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3734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docx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

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

    (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

    (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

    (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

    (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

    (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

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

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

凡是先进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

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

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

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9、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10、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改的方法是实行启发式教学,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入门向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把钥匙。

   1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变为志趣,志趣可转化为理想,理想可以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12、好的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活动宝贵经验的结晶,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

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又是不断发展的。

 

   13、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

凡是先进的教学模式,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四种能力是学生智能的主体。

   14、常规教学是改革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改革教学是常规教学的提高和发展。

常规教学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和丰富。

我们要以改革教学带动常规教学,以常规教学促进改革教学。

常规教学有改革,改革教学有继承。

   15、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解放后苏联凯洛夫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主宰了我们学校的各科教学,成了一种基本模式。

这种教学存在的问题是:

     (1)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认为学生学习是认识真理,不是发现真理,忽视开发智力,提高能力;

     (2)树立教师权威,坚持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权威主义、命令主义,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3)只考虑教,不考虑学,不能发挥两个积极性。

   16、课堂结构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1)既要克服教师为中心,又要避免学生为中心;

     (2)既要重视知识学习,更要注意能力培养;

     (3)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

     (4)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5)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17、凡是先进的教学,都应该使教学系统优化运行,教学过程优化控制,教学信息优化传递。

 

   18、许多教学改革家都提倡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执教者有目的地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及全面发展而创设最佳环境和最佳场合的教学。

这种教学是以心理学为根据,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19、要培养学生对学业的一颗爱心。

人类任何创造活动都具有其动力,对学习的爱,对工作、事业的爱,这种强烈的感情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许多事业辉煌的人都有一颗爱心,向着选定目标执著奋斗直到成功。

爱心在人们创新思维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爱能使人们对从事的工作专心致志达到入迷程度,爱能使人的思维积极活跃,爱能激发创造力,产生自信心,爱能使人的进取顽强坚定。

   20、智力的核心是思维。

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智力高的创造力可能并不高。

智力仅仅是土壤,要想开出创造之花,还需要勤奋耕耘,天才出于勤奋。

   21、创造思维具有独立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跃性和综合性。

有人把求异思维看作创造思维的核心,主要意思在于说明创造思维以突破习惯思维为特点,要我们从思考问题的习惯轨道上解放出来。

求异思维,求异不一定就是创造,而创造离不开求异。

   22、创造力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心理能力,除弱残者外,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可能性。

创造力在人们之间只是程度不同,并非全有或全无。

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这意思。

   23、培养学生概括思维品质,知识越概括就越基本,因而就越有共性,覆盖面就越宽。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使学生通过强化训练,学会求异思维、求同思维、反向思维、相似思维、分合思维、多维思维。

   24、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必须有富于创造精神的教师。

培养创造人才是各科教学的最终归宿。

创造教学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要特别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

   25、知识是智力的基础,但仅有知识,智力不会自发地发展,必须通过训练操作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引导自学是发展智能的有效途径。

   26、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

全面发展寓于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全面发展。

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才是社会所需要的。

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27、教师的作用不单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创造思维。

有了创造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把学生一生所需要的知识都教给学生。

教知识总是有限,教思维是根本。

教师应当是手握创造思维金钥匙的指导者。

   28、世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发展,如苏联赞可夫的发展教学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德国根舍范例教学法,法国教育家弗雷内自治教学法,保加利亚洛扎诺夫快乐教学法,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目标教学法即掌握学习法等,都注意了学生主体论,能力目标论,动态发展论,多渠道获得知识论。

我国北京朝阳区小学教师马芯兰的渗透教学法,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原则,湖北武汉大学教授黎世法六课型教学法及其异步教学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自学辅导法",都在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主人翁的主动作用,基本原则都是启智导学,我国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和世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29、教学效果决定于学生获得有效知识量,不决定于传授知识量,一个人智能高低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有效知识量和人的智慧成正比。

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提高有效知识量。

   30、以前程度不同地把小学教育变成听话教育,把初中教育变成分数教育,把高中教育变成升学教育。

这种现象说明我们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

   31、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授以法。

各科教学都不能违背教学的大法即教学原则。

一般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有:

     (1)系统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应用性原则;

     (6)全体性原则;

     (7)区别性原则;

     (8)启发性原则;

     (9)自学性原则。

   32、启发式教学是以活跃学生思维为标志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它的本质特点是激发和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不能只是当作一种教学方法,不能单纯从形式上看教师课堂提问多少,学生举手多少。

   33、启发式教学,必须以学生自学为主要手段,以思维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以训练为教学主线,以活跃的情绪、和谐的发展为目标。

   34、启发教学以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重要标志。

不能一提启发式,就只看举手人数多少。

启发式不能单以提问多少来鉴别,不能与满堂问与满堂答来决定。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还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讲授与点拨、使学生顿开茅塞,也应该属于启发式教学。

