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4255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docx

《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docx

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

初中物理教案什么是力

知识目标: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初中物理教案——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

教具:

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

”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

(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

推、拉、压、握……。

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

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

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

什么是力

一、力是什么?

(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

(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

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

(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

(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

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

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括:

(多媒体投影)

教师讲解:

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多媒体投影)

(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

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

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

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

学生总结出:

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观察和体验:

(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

1、学生实验:

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

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

2、(多媒体投影)

①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

②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

③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

3、总结(结论):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理教案《初中物理教案——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运用:

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

为什么船能前进?

(多媒体投影)

5、质疑讨论:

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

6、做一做:

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

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

(多媒体投影——火箭)

原因:

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

先提出问题:

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

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教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由学生的实验概括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1、学生演示:

两名学生传接排球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学生演示:

(1)轻压气球

(2)轻拉压弹簧

(3)使锯片变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质疑讨论:

(学生实验)学生用手压桌面,桌面看不出变化,从而提出:

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都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投影帮助释疑。

1.马拉车时车,车随马前进,可见车受力而马不受力对吗?

2.脚踢球时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这时受到球作用的物体是什么?

3.人站在地面上不动,人就不受力吗?

4.磁铁能够吸引铁钉,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为什么会碎?

6.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

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

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

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有的力很小:

小蚂蚁搬着面包屑,细雨纷飞飘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

有的力很大:

狂风巨浪,轰然巨响,火箭腾飞,斗转星移,宇宙奇观,力真美妙!

关于力还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学现象,同学们回去后按探究问题探究,如果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大家再来共同探讨!

1、力的大小如何比较?

2、怎样对力进行测量?

3、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吗?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