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3807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

重庆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

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报告说明

根据教育部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相关要求,学校编制和正式发布《重庆理工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来源于重庆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系统。

初次就业率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7年8月31日,年终就业率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20日。

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就业率、就业状况等方面;

二是来源于第三方调查(重庆市教育评估院)调研数据。

调查面向全校2017届毕业生,自2017年6月17日至2017年12月11日,共回收有效问卷4500多份。

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

三是来源于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纵向比较,使用数据主要涉及就业发展趋势和相关分析比较等。

 

前言

重庆理工大学创办于1940年(前身为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对外称“士继公学”),是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花溪校区。

两江校区和杨家坪校区,总占地面积2444亩,校舍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面向和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建立了理、工、文、管、经、法、医、艺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

拥有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

设有本科专业62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重庆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5个、特色学科专业群5个。

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26000余人,累计为社会输送10余万人才。

一直以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斐然,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

201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连续获得“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首批“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

 

目录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及就业率

(一)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二)毕业生就业率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区域

(二)毕业生就业行业

(三)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

(四)毕业生就业类别

三、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就业区域分布趋势分析

(二)就业行业分布趋势分析

(三)就业结构与质量趋势分析

四、就业反馈教育教学情况

(一)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

(二)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

1、对专业课的评价

2、对教学实践环节的评价

3、对任课教师的评价

4、毕业生对教师指导的评价

(三)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教育指导的评价

1、对就业教育、指导的评价

2、对创业教育与实践服务的评价

3、对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四)教育教学改进举措

1、就业与招生联动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五、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举措

1、高度重视,全员参与,保障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2、主动出击,拓宽渠道,满足学生多元化就业需求

3、加强建设,高效实效,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六、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毕业生在渝生源和就业结构

(二)毕业生服务四大片区状况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及就业率

(一)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1、毕业生规模

我校2017届共有毕业生6780人,其中毕业研究生539人,本科毕业生5903人,专科毕业生338人。

毕业研究生来自14个学院(中心),分布于37个专业;本科生来自14个学院,分布于58个专业;专科生来自商贸信息学院,分布于3个专业。

2、毕业生学历层次结构

我校2017届6780名毕业生中,研究生539人,本科毕业生5903人,专科毕业生338人,分别占2017届毕业生总人数的7.94%、87.06%和4.98%。

(图1)。

3、性别结构.

我校2017届毕业生中,男生3675人,女生3062人,性别比为1.20:

1(男:

女)。

其中,毕业研究生、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性别比分别为1.06:

1、1.29:

1、0.25:

1。

(图2)。

4、生源结构

(1)毕业研究生生源结构

我校47.9%的研究生毕业生生源地在“西南地区”;生源在“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北部沿海”的比例分别为21.2%、17.1%和5.6%(图3)。

(2)本科毕业生生源结构

我校75.9%的本科毕业生生源地在“西南地区”;生源在“长江中游”、“黄河中游”和“北部沿海”的比例分别为6.0%、5.0%和3.4%(图4)。

(3)专科毕业生生源结构

我校98.8%的专科毕业生生源地在“西南地区”;仅1.2%的专科毕业生来自“北部沿海”等四个地区(图5)。

5、学科门类(专业大类)结构

(1)研究生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

2017届毕业研究生中,工学毕业研究生占36.92%,管理学毕业研究生占52.13%,医学、理学、经济学和法学毕业研究生分别占3.90%、2.78%、1.48%和2.78%(图6)。

(2)本科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

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工学本科毕业生占46.02%,管理学本科毕业生占30.48%,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本科毕业生分别占8.25%、5.99%、4.68%和3.42%(图7)。

(3)专科毕业生专业大类分布

2017届专科毕业生中,财经商贸大类专科毕业生占36.98%,交通运输大类专科毕业生占36.39%,旅游大类专科毕业生占26.62%。

(二)毕业生就业率

截止到2017年12月20日,我校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4.7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96.29%,本科生就业率94.53%,专科生就业率96.45%。

1、毕业研究生就业率

2017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

学院

专业

就业率

合计

 

96.29%

车辆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

91.2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学

100.00%

材料加工工程

100.00%

材料工程

95.65%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系统结构

100.00%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94.66%

计算机应用技术

100.00%

计算机技术

100.00%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96.08%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100.00%

