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时代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对策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4586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关税时代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对策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碳关税时代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对策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碳关税时代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对策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碳关税时代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对策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碳关税时代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对策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碳关税时代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对策开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碳关税时代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对策开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碳关税时代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对策开题报告.docx

《碳关税时代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对策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关税时代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对策开题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碳关税时代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对策开题报告.docx

碳关税时代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对策开题报告

“碳关税时代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对策”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论文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XX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在各国谈判角逐和利益博弈中落下帷幕,以一个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暂告段落。

但是,人散曲未终,围绕发展空间和发展权的谈判仍将继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碳关税成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排放成本、施加减排压力的重要武器,锋芒已隐隐逼人。

道义上,高举节能环保大旗,将碳关税打造为减排利器。

发达国家借气候问题占领“拯救人类共同家园”这一道德高地,为碳关税披上绿色外衣,将其打造成利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采取的措施。

经济上,提升本国产业竞争力,抢占后危机时代新兴产业与技术的制高点。

征收碳关税,一方面获得高额的财税收入,减少财政赤字;另一方面,阻碍发展中国家竞争者,减少进口,复兴实体经济,增加就业。

美欧以世界领先的减排技术,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试图以征收碳关税为契机,成为新兴产业主导者、定价权控制者和技术标准与规则的缔造者。

  碳关税一旦实施,连续15年保持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的机电产品,将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影响。

及早研究应对碳关税的全方位措施,走低碳发展道路,有利于化挑战为机遇,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  从“碳关税”的实施,许多国内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张悦指出,征收碳关税的短期内,一方面,机电企业于掌握信息的不全面、反应时间的滞后等原因不能及时应对,会使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导致出口产品的数量减少,产生与等量关税一样的贸易抑制的效应。

另一方面,在进口国设置碳关税壁垒一段时间后,出口国于掌握了有关碳关税的较全面的信息,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从发达

  国家进口高科技的生产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序,减少生产产品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达到进口国的要求或者减少碳关税的征收量,这就会直接增加出口国企业的引进成本和生产成本[1]。

黄小凤提出20XX年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理相继提出要在20XX年后对来自不承担减排责任国家的高碳产品进口实施所谓的“边境调节税”,将“碳贸易限制措施”扩大为“碳关税”壁垒。

事实上,“碳关税”壁垒不仅不能抑制碳排放,反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高碳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冲击,进而破坏全球合作减排机制[2]。

  在研究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方面,王倩指出,利用“碳关税”,制衡和打压新兴市国家,削弱其出口竞争,维护发达国家的世界经济的领导权和话语权[3]。

征收碳关税可以降低新兴市场国家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减少出口,缩小发达国家的贸易逆差;同时也会迫使发展中国家购买发达国家的设备,使发展中国家受制于发达因家[4]。

著名学者沈可挺,李钢(20XX)也认为,欧美发达国家以保护全球环境的名义提出碳关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弥补因二氧化碳减排导致本国生产的碳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损失。

中国工业发展具有显著的高增长、高出口、高投资、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

中国工业品出口的能耗和碳排放状况意味着欧美国家提议的碳关税政策可能对中国的工业品出口造成较为严重的冲击[5]。

黄清爽(20XX)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形势的恶化,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利用碳关税来限制高碳产品的进口,我国出口产品普遍是高能耗产品。

近期气候大会召开之后,发达国家必定会提高碳关税水平和征收范围,一方面保护本国产业,另一方面又抑制发展中国家发展,赢得保护环境的美名这种形势下。

诸如中国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变得十分被动中国的中高速列车、航天航空等领域的核心技术,都取得了骄人业绩。

如果欧美国家对高耗能产品征收碳关税,无疑将降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6]。

  从征收碳关税影响的我国具体行业方面来看,张宁提出,玻璃制造、化肥、水泥、钢铁、造纸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将面临较大冲击,另外通常被认为不属于能源密集型或碳密集型行业的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和办公机械行业的出口与就业也会面临较大影响[7]。

李进认为碳关税之所以会对不属于碳密集型行业的电气机械和仪器仪表等行业造成较大冲击,主要是于碳关税针对的是整个生产环节的全部碳排放,而不仅仅限于直接生产这些产品的生产环节。

比如生产用于制造汽车的中间投入品钢铁所需要排放的二氧化碳,同样是汽车出口时碳关税的课征对象。

这样,于中间

  产品生产环节的高排放,尽管最终产品看起来不属于碳密集型产品,但是它在整个生产环节的全部碳排放量会比较高,因而受到碳关税冲击也就相应较大[8]。

于国庆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得出,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

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大约有7%.14%是为生产出口美国的产品而产生的[9]。

在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中,机电、建材、化工、钢铁、塑料制品等传统高碳产品占据了中国出口市场一半以上的比重。

