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4167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docx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docx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

国际经济学

期末论文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

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

专业:

10国贸二班

学号:

1002013071

姓名:

施燕风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

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策建议

摘要: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使得关税壁垒和传统非关税壁垒的影响逐渐减弱,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地被发达国家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机电产品作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自然而然地成为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最为严重的产品之一。

本文利用贸易引力模型检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根据检验结果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出口贸易;机电产品;引力模型

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一)出口持续增长

机电产品是我国重要出口1999年我国产品年我国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出口比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一直保持上升态势(见表1)从2003年的1153亿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9229亿美元,增长7.8倍,出口比重逐年提高,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42.3%上升到2011年的57.6%,但同比增长自2006年以来呈下降趋势,2011年降至17.3%。

表12003-2011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情况(单位:

亿美元)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出口额115311881571227532344267549475659229

同比36.9%12.8%32.3%44.8%42.3%32.0%28.8%27.6%17.3%

占出口42.3%44.6%48.2%51.9%54.5%56.0%56.7%57.6%57.6%额比重

资料来源: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整理计算。

(二)出口结构逐步完善

表2显示各类机电产品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从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电器及电子产品、机械设备,除2003年以外,这两种产品出口占据了机电产品出口,70%以上,电器及电子产品2003年达最高值43.74%,以后几年是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2006年达最低值39.13%,机械及设备所占比重是先上升后下降,2006年达最高值36.68%;其次是金属制品、运输工具和仪器仪表,所占比重较低平均值分别为7.51%、7.43%、5.36%。

尽管高新技术的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不断提高但、占机电产品总出口的比例较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出口仍占主导地位。

表22003-2011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单位:

%)年份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电器及运输工具仪器仪表其他产品

电子产品

8.84200325.4743.748.806.007.16

8.64200428.2743.197(905.436.57

8.0032.3541.466.714.696.792005

6.9936.6839.136.864.645.702006

6.9336.5440.106.495.024.932007

6.9135.0840.386(665.975.002008

7.0533.9641.406.995.944.652009

7.0732.6042(837.845.294.362010

7.1932.6441.568.605.274.742011

资料来源: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整理计算。

二、当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粗放型机电产品结构制约了机电产品扩大出口

目前,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结构虽然逐步调整,不断优化,但仍沿袭“以价取胜以量取胜”的粗放型经营出口模式,低中档机电产品是出口的主要产品,品种单一、

质量差,远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对高档机电产品的需求。

因此,一般机电产品平均售价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产品的1/3左右。

另外,产品制造消耗原材料及能源大,影响换汇成本;售后服务及零配件供应、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也有很大差距。

(二)出口的市场区域过于集中

1.市场区域过于集中在技术水平高的发达国家更容易遭遇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

我国传统的出口贸易市场主要集中在美、日、欧我国对这三个地区的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80%左右,而这3个经济实体又恰恰是世界上科技水平最高、技术标准最严格的地区。

如,在美国,光是各种国家层面上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就有5万多个除此之外,各种行业标准、私营企业标准、专业学会标准等还有4万多个。

在欧盟,针对进口产品的各种技术标准达10万多个,而这些还不包括欧洲各成员国自己制定的有关标准。

仅从这些标准的绝对数量就可以想象出我国出口产品在这些市场上应对技术壁垒的艰难程度。

2003年7月新华社的有关报道“按海关税则分类的21类产品统计,年出口额最多的第十六类产品(主要为机电产品),受技术壁垒限制的出口企业的比例达到了80.0%。

2.市场区域相对集中加之出口秩序缺乏有效的约束使得我国某类产品整体出口数量的激增对个别进口国的影响更易显现,因而也更容易招致反倾销调查。

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彩电输美反倾销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2000-2002年间中国彩电对美出口增长高达1166个百分点,迅速占据美国,1/10的市场份额,而通常情形下,这至少需要3-5年的市场运作。

缺乏约束的“短、平、快”式的市场推进无疑是中国彩电企业从美国市场铩羽而归的直接诱因。

表3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及产品比重。

3(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欧盟、香港、日本、东盟。

表31992-2011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主要市场出口产品比重出口市场1992199520022004200920102011

