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4488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x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李贽思想

1.原因:

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同时,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在此背景下,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

他们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一潭死水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重重波澜。

明朝万历年间的著名思想家李贽就是其中的重要任务。

2.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3.李贽极为痛恨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维护传统礼教的卫道士,指斥他们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

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禀赋之自然”。

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4.李贽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发展,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

这种“更不言一,亦不言理”的观点,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

他们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批判、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

其中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

(1)王夫之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他从哲学的根本问题入手,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2)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由此颠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3)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

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构成了这一时期进步思潮的又一重要方面。

(1)黄宗羲在《原君》篇中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公然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2)认为臣对君的关系不是奴仆而应是平等的“师友”,无须“杀身以事君”,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3)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黄宗羲提出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为原则的“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主张“是非决于学校”。

3.顾炎武

(1)顾炎武针对明代读书人沉湎于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2)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3)顾炎武还身体力行考察山川关隘、民间风俗和民生疾苦,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许多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

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一、选择题

1.(2014内江模拟)“真知与常知异。

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

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端坐澄心 

2.(2013黄石联考)《论语·颜渊》曰: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3.(2014福建质检)编于唐初的《百行章》写道:

“人虽有貌,不学无以成人。

但是百行之源,凭学而立,禄亦在其中矣……温故知新,可以师矣。

若不广学,安能知也?

未游边远,宁知四海之宽?

不涉丘门,岂知孝者为重乎?

”该材料无法体现(  )

A.孔子教育主张的影响B.儒家伦理的观念C.“学而优则仕”的思想D.理学思想的熏陶

4.(2013雅安诊断)著名学者余英时曾指出:

“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

”此说的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

A.格物致知B.先理后气C.存天理,灭人欲D.理气同源

5.(2014黄山质检)程颐曾说过:

“富,人之所欲也。

苟于义可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可求,宁贫贱以守其志也。

”对这段文字解读错误的是(  )

A.体现程颐的价值观B.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这一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D.将人欲与天理完全对立起来

6.(2013浙江六市联考)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D.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7.(2014乐山一模)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

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

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

A.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8.(2013洛阳二模)历史学家黄仁宇评述明代思想家李贽时指出: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李贽倡导的)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这段材料意在说明李贽的思想(  )

A.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有限B.民主色彩淡薄

C.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D.遭到统治者的摧残

9.(2013汕尾二模)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句名言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2013安庆检测)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

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11.(2014金华十校模拟)有学者认为被清廷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的主权思想的生发”。

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位学者观点的是(  )

①“天下为主,君为客” ②“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③“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2.“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

A.工商皆本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D.减轻人民负担

13.明清时期,儒学受到猛烈冲击,有一个人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认为孔子并非“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这个人是()

A.李贽B.顾炎武C.王夫之D.黄宗羲

14.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

15.王夫之系统批判理学,建立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他主张()

①“道在气先”②“理在气中”③“私欲之中,天理所寓”④“更不言一,亦不言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6.秦《琅玡刻石》:

“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与该主张相左的是:

()

A.宋明理学      B.重农抑商           C.工商皆本         D.封建君主专制

17.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18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19.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变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20.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

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21《明夷待访录》中说:

“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这一言论在当时反映了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C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22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最恰当的评价应是

A.都是片面的B.都是进步思想C.阻碍历史发展D.有利于封建统治

23.明代晚期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驱使人们竞相逐利的根本原因是

A程朱理学的局限性逐渐暴露B专制统治腐朽本质被认清

C商品经济冲击D知识分子个性发展的结果

24.明朝大力鞭挞统治阶级推崇的程朱理学的著名思想家是

A李贽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

25.李贽针对当时社会逐利拜金风盛行的社会现状,其态度是

A鼓吹“存天理,灭人欲”B认为追求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

C礼教、仁义是立身之基础D拜金之风是社会风气败坏的表现

26.李贽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主要表现在

A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B痛恨道学的虚伪与贪婪

C认为每个人都应顺“自然之性”D提出人类社会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

27.明朝末年“经世致用”的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明王朝统治内外交困、危机四伏B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蒙古族势力不断发展壮大

28.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的是明末思想家,其著作是

A《焚书》B《藏书》C《天下郡国利病书》D《读史鉴论》

2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李贽的观点

A绝对的思想权威是不存在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

B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人的个性应自由发展

C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

D世间万物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

30.明清时期出现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的根本原因是

A.思想家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B.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

C.商品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影响

31.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不同于“亡天下”,对此正确理解是

A具有忠君报国思想B具有反封建专制色彩C具有强烈反清意识D有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32.明末思想家共同观点①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②主张“工商皆本”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④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的突出反映是

A传统学科出现总结性的巨著B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

C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有发展D小说与戏剧创作出现繁荣局面

3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35.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的是(  )

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

36.明末李贽说: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其思想核心是( )

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

37.“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

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这应该引自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传记(  )

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阳明

38.假如李贽能穿越时空,他会极力反对的事件或现象是(  )

A.商鞅变法B.花木兰替父从军C.梁祝化蝶相随D.对贞节牌坊的颂扬

39.李贽说: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提倡男女平等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

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④有利于思想解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0.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正确的评价是(  )

A.有利于封建统治B.阻碍历史进步C.都是片面的思想D.都是进步的思想

41.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

A时代背景的复杂B.思想内容的辩证性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

42.“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A)

①近代科学的传入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43.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44.顾炎武说: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45.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代表作《国富论》中他阐明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重要性,以下与他的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  )

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工商皆民生之本”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6.顾炎武说: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这说明他(  )

A.主张学以致用B.反对封建专制C.主张男女平等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

47.李贽提出的人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思想冲击了理学的什么观点(  )

A.四书五经   B.存天理,灭人欲C.致良知D.格物致知

48.针对明代八股取士、读书人只知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状况,黄宗羲等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为学应求真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B.把耕地按肥瘠高下分为几等,定出不同的税则来征收赋税

C.“严以治吏,宽以养民”D.“工商皆本”

49.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D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工商皆本”

50.“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

5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

⑴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⑶指出上述认识给我国经济思想带来的变化。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

誉辅其实,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鸣呼,豈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明夷待访录》

(1)三段材料分别属于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各处于什么时代?

 

(2)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观点?

 

(3)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三的观点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别?

 

1——10:

ABDADCAACA11——20:

CCADBCCCAC21——30:

CBCABDDCCC

31——40:

BABACCCDDD41——50:

BACBCABADB

51.

(1)都肯定人的私欲。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52.【解题探究】回答第

(1)问,主要是利用材料中的名句和出处,如材料一中的“赏、罚、民畏”等;第

(2)问主要是精读材料,但语言要运用教材中的精炼语言;第(3)问抓住“本质上”一词,然后运用“思想为政治服务”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

【参考答案】

(1)①韩非子:

战国;②董仲舒:

西汉;③黄宗羲:

明末清初。

(2)①主张法治;②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反对君主专制。

(3)韩非子和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农耕社会(君主专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农耕社会(君主专制)的衰落时期。

教学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