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4783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

《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战家书读后感.docx

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一:

《抗战家书》读后感】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按照“老友读书会”的安排,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抗战家书》,很受教育。

书中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这些家书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革命先辈的那种抗战精神十分感人,这种抗战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伟人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我们的革命先辈在东方主战场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参加者,他们的这种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面对鬼子铁蹄对祖国的践踏,他们挺身而出,迎面抗击,保卫祖国的国土不会侵犯;他们面对最凶残的敌人,会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面对艰难困苦,百折不挠,为了坚持正义,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勇于胜利。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精神是向上的情怀,是正义的境界,是意志的超越,是人和民族血性的体现。

一个人有了精神,就会昂扬向上,为使命奋斗;一个民族有了精神,就会自强自立,兴盛不衰。

如今全党全国人民深化改革,实现复兴中华“中国梦”,尤其要学习革命先辈的抗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当今,在一些人们的意识里往往重视物质财富多,而忽略精神财富,导致“一切向钱看”和“私”心膨胀,甚至腐败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学习革命先辈的抗战精神。

全民有了这种抗战精神,就能为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在工作岗位爱岗敬业,对事业发展求实创新,为社会进步科学进取;就能面对国际风云,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保卫祖国的领土,维护国家主权,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就能面对自然风险,为世界人民奉献爱心,用我们的发展支援兄弟国家的建设,以强国强军的成果为维和作出贡献。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振奋精神,为富国强民,为国家的安全,为人民的安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二: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重读抗战家书》一书,该书先后再现了左权、彭雪枫、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等抗日英烈的抗战家书,每一封家书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英烈们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以及甘愿为抗日战争抛头颅、洒热血的豪迈之情。

其中既有热血男儿在战场上恨不能杀尽敌人的叹息,也有铮铮铁骨要与家人、朋友分离时的铁骨柔情。

  这里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戴安澜将军的光荣事迹:

1942年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中国派出一支远征军开赴缅甸,支援英美同盟军,1942年3月,戴安澜将军率所部第200师在缅甸同古与日军遭遇,双方发生激励战斗,最终第200师以牺牲8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4000余人,取得了同古保卫战的胜利,这一仗打出了军威、国威。

不幸的是戴安澜将军在同年5月的朗科地区突围行动中牺牲,战斗开始前,戴安澜将军留下了两封家书,在给妻子的家书中说道:

“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

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将军的两封家书,一封是写给妻子的道别信,一封是写给朋友的托孤信,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催人泪下。

体现了戴将军对妻子的亏欠和对孩子的无限思念之情,然而,面对战争,面对国家乃至民族危亡,戴安澜将军毅然离开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慷慨奔赴战场。

每当我读到这里,鼻子酸楚,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恨自己不能和戴安澜将军一起共抗日寇,为国而战。

  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无数的革命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持,我很自豪看到当今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纵然国家目前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但这些绝不是我们可以背叛我们祖国的理由,我相信只要中华民族能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中国挺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不再是梦想,我们的中国梦将越来越好。

  【篇三: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作文】

  央视不久前播放一个特别系列节目——“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

在这些先烈中,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也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

从这些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赵一曼成为传奇般的人物。

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

据介绍,1935年冬天,赵一曼为掩护战友、不幸被俘。

被捕以后,敌人对赵一曼进行了各种严刑拷打,比如吊烤、竹尖刺指甲、坐“老虎凳”、把烧红的烙铁刺进她腿部的伤口…但是赵一曼的革命意志力非常非常坚定,始终没有透露半点秘密。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然而,从赵一曼牺牲前一刻留下的话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坚强女人中柔情的一面。

  重读抗战家书,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多少热血青年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背井离乡,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年轻的生命和一腔热血,献给了祖国。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作为新时代的人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今天,我们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学习他们舍身取义的精神;家国情怀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镜子,都应对照审视自己,照亮前进的方向。

在灵魂深处有所触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要担当起应有的爱国责任义不容辞。

  【篇四: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最近读了《重读抗战家书》,被其中的抗战英雄的爱国精神、勇敢精神所感动,被他们的家国情怀所激动,被他们的伟大人格触动,他们是我门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丰碑,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感恩他们,我们必须永远传承好他们的烈英精神。

