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4568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1~20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仔细判断后,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对应的框内)

1.有人说: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使南北重新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唐太宗说: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3.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4.唐朝长安城内繁华的商业区叫做(  )

A.坊B.市C.瓦子D.勾栏

5.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

A.北庭都护府B.西域都护府C.安西都护府D.新疆行省

6.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7.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

A.耧车B.翻车C.筒车D.曲辕犁

8.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9.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  )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黄巢起义

10.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

A.苏州宝带桥B.北京玉带桥C.赵州桥D.卢沟桥

11.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  )

A.波斯B.大食C.大秦D.天竺

12.下列是对鉴真和玄奘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他们都是唐朝僧人

B.他们都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C.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是为了向所到国家传播佛学

D.他们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13.下列佳句中,由杜甫创作的是(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14.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A.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B.位于河西走廊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震惊世界

15.“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指的是谁与谁的分界线(  )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辽D.南宋与金

1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几句词的作者是(  )

A.岳飞B.辛弃疾C.李清照D.苏东坡

17.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民族政权并立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C.繁荣与开放D.中外交往与冲突

18.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

A.赵高B.杨国忠C.秦桧D.李林甫

19.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习俗有较大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服饰自由,各取所好

B.农村百姓住房较简陋,贵族官僚宅第则相当宏丽

C.食物已相当丰富,东京的夏季甚至有冷饮

D.由于缺马,人们出行多用牛车

2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1题18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6分;共50分.

21.“繁盛一时的隋朝”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为何又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2)在如图中填出隋朝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名称。

(3)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皮日休是怎样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

你对他的评价有何看法。

(4)大运河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22.活动与探究:

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

请回答:

(1)这种制度何时创建?

何时完善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2)科举制的进步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唐朝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

(4)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源于科举制度的影响,谈谈你对考试的看法.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出自宋朝谚语

材料二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苏湖”具体在什么流域?

(2)“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这说明了什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20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仔细判断后,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对应的框内)

1.有人说: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使南北重新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考点】隋朝的建立;开皇之治;隋朝大运河;隋朝的灭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的主要贡献的内容.

【解答】根据题干“光芒四射”指的是隋朝对历史发展的贡献,完成统一、创立科举制、开通大运河都属于隋朝的贡献,隋炀帝励精图治说法是错误的,他是一个暴君.

故选B.

 

2.唐太宗说: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解答】唐太宗说: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故选A.

 

3.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考点】女皇武则天.

【分析】本题考查女皇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解答】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故选C.

 

4.唐朝长安城内繁华的商业区叫做(  )

A.坊B.市C.瓦子D.勾栏

【考点】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长安城的相关史实.

【解答】唐朝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

故选B.

 

5.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

A.北庭都护府B.西域都护府C.安西都护府D.新疆行省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边疆的管理.

【解答】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唐太宗设立了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是武则天时期设立的;西域都护府设立于西汉时期;新疆行省设立于清朝时期.

故选C.

 

6.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都城.

【解答】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故选B.

 

7.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

A.耧车B.翻车C.筒车D.曲辕犁

【考点】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盛唐的社会气象.

【解答】唐朝经济繁荣,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创新,筒车是利用水力进行灌溉,替代人力或畜力为动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故选C.

 

8.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考点】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饮茶盛行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开元年间,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风气在全国盛行.

故选B.

 

9.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  )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黄巢起义

【考点】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安史之乱的有关内容.

【解答】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史8年之久的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

故选A.

 

10.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

A.苏州宝带桥B.北京玉带桥C.赵州桥D.卢沟桥

【考点】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

【分析】本题考查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

【解答】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七百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故选C.

 

11.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  )

A.波斯B.大食C.大秦D.天竺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波斯是伊朗,大食是阿拉伯帝国,罗马被称为大秦,天竺是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天竺.

故选D.

 

12.下列是对鉴真和玄奘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他们都是唐朝僧人

B.他们都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C.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是为了向所到国家传播佛学

D.他们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中外交流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ABD表述符合史实,鉴真东渡日本是为了传播唐朝文化和佛学,玄奘西行则是为了到天竺学习佛教文化.

故选C.

 

13.下列佳句中,由杜甫创作的是(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考点】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耀千古的唐诗.

【解答】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朝涌现很多著名的诗人,其中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练,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局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杜甫的诗句.

故选C.

 

14.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A.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B.位于河西走廊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震惊世界

【考点】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了敦煌莫高窟的相关史实.

【解答】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佛教故事为主;同时也反映许多现实生活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特别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故选C.

 

15.“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指的是谁与谁的分界线(  )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辽D.南宋与金

【考点】南宋和金的对峙.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南宋和金的对峙.

