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4565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7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精品.docx

洒志煤矿井巷工程精品

 

5.6施工组织设计

5.6.1总说明

第一章工程简介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交通位置

二、矿井概况

三、设计主要特点

四、气象及地震

五、矿区地质

六、煤层

七、水文地质条件

八、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九、本标段与矿井开拓系统的关系

第三章矿井建设前期准备

一、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及要求

二、施工准备

第四章施工测量控制

第五章施工技术方案

一、施工方案

二、施工方法

三、施工通风及防尘

四、建井期瓦斯预测

五、建井期间水患的予测

六、建井期地质测量工作

第六章主要施工工艺

第七章工期承诺及工期保证措施

一、工期承诺及违约

二、工期保证措施

第八章质量承诺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承诺及违约

二、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

第九章安全保证体系与措施

一、安全保证体系

二、安全保证措施

第十章环境保护措施

一、在降低噪声方面

二、在防止水质污染方面

三、在防止生活垃圾污染方面

四、在防止大气污染方面

第十一章文明施工措施

一、健全管理机构

二、场容、场貌

三、物资设备

四、综合治理

第十二章降低造价措施

一、成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强化系统管理。

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三、搞好成本核算,健全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

四、加强施工管理,多方位全过程地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五、搞好经济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以此推动企业经济管理。

六、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科技为先导来提高效率,降低消耗。

第十三章竣工移交

一、抓紧完成收尾工程

二、做好矿井移交生产的技术准备

三、机电设备试运转及试生产

四、竣工验收

5.6.2拟投入本合同工作的施工队伍简要情况表

5.6.3拟投入本合同工作的主要人员表

5.6.4拟投入本合同工作的主要施工设备和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表

5.6.5劳动力计划表

5.5.6资金流估算表

5.6.7主要材料需用量计划表

5.6.8临时用地表

5.6.9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5.6.10施工总平面图

5.6.11施工技术文件及其他投标资料表

第一章工程简介

1、项目名称:

国电贵州六枝洒志煤矿井巷工程;

2、建设地点:

洒志煤矿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洒志乡,与县城直线距离约50km。

矿区距六枝特区郎岱镇及水黄高等级公路约3公里,有矿山公路到达矿上,交通条件较理想。

3、资金来源:

企业自筹。

4、工程范围:

所有井巷工程(以施工图为准)。

5、计划工期

计划工期:

15个月;

计划开工日期:

2012年6月;

计划竣工日期:

2013年9月。

6、质量要求:

达到现行《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煤炭工业新建矿井验收补充规定》,并一次性验收合格。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交通位置

六枝特区洒志煤矿位于六枝特区南西洒志乡,地理坐标为:

东经105°17′52″-105°20′00″,北纬26°04′09″-26°05′33″。

行政区划隶属六枝特区洒志乡管辖。

矿区距六枝特区县城约50公里,距郎岱镇约3公里,矿区有乡村公路与水黄高等级公路相接,矿山距贵昆铁路新窑站约33公里,交通方便。

二、矿井概况

矿井由6个拐点圈定,东西长约3.7km,南北宽约0.6km,面积2.4km2,准采标高+1500—1100米。

1、原设计

洒志煤矿矿区范围内可采煤层共八层,从上到下分别为1#、2#、3#、7#、16#、17#、18#和19#,煤层厚度分别为1.97m、0.74m、1.75m、3.70m、1.05m、0.97m、2.44m和1.25m,煤层层间距为11m、13m、44m、120m、13m、11m和14m。