  这些家书的作者有普通士兵,有抗战名将,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保家卫国,赶走侵略者;就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和献血铸造起我们民族的骨气,国家的昂扬;他们从小家中走出,融入国之大家,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他们对家的思念,对孩子的期盼,对国家的情怀,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传统的最好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更加精彩灿烂。

  赵一曼的家书,左权的家书,等等,每一封家书都是感人肺腑,都让人正气浩然,这些家书,字里行间,家国情怀深厚,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形象写照,是我们今天生动的人生教材,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昨天,拼搏今天的精神能量源。

  戴安澜将军的两封家书,一封是写给妻子的道别信,一封是写给朋友的托孤信,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催人泪下。

体现了戴将军对妻子的亏欠和对孩子的无限思念之情,然而,面对战争,面对国家乃至民族危亡,戴安澜将军毅然离开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慷慨奔赴战场。

每当我读到这里,鼻子酸楚,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恨自己不能和戴安澜将军一起共抗日寇,为国而战。

  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无数的革命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持,我很自豪看到当今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纵然国家目前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但这些绝不是我们可以背叛我们祖国的理由,我相信只要中华民族能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中国挺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不再是梦想,我们的中国梦将越来越好。

  【篇五: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左权将军在抗战的烽火岁月中,给母亲、妻子写去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记载了日军的罪行,也记录了一名军人在亡国关头的悲愤。

  女儿左太北说,父亲在家书上写了很多,包括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

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

他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

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左权将军的家书,还记载了八路军面临的困境,但将士为国抗争之心,却未曾有分毫的动摇。

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翻开左权将军生前留下的照片,差不多每张都特别严肃,唯有抱着女儿时,笑得很灿烂。

1941年9月24日,左权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

“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

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这封信、直到1982年,左权将军牺牲四十周年时,女儿左太北才第一次读到,当时已过不惑之年的左太北,哭得像个孩子。

  左太北说,过去父亲对她来说,就是英雄。

到了1982年,母亲把她保存的11封家书寄给了她。

那时她42岁了,才知道,有一个多好多疼爱她的父亲。

  也就是在读到父亲的家书之后,左太北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途——她多次前往太行山,走遍了父亲和战友们当年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并将父亲的家书集结成册。

  左太北说:

“我就觉得我其实很幸福,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父亲。

我想传递的就是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就是心里想着国家、想着民族。

大家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

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和富强。

  重读这些家书,写信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格外想念妻子,惦念女儿的一切。

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

他留给女儿的这十一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篇六: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我们希望做却不能做或者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有所不为,虽重利在前不为所动,有所必为,虽舍生命亦不改初衷,大抵英雄就是这样子,因为能为我们所不能,所以我们崇拜他们;因为给我们以指引方向,所以我们尊敬他们;因为给我们汲取力量的榜样,所以我们学习他们。

  看完《重读抗战家书》,英雄二字在我脑海久久不能散去。

我深深被他们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豪气所折服,被他们字里行间的柔情所感动:

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

”、张自忠“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豪情,赵一曼“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的面对死亡的淡然,左权“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

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

”的信念坚定,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的民族大义大节,左权“何日相聚?

念、念、念、念!

”的儿女情长……我仿佛回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看到了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一封封家书,让我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革命战士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

重读抗战家书,让我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作为这些爱国烈士的福泽享受者,我们没有权利抱怨太多,也不应该有太多抱怨,正如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中的名句“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

”,想想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与爱情、亲情吗?

他们的付出不够多吗?

他们有什么抱怨?

所以,我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让我们一同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无私奉献的年轻生命,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篇七: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穿过历史的风烟,当我们将目光拉回到78年前的7月,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情景浮现眼前,多少热血青年毅然决然奔赴沙场,为国捐躯,纵使马革裹尸,也再所不辞;多少爱国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抛妻弃子,牺牲个人的小我成就了国家的大我;多少仁人志士舍生取义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是他们的振臂高呼、浴血奋战为我们换来了来之不易的和平。

  今天,当我们再次翻开老一代抗战将士家书,仍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一颗颗炽热的心,读到战场的刀光剑影、弥漫硝烟,读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更能读到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尽管决意赴死,但仍避免不了人生在世的儿女情长和对人间烟火的眷念。

