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4112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13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2页
亲,该文档总共1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按要求掌握生字。

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

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

4.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画卷体现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

习的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看看诗中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板书课题,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

)2.

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可根据课外掌

握的或是课前搜集的资料,知道多少说多少。

)3.师相机补充介绍范成大及其文学成就。

(课件出示: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中一首,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请说说古诗应该怎样读?

(指名说)明确:

朗读诗歌要

求读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范读。

(课件出示划分节奏: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个人自由朗读。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

读,边读边想: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耕田织布童

孙学种瓜)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

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昼:

白天。

耘田:

在田间锄草。

绩麻:

把麻搓成线。

儿女:

男男女女。

各当家:

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解:

理解,懂得。

耕织:

耕田织布

供:

从事。

傍:

靠近。

阴:

树荫。

2.结合注释,学生自主逐句翻译诗句。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句的意思:

白天外出耕田,夜晚把麻搓成线,农家男男女女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的意思: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的事,也模仿着大人的样子,靠近桑树荫学着种瓜。

3.指名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农民繁忙的劳

动景象)

(2)想象:

昼和夜分别指什么?

农民除了“耘田绩麻”

还要干些什么?

“昼”指白天,“夜”指晚上(插秧、收割、种豆、

犁地、施肥……)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

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3)结合想象诵读。

(读出敬重之

情,读出诗的节奏)自由读、指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为什么?

(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爱劳动)

(2)指导诵

读,带着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

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小孩子热爱劳动、勤奋劳作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学生入情入境地齐读,在朗读中自然成颂。

五、总结拓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搜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进行积累。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课件出示冰的图片)同学们,请用“冰像”这个句式说一个句子。

(指名说)你们知道冰

在古人眼里像什么吗?

今天,我们一起从《稚子弄冰》这首诗中找出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理解字词1.认识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

大家”。

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当时人称“诚斋体”。

2.字词理解。

稚子:

幼小的孩子。

金盆脱晓冰:

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钲: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qmg):

—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玻璃:

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划分节奏。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读给对方听,有错误改正再读。

同桌合作翻译诗句,全班汇报交流。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早晨小孩子从金属盒里把冰取出来,用丝线穿着当作钲来打击。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清脆瞭亮的声音,忽然听到了如玉石落在地上碎裂的声音。

2.谁能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整首诗的意思。

明确:

写小孩子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清脆、瞭亮。

忽然,冰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玉石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四、含情诵读,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

(一)学生自读。

思考:

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有趣?

(二)交流对古诗的解读。

(课件出示

诗句)1.抓住“脱”“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

明确:

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了(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

“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2.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

3.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钲”再到“敲玉磬”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4.关于“银钲”“玉磬”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

明确:

“银钲”指穿了丝线的冰块,“玉磬”指玉磬形状的冰块,表现出冰块的色泽、透明、易碎的特点。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情绪

的变化。

明确:

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中儿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趣的画面和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理,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改写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稚子弄冰》改编成短文,展现诗句中的情景,可以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

(课件

出示改写提示)六、课堂总结《稚子弄冰》这首诗写了孩子

们的一场嬉戏,诗句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喜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大家课后还可以读一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进一步感受少年儿童的快乐和生活的纯真、烂漫。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引导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出示诗题:

村晚。

解题:

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了解这首诗描绘的乡村傍晚的景色。

二、初读古诗,激发疑问1.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提

出要求,指导自学。

要求:

读得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记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指名分句朗读,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识记。

(2)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朗读诗句。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3)教师组织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师:

读了这首诗,同学们有疑问吗?

(学生阐述自己的疑问,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做笔记。

)问题假设: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

(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不相同的,一个是池塘,一个是池岸)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看图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这句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显得生机勃勃。

(2)这一句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呢?

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山衔着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衔”字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

(指的是水中的波纹)“浸”是什么意思?

(倒

映在水中)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

为什么?

你能想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

(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4)“牧童”是指什么人?

(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

)“归去”是指去哪里?

(回家)“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

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

(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

手里拿着短笛不成曲调地在吹。

)(5)“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用得好,表现出牧童怎样的性格特点?

找一找本诗中还有没有能表现牧童性格特点的好字?

(“横”字用得好。

从“横”字可以看出牧童顽皮、活泼、可爱的特点。

“信口”这个词用得好,可从这个词体会到牧童悠闲自得的样子。

)(6)本诗中用了两个“满”字,请问有什么表

达效果?

(两个“满”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水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

池水满塘的美景。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1.同学们,研

究问题就好比打仗,只有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

让我们想一想,解决疑问的办法有哪些?