煤层倾角53~58°,平均为56°。

在井田煤层露头附近有老窖采空区,开采深度不大。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方案,在井田中部煤层顶板向煤层施工主平硐(x=2885786,y=35531648,z+1430m)、副平硐(x=2885811,y=35531598,z=+1430m),在井田中部煤层露头线附近布置回风平硐(x=2885390,y=35531480,z=+1500m),延伸主、副平硐到达7号煤底板,施工井底车场,沿7号煤层底板向上施工一组上山(运输上山、轨道上山、回风上山),与回风平硐联通,布置上部车场,形成一采区开拓系统;在7号煤层底板向东西两翼布置运输大巷,由于本矿井田较长,煤层倾角大,设计将主平硐水平以下沿走向划分为三个采区;考虑到7号、16号煤层间距达到了120m,经综合分析,将煤层划分为上煤组(1、2、3、7号煤层)和上煤组(16、17、18、19号煤层),采用分组联合开拓,分别在7号、16号煤层间布置各采区下山(运输下山、轨道下山、回风下山);每个采区均采用正反向石门直接在上、下山两边布置走向长壁工作面。

井田中部主平硐标高以上划分为一采区,主平硐以下划分为十二个下山采区,全矿井划分为十三个采区。

2、现状

井下部分:

矿井已施工了主平硐(x=2885727,y=35531579,z+1446.8m)、副平硐(x=2885760,y=35531521,z+1446.6m)、回风斜井(x=2885270,y=35531421,z+1550.0m),矿井主、副平硐揭穿7#煤层后,在7#煤层底板布置了轨道上山和回风上山,倾角均为25°,在+1520m标高布置了轨道上山上部车场,回风上山与回风斜井直接相连,矿井开拓系统已经建成,准备系统即将完工,回采系统正在建设。

3、开采方案设计(变更)

利用矿井已完工的主平硐(x=2885727,y=35531579,z+1446.8m)、副平硐(x=2885760,y=35531521,z+1446.6m)(需扩巷)、回风斜井(x=2885270,y=35531421,z+1550.0m),矿井主、副平硐揭穿7#煤层后,在7#煤层底板布置了轨道上山(需扩巷)和回风上山,倾角均为25°,在+1520m标高布置了轨道上山上部车场,回风上山与回风斜井直接相连,矿井开拓系统已经建成。

考虑到工业场地无排矸场地,因此在回风斜井附近增加排矸平硐(x=2885215,y=35531428,z=+1547m)作矿井排矸用,形成一采区开拓系统。

在7#煤层底板向东西两翼布置运输大巷,由于该矿井田较长,煤层倾角大,设计将主平硐水平以下沿走向划分为三个采区;考虑到7#、16#煤层间距达到了120m,经综合分析,矿井储量主要集中在1#、2#、3#、7#煤层,而16#、17#、18#、19#煤层+1300m标高以上基本在矿区范围以外,且矿区范围内储量分布零散,采用集中联合开拓,在7#、16#煤层间布置采区下山(运输下山、轨道下山、回风下山);采区内采用正反向石门直接揭穿煤层布置工作面运、回巷,通过开切眼形成走向长壁采煤工作面。

井田中部主平硐标高以上划分为一采区,主平硐以下划分为六个下山采区,全矿井划分为七个采区。

矿井工业场地布置有主、副井工业场,排矸平硐和回风斜井工业场地。

通风方式初期为中央并列式,后期逐渐过渡为分区式,回风斜井口安设轴流式通风机抽出式通风。

通风方法抽出式。

三、设计主要特点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300kt/a。

2、矿井地质资源/储量:

65020kt。

3、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14052kt。

4、矿井服务年限:

33.5a。

5、矿井开拓方式:

平硐开拓。

6、矿井瓦斯等级:

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和管理。

7、矿井达产采区数:

1个。

8、矿井达产采面数:

1个。

9、井巷工程量:

7940m

其中:

岩巷5972m,煤及半煤巷1968m;

新掘岩巷4603,新掘煤及半煤巷1968m;

利用已完工岩巷1369m(其中530米需扩巷)

10、万吨基建掘进率:

264.7m。

11、工业建(构)筑物(不含栈桥)总体积:

6440.2m3

工业建(构)筑物(不含栈桥)总面积:

2453.88m2

行政公共建筑总面积:

8650.6m2(含员工宿舍4598.5m2)

12、建设用地:

40亩

13、矿井建设工期:

19个月(不包括施工准备期)

四、气象及地震

矿区地处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总的特征是温和湿润,降雨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不甚分明。

日平均气温14.5℃,最高气温34.1℃,最低气温-5.5℃,年平均无霜期298天,年平均降水量1482.3mm,雨季多集中在4~9月,10月到次年3月为枯水期。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冰雹、夏旱、夏季暴雨等。

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1992年颁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贵州省建设厅“黔城设通发1992〔230〕号”文件,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5度。

据《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洒志煤矿交通位置图

五、矿区地质

(一)矿区地层

1、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中二叠统茅口组(P2m),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下三叠统夜郎组(T1y)、永宁镇组(T1yn)及第四系。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2、中二叠统茅口组(P2m)

浅灰色~灰色厚层状细晶质灰岩,产蜓类动物化石。

厚度>100m。

3、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

暗灰绿色厚层—块状玄武岩,杏仁、气孔状构造,柱状节理发育,顶底均为一层凝灰岩。

厚0—16m,厚度变化北西厚,东南薄,甚至尖灭。

与下伏茅口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4、上二叠统龙潭组(P3l)

为含煤地层。

岩性以深灰、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粘土岩为主,夹粉砂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灰岩及煤层。

灰岩有8—15层,其中4层稳定,特征明显为本区标志层。

含煤层31层,其中可采煤层5层。

该组产腕足类、瓣鳃类、海百合、等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

与下伏峨嵋山玄武岩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厚428~592m,平均508m。

5、下三叠统夜郎组(T1y)

上部为暗紫红、灰黄色、灰色粘土岩和粉砂岩,夹泥灰岩及2层浅灰色厚层状鲕状灰岩;下部为灰绿色厚层状钙质粉砂岩夹薄层粘土岩。

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

厚405~621m,平均510m。

根据岩性特征分五段,段间为连续沉积,现从老至新分述如下:

(1)第一段(T1y1)

灰黄、灰绿、黄灰绿色薄—厚层状钙质粉砂岩,钙质胶结,局部夹薄层灰岩及泥灰岩,下部为粉砂岩及泥岩互层,本层中盛产瓣腮类动物化石。

厚112.28~183.07m,平均143.15m。

(2)第二段(T1y2)

灰色中厚层—厚层状灰岩,鲕状结构。

局部夹紫红色泥岩及泥灰岩;底部为灰、灰绿色薄—中厚层灰岩与钙质粉砂岩互层;顶部为紫灰色薄层状泥灰岩夹紫红色泥岩。

厚36.80~68.72m,平均55.63m。

(3)第三段(T1y3)

下部为紫灰、紫色薄层状泥岩,含钙质,夹薄层泥灰岩及粉砂岩。

上部为紫灰、灰黄色薄层状泥灰岩、泥岩与粉砂岩互层。

厚126.20~210.84m,平均166.16m。

(4)第四段(T1y4)

灰色厚层状灰岩,夹紫灰色薄层泥岩及泥灰岩。

厚60.63~75.47m,平均67.86m。

(5)第五段(T1y5)

紫红色薄层状泥岩及粉砂岩,夹灰紫色薄层泥岩2—3层;顶部为灰、灰黄色薄层状泥灰岩。

厚69.75~82.16m,平均77.56m。

6、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n)

浅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底部为一层紫灰色粘土岩作为分界标志。

与下伏夜郎组呈整合接触。

厚大于20m。

7、第四系(Q)

以堆积、坡积物为主。

厚0~15m。

(二)矿区构造

洒志煤矿大的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次级构造单元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黔西褶皱带中。

矿区位于黔西褶皱带茅口背斜北东冀中段,属急倾斜单斜构造。

主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岩层倾向40°—60°,倾角一般为52°—65°,平均倾角56°。