  当我们重读抗战家书,缅怀民族英雄,一个个大写的人赫然立在眼前,这其中就有以身殉国、大义凛然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戴安澜,烽火连天侠骨柔情的中共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巾帼不让须眉的中共地下党赵一曼

  女士,曾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的中共党员吉鸿昌,坚信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的国民党爱国将领蔡炳炎,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张自忠。

  通过他们的家书,我们大抵不难发现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

这种家国情怀又具体表现为个人的胸怀抱负、建功立业与国家的荣辱兴衰联系在一起。

  左权将军的家书,除了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还记载了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

左权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

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在写完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的三天后,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

而左权将军生前留下的照片中,差不多每张都特别严肃,唯有抱着女儿时,笑得很灿烂。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

  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

他留给女儿的11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这是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留给家人的最后遗书。

遥想当年,戴安澜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开赴缅甸,紧急支援英军盟友,抗击日本。

写下这封家书时,当时戴安澜将军正和全师将士孤军奋战、坚守同古城。

后来在戴安澜将军奉命率领部队突围回国越过最后一道防线时,遭到了日军伏击,结果胸腹中弹,壮烈牺牲。

戴安澜将军牺牲时距离祖国边境,只剩下大约三四十里的距离。

牺牲的时候,戴安澜将军年仅38岁。

从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我们能体会到一个铁血军人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1932年春,李坤泰在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时受上级派遣,从此音讯杳无,留给宁儿的,只有一张合影。

不久后,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一位名叫赵一曼的女英雄,成为传奇般的人物。

她带领群众罢工,建立游击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

据介绍,1935年冬天,赵一曼为掩护战友、不幸被俘。

被捕以后,敌人对赵一曼进行了各种严刑拷打,比如吊烤、竹尖刺指甲、坐“老虎凳”、把烧红的烙铁刺进她腿部的伤口…但是赵一曼的革命意志力非常非常坚定,始终没有透露半点秘密。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

  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然而,从赵一曼牺牲前一刻留下的话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坚强女人中柔情的一面。

  此时此刻重读抗战家书,倍感先烈之壮怀激烈。

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曾几何时,多少热血青年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背井离乡,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年轻的生命和一腔热血,献给了祖国。

鲁迅

  先生曾经说过: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戴安澜、赵一曼只是无数先烈中的一员。

作为新时代的人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篇八:

读《抗战家书》有感】

  有两个字,用无限的悲壮承载着无上的光荣。

有一群人,用单薄的身躯承载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筋骨迎炮火,血肉筑长城。

百年之后,可能再没有人记得他们自己的名字。

但全中国的人都会铭记他们共同的名字:

  烈士。

  为了脚下的这片土地,他们踏上了一生中最长的旅途。

他们选择了军装和长枪,离开亲人和故乡。

一封封的家书,给父母,给妻子,给儿女,内容多是平淡的叙事,温暖的问候,坚定的志向,由衷的祝愿……后人读起却字字泣血,句句锥心。

因为这一封封战火纷飞里留存下来的家书,也许是他们留在这片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最后的痕迹。

  一、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家国不负卿

  战争时代的爱情,往往染上一层悲情的色彩。

没有那么多缠绵悱恻,更多的是同志间的惺惺相惜。

那个时代的爱情,是战火中开出的百合花,经过热血的洗礼而愈加圣洁无暇。

  左权将军给爱妻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

“志兰!

亲爱的:

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

念、念、念、念!

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

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左权将军这封给妻子的家书很短,对妻子女儿的思念,揉碎在忠诚的党性与家国的大义里,字里行间都是温情与豪情的融合。

这封信写完后的第五天,左权将军壮烈殉国。

而他的英魂伴着这最后一封家书护佑着这片洒满英雄热血的疆土。

  彭雪枫同志一生一共给妻子林颖同志写过87封“战地情书”,这87封信见证了他们互相勉励、豪情与柔情兼备的浪漫爱情。

在他们相识后的第一封情书中他写道:

“既然是终身大事,必然要格外慎重,正因为如此,我已经慎重了十年了。

我心中的同志,她的党性,品格和才能,应当是纯洁,忠诚,坚定而又豪爽,军人究竟还是军人,我的军衣已穿了十八年了。

”他们既是革命的战友,又是一生的爱侣。

二人初识之际便有着共同的坚定信念,便是不辜负这一身军装。

1944年9月,彭雪枫同志壮烈牺牲,他这87封“战地情书”不仅见证了他和妻子的革命爱情,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美丽而纯洁的,血色的浪漫情怀。

