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4135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6页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6页
亲,该文档总共1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docx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和名著

2019文学常识和名著

1.(2019·湖州中考)名著阅读(10分)

(1)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

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2分)

内容呈现

问题探究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

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

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

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②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

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

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

(1)任选一项作答。

A.结合“内容呈现”中加点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B.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答案】A.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特点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里面所讲述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而选文中加点的“据红军告诉我”“他们说”交代了消息的来源,表明来源真实可靠,消息也是真实的,这就符合纪实作品的特点,即用事实说话。

B.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情感主旨的能力。

仔细阅读第一段,理清写红军的部分和写敌军的部分。

然后抓住写红军的“出其不意”“攻克”暗示红军的战略战术高明,“猛攻不停”表明红军的勇猛善战。

再抓住“惊慌奔逃”分析敌军,明确其溃败的情形。

相比较之下,能够从遣词用句中体会到作者的褒贬态度,从而体会到作者对红军的赞扬,对敌军的嘲笑态度。

任务二:

表达观点,感受精神。

(3分)

(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

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

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的角度

示例:

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

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疯子”的角度

示例:

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雄县的情形下过桥。

“神”的角度

示例:

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

先从“人”的角度分析,抓住“这些人”“青年”,回想名著情节,明确红军也是人,也有平常人的特点,比如喜怒哀乐的情感、各种爱好等。

再从“疯子”的角度分析,抓住“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明确这种目标坚定、不计个人得失、不怕牺牲的精神,超于常人。

可以从名著中选择符合这种精神的做法简单列举分析。

第三从“神”的角度分析,抓住名著中红军一路长征创造的战争神话,比如徒步翻越几座大雪山,渡过河流,走过草地,行程两万五千里,突破敌人封锁等展开分析。

以上任选一个角度答题即可。

(3)请从下列两组名著中任选一组,从主题角度提炼出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并结合小说的内容阐释理由。

(5分)

A组:

《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组:

《西游记》《骆驼祥子》

选:

______关键词:

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组。

关键词:

磨难(意志、信仰……)

示例: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八十一难,凭借无畏和勇敢的斗争精神终于取得真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当过童工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仍坚持创作。

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经受了种种磨难,并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磨难。

B组。

关键词:

磨难(意志、信仰……)

示例:

《西游记》中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斩妖除魔,最终取经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

《骆驼祥子》中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拜托悲惨命运,但是经历三起三落后,他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最后沦为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经受了重重磨难,但结局却截然相反。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名著内容的能力。

先分析A组,抓取《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两书的共同点,提炼“磨难”“意志”等关键词,然后结合两本名著的内容举例。

例如《西游记》与“磨难”有关的,像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的经历、取经路上战胜八十一难等;《钢铁是怎样炼成》中保尔当童工、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和白匪作战、修铁路、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等经历,也与“磨难”有关。

再分析B组,抓住《西游记》《骆驼祥子》两书的共同点,提炼“磨难”“意志”等关键词,然后结合两本名著的内容举例。

例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战胜九九八十一难的历程,而《骆驼祥子》中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直至最后堕落等,分析人物遭受“磨难”的不同结局。

2.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2分)

尼摩船长又一次沉默了,他在平台上徘徊,接着他又对我说:

“至于海水中的微生物,它们也同样重要。

它们吸收海中的盐和矿物质,当一滴水中的矿物质被它们吸收后,就变轻了,从而浮到水面上来,后又因为水分的蒸发造成盐和矿物质含量高,又变重了,于是又下沉。

正是这种不停的循环,永恒的生命力使得海洋更丰富地、更无穷地壮大发展。

这就是真正生命的所在!

文段选自被誉为“科幻之父”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文中的尼摩船长驾驶的潜艇是[甲]选项中的哪一个?

()这艘船所使用的动力是[乙]选项中的哪一个?

()

[甲]第比利斯号诺底留斯号裴廓德号阿喀琉斯号

[乙]核动力生物能水动力电动力

(2)【答案】[甲]诺底留斯号[乙]电动力【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根据“尼摩船长”可推断出是《海底两万里》,那么【甲】就是“诺第留斯号”;【乙】船使用的动力是“电动力”。

3.(2019·广东中考)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①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

八戒仔细看时,原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

……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

②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

便问:

“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

是那里来的?

拿上来!

”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峰,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

行者道:

“你是那里来的夷人?

”八戒低着头道:

“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

”行者道:

“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

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

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

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

”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

“不羞!

