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477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

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训练和指导改变来访者适应不良的认知,从而达到改善和矫正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便促进个体对社会的适应。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

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

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

例如:

两个儿童一起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一个认识他俩的人,但对方没与他们打招呼,径自走过去了。

对此,其中一名儿童是这样想的:

“他可能正在想事情,没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到了我们而没理我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名儿童可能想:

“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就是不想理我。

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这样他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就会不同,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继续干自己的事;而后者则可能觉得不安,而无法平静下来做自己的事。

一、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

RET是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认为情绪障碍是由于非理性信念、绝对性思考和错误评价所形成的。

认知疗法即是使来访者改变非理性信念,代之以理性的生活哲学,则可以促使来访者的情绪好转。

核心:

改变认知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常见的非理性思维

对自己、对他人和对周围环境事物的绝对性要求和信念。

①人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和赞许;②一个人就应该在各方面都能力十足;③犯了错误,就一切都完了,应该受到惩罚;④任何事情都要按自己意愿发展,否则就太糟了;

⑤情绪是由于外部事件决定的,自己无法控制;⑥总是担心灾祸降临;⑦逃避困难和责任比正视它们要容易得多;⑧人要依靠他人,尤其要依靠强者;⑨过去事件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⑩任何问题都应有一个圆满的正确答案;⑾一个人应对别人的问题关注和负责。

非理性思维(信念)的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个体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常与必须、应该、绝对、肯定等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成功”“他应该对我好”。

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以偏概全,以一当十,对自己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要么一无是处,一无所值是废物、无能者,要么是完美的、没有缺陷的。

糟糕至极(awflizing):

将挫折与困难扩大化,一件不幸的事发生就是一场灾难,认为世界到了末日。

ABC理论(理论核心)

A:

刺激性事件(Activatingevents);B:

个体的信念系统(Beliefsystem);C:

情绪反应和行为后果(EmotionalandBehavioralConsequence)

ABCDE理论(治疗理论)

D:

与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Disputingirrationalbeliefs):

包括审视(Detecting)、界定(Defining)、分辨(Discriminating)、争辩(Debating);

E:

新的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效果(newEmotiveandBehavioralEffect)。

二、合理情绪疗法

工作程序

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

①识别非理性信念,弄清非理性信念与情绪困扰的关系;

②确立对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负责的意识,促使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③改变不合理思维,放弃非理性信念;

④学习合理信念,并内化为新的自我语言。

2.领悟阶段

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

(1)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其行为结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2)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产婆术式:

苏格拉底的辩论方法。

先给对方提出关于某一事物的定义,然后层层追问,使对方陷入矛盾,这样讨论下去,可能得到关于这个事物的明确定义。

这个定义能表现这个事物的普遍性和本质的东西,是人人会同意的。

苏格拉底自己称这个方法为“产婆术”,是将人内部已有的知识引出来。

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归纳的论证”。

(产婆术式的辩论的基本思路、基本形式、基本辩论过程)

黄金规则:

要“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换句话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别人。

有一次,苏格拉底与一位青年学生讨论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问这位青年:

“人人都说要作有道德的人,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道德呢?

”那位青年回答说:

“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能欺骗人,这是大家都公认的道德行为。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

“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人,那么在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方的将领为了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和迷惑敌人,这种欺骗是不是道德的呢?

”那位青年回答道:

“对敌人进行欺骗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

“在我军和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境困难,士气低落。

我军将领为了鼓舞士气,组织突围,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大家努力突围出去。

结果士气大振,突围成功。

你能说将军欺骗自己的士兵是不道德的吗?

那位青年回答说:

“那是在战争的情况下,战争情况是一种特殊的情况。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欺骗。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儿子生病了,父亲拿来药儿子又不愿意吃。

于是,父亲就欺骗儿子说,这不是药,是一种好吃的东西,儿子吃了药病就好了。

你说这种欺骗是不道德的吗?

”那位青年只好说:

“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问道:

“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么什么才是道德呢?

”那位青年回答说:

“你把我弄糊涂了,以前我还知道什么是道德,我现在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了。

那么您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才是道德呢?