  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在战争时代,无数的父母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

也许他们不能陪伴儿女成长,不能亲自教育儿女成才,但他们对子女的爱却不会减少一丝一毫。

他们把自己全部的希冀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任,替他们完成未竟的事业。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似红花。

”这是民族英雄赵一曼的诗,每个字都表达了她为抗日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决心。

她是巾帼英雄,为了国家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她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给儿子的信里也满是报国的豪情。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

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1936年8月2日”

  这是赵一曼的绝笔,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字字流露着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却也满溢着自己以身殉国的坚定意志和对儿子的热切希冀。

她遗憾却不后悔,勇往直前毫无畏惧。

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

“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

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

”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她坚定的斗争意识与浓烈的爱国情怀,那最后一封信带着满腔的爱与希望,将她短暂而辉煌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延续下去。

  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语有云:

“忠孝两难全”。

奔赴战场保家卫国,便势必不能孝敬父母承欢膝下。

在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无数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自己的儿女为了抗击外敌保卫祖国,为了给子孙后代一个和平富足的中国,只能舍小家而守大家。

这些伟大的战士又如何不想阖家团圆?

可他们毅然决定牺牲自己,只为自己深爱的家人不受战争的侵害,自己守护的土地脱离战火的焚烧。

他们可歌可泣,虽死犹生。

  四川周氏健民、平民两兄弟年纪轻轻一同北上投入抗日救国的洪流。

在兄弟二人给父母的家书中,反复强调着自己的处境并不危险,同时也谈些日常饮食之类的琐事,字里行间都是宽慰父母,希望父母在家中安好,对儿子放心。

国难当头,身为儿女无奈不能陪在父母身边侍奉左右,只希望早日驱除日寇,还祖国一片大好江山,再回家孝敬父母。

然而弟弟周健民却在鲁北前线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18岁。

他再也不能回到父母身边尽孝,但他的忠诚便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战争残忍地剥夺鲜活的生命,拆散幸福的家庭。

一封封家书,倾诉着战士们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母的责任与感情,凝聚着他们对家人的愧疚与深爱。

更挥洒着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从1937到1945,八年抗战,无数英雄以生命为代价驱逐了疯狂侵略的敌人,用忠诚的热血染红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从1945到XX,七十年的风风雨雨,这片土地贫穷过,混乱过,富足过,强盛过,却再没有被法西斯的铁骑染指践踏过。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抗法西斯压迫剥削的伟大胜利,是中国近代史洗刷民族屈辱历史的伟大胜利,更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军人用骨肉与鲜血守护家园的伟大胜利。

  我们铭记这段历史,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的身边蛰伏着一头危险的恶狼,一个国家只有活在危机意识之中才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我们铭记这段历史,是为了在血与泪的惨痛经历中发愤图强,永远记住一个国家如果不够强大便会遭到侵略与欺侮,甚至灭顶之灾;我们铭记这段历史,更是为了铭记牺牲在那场残酷战争中的无数生命,为了这些伟大的灵魂得到应有的尊重。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说,他们的子孙后代并没有参加侵略战争,因此他们不应该背负着先人的罪恶活着,所以他们不需要知道那段罪恶的历史。

如此卑劣无耻的狡辩,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企图掩盖罪恶的历史,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抹杀,更是对生命的亵渎。

  历史不容抹杀,真相不容歪曲。

如果我们自身不铭记这段历史,那百年之后,将不会有人再记得中国如今的强大是先辈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守护的。

  “风带着他走上最长的旅途。

一路跟着晚霞再没有停下。

拥着温暖星光,也吻过夜里的花。

一路肆意流浪,还记得故乡吗……”

  他们踏上的是最长的旅途,他们走过的是不能回头的路。

他们身体的每一寸在那场战争中砌成最坚固的长城保卫着祖国,他们的英魂直到今天依然护佑着这片深爱的热土。

  军人殉国,魂佑疆土。

  他们值得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他们值得全世界最由衷的敬意。

  他们,就是军人。

  他们的生命不朽,他们的军魂不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