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

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甚么夷人!

”行者笑道:

“抬起头来我看。

”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

“你看么!

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

”行者忍不住笑道:

“猪八戒。

”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

“正是!

正是!

我是猪八戒!

”他又思量道:

“认得就好说话了。

行者道:

“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

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

有甚贬书,拿来我看。

八戒道:

“不曾冲撞他。

他也没甚么贬书,也不曾赶我。

”行者道:

“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

”八戒道:

“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节选自《西游记》)

(1)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

(2分)

【答案】花果山黄袍怪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选文出自《西游记》第三十回。

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僧变为猛虎。

白龙马变为宫娥,举刀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

八戒要回高老庄,白龙马劝他去花果山找悟空。

悟拒绝,八戒下山大骂,被众猴捉回。

(2)《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分)

【答案】示例一:

如“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中,“溜”和“挤”等动作滑稽可笑,把八戒不敢见悟空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示例二:

如“你看么!

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

”中的“好道认得嘴”,通过俏皮的语言,突出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表现出其憨厚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

围绕题干要求,选取能体现幽默风格的语句,从人物心理或外貌或行为等角度分析,体会其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特点。

(3)《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

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5分)

【答案】孙悟空:

(1)动物性:

长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脸,具有猴子机敏、乖巧、好动的习性;

(2)神的本领(神性):

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奇本领;(3)人的特点(人性):

心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

猪八戒:

(1)动物性:

猪八戒嘴脸和猪相似,有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

(2)神的本领(神性):

天蓬元帅出身,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3)人的特点(人性):

爱耍小聪明,爱在师父面前进孙悟空的谗言、动不动就喊“散伙”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写法的理解。

动物性可以从人物的外貌以及与动物的相似处的角度分析;神性可以从其超出人的能力的角度分析;人性可以从人的心理或性格或作为的角度分析。

4.(2019·毕节中考)填空(4分)

的代表作《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

主人公简·爱虽貌不惊人,矮小瘦弱,却人格独立,内心强大,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

这个人物的出现,改写了英国传统女性的形象。

答案:

夏洛蒂·勃朗特安于现状,甘于平庸

【解析】本题考查考名著作者识记和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

重要的文学常识依靠平时的积累;人物形象的把握要结合作品的主要内容来分析。

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5.(2019·毕节中考)阅读选段,回答问题(6分)

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儿远也没多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

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

况且他有他的主意:

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

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

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

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

“坐上吧,瞧着给!

”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

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佬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

及至人们问到,“认识呀?

”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地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

1做生意自有做生意的门道。

祥子才刚入行,似乎就摸到了门道。

他的“门道”是什么?

(3分)

【答案】.⑴不和老油子抢活;找僻静地方从容讲价;装傻装可爱……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和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仔细阅读文本把握语段的内容,同时结合自己对原著的理解,来准确解释重要词语的内涵。

结合语段内容可知,他拉车的主意是“多留神,少争胜”不和老油子争座;“讲价争座”的门道;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可以从容地讲价”;又装傻,耍俏以求顾客信任。

⑵祥子外表憨厚诚实、实则明白且小有心计的个性特点,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3分)

【答案】善于观察学习,总结行业门道;知道扬长避短;知道怎样能讨得客人信任……

【解析】本题考查对相关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本题,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仔细阅读相关语段,抓住相关情节,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题干提示我们祥子外表憨厚诚实、实则明白且小有心计,据此我们到语段中找出相关细节并加以概括即可。

如,他有他的主意:

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

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

这些表明他很明白;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

“坐上吧,瞧着给!

”“认识呀?

”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地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等这些表明他有心计。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其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B.《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C.《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地方特色浓郁,作者是贺敬之。

D.《皇帝的新装》《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都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分析。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和识记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D项错误在于《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

7.[2019·贵阳](2019·贵阳中考)名著

(1)下列人物是师生(师徒)关系的一组是(3分)(  )

A.谭波儿小姐      简·爱

B.约翰·克利斯朵夫傅聪

C.阿罗纳克斯教授尼摩船长

D.镇元大仙孙悟空

(2)下面诗歌片段分别节选自艾青的作品《 ① 》和《 ② 》。

(2分) 

片段①:

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

片段②:

世界要是没有光

也就没有杨花飞絮的春天

也就没有百花争妍的夏天

也就没有金果满园的秋天

也就没有大雪纷飞的冬天

……

【答案】

(1)A

(2)

