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4042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2016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一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

命题学校:

荆州中学命题人:

王庆华审题人:

刘穆庭(龙泉中学)

本试卷共2页,共28题。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鞅变法中,对“事末利”的惩处即为抑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历代“抑商”的基本内涵是()

A.抑制官办皇家工场B.抑制从商人口过多

C.抑制商人社会地位D.抑制地方富商大贾

2.“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型,是从王权社会转为皇权社会,此乃经过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完成,由此成就了真正清代的中华帝国时代。

”学者黄玉顺评价的是()

A.秦朝皇帝和先秦君主权力的差异B.秦始皇完成了中国历史的大统一

C.清代帝国经由华夏文明发展而来D.秦代文明对中华文明的积极影响

3.美国学者罗伯特《中国:

发明与发现的国度》写道:

历史上曾有几百年时间,中国在许多方面比世界其他国家领先,最大的优势也许就是它的()

A.播种工具B.灌溉工具C.农用铁犁D.青铜工具

4.中国历代名商巨贾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彰显出高超的经商智慧,逐步形成独特的经商理论和技巧,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预测把握市场,用人所长,掌握时机的是()

A.富而好礼,博施于民而能济众B.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C.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D.陶朱公“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5.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同年,美国革命者签署了《独立宣言》,这两部文献都()

A.确立了发财赚钱的社会价值观

B.指引人们追求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

C.认为代议制民主政体制定经济政策务实

D.让人们各行其是,为自由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6.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第33条规定“合众国民人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当时的美国政府明确禁止鸦片贸易,其原因是()

A.示好中国,谋求通商权益B.国会立法,反对鸦片走私

C.追随英国,推行炮舰政策D.鸦片贸易,危害清国主权

7.伴随着对自然更大的征服和对落后农业国的征服,先进工业国迅速积累财富,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中国几次错失机遇。

其中中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迟到的重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并且闭关锁国B.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国民革命导致社会动荡D.轻视矿物能源开发利用

8.越南问题是19世纪晚期引起清朝边疆危机的重要事件之一,李鸿章在负责处理越南问题时,认识到越南有脱离宗藩体制而谋求独立的野心,也认识到大清衰弱的国力无力应对来自法国的侵略,因此,他只能被动调停。

晚清宗藩体制的解体主要是因为()

A.越南谋求独立B.法国侵略边疆

C.工业革命冲击D.李鸿章的妥协

9.20世纪初,上海租界外滩公园允许华人凭券入园,华人“有挟妓以入者,西人所忌,……既入园,任意涕唾坐卧,甚至大小便不择方向。

”不久,辱华公示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出现,当年洋人限制华人入园的原因可能是()

A.殖民主义者的强权政治B.西人对华人的种族偏见

C.华人恶习难改不守公德D.西方文明与东方习俗冲突

10.关于租界的管理,在征求各国公使的意见时,美国公使蒲安臣表示:

“对通商口岸(上海)的保护以条约利益为限,对外人管辖的中国海关的管理以行政利益为限……在条约规定范围内占用租界以不干涉中国政府对内管理,保证中国领土完整为限”对于租界,美国公使主张()

A.将上海发展为近代大都市B.列强在租界拥有司法主权

C.确保各国利益在租界最优D.土地主权仍然为中国所有

11.清政府1911年将商业铁路收归国有引发的保路风潮,是晚清政府面临的重大社会危机。

决策者预设私意,办理不善,主政者预判失误,协调不力,政府危机应对无序,使得保路风潮最终()

A.地方疏离中央B.铁路收归国有

C.妄议政府升温D.转向武装革命

12.“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财政权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材料体现的是()

A.美国政治体制的权利制衡关系B.法国政治体制的权利制衡关系

C.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利制衡关系D.德国政治体制的权利制衡关系

13.《明治皇帝宣战诏书》:

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

使东洋和平永无保障,事既至此,朕亦不得不公然宣战。

日本宣战诏书强调其出兵的理由是()

A.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当局请求B.清政府出兵朝鲜危及日本利益

C.帮朝鲜巩固独立维护东亚和平D.中国的外交政策造成朝鲜危机

14.抗战相持阶段,国共两党都在敌后开展了广泛的的游击战争,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在1939年达到高峰,但战绩式微,其主要原因是国民党()

A.既抗日又反共B.游击经验丰富C.派系各自为战D.政训工作不力

15.世界上最需要和平的民族在和平机遇最好的时代却与和平擦肩而过,1946-1949年的解放战争不同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历次反侵略战争,史学界称之为“第二次国共内战”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它的最大特点是()

A.美苏争夺中国B.民族惨烈内战

C.国军屡失战机D.民心向背分明

16、1950年10月,中国出兵朝鲜的客观后果之一,就是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对朝鲜问题的话语权和主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从苏联转向了中国。

当初,毛泽东决定出兵朝鲜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使朝鲜()

