本吸干压平,用透明胶布附着于台纸上,贴上标签即成。

干花制作

一、材料采集

大自然中的花草种类很多,如蝴蝶花、翠雀、天竺葵、迎春、天人菊、孔雀草、腊梅、月季、香石竹、一串红、矢东菊、麦秆菊、补血草(干枝梅)、霞草等花朵,都是很好的干花材料,象文竹、蕨叶等也是很好的配叶材料。

花材要不失时机地去采集。

花材一般在上午9-11时采集,因为这时已无露水,花草本身含水适中,采集后既易保鲜,也易烘干脱水。

下午的花草多处于萎蔫状态,不宜采集。

采集的花朵,可选花蕾初放的,也可选完全开放的。

采集的叶子,一般多选择新鲜、翠绿的,但有时也需要一些成熟的深绿色的叶子。

采集到的花草应立即处理或放在荫凉密闭处(如将花分类放在塑料袋中),以保持新鲜状态。

二、材料处理

采集来的花草按将来制作工艺品的用途分两种处理:

一是用来制作贺卡、贺镜等的干花、需要准备好吸水纸(无皱卫生纸)、瓦楞纸(包装硬纸盒)、大铁夹、镊子等。

先在瓦楞纸上铺2-3层吸水纸,纸上铺1层采集来的花草(小花可整朵放,重瓣花要疏瓣,花心厚的花要将花瓣取下来,一瓣瓣平放上)。

然后再盖2-3层吸水纸,再放1层花,这样放3层花草后,上盖瓦楞纸,四周用铁夹夹紧(或用重物压紧)。

放在炉子旁或暖气片上烘干(夏天可放在阳光下晒干),经12小时即可达到烘干的目的。

若有条件用烘干箱或微波炉干燥更好。

二是用来做花枝的花草,如千日红、麦秆菊、补血草、霞草、地榆、芦苇、狗尾草等,需去掉叶子,倒挂在荫凉通风处,使其自然干燥,或用干燥剂将采集的花枝埋入,经10-20天后拿出,用毛笔扫掉花瓣上的干燥剂粉。

三、干花工艺品的制作

在制作干花工艺品时,需准备好剪刀、镊子、铜笔、毛笔、卡片纸、细铁丝和缎带等。

这种工艺品分平面工艺品及花枝工艺品两种。

⑴平面工艺品的制作:

初次制作时,可根据自己的材料,按照图画书或杂志上的画样,在卡片纸上(或镜片上)用铅笔轻轻画个草图,然后用毛笔蘸胶水小心粘贴。

胶水不要蘸得太多,否则画面上沾有胶水会影响美观。

贴后自然晾干即可。

有塑料平面封膜机的,也可以在卡片上(或镜片上)组图后,再封上塑料薄膜,这样会增加保存时间,并使其更加美观。

制作一段时间后,当有了美感和实际经验,还可以自己创新设计新图案,如风景、植物、动物、人物等来粘贴。

⑵花枝花束的制作:

将已阴干的干花整理调配,用缎带扎成花束,插在花瓶中即可。

如将麦秆菊等花朵重新粘在经处理的小麦秆上,或将细铁丝穿入花夹,也可以形成一枝花。

为使花束美丽,还可以配以晾干的狗尾草、芦苇、竹子等,再用缎带扎成花束,就是一份很美的工艺品。

麦秆菊花朵要采集初开的,而补血草、千日红花一定要采集盛开的。

 

第二单元纸的世界

1、不同用途的纸

一、教材分析

《不同用途的纸》安排在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是学生在继《纸的观察》和《我来造一张纸》后又一篇研究纸的不同性能的课文。

课文主要由“观察各种纸做的物品”、“搜集各种纸样”和“研究不同用途的纸”三个部分组成。

旨在通过学生对不同的纸进行观察后,能自己动手研究纸的吸水性、拉伸性及弯曲性能,得出不同的纸的这三种性能是不相同的实验结论。

二、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从注重科学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科学教学的过程,重过程的科学教学强调从过程当中获取知识,从动手操作的经历中培养能力。

只有学生自己从科学探究中学到的科学才算是真正的学生科学。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突出以探究为主的学习形式,只有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