化学化工学院

材料化学工程

93.33%

会计学院

会计学

100.00%

会计

100.00%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100.00%

企业管理

96.29%

旅游管理

91.23%

技术经济及管理

100.00%

重庆知识产权学院

知识产权管理

100.00%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

95.65%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00.00%

机械电子工程

94.66%

机械设计及理论

100.00%

精密仪器及机械

100.00%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96.08%

工业工程

100.00%

MBA教育中心

工商管理

93.33%

理学院

统计学

100.00%

应用数学

100.00%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00.00%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气测试技术与仪器

96.29%

通信与信息系统

91.23%

信号与信息处理

100.00%

光电信息获取与处理

100.00%

仪器仪表工程

95.65%

经济金融学院

区域经济学

100.00%

金融学

94.66%

劳动经济学

100.00%

2、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就业率

车辆工程学院

工业设计

100.00%

车辆工程

97.95%

汽车服务工程

100.00%

装甲车辆工程

83.87%

能源与动力工程

93.94%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2.53%

测控技术与仪器

97.90%

工业工程

97.0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96.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95.73%

焊接技术与工程

100.0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93.23%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96.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99.30%

自动化

94.44%

电子信息工程

98.5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95.83%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94.08%

软件工程

85.00%

网络工程

86.42%

物联网工程

96.1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91.89%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88.89%

制药工程

92.50%

生物工程

91.30%

药学

95.00%

化学化工学院

应用化学

89.23%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95.95%

化学工程与工艺

92.86%

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97.01%

信息与计算科学

93.33%

应用物理学

93.44%

应用统计学

96.20%

会计学院

会计学

92.28%

财务管理

95.33%

审计学

97.50%

管理学院

广告学

97.40%

工商管理

90.91%

市场营销

94.69%

人力资源管理

94.87%

旅游管理

94.74%

物流管理

95.63%

行政管理

98.75%

劳动与社会保障

98.75%

土地资源管理

97.37%

经济金融学院

经济学

92.71%

国际经济与贸易

93.65%

金融学

97.01%

金融工程

92.92%

重庆知识产权学院

知识产权

95.61%

社会工作

95.77%

外国语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98.55%

英语

96.15%

应用技术学院

金融学

93.9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6.1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95.16%

会计学

93.92%

3、专科毕业生就业率

2017届专科毕业生就业率

 

商贸信息学院

专业名称

就业率

财务管理

94.40%

酒店管理

97.56%

物流管理

97.78%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1.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

我校2017届毕业生中,多数毕业生在西南地区就业(其中,64.9%的研究生毕业生在“西南地区”就业;68.5%的本科毕业生在“西南地区”就业;44.2%的专科毕业生在“西南地区”就业)(图9),其次主要为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

2.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

(1)研究生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

我校研究生毕业生在“制造业”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就业较多,其比例分别为23.4%和12.2%。

在“金融业”、“教育”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研究生比例分别为11.9%、10.9%和8.0%(图10)。

(2)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

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较广,其中19.0%在制造业就业,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和“金融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比例分别为12.5%、5.9%和5.5%(图11)。

 

(3)毕业专科生就业行业流向

我校专科毕业生的32.7%在“制造业”就业,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和“批发和零售业”行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13.1%、10.1%、5.7%和4.8%(图12)。

3.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类型分布

我校2017届毕业生主要在企业就业,其中在分别有25.4%、4.6%和36.7%的研究生毕业生在“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其它企业”就业;分别有14.3%、8.3%和57.9%的本科毕业生在“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其它企业”就业;分别有4.1%、0.9%和37.3%的专科毕业生在“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其它企业”就业(图13)。

4.毕业生就业类别分布

我校毕业生就业类别主要为“签就业协议”,其中研究生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的此类比例分别为71.4%、81.2%和44.1%。

另有52.4%的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类别为“升学”(图14)。

三、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就业区域分布趋势

1、我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域(超过85%)为西南(川渝)地区、东部和南部沿海,其中,在西南地区就业比例略有下降(重庆地区较为稳定);到东部和南部沿海就业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其中,近三年来研究生到东部沿海就业比例由6.2%上升到8.7%,到南部沿海就业比例由3.5%上升到8.2%),毕业生就业城市类型较为稳定,其中“一线”(北、上、广、深)城市为8.2%、“二线”(主要省会城市)城市为74.6%。