大堰河——我的保姆

光的赞歌

【解析】本题考查对相关名著知识的掌握。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必读名著的名称、人物、相关情节、主要内容和主题。

A项,谭波儿小姐是简·爱的老师;B项,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人物,傅聪是中国的音乐家;C项,阿罗纳克斯教授乘尼摩船长的潜艇在水下航行;D项,镇元三大仙是《西游记》中地仙之祖,道号镇元子,又名与世同君,于西牛贺洲万寿山五庄观修行,不是孙悟空师傅。

(2)由“乳儿”可联想到保姆,即是选自《大堰河——我的保姆》;由“光”想到艾青的这首诗歌的题目应该是《光的赞歌》。

8.(2019·河南中考)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

(l)《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常常把人物性格和某种动物的习性巧妙结合。

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①孙悟空②猪八戒

【答案】“孙悟空”示例:

《西游记》中把孙悟空聪明好动的性格和猴子机灵顽皮的习性巧
妙结合。

比如,孙悟空拜师学艺,听讲时抓耳挠腮,手舞足蹈,被祖师训斥;菩提老祖传口诀后,他很快就学会七十二般变化和驾筋斗云等本领,后因人前卖弄被祖师驱逐。

“猪八戒”示例:

《西游记》中把猪八戒懒惰的性格和猪好睡的习性巧妙结合。

比如,唐僧师徒途经平顶山,猪八戒去巡山,才走出不远,就钻在草里睡觉,后来又编造谎言搪塞,不去巡山。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首先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人物形象和某种动物的习性巧妙结合”“任选一个人物(孙悟空/猪八戒)结合相关故事情节分析”。

可从人物性格及其对应的动物的习性的相似之处入手,然后结合相关情节进行佐证即可。

孙悟空本是石猴,我们知道猴子的习性是机灵、顽皮,而孙悟空则非常聪明机灵,但又兼有爱动好卖弄的性格。

比较明显的情节有前期石猴拜师学艺时很快领会菩提祖师的暗示,快速学会了很多本领(聪明机灵),但听讲时忍不住抓耳挠腮无法静坐以及学成后禁不住师兄弟怂恿卖弄本领从而被赶走(顽皮、好卖弄)。

据此回答即可。

猪八戒本身老实、懒惰、意志不坚,对应的动物猪的习性为嗜睡懒惰,因此可以将猪八戒懒惰的性格和猪的好睡的习性结合,联系相关情节加以佐证,最明显的就是师徒一行途经平顶山时,悟空让他去巡山,结果他躲在草丛中睡觉被悟空捉弄,回去后捏造谎言搪塞大家的情节。

据此回答即可。

(2)《水浒》常把两个人物放在一个事件中来塑造,充分展示人物不同的性格。

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项。

结合所给故事的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①鲁智深与林冲(鲁智深大闹野猪林)②李逵与宋江(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答案】①示例:

野猪林中,公人(董超、薛霸)要杀害林冲,林冲泪如雨下,哀求放过自己。

正在这时,鲁智深从松树背后暴喝一声,抡起禅杖打两个公人,林冲连忙替两个公人求饶。

鲁智深的疾恶如仇与林冲的逆来顺受得以充分展示。

②示例:

宋江在江州初遇李逵,李逵便找借口向宋江借银子,戴宗知道李逵好赌,劝阻宋江,宋江表示由他去赌输了罢,若要用时再送些与他使。

李逵得了银子后,想赢钱来请宋江,结果又把银子输光了。

李逵的好赌、耍小聪明和宋江的仗义疏财得以充分展示。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对人物性格的横向比较。

对人物性格的比较一般有同一人物的横向比较和不同的人物的横向比较两种。

本题给出了具体的情节,要求结合情节比较两个人物性格的不同之处,那在解题时就要先确定该情节表现出相应的人物性格。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讲的是鲁智深在客栈听到董超、薛霸被陆虞侯收买,要在路上还林冲性命,便一路尾随保护,在野猪林二人要杀害林冲时冲出去救了林冲,这反映了鲁智深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鲁智深本要杀了董超、薛霸二人,却被林冲苦苦相求,无奈饶了二人性命。

此前在路上林冲受尽董、薛二人虐待,刚刚二人又想取其性命,但此时的林冲仍为二人求情,体现了他软弱的性格特点。

据此回答即可。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讲的是宋江发配江州期间,结识了神行太保戴宗,又经戴宗介绍认识了小牢子李逵,李逵借口需要十两银子赎自己抵押的大银,向宋江借了十两银子,戴宗告知其李逵好赌之事,宋江也不在意,这充分表现了宋江仗义疏财的性格特点。

李逵在得到银子后便去赌场赌博,想赢了钱感谢宋江,但是十两银子全部输光,这表现了李逵好赌、耍小聪明的性格特点。

9.(2019·龙东中考)走进名著。

(4分)

A亦垂泪道:

“罢,罢,罢!