A.与中国长期保持宗藩关系B.政治和军事由中国长期控制

C.臣服追随中国的全球战略D.接受中国指导亚洲革命的领导地位

17.1953年中国在抗美援朝中取得了巨大胜利,打击了美国的战争政策;又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挫败了美国的图谋,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其国际关系的重大意义在于()

A.有利于与周边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B.巩固了中国与朝鲜和东盟的传统友好关系

C.有效避免了在中国周边出现敌对政权的危险

D.为国内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18.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

中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意在()

A.激励后人自愿付出为国家牺牲B.警示世人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C.世代牢记日本侵略造成的伤害D.向世界揭露日本侵略的罪行

19.古罗马的立法官赋予父亲对儿子的绝对权力……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囚犯,让他在农场做工,甚至有权处死儿子。

十二铜表法中,有如此鲜明的暴力成分,合理的逻辑是()

A.罗马扩张伴随残酷战争B.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

C.基督教兴起借武力传教D.法律维护贵族等级制度

20.伯克1790年发表《法国革命论》,他说:

“在法国革命中,抽象的表面上的平等以及对旧制度的彻底摧毁,将不会产生一个和平、安宁、有保障的新秩序,而只会造成流血、战争、暴政以及对人权的篡夺”材料表明伯克()

A.主张改良旧秩序B.旧制度保障人权

C.指责法国大革命D.革命目的是平等

21.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1849年英国废除针对荷兰的《航海条例》,1860年,英国与法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材料主要呈现的是()

A.近代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建立

B.近代国际经济交流道德标准的规范

C.晚晴与民国被纳入国际市场的背景

D.关税条约逐渐在欧美以及亚洲扩展

22.人不是天使,政府也不是天使,宪政即限制政府。

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权分立,相互制约,重在防止专制的出现。

美国1787年宪法的核心诉求是()

A.民主代议制B.联邦共和制C.平等D.自由

23.法国和德国是欧洲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它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化解法德矛盾成为欧洲走向联合的突破口,其中化解的关键是建立()

A.欧洲经济共同体B.欧洲煤钢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联营D.资本的共同市场

24.《华尔街日报》1978年底评论:

“美国为了一个相当便宜的价格就投降了,我们付出了惊人的代价,承认了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却没有换来对台湾安全的一点点保证……”中美建交后,美台关系在法理上成为()

A.非官方性质的民间交往关系B.隶属官方的民间交往关系

C.非官方性质的军事合作关系D.隶属官方的安全利益关系

25.冷战时期,为遏制社会主义、美国在全球范围曾经直接策划反苏反共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

同时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公开指责苏联和东欧,说这些国家专门设立办事处机构,为恐怖分子提供便利条件,并帮助训练恐怖分子。

材料意在说明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是()

A.宗教冲突D.民族主义C.美苏冷战D.经济秩序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白银在中国是货币,在国际市场只是一种商品,中国白银货币价格由世界银价左右,1934年夏,罗斯福政府出台了使美国白银国有的购银政策,致使世界银价暴涨,中国的银币价也随之上升,中国银价受购买力限制,涨幅远低于国际银价,中外白银出现巨大差价,中国白银被国内外商家运往国际市场售卖获利,经济运行遭遇严重困难。

——李爱《1934年美国白银国有法案与中国白银货币危机探究》

材料二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主要内容是:

(1)自11月4日起,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缴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白银,违者全数没收,其他银行发行的钞券逐渐以中央银行钞票换回;

(2)白银国有,凡银钱行号、商店、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的银币等均应交指定机构兑换法币。

——摘自人民版必修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材料三国民党曾有三次历史性转变:

第一次为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而成立中国同盟会,随即发动辛亥革命;第二次为1924年改组和与共产党的合作,开北伐战争之局面;第三次为1937年与共产党再次合作,两党共同拯救民族危亡。

蒋介石曾说:

国民党“建立三民主义的新中国”的经过步骤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894—1911年,“其目标在于推翻满清的帝制,建立主权在民的中华民国”,第二时期为1913—1928年,其目标“在于扫除军阀割据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

第三时期为1931—1945年,“其目标在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扫除建国的障碍,完成独立自由三民主义新中国的建设”。

——摘自历史参考资料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20世纪30年代白银价格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和对中国的影响。

、(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4分)

(3)国民党曾有三次历史性转变,与此同时却又三次丧失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机遇,依据蒋先生分

期,结合所学,分析国民党三次丧失机遇的原因。

(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五,但是,我们还决定再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即发展德国两个国家间的邦联结构,目标是在这之后建立一个联邦,即德国的联邦国家制度,这以民德有一个有民主合法性的政府为绝对必要的前提。

……迄今对民德的政策不得不主要限于小步骤,这些步骤是要减轻分裂给人们带来的后果,保持和加强民族统一的意识,如果今后我们面对一个有民主合法性的、也就是自由选出的政府伙伴,那就将出现崭新的前景。