2.留渝毕业生主要稳定在“主城区”和“渝西片区”就业。

2017届毕业生,在主城区就业为79.8%、在渝西片区就业为10.6%、在渝东北片区就业为5.8%、在渝东南片区就业为3.8%。

其中,留渝研究生毕业生中,分别有74.8%、17.6%在“主城区”、“渝西片区”就业;在留渝本科毕业生中,在“主城区”、“渝西片区”就业的比例分别为81.1%、10.2%。

(二)就业行业分布趋势

1、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多元化趋势明显,总体在“制造业”就业比例有所下降,其中,研究生在党政机关、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金融业等就业比例逐年增长,本科生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商业服务、基层项目等领域比例增加。

2、留渝本科毕业生在“制造业”就业比重较大,其中服务于智能制造相关产业的毕业生增长较快。

在全校本科毕业生中,有19%在制造业就业,其中留渝就业毕业生有32.7%在“制造业”就业,12.5%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电气工程、自动化、机械电子、软件、电子信息等专业在制造业中的需求呈高增长态势。

(三)就业结构和质量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升学、出国、自主创业、基层项目(含西部计划)就业等方面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其中本科生考研录取率较上年增长36.5%,出国深造增长20%,自主创业增长10.2%,基层项目(含西部计划)增长19.5%,参军入伍人数增长18.2%。

我校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业、电力相关行业等行业,近年来在制造业就业比重呈下降趋势(以本科生为例:

2015年27%,2016年19.2%,2017年19%),在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相关行业和商业服务业就业的毕业生增长明显,到三资企业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长,到中央企业和各行业代表性企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

既优化了就业结构,也提升了就业质量。

四、就业反馈教育教学情况

(一)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

我校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为88.5%;对母校的推荐度为83.9%,高于全市同类比例。

(二)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

1、对专业课的评价

毕业生对学校必修课的满意度为81.9%,70%的(39个)专业的毕业生对学校必修课的满意度在80.0%以上。

83.5%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必修课数量“适中”,毕业生对自己学习收获的满意度为79.5%,毕业生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度为64.7%,均高于全市同专业比例。

2、对教学实践环节的评价

87.3%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实验条件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91.1%的毕业生参加过实习,毕业生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较高,达到77.0%。

毕业生对学校实习指导的满意度为77.1%。

3、对任课教师的评价

毕业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好评率为96.2%,毕业生对学校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满意度为82.7%,79.6%的专业毕业生对学校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满意度在80.0%以上。

毕业生对本专业任课教师基本素养感到最满意的方面是“所教学科知识水平”其次是“语言表达能力”和“示范操作能力”。

4、毕业生对教师指导的评价

91.5%的毕业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最希望教师在专业“学习过程”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其次是“人才培养计划介绍”和“学习计划制定”。

毕业生最希望指导教师的指导形式是多开展“专题讲座”,其次是“座谈讨论”和“个别谈话”。

毕业生认为指导教师对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效果达成度为84.1%,高于全市同类比例。

5、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管理的评价

毕业生对学生管理的好评率为91.3%;毕业生对教学过程管理的好评率为93.5%,均高于全市同类比例。

(三)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教育指导的评价

1、对就业教育、指导的评价

85.1%的毕业生学习过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学习过就业指导课程的毕业生认为该课程对自己的帮助度为69.0%,毕业生认为就业教育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是“学生接受就业教育的意识”,其次是“就业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毕业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满意度为76.3%,高于全市同类比例。

2、对创业教育与实践服务的评价

36.4%的毕业生参加过创业教育,毕业生主要通过“创业讲座”“创业理论课程”和“创业培训”学习创业知识。

毕业生对创业教育效果的满意度为68.5%,毕业生认为学校创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课程教材偏理论,缺失实践指导价值”。

在参加过创业教育的毕业生中,有21.9%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有过经营性的创业实践活动,超过三成的创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创业成功。

毕业生创业存在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商业经验”,其次是“缺乏启动资金”和“缺乏团队”。