”苏格拉底笑着回答道:

“其实,道德就是道德本身。

”苏格拉底的意思是,道德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道德概念。

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方法。

它通过双方的辩论,一问一答,不断揭露对方的矛盾,迫使对方不得不承认错误,从而否定自己原来已经肯定的东西,以求得一般的概念,这种方法当时叫做“辩证法”,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就是帮助求助者停止这种传播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首先,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

然后,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

这常常是通过改变求助者对自己情绪体验的不正确认识来进行的。

最后,停止想象。

让求助者讲述他是怎样想的,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

对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的积极转变,咨询师应及时给予强化,以巩固他获得的新的情绪反应(钱铭怡,l990)。

(3) 家庭作业

认知性的家庭作业(cognitivehomework)也是合理情绪疗法常用的方法。

它实际上是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辩论在一次治疗结束后的延伸,即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RET自助表(RETSelf-HelpForm)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ationalSelf—Analysis,简称RSA)。

RET自助表是先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然后从表中列出的十几种常见不合理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或写出表中未列出的其他不合理信念;要求求助者对B逐一进行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那些B的合理信念,填在相应的栏目中;最后一项,求助者要填写出他所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

完成RET自助表实际上就是一个求助者自己进行ABCDE工作的过程。

合理自我分析(RSA)和RET自助表基本上类似,也是要求求助者以报告的形式写出ABCDE各项,只不过它不象RET自助表那样有严格规范的步骤,但报告的重点要以D即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为主。

下面举一个RSA报告的例子:

事件A:

失恋,女友离开自己和别人好。

情结C:

抑郁和(对女友)怨恨。

信念B:

我那么爱她,可是她却不再爱我,做出这样的事,真是太不公平,太让我伤心了。

驳斥D:

①我有理由要求她必须爱我吗?

难道仅仅是因为我曾爱过她?

②我爱她那是我自愿的,她并没有强迫我这样做,那我有什么理由强迫她?

难道这对她公平吗?

③她做出这样的选择一定有她的原因,我有什么权力要求她必须按我的意愿做事?

 ④如果我爱过谁,就要她一定要一直爱我,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这种绝对化的要求真是太不合理了。

新观念E:

①每个人都有选择爱的权力,她可以去选择别人,我也可以有新的选择。

②要象希望别人如何对我那样去对待别人。

而不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

③虽然互相爱慕、相守一生是件好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就要看各人的缘份了。

④感情上始终如一是值得赞赏的,但人的感情也会变化,不能要求事情必须按自己希望的那样始终不变地发展下去。

(4)其他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虽然是一种高度的认知取向的治疗方法,但却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的整合。

因此在合理情绪疗法中也会经常见到一些情绪与行为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方法有自我管理程序,这是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其不适应的行为方式。

另一种方法被称为“停留于此”(stay-in-there),即鼓励求助者呆在某个不希望的情境中,以对抗逃避行为和糟糕至极的想法。

这些方法都可以以家庭作业的方式进行,目的是让求助者有机会冒险做新的尝试,并根据行为学习原理来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彻底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观念。

除上面的方法,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行为技术还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

4.再教育阶段

咨询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前几个阶段的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这一阶段中,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重建,即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他在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

贝克认知治疗

与情绪疗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主动的、指示性的、短期的、关注当前的、合作性的、结构性的疗法。

贝克认知疗法主要目标

协助当事人克服认知的盲点、模糊的知觉、自我欺骗、不正确的判断,及改变其认知中对现实的直接扭曲或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

治疗者透过接纳、温暖、同理的态度,避免采用权威的治疗方式,引导当事人以尝试错误的态度,逐步进入问题解决的历程中。

基本原理

1、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

2、情绪障碍和负性认知相互影响,相互加强,这种恶性循环是情绪障碍得以延续的原因,打破恶性循环是治疗的关键;

3、认知曲解正是引起来访者情绪障碍和心理痛苦的核心所在,识别和改变这些认知曲解,就会使来访者情绪得以改善。

认知产生情感

认知

情感

也许要发生糟糕的事情

焦虑

他们做了坏事,别想逃跑

愤怒

我做了一件坏事,应该受到惩罚

自责

我的事情进行得相当顺利

满意

我失去了自己珍贵的某样东西

哀伤

世界不是个好地方,我毫无价值,未来没有希望

忧郁

认知影响行为

认知

行为

一定得每个人都要赞赏我

过分取悦别人;行为不果断

我必须把事情做得完美

拖拉;工作缓慢,低效

犯错误不过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犯错误不是灾难性的。

将会再次尝试——甚至多次尝试以达到目标

人们应该去做我认为正确的事

对那些不合乎期望的人产生敌意

认知歪曲的形式

1.非此即彼(all-or-nothingthinking,又称非黑即白、极端化):