【解答】南宋岳飞抗金后,双方达成和议,规定宋向金称臣,南宋送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故选D.

 

1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几句词的作者是(  )

A.岳飞B.辛弃疾C.李清照D.苏东坡

【考点】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分析】本题考查岳飞抗金.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宝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岳飞抗金就是为了复靖康之耻.

故选A.

 

17.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民族政权并立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C.繁荣与开放D.中外交往与冲突

【考点】隋朝的建立;唐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注意一般相关时间的主要特征都是单元标题.

故选C.

 

18.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

A.赵高B.杨国忠C.秦桧D.李林甫

【考点】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分析】本题考查岳飞.

【解答】南宋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受到人民的尊敬,秦桧以“谋反”罪名杀害岳飞,被后人唾弃,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秦桧.

故选C.

 

19.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习俗有较大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服饰自由,各取所好

B.农村百姓住房较简陋,贵族官僚宅第则相当宏丽

C.食物已相当丰富,东京的夏季甚至有冷饮

D.由于缺马,人们出行多用牛车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社会生活.

【解答】北宋初年,对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故选A.

 

2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宋代人民丰富的社会生活.

【解答】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守岁到天明.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从诗句“爆竹声”、“总把新桃换旧符”等词语,可以看出描述的是过春节时的情景.

故选C.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1题18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6分;共50分.

21.“繁盛一时的隋朝”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为何又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2)在如图中填出隋朝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名称。

(3)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皮日休是怎样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

你对他的评价有何看法。

(4)大运河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考点】材料解析题;开皇之治;隋朝大运河;历史开放性问题;阐述见解题.

【分析】

(1)本题考查隋朝经济繁荣与短命王朝的原因.

(2)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评价能力.

(4)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意义.

【解答】

(1)结合所学可知,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发展;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滥用民力开凿大运河、实行暴政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3)材料中认可了的大运河开通的积极作用,大运河开通以后,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运河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指出了隋炀帝滥用民力、巡游江都的腐败.由此可以知道:

皮日休看问题比较全面,评价比较全面.

(4)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故答案为:

(1)国家统一,隋文帝励精图治,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的暴政.

(2)图略.

(3)肯定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也指出了隋炀帝滥用民力、巡游江都的腐败.评价比较全面.

(4)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2.活动与探究:

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

请回答:

(1)这种制度何时创建?

何时完善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2)科举制的进步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唐朝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

(4)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源于科举制度的影响,谈谈你对考试的看法.

【考点】探究型材料题;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历史开放性问题;阐述见解题.

【分析】

(1)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本题考查科举考试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即可解答.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需要从重视人才方面解析解答.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需要结合实际,从对考试的态度及做法两方面分析即可.

【解答】

(1)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隋朝以前采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隋朝创立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唐朝完善,常设科目是明经和进士;宋元发展,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逐渐僵化,被称为八股取士;后于1905年废除.

(2)结合所学可知,科举考试制度的实行,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政府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3)唐朝通过科举考试制度选拔有用人才,使得唐朝繁荣昌盛.启示:

重用人才是兴邦安国的前提;通过考试制度选拔政府工作人员,人才的更新,能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政府办事效率;人才的更新,能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4)从某方面讲考试也是为了督促学生学习,对于那些自觉,好学的人来说,其实这是一种检测自己学习成果的途径;考试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如果有比考试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方法,相信社会是会去尝试的;考试是测试我们对知识掌握程度,我们应端正考试的态度,认真参加考试,对于未掌握的知识应及时地解决;只要学得扎实,考试是表现自己的舞台;考试其实就是督促我们高质量学习的办法,对我们是个压力,因为没压力就没动力等.

故答案为:

(1)隋朝;唐朝;明经科和进士科.

(2)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自由报考,可不断更新便于选拔人才,增强政府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赋予社会革新与创造精神.

(3)重用人才是兴邦安国的重要前提,要重视人才;通过考试制度选拔政府工作人员,提高政府部门的效能,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4)考试是测试我们对知识掌握程度,我们应端正考试的态度,认真参加考试,对于未掌握的知识应及时地解决.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出自宋朝谚语

材料二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苏湖”具体在什么流域?

(2)“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这说明了什么?

【考点】材料解析题;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

(1)本题考查苏湖的地理位置.

(2)本题考查宋代手工业.

(3)本题考查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解答】

(1)结合所学可知,“苏湖熟,天下足”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太湖以南.即苏湖具体在太湖流域.

(2)结合所学可知,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铜的冶炼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

(3)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人手,而且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南方气侯湿润,水源充足,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故答案为:

(1)太湖流域.

(2)采煤业;铁铜冶炼;瓷器业.

(3)北人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与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