9.320.922.823.720.518.020.1美国

6.015.518.421.222.020.820.6欧盟

60.325.819.419.419.518.717.9香港

4.213.512.49.96.95.96.6日本

4.57.38.47.37.47.98.5东欧

15.717.018.618.523.729.726.3其他

4.以日本经济发展的国内需求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为例。

其中S代表我国机电产品供给,D代表日本国内需求。

P1、Q1为初始条件下机电产品出口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当日本国内需求增加,即需求曲线D1向右平移至D2时,均衡点由A向右上方平移至B,此时机电产品出口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分别为P2、Q2。

由图3可知,当日本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消费者对机电产品需求增加时,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数量和价格均会有所上升。

因此本文假定日本经济水平和国内需求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呈正相关。

日本国内需求与我国机电产品关系如图1所示。

D2S

D1

B

A

Q1Q2

图1日本国内需求与我国电机产品关系

(三)遭遇的技术贸易壁垒较多

由于出口到香港的机电产品多数属于转口贸易,终点站并不是香港,并且东盟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不大,所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来自美国、欧盟和日本设置的技术标准和法规。

在美国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UL认证体系和FCC合格评定程序对我国

机电产品出口影响比较大。

欧盟设置的CE安全认证、双绿指令(WEEE和RoHS)、EUP指令和德国的VDE认证、GS认证,都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导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成本的增加,提高了机电产品出口价格.(四)偏重价格手段进行国际竞争,忽视非价格竞争手段

丰裕的劳动力资源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价格优势,同时也使我国出口企业习惯通过价格手段进行国际竞争。

在颇受各界关注的中国彩电输美反倾销案中,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判决书中的数据,2003年中国对美出口彩电的平均价格为177.2美元。

远远低于美国本土彩电500美元的平均价格。

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别不但使我国彩电企业的出口利润甚微,而且也直接导致了对我国输美彩电的反倾销调查。

企业倚重价格手段进行国际竞争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因而也难以借助品牌优势进行高溢价销售于,是被业内人士称为“割喉”式的价格战便从国内蔓延到国外。

(五)出口产品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贸易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日渐巩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质量还不高,尤其缺乏自主出口品牌。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出口所占比例不到10%,而机电产品名牌更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出口是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贸易和以贴牌为主的订单贸易。

这种大量出口低附加值商品的简单数量扩张模式,不利于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在新形势下,机电产品出口不但要有量的增长,更要有质的突破。

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努力培育一大批自主品牌机电产品出口,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

三、用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由于引力模型以贸易流量作为因变量,本文研究对象又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所以本文运用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的引力模型设定为:

lnYkct=a0+a1lnMGDPct+a2lnFMGDPft+a3lnDIScf+a4lnEXCCT+

a5lnTBTft+Wcf

式中:

Ykct———因变量,表示我国在t时期出口到各国的机电产品额;

MGDPct———我国的GDP;

FMGDPft———外国的GDP,本文指美国、日本、荷兰、德国、法国的GDP;

DIScf———中国首都与五国首都之间的相对距离;EXCCT———中美汇率;

TBTft———五国发布技术标准和法规的数量;Wcf———残差项。

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如表4所示。

表4面板数据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变量系数标准误差t统计量Pro.