简单的"是非问"不能促进学生思考,这样问得越多反而成为注入式教学的变种。

   35、课堂教学改革要做到:

      (1)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

      (2)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注意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相适应;      

      (5)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密切结合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

   36、大量的成功实践证明,一个人追求的越高,他的才力发展越快,终生不渝的努力便是天才。

必须培养学生动机,兴趣以及意志和性格,这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

非智力因素是决定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37、提高教学效率的四个决定性因素:

      (1)学生的心理素质;

      (2)学生已有的基础;

      (3)教学内容的适度;

      (4)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38、大脑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记住的一条基本原理。

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智慧的启迪者,这是一条规则,不遵守这条规则,学校就不会称其为学校。

   39、陶行知先生要给儿童"六解放"。

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多学一点感兴趣的东西,多干一点高兴干的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上去扩大视野。

   40、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智慧的摇篮,好奇是求知欲的标记,想象是创造的翅膀。

   41、小学教学要重在培养学习习惯,初中教学要重在培养能力,高中教学要重在教给方法。

   42、差生的"差",一般都是平时学习负积累所造成。

课堂及时完成反馈矫正任务,及时克服学生学习负担累是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正确途径及基本方法。

差生除少数弱智者,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是科学实验的结论。

   43、教学方法关键在一个"活"字。

"乐"是活的前提、"情"是活的关键,"美"是活的目标。

把课教活的核心是学生"学活"。

"活"不是花架子,"活"不是花样翻新,不是故弄玄虚。

"活而不乱,实而不死",力求达到活教活学,乐教乐学,会教会学的理想境界。

   44、教学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系统论的核心是重整体性。

系统论的中心意思是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简单相加。

所有部分功能都服从于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整体效益。

知识在学生脑子里要形成"知识树",才能学到本领。

必须使所学知识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45、评价教改课的基本标准:

      

(一)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着眼提高素质,坚持教书育人;

      (三)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五)注重"双基",培养能力;

      (六)培养兴趣,启发思维。

 

   46、当代教法改革的几条基本原则:

      

(一)教师为主导;

      

(二)学生为主体;

      (三)思维为核心;

      (四)实践为主线;

      (五)能力为目标;

      (六)育人为主针。

   47、如何判断教改课与传统课?

      (1)在教学思想上,看是民主教学,还是主观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服务,还是学生要适应教师的需要。

      (2)在教学目标上,看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还是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

      (3)在学习主动权上,看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

      

      (4)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师是立足于通过"导"来解决问题,还是立足于通过"讲"来解决问题。

      (5)在师生地位上,看教师是主导还是主演;学生是主演还是听众。

(6)在教学效果上,看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还是只顾少数尖子,不顾中差生的达标过关。

   48、评价一节课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标准:

     

(一)能够激发起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能够调动起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能够使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49、中学生性格特征:

喜群爱动,精力充沛,不能持久。

幻想丰富,易于冲动,缺少主见。

好奇爱问,喜欢模仿,认识肤浅。

可塑性强,兴趣广泛,易受影响。

敢作敢为,自尊自信,判断力差。

逞强好胜,荣誉感强,容易冒险。

青年好闹,少年爱跳,儿童破啼为笑。

   50、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矛盾:

(1)一刀切教学形式与因材施教的矛盾;(2)教师中心及教师权威主义、命令主义与学生主动精神的矛盾;(3)系统地单一地传授灌输知识与要求培养学生能力的矛盾。

   51、当代教学应确立的新观念:

      (1)综合发展新观念;

      (2)整体优化观念;

      (3)学生主体观念;

      (4)超前教学观念;

      (5)竞争进取观念。

   52、课堂教学几种新教法:

      

(一)把握心理教法;

      

(二)激发兴趣教法;

      (三)分类施教教法;

      (四)教给方法教法;

      (五)强化训练教法;

      (六)启迪思维教法;

      (七)自学辅导教法;

      (八)多向交流教法;

      (九)探求规律教法;

      (十)扩展创新教法;

   53、四让教学法:

       

(1)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

       

(2)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

       (3)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

       (4)能让学生作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作结论。

   54、课堂教学要"活而不空,实而不死"。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能把学生活跃的思维纳入预定的轨道。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55、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1)教和学的关系;(2)讲和练的关系;(3)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4)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5)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56、知识在训练中落实,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57、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是发挥主导作用。

"主导"者,主要在"导"。

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多姿多彩。

导没有顶峰,没有绝对权威。

导的内容丰富多彩;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规律,导以能力,导以创新,导以兴趣,导以意志,导以目标,导以理想。

   58、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做到五个转变:

      (1)变以灌为主为以导为主;

      (2)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

      (3)变以讲为主为以练为主;

      (4)变以学会为主为会学为主;

      (5)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能力为主。

   59、自学是学生学习最主要最根本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成才的正确途径。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永恒目标。