(指名说,比如,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等。

)2.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3.集体交流。

4.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四、练习背诵1.教师引读:

草满池塘

2.分组练习背诵:

一组背诵,另一组听,然后进行交换。

3.指名背诵。

4.全班一起背诵。

五、课堂总结本诗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晚间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教学板书]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一)村

庄儿女耕田织布童孙学种瓜J童年的纯真生活稚子弄冰

稚子银钲玉磬玻璃J童年的趣事村晚环境:

草池塘牛

山人物:

吹笛的牧童晚间乡村图[教学反思]本课教学

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并板书重点字词,引导学生先理解个别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弄懂古诗的意思,并以课件辅助理解,板书流程图直观归纳诗中脉络,提出问题并探究总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养成深入探究的思维习惯。

在探究中强调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结合图片让学生对画面具有更直观的印象。

但教学时间的掌握很关键,需在实际教学中合理控制教学时间。

2.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晃”,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从具体生活情景表现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

揭示课题同学们,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或许印象模糊,或者压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对于著名作家萧红来说,这个园子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让她久久挥之不去。

这个园子带给她快乐,带给她自由,带给她美好的回忆,带给她无限的遐想,这就是《祖

父的园子》,今天,我们就走进园子,一同感受她那美好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初读情况,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点拨。

(1)根据检查情况,教师指导难点、易错点。

字音:

瞎xia铲chOn拴shuan瓢pido逛gudng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指导。

易错字:

拔、瞎、承、瓢。

(3)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作者回忆童年跟随外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时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场景。

3.文中的园子具有怎样的特点?

(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4.文中写了园中发生的哪些趣事?

(栽花、拔草、种

小白菜、铲地、追蜻蜓、浇水等)从发生的这些趣事中初步感悟“我”和祖父的性格。

5.思考:

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个儿时的园子呢?

三、小结课

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感受那个令作者念念不忘的园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过渡: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更近一步走近萧红的童年生活的园子,走进她和祖父的园子,去感悟那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园中景、园中事以及园中情。

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记得哪两个段落集中描写园子吗?

(生举手回答)这是个怎样的园子呢?

(生:

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默读

课文,找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学生

自主学习)2.汇报交流:

(1)对园子总的印象。

(第1~3自然段)①出示第1~2自然段,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种类繁

多;

昆虫非常可爱;

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而美丽;

“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段落,

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第4~15自然段)①默读第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出示句子:

“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一抬头,

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祖父浇

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

下雨啰!

'……②讨论: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

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是“我”童年的乐园。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

(第16~19自然段)①朗读

第16~19自然段,思考:

从这几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

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出示句子: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愿意

爬上房就爬上房”“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

结一个瓜”“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

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④“我”在园子里轻松舒适地入睡引导学生关注两个“不用”说明“我”困了就睡,无拘无束。

3.有感情地朗读16~19自然段,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三、布置作业1.从课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多读几遍。

2.课后读一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去感受作者童年的美好。

[教学板书]2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

自由自在祖

父:

宽容、慈爱童年的乐土精神的家园[教学反思]这篇

课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

整节课以学生自读为主,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文中孩童般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生通过自读,大部分能理解课文内容,加上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学生朗读时都富有情感,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3*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6个生字,掌握本

课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初步感知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思

1.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深情。

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今天,我们将通过《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标题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

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想到文章主旨是“思念家乡”;想到李白的《静夜思》。

)3•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生于山东清平。

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

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等。

1930考入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

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生字过关,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6个生字)

(2)理解新词。

顶天立地:

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烟波浩渺: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乐此不疲: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

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

离乡背井:

指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平沙无垠:

沙子无边无际。

2.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开篇点题,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

情;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对故乡与童年生活的回忆;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

离开家乡后,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

照应前文,将思乡情感推向高潮。

三、质疑难点,感悟深情1•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或是自己喜欢的句子。

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指导之后解决。

3.学习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做了简单阐释。

“月是故乡明”是依据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

诗句,本文第一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

)4.学习第二部分。

(第2~4自然段)

(1)作者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进行过渡,文章第2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到了水。

(2)作者明明是写家乡

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

(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不是

多余,反而更能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5.学习第三部分。

(第5~6自然段)

(1)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

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

(对比,文章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

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

(故乡不

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

因此,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

)6.学习第四部分。

(第7自然段)思考:

本文用“月是故乡明”作为结尾,作用是什么?

(首

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点明主题,使主题得以深化。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1.本

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抒情线索是什么呢?

(月亮。

文章虽然写了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但却都是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这就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2.教师再次重申三个重点:

对比、借景抒情、形散而神不散。

3.课下,请同学们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板书]3*月是故乡明借景抒情思念家乡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选自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

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故乡明月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熟读

课文,掌握生字词、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再从对文章的疑问出发,逐步解决疑问。

最后,总结散文的特点。

学生总体掌握较好,课堂热情较高。

4*梅花魂[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3.了解梅花的品性,理解外祖父爱梅花的原因,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梅花的品性,理解外祖父爱梅花的原因,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扣题质疑1.同学们,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那么,通过以前的学习,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

(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师小结:

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3.读了本课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由质疑)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师出示生字,指名认读)3.

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组内交流讨论,指名汇报。

(①常教“我”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我”因弄脏墨梅图引得外祖父大发脾气。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我”。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重点段落,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重点抓住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并仔细体会诗句的感情。

(2)思考:

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国他乡,不能回

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3)你是怎样理解

这几句诗的意思的?

(生说诗意)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出外祖父怎

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

情。

)2.自学重点段第13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1)梅花的品格是什么?

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用横线在书上

画出来。

(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

主要从“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2)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

说明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她是最

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这充分说明外祖父深深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3.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

“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4.“梅花魂”的内涵是什

么?

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

保持

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5.说说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