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发育10条断层,编号为F8、F9、F10、F11、F12、F13、F14、F15、F16、F17,均为垂直和斜交主构造线方向的高角度正断层,部分断层具有平移特征。

断层规模较小,断距一般在5—20m之间,其中F16断距最大,达30—40m;水平位移一般在8—20m,F11最大,达50m。

各断层均有地质观测点、探槽及钻孔作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各断层特征见下表)。

各断层特征统计表

编号

位置

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

垂直断距

水平位移

F8

乱石大山坡

平移正断层

北东向

北西

80°

20m

20-40m

F9

王家田

正断层

北东向

北西

78°

25m

17m

F10

王家田

正断层

北西向

南西

62°

20m

10m

F11

茶子林东

平移正断层

近东西向

72°

15m

10-50m

F12

茶子林东

平移正断层

北东向

近90°

5m

15m

F13

淌白水南

平移正断层

北东向

南东

72°

5m

20m

F14

淌白水南

平移正断层

北东向

北西

74°

5m

8m

F15

淌白水北

正断层

北东向

北西

74°

10m

F16

淌白水北

正断层

北东向

北西

87°

40-30m

30-10m

F17

茶子林

平移正断层

北东向

北西

近90°

10m

18m

综上所述:

确定该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六、煤层

(一)含煤性

龙潭组(P3l)为区内唯一的含煤地层,属滨海至浅海型海陆交互相沉积。

龙潭组厚428~592m,一般厚508m,含煤31层,总厚24.57m,含煤系数4.84%。

其中可采煤层8层,即1#、2#、3#、7#、16#、17#、18#、19#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1.75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2.31%。

含煤地层自上而下详述如下:

夜郎组第一段(T1y1)底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粉砂岩与薄层粘土岩互层。

龙潭组(P3l)含煤地层

1、深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夹钙质细砂岩及粉砂岩,底部为灰色中厚层灰岩(标志层1)。

厚度191.82—32.26m,平均厚度35.10m。

2、深灰色薄层粘土岩,夹中厚层粉砂岩及泥灰岩,含煤4层。

其中:

1、2#煤层为可采煤层,其它均为不可采煤层。

全层厚度0.62—4.39m,平均96.38m。

3、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局部为泥灰岩及钙质砂岩,含腕足类动物化石(标志层2)。

厚度0~2.74m,平均0.77m。

4、灰色中厚层细砂岩夹深灰色砂质粘土岩及粘土岩,含煤8层,其中:

3#煤层为可采煤层,其它均为不可采煤层。

全层厚度18.70—29.49m,平均23.78m。

5、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微晶质,顶底部含泥岩,盛产动物化石(标志层3)。

全层厚度0—7.78m,平均3.17m。

6、灰色中厚层—厚层粉砂岩夹细砂岩、泥岩及泥灰岩,含7#煤层,7#煤层为可采煤层。

全层厚度9.47—48.04m,平均33.99m。

7、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细晶质、坚硬。

盛产动物化石(标志层4)。

全层厚度0—3.45m,平均1.29m。

8、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钙质胶结,夹少许粉砂及砂质泥岩。

含煤4层,均不可采。

偶见鳞木、大羽羊齿等植物化石。

全层厚度32.43—45.85m,平均37.20m。

9、深灰、灰黑厚层状灰岩,细晶质、坚硬性脆,含砂质(标志层5)。

全层厚度1.30—3.79m,平均2.71m。

10、浅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具水平层理,夹薄层泥岩,含煤4层,均不可采,产植物化石。

全层厚度29.98—47.37m,平均37.98m。

11、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盛产动物化石(标志层6)。

全层厚度0.16—2.22m,平均0.85m。

12、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具水平层理和斜层理。

含为煤5层,其中:

16、17#煤层为可采煤层,其它均为不可采煤层。

全层厚度20.12—70.26m,平均57.17m。

13、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变为砂质灰岩或泥灰岩,含腕足类动物化石(标志层7)。