用两极分法看待事物而不是将事物看作一个连续体。

例如:

没有全面成功就意味着失败。

2.灾难化(catastrophizing,又称算命):

消极地预测未来而不是考虑其他的可能结局。

例如:

我会心神不安的,我会彻底没有的。

3.使不合格或打折扣(disqualifyingordiscountingthepositive):

毫无理由地否认自己积极经历、事迹或素质。

例如:

那项计划我完成得不错,但我仍然觉得自己失败。

4.情绪推理(emotionalreasoning):

因为我感觉强烈(实际是相信)就认为某件事合乎现实,无视或轻视反面的证据。

例如:

尽管我工作出色,但我仍然觉得自己失败。

5.贴标签(labeling):

给自己或别人贴上固定的大标签,不顾实际情况下结论。

例如:

我是个失败者,他一无是处。

6.最大化/最小化(magnification/minimization):

在评价自身、他人或一件事时不合理地夸大消极面和/或缩小积极面。

例如:

得了个中等说明我多么不足,得了高分并不说明我聪明。

7.精神过滤(mentalfilter,或称选择性注意):

不看整体,仅将注意力集中于消极的细节上。

例如:

因为考试中得了一个低分(也有好几个高分),这说明我干得糟透了

8.度人之心(mindreading):

坚信自己懂得别人的心思,而不考虑其他可能性。

例如:

他在想我不懂这项计划中的重点。

9.以偏概全(overgeneralization):

远远超出现有处境得出一个更大范围的消极结论。

例如:

(因为在会上不舒服)我不具备交友的本钱。

10.个性化(personalization):

相信别人都是因为自己才消极行动,而不考虑其他更有可能的解释。

例如:

修理工对我粗暴无礼都是因为我做错了事。

11.“应该”和“必须”陈述(“should”and“must”statement也叫命令式的):

有一个精确固定的观念认为自己和别人应该怎么做,高估了不这样做的严重后果。

例如:

要出错的话就太可怕了,我应该时时尽力。

12.管状视力(tunnelvision):

只见事物的消极方面。

例如:

孩子的老师什么事也做不好,他教学工作迟钝而且糟糕。

贝克认知疗法的关键步骤

第一步,向求助者说明认知治疗的原理和对他采取认知治疗的理由,调动当事人参与和配合干预的积极性。

第二步,识别与检验自动负性想法。

第三步,识别与盘诘功能失调性假设

第四步,布置作业或制定行为计划,以鼓励当事人进一步检验其原有假设,并巩固其新的功能性假设,使其思维模式和信息加工过程得以矫正。

(一)初期会谈

目标:

主要是了解情况和进行初步治疗。

1、了解情况,建立治疗关系

2、初步治疗

  鼓励来访者活动(打破情绪→行为→思维→情绪的恶性循环)

初步治疗的目的:

①增加活动,有利于来访者感觉好转,减少疲劳感;

②改善思考能力,打破恶性循环;

③帮助来访者了解行为、情绪和认知的关系,发现和抑郁有关的负性自动想法。

(二)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通常是咨询师应和来访者讨论,一起练习识别负性自动想法,然后通过认知治疗日记等家庭作业发展来访者的识别能力。

引出负性自动思维的方法

1.回忆最近的一个具体事例

当事人对事件有清楚的记忆,咨询师应请他详细说明当时的情境和情绪体验。

可问:

“当时你想过什么?

,“那时你脑内有过什么想象吗?

,“在你最焦虑时你想可能会发生什么样最坏的事情?

”要注意的是,当事人有时知道自己想法不合理,因而试图掩饰。

如一位认为自己心脏出毛病的惊恐发作病人,问他“惊恐时你害怕什么时,他说:

“我以前以为自己有心脏病,不过咨询师保证我的。

心脏正常,我现在就是担心、焦虑。

”但是如果问:

“在惊恐发作的时候,你想可能会发生什么样最坏的事情?