4773.79662.76139,76.062630.0000C

893.536726.6989633.467100.0000Y1-MGDPY1

370.53358.0041946.292440.0000Y1-MGDPY2

934.566619.7176647.397450.0000Y1-MGDPY3

448.918716.0452927.978210.0000Y1-MGDPY4

516.106417.7446929.085110.0000Y1-MGDPY5

0.2081880.1391231.4964250.1424Y1-FMGDPY1

1.0120280.03600038.159510.0000Y1-FMGDPY2

0.1607240.0351834.4645710.0000Y1-FMGDPY3

1.4102790.08110840.084040.0001Y1-FMGDPY4

1.0312140.02209212.714060.0000Y1-FMGDPY5

0.3944350.01411217.854220.0000Y1-DISY1

0.6688740.28537147.398490.0000Y1-DISY2

0.5362450.100551,1.8791150.0675Y1-DISY3

3.4696940.69388134.506830.0000Y1-DISY4

0.3853210.0561980.5553130.5818Y1-DISY5

4.2628160.07070575.853400.0000Y1-EXCY1

3.1017900.05633043.869530.0000Y1-EXCY2

3.3326840.06942259.163500.0000Y1-EXCY3

3.2871020.07248347.349240.0000Y1-EXCY4

2.4158250.25169533.329620.0000Y1-EXCY5

7.0369210.045809,27.958090.0000Y1-TBTY1

0.4038470.194831,8.8158320.0000Y1-TBTY2

5.4748680.151977,28.100550.0000Y1-TBTY3

1.6769590.151977,11.034300.0000Y1-TBTY4

1.0648100.113358,9.3932990.0000Y1-TBTY5

我认为,把TBT看作是虚拟变量缺乏严谨性、科学性,因此,本文没有把TBT看成

虚拟变量,而是以各国发布技术标准和法规的数量作为衡量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依据,因为技术标准和法规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各国发布技术标准和法规数量的总和代表各国实施TBT的数量。

随机效应模型要求个体的个数大于解释变量的个数,本文解释变量较多,对随机效应不予考虑。

利用Eviews5.0对混合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残差平方和分别为SSER=0.739907,SSEU=0.463540,根据统计量F=[(SSER-SSEU)/(N-1)]/[SSEU/(NT-N-K)](N为个体数量,K为解释变量数量,T为时期数),得到统计结果F=8.943144,F0.054,60)=2.38,FF0.05(4,60),所以拒绝混合效应模型。

固定面板数据如表5所示。

表5效果定义:

固定面板数据(虚拟变量)

加权统计量未加权统计量

0.99993527.571000.99600623.21842R2因变量R2因变量

均值均值

0.99988910.204090.4635402.443335调整后因变量残差平DW统计的R2标准差方和量

0.1076500.463540回归标残差平

准误方和

21376.892.525740F统计量DW统计

0.000000Pro.(F统计量)

从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出,系数均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R2非常高,MGDP、FMGDP、EXC、TBT的系数显著性基本上是P=0.0000,其中DIS的系数有正有负,说明与出口国之间的距离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不明显。

五国每增加1个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都有相应的减少:

美国增加1个TBT,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减少7.036921个单位;日本增加1个TBT,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减少0.403847个单位;荷兰增加1个TBT,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减少5.474868个单位;德国增加1个TBT,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减少1.676959个单位;法国增加1个TBT,我国机产品出口减少

1.064810个单位。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短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和抑制效应,阻碍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四、机电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案例

2011年,海尔洗衣机对《家用洗衣机ErP法规草案》的三条修改意见提案被欧盟采纳,成为取得该草案提出修改意见“话语权”的唯一中国企业。

欧盟ErP指令原为EuP指令(2009年欧盟委将其升级为ErP指令),是继WEEE、ROHS指令之后,欧盟另一项主要针对能耗的技术壁垒指令,即“能耗产品生态设计要求指令”。

该指令聚焦于产品对资源能量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侧重对耗能产品从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规范。

通常情况下,EUP指令会对洗衣机产品出口造成影响,它要求产品从设计开始,一直到生命周期结束都必须遵循绿色环保的要求,这就使得很多不达标企业被淘汰出局。

欧盟的这种家电法案的制定或修改一般只有世界顶尖级的检测检验机构或技术水准达到世界一流的企业才能参与进来。

此次,欧盟能够采纳海尔洗衣机的修改提案,是对海尔洗衣机技术研发实力的认可。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双动力、不用洗衣机粉、以及最新的复式系列,这些产品及技术都在国际上具有超前的领先性,是中国制造的骄傲。

同时,自2006年海尔洗衣机全球总工吕佩师,成为亚洲首位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专家组专家起,海尔洗衣机就开始与欧美的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全球洗衣机行业的通用国际标准。

比如,今年2月份刚刚出炉的IEC60456国际洗衣机标准中,就充分融入了海尔洗衣机的智慧。

“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标准及法案的制定,海尔洗衣机已成立了专门的实验中心,用于研究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并与全球顶尖企业展开跨界合作,将技术研发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海尔洗衣机全球总工吕佩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

作为取得该草案提出修改意见“话语权”的唯一中国企业,海尔洗衣机提出的修改意见都被采纳,也代表了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能力的进步。