全层厚度0.30—4.80m,平均0.90m。

14、深灰、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夹泥岩、灰岩,含煤7层,其中:

18、19#煤层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其它均为不可采煤层。

产植物化石,全层厚度82.86—82.09m,平均89.00m。

15、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细晶质,坚硬,上中部含大量燧石结核,产动物化石(标志层9)。

全层厚度8.86—13.68m,平均11.03m。

16、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夹薄层泥岩及灰岩,含煤2层,均不可采,全层厚度45.17—55.04m,平均51.05m。

17、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细晶质,坚硬,夹薄层泥灰岩,富含动物化石(标志层11)。

全层厚度22.64—28.79m,平均25.72m。

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灰紫色微带绿色,坚硬,节理发育。

(二)可采煤层特征

1、1#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上部,稳定,厚度0.90—2.89m,平均厚1.97m,矿区内全部可采,含0—3层夹矸,结构较简单。

顶板为泥岩或泥灰岩;底板为泥岩、粉砂岩,局部有伪底为粘土泥岩。

2、2#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上部,较稳定,厚度0.52—1.00m,平均厚0.74m,矿区内全部可采,含0—1层夹矸,结构较简单。

顶板为泥岩或泥灰岩;底板为泥岩、粉砂岩,局部伪底为粘土泥岩。

3、3#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部,稳定,厚度0.54—2.40m,平均厚1.43m,全区可采,含0—4层夹矸,结构较简单。

顶板为泥岩、细砂岩;底板为泥岩、粉砂岩,伪顶为粘土泥岩或炭质泥岩。

4、7#煤层:

位于龙潭组上部,较稳定,厚度0—8.13m,平均厚3.70m;含1—5层夹矸。

12#至10号勘探线之间地段煤层变薄、尖灭,为局部可采煤层,结构较复杂。

顶板为泥灰岩或灰岩,局部伪顶为泥岩或炭质泥岩。

底板为泥岩,局部为粉砂岩,伪底为粘土泥岩或炭质泥岩。

5、16#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下部,较稳定,厚度0.06—1.76m,平均厚0.97m;含0—4层夹矸。

10号勘探附近地段煤层厚度变薄、不可采,区内大部分可采,结构较简单。

顶板为泥岩或粉砂岩,局部伪顶为炭质泥岩;底板为泥岩,局部为粉砂岩。

6、7#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下部,较稳定,厚度0.50—1.40m,平均厚0.97m;含0—4层夹矸。

全区可采,结构较简单。

顶板为泥岩或粉砂岩;底板为泥岩或粉砂岩,局部伪底为粘土泥岩。

7、18#煤层:

位于龙潭组下部,较稳定,厚度0.60—4.78m,平均厚2.01m;含1层夹矸。

全区可采,结构较简单。

顶板为砂质灰岩或泥岩;底板为泥岩、粉砂岩,伪底为粘土泥岩。

8、19#煤层:

位于龙潭组下部,较稳定,厚度0.27—2.00m,平均厚1.25m;含1层夹矸。

局部可采,结构较简单。

顶板为粉砂岩或泥岩。

泥岩。

底板为泥岩、细砂岩,伪底为粘土泥岩。

综上所述,1#、2#、3#、7#、16#、17#、18#、19#煤层结构较简单~较复杂,煤层稳定类型均为稳定—不稳定型煤层,对比可靠,控制程度较高。

煤层特征见下表。

煤层特征表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m)

层间距(m)

夹矸数

稳定性

倾角(°)