   60、凡是先进的学校,都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关键,以质量为生命,以效率为灵魂。

 

   61、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不受障碍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获得愉快。

 

   62、学校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主,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为主,提高效率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主。

   63、讲练关系:

所谓精讲精练,就是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讲迁移;练思维、练方法、练基本功、练能力。

所谓寓讲于练,就是能以练代讲的,就只练不讲,必须讲的也尽量在讲中寓练。

练的目的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练的内容要序列化,练的方式要多样化,练的方法要科学化。

练的题目要活,数量要少,质量要高。

 

   64、课堂教学要注重"三讲清"、"三着眼"。

       三个讲清:

(1)讲清概念; (2)讲清联系;     (3)讲清作用。

       三个着眼:

(1)着眼于双基;(2)着眼于当堂消化;(3)着眼于中差生。

   65、过去在教学上有一个比喻,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

这个比喻侧重从知识多少来说,实际上先进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找到水源。

老教法是教师抱着学生走,新教法是教师指路,学生走路,而最先进的教法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自己要走的路。

   66、课前预习找难点,上课听讲抓关键,课后复习摸规律,典型习题反复练。

 

   67、抽象概念形象化,零乱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规律化,枯燥知识趣味化,易记知识歌诀化,相似知识对比化。

把培养学习兴趣作为学习入门的向导。

   68、培养学生记忆的几种方法:

      (1)重复记忆法;(2)分类记忆法;(3)对比记忆法;

      (4)规律记忆法;(5)歌诀记忆法;(6)图表记忆法。

   69、指导学生复习必须让学生牢牢把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环节。

学生要想取得优异成绩。

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要连成线,穿成串,结成网,形成体。

同时还要让学生注意掌握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训练点、教育点、忽略点、空白点,如果要应考,还必须准确地判断考点,牢固地掌握考点。

   70、复习乃学习之母,通过复习使基础知识连成线,穿成串,结成网,形成体。

防止不熟不牢不活不巩固。

防止失之过快,食而不化,欲速不达;防止失之过慢,没有紧迫感。

防止失之过多,防止失之过少。

   71、指导学生复习应该达到:

分散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规律化、基本技能综合化,基本方法效率化。

 

   72、中学生学习十法:

      (1)比较法;     (2)列表法;     (3)归纳法;   (4)命题法;(5)规律法;

      (6)赏析法;     (7)圈点法;    (8)评点法;   (9)梳理法;(10)创新法。

   73、中学生复习十法

      (1)学生命题法; (2)知识分类法;(3)发现疑难法;(4)强化训练法;

      (5)掌握规律法; (6)举办讲座法;(7)交流经验法;(8)整体系统法;

      (9)逐渐提高法; (10)组织竞赛法。

   74、现代教学目标管理要求;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

 

    75、《礼记》上记载: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莫同也"。

意思是学习的人常犯四种过失,有的缺点在于学得过多,有的缺点在于学得过少,有的缺点在于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在于停止不前。

这是人们心理各有不同。

当老师的要"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今天我们更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的研究。

   76、指导学生学习,必须从非智力因素入手,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想动向。

要引起动机,激发兴趣,坚定信心,培养意志,使学生智力水平得到正常发挥。

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调节和主导作用。

 

    77、不论采用什么学习方法,都要体现以下学习原则: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目标计划原则;(2)温故知新,熟能生巧的发展迁移原则;(3)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持之以恒原则;(4)博学多闻,知识在于积累的原则;(5)独立思考,刻苦自学,工夫不负有心人原则;(6)不耻下问,学而不厌的虚心求教原则;(7)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系统掌握,探求规律的提高效率原则。

   78、教学艺术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效果的根本条件。

中小学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注意教育,不要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以外的事物上。

   79、要鼓励学生提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是学生创造性想象力的标志。

   80、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新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这是教学的基本规律及最高技巧。

  

    81、幼儿教育,以游戏教育为主。

小学教育以愉快教育为主。

愉快教育要求在愉快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愉快。

愉快教育,以爱为前提,以愉快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

中学教育以和谐教育为主,沟通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创造教育。

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要探索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的正确途径。

 

    82、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动力,是指导教学发展的指挥棒,是调动教书育人积极性的基本手段,是深化教学改革强有力的措施。

   83、教学评价不是为了单纯判断教学的好坏优劣,排个名次,而是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目标导向作用、鼓励奋进作用、反馈矫正作用和区别分等作用。

 

    84、教学评价要坚持:

      (1)方向与目的相结合原则;    (2)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原则;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4)先进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

      (5)导向与激励原则;          (6)鉴定性原则;

      (7)可行性原则;              (8)可比性原则。

   85、在教学评价中不要急于全部进行定量评价。

一定不要认为在形式上精确的一定比在形式上不精确的精确。

 

    86、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的科学管理中形成。

加强教学过程和科学管理是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