而这类岛碳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又占有很大比重,对这类产业进行全面低碳化升级改造面临着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约束,短期内无法实现[10]。

  李勰(20XX)的《机电企业应对欧盟技术壁垒》[11]、黄耀辉(20XX)的《中国纺织服装业推出绿色服装应对入世》[12]、梁虎诚(20XX)的《TBT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理论与实证分析》[13]都是试图分析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各个具体行业的影响,从而找出应对策略。

2.国外研究现状在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的经济影响的文献中,对碳关税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碳泄漏、碳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的探讨和争论可谓来已久。

实施全球统一碳税被认为是防止发生碳泄漏、避免发达国家碳密集型产品竞争力损失的一种有效机制。

Nordhaus(1994,20XX)、Stiglitz(20XX)等均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自20XX年2月5京都议定书6正式生效之后,欧盟曾几度主张对来自未履行减排义务国家(主要是美国,但是也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以此作为单边性质的边界调节机制,一方面用以弥补减排政策导致的竞争力损失,另一方面迫使相关国家尽快承担减排义务。

Lockwood和Whalley(20XX)以及Dong和Whalley(20XX)曾经对碳关税和几种不同类型的碳自贸易区提议进行过分析。

美国国会众议院20XX年6月通过的520XX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6则试图把碳关税政策付诸实施。

三、本课题相关理论综述  1、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

在这本书中,李嘉图首次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只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相对差异(即“比较成本”差异),就可以参与国际贸易分工,进行国际贸易并从贸易中获利。

“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衡取其轻”的思想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精髓[14]。

  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伯尔蒂尔·俄林1933年在《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提出的。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

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15]。

四、作者的观点和主要思路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极力推动“碳关税”,正值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金融危机重创,而中国经济高速迅猛发展地位不断上升之际,同时中国国内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压力。

打算从碳关税的产生背景,特征入手,以我国第一类出口商品机电产品为例,分析我国机电业的发展特点和现状,重点阐述碳关税对机电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及其我国的应对措施。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一、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我国为了确保机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变目前的机电产品出口结构,加快发展能源技术、开发新型能源、改进传统能源利用方式,降低机电产业部门的能源密集度和碳排放密集度,发展低碳经济。

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1、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和调查法对影响就业的因素进行了筛选、分类,从而找出影响就业的决定性因素。

2、定量分析  运用具体的统计数据,对机电产品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进而得出金融危机碳关税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3、实证分析根据我国机电行业的现状,就其在以后的政策中如何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产成本,发展低耗能,绿色能源的新型产业,来确保机电行业的顺利健康发展。

4、比较分析法对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机电行业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的不同,分析产生差别的原因,进而吸取先进技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产业链,实现最终目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碳关税成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排放成本、施加减排压力的重要武器,碳关税一旦实施,连续15年保持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的机电产品,将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影响。

及早研究应对碳关税的全方位措施,对于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贸易的正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生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消化吸收,整理分析,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表述到位,该生已基本具备对该课题研究的能力。

该生已形成自己初步的观点与思路。

为毕业论文的后期写作做了基本的准备。

论文将要研究的内容思路清晰,重点明确。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可行,大部分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论文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XX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在各国谈判角逐和利益博弈中落下帷幕,以一个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暂告段落。

但是,人散曲未终,围绕发展空间和发展权的谈判仍将继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碳关税成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排放成本、施加减排压力的重要武器,锋芒已隐隐逼人。

道义上,高举节能环保大旗,将碳关税打造为减排利器。

发达国家借气候问题占领“拯救人类共同家园”这一道德高地,为碳关税披上绿色外衣,将其打造成利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采取的措施。

经济上,提升本国产业竞争力,抢占后危机时代新兴产业与技术的制高点。

征收碳关税,一方面获得高额的财税收入,减少财政赤字;另一方面,阻碍发展中国家竞争者,减少进口,复兴实体经济,增加就业。

美欧以世界领先的减排技术,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试图以征收碳关税为契机,成为新兴产业主导者、定价权控制者和技术标准与规则的缔造者。

  碳关税一旦实施,连续15年保持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的机电产品,将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影响。

及早研究应对碳关税的全方位措施,走低碳发展道路,有利于化挑战为机遇,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  从“碳关税”的实施,许多国内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张悦指出,征收碳关税的短期内,一方面,机电企业于掌握信息的不全面、反应时间的滞后等原因不能及时应对,会使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导致出口产品的数量减少,产生与等量关税一样的贸易抑制的效应。

另一方面,在进口国设置碳关税壁垒一段时间后,出口国于掌握了有关碳关税的较全面的信息,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从发达

  国家进口高科技的生产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序,减少生产产品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达到进口国的要求或者减少碳关税的征收量,这就会直接增加出口国企业的引进成本和生产成本[1]。