机构合作的新形式可以逐步地建立和扩大。

重新统一的德国最终是什么样的,今天谁也不知道。

但是,统一将会到来,如果在德国的人愿意统一的话──对此我是确信无疑的。

──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在联邦议院提出的关于德国统一的

十点计划中第五点摘录(1989年11月28日)

材料二:

通过今天签署的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德国人已商定,从今年7月起进入两个德国统一的第一阶段。

国家条约取消了民主德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使西德马克成为唯一有效的国家货币,把联邦德国的经济立法(而且不仅是经济立法)移植过来,东德政府丧失了对金融政策的主权,国营企业将逐步非国有化。

民主德国这个人为的带有意识形态的国家存在40年之后,在今天举行的国家条约签字仪式上实际上已失去了自己的制度和自己以往的身份。

一个半月以后,尤其是从经济观点上看,民主德国已成为将要统一起来的德国的东部地区。

──《政治报》(1990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90年1月1日,成千上万名柏林人在新开放的柏林墙边载歌载舞,庆祝柏林城结束铁幕的分隔后新的10年的开始,但是,很少有人猜想到,他们也在迎接德国重新统一的一年。

科尔总理本人也承认,他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德国仅在一年时间内就结束了40余年的分裂局面。

仅仅10个月之后,东德总理德梅齐埃便向他的国家告别,红、黑、黄三色旗在全德飘扬,科尔成为全德领导人。

10月3日东西德的合并成为几个月来的急剧变化和强硬谈判的归宿,在欧洲心脏建立了一个经济大国,改变了本大陆的军事平衡。

──《参考消息》(1990年12月24日)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德国分裂的原因、概况。

(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德国统一的方式有何特点?

(2分)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德国的统一进程实际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简要分析德国统一的影响。

(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吴思科在《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之路举步维艰》中说:

当西方和部分地区国家借利比亚战事余威试图在联合国安理会拿到倒叙政权的“合法性”时,中国顶住压力连续三次在安理会使用否决权,与俄罗斯等一道使这一图谋落空。

(《当代世界》2014年第8期)

材料二姚大学、闰伟在《叙利亚政治危机与中国中东政策的调整是》中说:

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坚持“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这一《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基本准则,主张“叙利亚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政治解决”“叙利亚现领导人的政治生命只能由叙利亚人民来决定。

无论是去是留,只要叙利亚内部达成一致,国际社会都将予以尊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一度恢复到战前水平,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后,在国际舞台上不断“用一个声音说话”------张金荣、詹家峰在《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度及影响》中说:

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并且指出:

“欧盟支持叙利亚人民追求自由、尊严和民主的斗争。

叙利亚政府对平民的武力镇压只能加深武装冲突的升级,威胁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

”“阿萨德已经丧失了合法性并且不能再领导叙利亚。

——(《当代世界》2013年第6期)

(1)在制裁叙利亚问题上,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2分)中国主张由谁来决定叙利亚的未来?

(2分)西方国家是如何做的?

(3分)

(2)在处理叙利亚问题上,中国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哪些原则?

(3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二战后西欧走向联合的现实和历史原因。

(6分)

2016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一期中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B2D3C4D5D6A7B8C9C10D

11D12C13C14A15B16D17C18B19A

20C21A22D23B24A25C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

(1)主要原因: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4分)影响:

导致国民政府经济运行遭遇严重困难。

(2分)

(2)原因:

为了防止白银外流。

(1分)影响:

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分)

(3)原因:

第一次1911—1912年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软弱妥协,缺乏足够的实力,列强支持袁世凯向革命政权施压。

(2分)第二次1928年,重新取得全国政权后,国共内战,国民党内派系混战,日本入侵。

(2分)第三次1945年后,政治上,内战和独裁,民心背离。

经济上,官僚资本掠夺,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2分)

27:

(1)原因:

二战中德国战败,战后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3分)概况: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1961年东德修建柏林墙,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3分)

(2)方式:

和平统一;西德吞并(合并)东德。

(2分)表现:

双方谈判并签署国家条约;在国家制度、经济模式、国家货币、法律制度、国家名称和国旗等方面均以西德为准。

(4分)

(3)变化:

由较长时间的逐步推进到短时间内迅速统一。

(2分)影响:

结束了德国长达四十余年的分裂状态,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使欧洲大陆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改变。

(4分)

28:

(1)在安理会上三次使用否决权。

(2分)叙利亚人民。

(2分)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指责叙利亚政府,主张阿萨德下台。

(3分)

(2)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3分)

(3)现实原因:

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要求抗衡苏联威胁与美国渗透。

(2分)历史原因:

共同的文化遗产:

文明源于古希腊罗马,共同经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彼此认同。

相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市场,统一欧洲是欧洲人的梦想。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