”他回答说:

“虽然咨询师那样说了,在发作时我确实相信我要发心脏病了。

2.用想象或角色扮演再现情绪体验

当直接询问不能引出自动想法时可用想象法,指导语为:

“看起来你好像不能准确记住那时发生了什么情况。

你当时想什么?

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试试对那个情境进行详细的想象,然后让想象移动,好像你在看电影。

现在你具体地想象那个情境,一旦你有了清楚的想象之后,请你简单地向我描绘一下你见到了什么,好吗?

(当事人描绘情境)

现在缓慢地使想象向前移动,注意你的感觉怎样?

你的头脑里闪过什么想法?

现在你见到些什么?

在你的焦虑加重时你的头脑里想过什么?

如果事件涉及人际相互作用,可以用角色扮演再现情绪体验。

这种技术可以相当简单地引人会谈,如:

“假设我就是你的同事(或上级),你向我提出使用电脑的请求,遭到拒绝,此时你的感觉怎样?

当时脑子里想过什么?

”然后变换角色,再现当时情境和情绪体验,负性自动想法就容易显露出来了。

3.会谈时人为引起当事人情绪改变

如一例焦虑来访者害怕自己会得脑血管病,咨询师画一个脑血管草图,来访者看图后很紧张。

咨:

我画这个图时你想什么?

访:

我想的就是这个咨:

你想什么呢?

访:

我想血出来了。

咨:

有一个清楚的图像吗?

访:

是的。

咨:

你有这个图像时感觉如何访:

可怕极了。

咨:

你在这个想象之前感到紧张吗?

访:

没有。

咨:

那么,你有了这个想象后怎么会这样?

访:

我一想到它,头痛就来了。

这种方法对引出焦虑病人的负性自动想法十分有用,焦虑病人其时的想法均与危险有关,人为改变其情绪,其想法则能很快引出。

4.当来访者否认有自动想法存在时,可请来访者说明他对事件的看法。

如一位抑郁病人每次会谈时声称找不到任何自动想法,当问她心理治疗对她的意义时,她说:

“这说明我走下坡路的程度。

我不应当要这类帮助,我应该能独自处理。

”她的回答恰恰显示了负性想法。

认知治疗每日记录示范

检验负性自动想法

采取“协同检验(collaborativeempiricism)”的方法,即医患协作把来访者的负性自动想法当作一种假说加以检验。

由于来访者的负性想法或想象没有得到证据支持或面对相反的证据,来访者的负性想法将会发生改变。

检验负性自动想法的方法

1、言语盘问法

通过系统而且敏锐的提问引导来访者重新评估自己的思考,寻找比较积极和现实的替代想法。

2、行为实验

通过医患协作的方式设计一种行为作业,以检验来访者负性想法(预测)的真实性。

言语盘问法举例:

①这样想的证据是什么?

②有无可供选择的其他不同看法?

③这样想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④这样想在逻辑上是否出了什么错误?

言语盘问法常用的问题:

①这样想的证据是什么?

②有无可供选择的其他不同看法?

③这样想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④这样想在逻辑上是否出了什么错误?

访:

我的爱人近几个月对我不大好,他好像不再爱我了。

咨:

您为这件事感到很难过,是什么理由使您觉得他不爱您了呢?

访:

他晚上回家就看电视,也不和我讲讲话,然后他就上床睡觉。

咨:

那么,有没有什么证据说明,他做过一些事和您现在认为“他不爱您”的想法相反呢?

访:

我想不出,噢,等等,两周前我过生日时他送了我一件礼物,一条很精致的项链。

咨:

好,现在您怎样把这件事和不爱您的想法调和起来呢?

访:

我猜想他那样做不是真的,不然,他晚上为什么会那样呢?

咨:

您的想法是一种可能,有没有其他可能的理由呢?

访:

最近他工作很重,大多数晚上回家很迟,他很累,我猜想这可能也是一个理由。

咨:

这很可能,不是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您又觉得如何呢?

访:

我可以问问他是否累?

工作进行得如何?

但我没有这样做,就是觉得生气。

咨:

听起来您的这个主意不错,您把它作为一个星期的家庭作业如何?