3、对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为80.9%,高于全市同类比例。

就业信息充分。

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为“校内招聘会”,其它渠道主要有“学校就业网站”、“招聘单位网站”、“校外招聘会”和“专业求职网站”。

毕业生离校前获得与本专业对口的就业信息量较大,超过86%的毕业生都在离校前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量5条以上,其中26.6%的毕业生获得20条以上,获得16-20条、11-15条、6-10条的比例分别为10.4%、20.1%和28.9%。

获得面试机会较多。

80%以上的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获得过多次面试机会,其中获得5次以上的为34.3%,获得2次以上的为37.2%。

(四)教育教学改进举措

1、就业与招生联动

专业就业情况是学校招生计划编制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编制新一年招生计划时,对就业率低于学校平均就业率的专业,控制招生规模;对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市场前景好的专业适当增加招生计划。

同时积极支持新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新专业,如新能源工程、金融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充分发挥就业与招生的联动效应。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和联合办学,推进协同育人,研究生培养首批获准进行专业硕士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学校(12个学院)先后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人才培养协议,合作举办“教改班”等。

如“长安智能汽车班”、东风小康“3+1”教改班、宗申“3+1”教改班、“希尔安”教学试验班、中软国际教改班等。

学校与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重庆嘉陵全域机动车辆有限公司等签订协议,联合共建武器专业;与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圣华曦药业有限公司、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等签订协议,合作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与阿里巴巴及其合作伙伴重庆U仕联盟签订协议,共同培养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与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

学校面向企业行业实际需求,合作开展企业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共覆盖全校30多个本科专业。

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毕业生更好的就业。

五、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举措

1、高度重视,全员参与,保障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在2017年初出台了《重庆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明确各学院书记、院长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学办、专业系室、班导师、硕士生导师是具体责任人;全面落实“四级联动”机制,特别是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招生就业处、研究生院发挥组织统筹协调作用;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学生处、武装部、外联办(校友会)、团委等要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在学生考研、考博、出国、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参军入伍、联系地方和校友、基层就业项目等方面都充分发挥了作用,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优化了就业结构,提升了就业质量。

2、主动出击,拓宽渠道,满足学生多元化就业需求

学校集全校之智,汇各方之力,加强与市内外经济园区、人才服务机构、企业集团、产学研基地等联系与合作,拓展就业新领域、新渠道,努力拓展更高质量就业市场,中铁集团公司、中交集团公司、中国核电、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兵装集团、重庆机电集团、中船重工等大型企业集团或子公司均到学校举办宣讲会或专场招聘会;学校坚持“专题化、区域化、集团化”校园招聘工作思路,先后举办两江新区、巴南经济园区、涪陵经开区、浙江临海、浙江绍兴、成都双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0余场区域化专场双选会,举办中国兵装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船重工、重庆机电集团等7场集团化专场双选会,举办知识产权类、财经语言类、电气电子类、IT类、数据分析类、材料类、管理类、汽车行业专场、生物医药类、社会工作类等10场专题化双选会,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

学校还为有创业、考研、参军入伍、基层项目、西部计划等需求的学生提供精细化的指导与服务,尽力满足学生多元化就业需求,进一步优化了毕业生就业结构,提升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3、加强建设,高效实效,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按照“一型三化”(服务型,市场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学校多措并举,打造服务型就业中心,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一是学校投入了350多万元和2000多平米场地,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就业工作和宣讲、招聘软硬件设施设备,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二是在学校日常服务基础上,积极引入社会资源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个体咨询等提供服务;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考公务员、基层项目、西部计划等学生免费提供培训;引进市人才中心和巴南区就业局等部门,定期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三是持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毕业生在渝生源和就业结构

我校2017届毕业生的生源结构中,65.93%的毕业生来自重庆市;在渝就业毕业生为66.14%,生源与就业结构表现为轻微的“净流入”。

其中,57.6%的研究生毕业生在渝就业;65.7%的本科毕业生在渝就业;95.3%的专科毕业生在渝就业。

作为市属高校,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毕业生服务四大片区状况

我校留渝毕业生中,有74.8%的研究生毕业生、81.1%的本科毕业生和80.1%的专科毕业生在“主城区”就业;有17.6%的研究生毕业生、10.2%的本科毕业生和8.4%的专科毕业生在“渝西片区”就业。

与我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定位相吻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