伴随着在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海尔洗衣机在拥

有全球洗衣机行业绝对话语权的同时,这带动了整个中国制造国际地位的提升。

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像海尔一样,成为中国制造的骄傲。

五、我国机电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集中度高

2007年商务部统计数字,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的比率分别占到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22%、20.5%、6.9%。

欧盟的技术标准达到10万个,美国有一个完善发达的检验认证体系,且行业认证被广泛的使用,日本在机械电子方面有严格的限制,标准法规名目繁多。

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必须面对上述技术贸易壁垒的威胁。

(二)发达国家日益苛刻的技术贸易壁垒

我国出口和贸易顺差在不断增加,发达国家与我国产生的贸易摩擦也在增多。

对中国出口企业影响较大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欧盟、美国和日本,这些国家和地区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提高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和“法规变化”等来应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

(三)我国机电产业技术水平不高,产品低价竞销严重

我国机电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出口过多依赖于低成本,企业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并未见到利润的同步增长,机电产品以贴牌生产占主导地位,渠道、产品受制于人,出口产品单一,缺乏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纠纷不断。

(四)我国国内技术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权威的认证机构

我国技术法规、标准化体系不健全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

而且目前我国认证机构的检测水平和知名度都比不上发达国家,许多认证机构也没有得到国外的授权与认可。

六、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我国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质量落

后是导致出口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损害严重的重要原因。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出口机电产品面临的技术性门槛将更高。

据调查,我国机电出口企业在应对技术性壁垒时,38%的企业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缺乏可以达到对方指标要求的解决方案,37%的企业则认为资金短缺阻碍了技术改造和获得国际认证。

所以,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技术水平增强自身素质是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之策。

(二)机电企业采用多种投资方式,绕开技术壁垒

要想绕开那些复杂、繁琐的外部技术壁垒,机电企业可以采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跨国经营。

机电企业可以通过合资、独资、收购、兼并、投资等手段,发展我国机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规模,并带动相关机电产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因为单纯利用技术引进的手段往往难以得到较为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通常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所以需要引进国外直接投资。

这些技术、生产标准以及品牌和营销渠道有力地促进了技术贸易壁垒的跨越,如我国出口日本的机电产品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在我国合资企业生产的。

所以国内企业要善于和国外企业合作竞争,利用他们的先进技术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这对于跨越动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是很有意义的。

(三)建立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研究和引导生产

在政府部门建立起专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中心的基础上,机电企业应当特别关注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如从我国已经开通的WYO/TBT网站获取国际上最新的机电产品技术要求,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本企业的标准,积极与驻外使馆经商室(处)联系,获取最新的和第一手的资料,研究相关对策。

只有机电企业搜集的信息充分,才可以积极调整生产不致使机电产品因为技术上的问题影响产品出口。

(四)充分利用WTO规则,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对国外滥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贸易保护主义除加强双边协商外,应积极利用WTO的《TBT协议》和《SPS协议》赋予的权利,运用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中国的合法权益。

《TBT协议》明确规定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特殊和差别待遇,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些差别待遇。

评议世贸组织成员国的技术法规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权利,应充

分利用这个权利,时刻关注世贸组织成员技术壁垒的新动向,积极参与评议。

政府、机电行业协会、机电企业与专家学者应紧密配合,不仅应在TBT和SPS委员会上及时提出申诉更应直接提交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五)继续开辟机电产品出口新市场

改变目前出口市场过分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局面积极开拓机电产品出口的新市场。

目前,我国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覆盖全球255个国家和地区,在对美国、欧盟等重点市场出口不断巩固的同时,对俄罗斯、印度的机电产品出口也取得高速增长,拉美的市场份额由2.2%扩大至6.5%开拓难度较大的非洲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3.2%增至6.1%。

机电产品出口新市场的开辟将会极大拓展我国的机电产品贸易的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白金,蒋木子.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应对[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4):

75-79.

[2]徐战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实与潜在威胁及其应对[J].国际贸易,2009(8):

42-45.

[3]孙芳.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业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2007(6):

56-59.

[4]周祥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长春:

吉林大

学,2008:

5-8.

[5]FischerRPabloS.Standardsandprotection[J].Journal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52

(2):

377-400.

[6]刘宏.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特征分析[J].商场现

代化,2007(36):

16-17.

[7]何大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