行为实验

采用行动来检验负性自动想法的真实性,是促进来访者改变信念的最有效方法做法上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需要检验的想法,回顾反对与支持的证据,然后共同设计一种行为作业,以“无丧失”方式,鼓励来访者实施。

例如,一位抑郁来访者由其妻陪同就诊,称近一周情绪不好。

紧张不安,睡眠不良。

咨:

有什么事使您情绪不好吗?

访:

主要是在职研究生考试问题。

这是老早就报过名的。

现在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可我半年多没有看书,浑身无力,怎么样也来不及了。

我看一定考不好了。

咨询师,您说我能参加考试吗?

咨:

您的意思是说,如果参加考试,会遭到失败,对吗?

访:

是啊!

我现在想平静地坐着看1~2小时的书也不行。

这样怎么参加考试?

咨:

(问其妻)您觉得他现在能不能参加考试?

其妻:

(摇摇头)恐怕不行。

咨:

那么,有没有其他机会或补救办法呢?

其妻:

导师原来很希望接受他做在职研究生。

……导师说如果这次因病不能通过,可以破例让他几个月后再重考一次。

咨:

好!

这说明如果这次考得不行,还有机会。

假定您现在不做复习。

就去考试,估计能考多少成绩?

访:

恐怕只有50~60分。

咨:

好。

我的想法和你们有点儿不同。

您不妨去参加这次考试。

轻松一些,能复习多少就复习多少。

如考试通过了,那很好,说明您的知识掌握得不错,并不像您现在预测的这样。

如果考试考得不好,也不要紧,因为还有机会再考。

即使考得不好,这个情况对您了解自己也有很大价值。

它可以让您了解自己的能力受到抑郁症的影响程度。

我们就把这次考试当作对您的预断的一次检验,好不好?

来访者后来通过了考试,情绪也跟着明显好转。

(三)识别功能失调性假设

功能失调性假设是病人童年经验形成的,已成为病人支配行为的规则,通常无明确的表达,不为意识所觉察。

因此,它们基本上是潜意识的,相对不受日常经验的影响,有相当的稳定性。

是派生负性自动想法的基础,如果不予识别与矫正,情绪障碍就不能认为已从根本上解决。

功能失调性假设的类别(Beck,1985)

①成就,包括很高的操作标准、对成功的需要等;

②接受,包括要求被人喜欢、被人爱等

③控制,如要控制事物的变化、要成为强者等。

识别功能失调性假设的线索

①查找负性自动想法的主题,认知治疗日记;

②逻辑错误,如绝对性思考:

“假如我们再有争执,我就只好和他分手”(想法),“假如我不能和他完全一致,就毫无理由同他建立友好关系”(假设);

③盘问追根法,通过反复提出“假如那是真的,对您意味着什么”的问题,追索想法背后的一般信念。

识别功能失调性假设常常需要采取推论的方法,这是因为,它们是未予表达的一般性规则。

常使用下列线索:

1.查找负性自动想法的主题。

对于病人所做的认知治疗日记(功能失调性想法日记)要重视利用,查找其中经常出现的想法的主题。

2.逻辑错误。

负性自动想法所表现的逻辑错误,也可反映出功能失调性假设中的错误。

如绝对性思考:

“假如我们再有争执,我就只好和他分手”(想法);“假如我不能和他完全一致,就毫无理由同他建立友好关系”(假设)

3.盘问追根法(downwardarrow)。

这是识别潜在功能失调性假设的一种常用技术,咨询师通过反复提出“假如那是真的,对您意味着什么”的问题,追索想法背后的一般信念。

例如:

一位教师患抑郁症,他提到二次上课时因为准备不足,讲得比较零乱,觉得这一次上课太糟了,因而抑郁、自责。

情境:

一次上课时讲解缺乏条理,同学不注意听讲。

情绪:

自责、抑郁、焦虑。

想法:

这次上课太糟了,从来没有过。

咨:

假使真的没有讲好,对您意味着什么呢?

访:

学生就不能学到科学知识

咨:

假如他们真的没有学到科学知识,对您意味着什么呢?

访:

我的工作做得不好。

咨:

假使您的工作没有做好,对您又怎么样呢?

访:

我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

咨:

假使您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又怎么样呢?

访:

迟早会被人发觉。

咨:

发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