黄小凤提出20XX年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理相继提出要在20XX年后对来自不承担减排责任国家的高碳产品进口实施所谓的“边境调节税”,将“碳贸易限制措施”扩大为“碳关税”壁垒。

事实上,“碳关税”壁垒不仅不能抑制碳排放,反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高碳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冲击,进而破坏全球合作减排机制[2]。

  在研究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方面,王倩指出,利用“碳关税”,制衡和打压新兴市国家,削弱其出口竞争,维护发达国家的世界经济的领导权和话语权[3]。

征收碳关税可以降低新兴市场国家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减少出口,缩小发达国家的贸易逆差;同时也会迫使发展中国家购买发达国家的设备,使发展中国家受制于发达因家[4]。

著名学者沈可挺,李钢(20XX)也认为,欧美发达国家以保护全球环境的名义提出碳关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弥补因二氧化碳减排导致本国生产的碳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损失。

中国工业发展具有显著的高增长、高出口、高投资、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

中国工业品出口的能耗和碳排放状况意味着欧美国家提议的碳关税政策可能对中国的工业品出口造成较为严重的冲击[5]。

黄清爽(20XX)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形势的恶化,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利用碳关税来限制高碳产品的进口,我国出口产品普遍是高能耗产品。

近期气候大会召开之后,发达国家必定会提高碳关税水平和征收范围,一方面保护本国产业,另一方面又抑制发展中国家发展,赢得保护环境的美名这种形势下。

诸如中国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变得十分被动中国的中高速列车、航天航空等领域的核心技术,都取得了骄人业绩。

如果欧美国家对高耗能产品征收碳关税,无疑将降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6]。

  从征收碳关税影响的我国具体行业方面来看,张宁提出,玻璃制造、化肥、水泥、钢铁、造纸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将面临较大冲击,另外通常被认为不属于能源密集型或碳密集型行业的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和办公机械行业的出口与就业也会面临较大影响[7]。

李进认为碳关税之所以会对不属于碳密集型行业的电气机械和仪器仪表等行业造成较大冲击,主要是于碳关税针对的是整个生产环节的全部碳排放,而不仅仅限于直接生产这些产品的生产环节。

比如生产用于制造汽车的中间投入品钢铁所需要排放的二氧化碳,同样是汽车出口时碳关税的课征对象。

这样,于中间

  产品生产环节的高排放,尽管最终产品看起来不属于碳密集型产品,但是它在整个生产环节的全部碳排放量会比较高,因而受到碳关税冲击也就相应较大[8]。

于国庆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得出,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

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大约有7%.14%是为生产出口美国的产品而产生的[9]。

在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中,机电、建材、化工、钢铁、塑料制品等传统高碳产品占据了中国出口市场一半以上的比重。

而这类岛碳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又占有很大比重,对这类产业进行全面低碳化升级改造面临着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约束,短期内无法实现[10]。

  李勰(20XX)的《机电企业应对欧盟技术壁垒》[11]、黄耀辉(20XX)的《中国纺织服装业推出绿色服装应对入世》[12]、梁虎诚(20XX)的《TBT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理论与实证分析》[13]都是试图分析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各个具体行业的影响,从而找出应对策略。

2.国外研究现状在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的经济影响的文献中,对碳关税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碳泄漏、碳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的探讨和争论可谓来已久。

实施全球统一碳税被认为是防止发生碳泄漏、避免发达国家碳密集型产品竞争力损失的一种有效机制。

Nordhaus(1994,20XX)、Stiglitz(20XX)等均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自20XX年2月5京都议定书6正式生效之后,欧盟曾几度主张对来自未履行减排义务国家(主要是美国,但是也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以此作为单边性质的边界调节机制,一方面用以弥补减排政策导致的竞争力损失,另一方面迫使相关国家尽快承担减排义务。

Lockwood和Whalley(20XX)以及Dong和Whalley(20XX)曾经对碳关税和几种不同类型的碳自贸易区提议进行过分析。

美国国会众议院20XX年6月通过的520XX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6则试图把碳关税政策付诸实施。

三、本课题相关理论综述  1、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

在这本书中,李嘉图首次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只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相对差异(即“比较成本”差异),就可以参与国际贸易分工,进行国际贸易并从贸易中获利。

“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衡取其轻”的思想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精髓[14]。

  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伯尔蒂尔·俄林1933年在《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提出的。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

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15]。

四、作者的观点和主要思路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极力推动“碳关税”,正值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金融危机重创,而中国经济高速迅猛发展地位不断上升之际,同时中国国内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压力。

打算从碳关税的产生背景,特征入手,以我国第一类出口商品机电产品为例,分析我国机电业的发展特点和现状,重点阐述碳关税对机电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及其我国的应对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