煤种

顶底板岩性

最大

最小

平均

顶板

底板

1

2.89

0.90

1.97

11

0-3

稳定

53-58

焦煤

泥岩或泥灰岩

泥岩或粉砂岩局部伪底为粘土泥岩

2

1.00

0.52

0.74

13

0-1

较稳定

53-58

焦煤

泥岩或泥灰岩

泥岩、粉砂岩,局部伪底为粘土泥岩

3

2.40

0.54

1.43

44

0-4

稳定

53-58

焦煤

泥岩或细砂岩

泥岩、粉砂岩,伪底为粘土泥岩或炭质泥岩

7

8.13

0

3.70

120

1-5

不稳定

49-58

焦煤

泥灰岩或灰岩,局部伪顶为泥岩、炭质泥岩

泥岩,局部为粉砂岩,伪底为粘土泥岩或炭质泥岩

16

1.76

0.06

0.97

13

0-4

较稳定

52-58

焦煤

泥岩或粉砂岩,局部伪顶为炭质泥岩

泥岩、局部为粉砂岩

17

1.40

0.50

0.97

11

0-4

较稳定

52-58

焦煤

泥岩或粉砂岩

泥岩或粉砂岩,局部伪底为粘土泥岩

18

4.78

0.60

2.01

14

0-3

较稳定

48-61

焦煤

砂质灰岩或泥岩

泥岩或粉砂岩,伪底粘土泥

19

2.00

0.27

1.25

1

较稳定

48-61

焦煤

粉砂岩或泥岩

泥岩、细砂岩,伪底为粘土泥岩。

七、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气候

洒志煤矿地处珠江流域,为北盘江水系打邦河支流郎岱河,于郎岱河次级支流的分水岭上。

郎岱河从井田北缘通过,其流量为23.27—695.30l/s,该河面即为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1300m)。

淌白水沟位于井田北西矿界区,横穿煤系地层向北流汇入郎岱河,流量为14.7—465l/s。

矿区南东部发育一条常年流水溪沟,从北西向南东流入郎岱河。

区内环状及树枝状水系发育。

区内地形切割强烈,为侵蚀—剥蚀高中山及岩溶峰丛高中山地貌,岩溶、冲沟较发育。

山高坡陡,地形起伏较大,矿界中部及北东部高,四周较低,中部由一系列海拔标高+1550m~+1700m的连绵起伏山峰组成一分水岭,纵贯全区。

山峰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区内最高点位于北东部的落雨坡山顶,海拔+1732.0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的淌白水沟中,海拔+1375m,相对高差357m,为侵蚀—剥蚀高中山及岩溶峰丛高中山地貌,岩溶、冲沟较发育。

矿区地处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总的特征是温和湿润,降雨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不甚分明。

日平均气温14.5℃,最高气温34.1℃,最低气温-5.5℃,年平均无霜期298天,年平均降水量1482.3mm,雨季多集中在4~9月,10月到次年3月为枯水期。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冰雹、夏旱、夏季暴雨等。

2、矿区地层含、隔水性

矿区内主要分布地层为中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含煤地层、长兴组,下三叠统夜郎组、永宁镇组,其次为分布于冲沟、缓坡地带的第四系松散层。

现由下至上对各地层含水性简述如下:

(1)茅口组(P2m)强含水层

浅灰色~灰色厚层状细晶质灰岩,产蜓类动物化石。

厚度>100m。

地表出露于矿区南部外围,形成裸露及半裸露的低山,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等较发育。

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但极不均匀。

(2)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弱含水层

暗灰绿色厚层—块状玄武岩,杏仁、气孔状构造,柱状节理发育,顶底均为一层凝灰岩。

厚0—16m,厚度变化北西厚,东南薄,甚至尖灭。

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强,近地表裂隙较发育,易渗入大气降水,含裂隙水。

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大大降低,含微弱的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该岩组为一弱含水层。

(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弱含水层

上二叠统龙潭组(P3l):

为含煤地层。

岩性以深灰、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粘土岩为主,夹粉砂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灰岩及煤层。

灰岩有8—15层,其中4层稳定,特征明显为本区标志层。

含煤层31层,其中可采煤层5层。

该组产腕足类、瓣鳃类、海百合、等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

厚428~592m,平均508m。

灰岩和中粒砂岩占15%,但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