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言讫泪下,便觉身体有些沉重。

当时泪洒,拜别了宋江下船。

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

A临死之时,嘱咐从人:

“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

”嘱罢而死。

(1)这段文字节选自《水浒传》,选段中的A是。

他死的原因是。

(2分)

(2)从选段中能看出A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分)

【答案】

(1)李逵;宋江怕他闹事,让他喝毒酒。

(2)忠诚:

忠心;重情重义。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1)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四奸贼挑唆请皇帝降御酒二樽赐予宋江,奸臣偷偷在御酒内放了毒药,送楚州给宋江喝下。

宋江知道被暗算,却不想让李逵闹事坏他清名;连夜叫来李逵,用药酒毒死李逵。

(2)李逵是《水浒传》中一个主要人物,他为人豪爽,武艺高强,讲义气,最后因为愚忠,随宋江而死。

10.(2019·黄冈中考)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

”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法和文学文化常识的分析。

考生要能准确判断句子成分,分析短语的类型,提取主干,熟练掌握要求阅读的重点名著篇目,识记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C项错误在于《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11.(2019·黄石中考)阅读下面名著的选段,完成22—24题。

(共8分)

我们婚后的头两年,罗切斯特先生的眼睛一直是瞎的。

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如此亲近——才结合得如此紧密。

因为那时我就是他的眼睛,正如现在依然还是他的右手一样。

说实在的,我(像他常叫我的那样)就是他的眼珠。

他通过我看大自然,看书。

我也从来不知厌倦地替他仔细察看野木、城镇、河流、云彩、阳光——描摹我们面前的景色。

周围的天气——还用声音向他的耳朵传达了光线已无法向他的眼睛传达的印象。

我永不厌倦地念书给他听,领他到他想去的地方,替他做他想做的事。

在这种效劳中,我尽管感到有点儿悲哀,但却获得一种最为充分、最为强烈的乐趣——因为他要求我为他做事时,并没有感到痛苦羞惭,也没有感到沮丧屈辱。

他是如此真心地爱我,因为他知道,在接受我的照料时,根本用不着勉强。

他也感到我是如此深情地爱着他,我这样照料他就是满足我自己最愉快的愿望。

(1)上面的选段出自哪一部名著?

该名著的作者是谁?

(2分)

【答案】《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解析】本题考查积累名著常识的能力。

从“罗切斯特先生”的称呼,以及所述事件来看,选段应当出自《简·爱》,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

(2)上文选段的心理描写运用了第几人称?

请简述这一人称的表达效果。

(3分)

【答案】运用了第一人称。

表达效果:

①亲切、自然,便于拉近“我”和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②便于抒情,通过“我”的口吻更能表达简·爱和罗切斯特历尽艰辛彼此相惜的真挚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叙述人称表达效果的能力。

选文是从“我”的角度来描写心理的,用的是第一人称。

表达效果,从“我们婚后的头两年,罗切斯特先生的眼睛一直是瞎的。

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如此亲近——才结合得如此紧密。

因为那时我就是他的眼睛,正如现在依然还是他的右手一样”这样的话来看,坐着如同与读者面对面讲故事,亲切、自然,娓娓动听;而“他是如此真心地爱我……我是如此深情地爱着他”,自由畅快地抒情,打动读者。

(3)这部小说至今有一百七十多年了,在世界文坛上一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小说中哪一点“独特的光芒”使你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3分)

【答案】示例:

①小说塑造的勇敢自强、纯洁坦荡、自尊自爱敢于抗争的简·爱,给了我成长路上克服困难,勇敢向上的积极力量;②主人公简·爱在维多利亚时代等级森严,男权、神权至上的背景下敢于反抗,主张男女平等、追求人格独立的精神使我认识到“做自己的艰难和重要,我从中获取了成长的力量;③从盖茨海德府受到舅妈家的侮辱到洛伍德学校的恶劣生活环境,简·爱只要有机会就会读书学习,她在逆境中从未放弃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