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4876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讲义

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

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3.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内容,借鉴其成功经验,指导我国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河流开发的原则:

除要考虑河流的特点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2.流域的自然背景:

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3.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

(1)概况

①位置:

位于美国的东南部。

②发源地:

A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

③地位:

是密西西比河支流B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2)地形: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3)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4)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但河流落差较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5)矿产资源:

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判断

1.由于地形起伏大,田纳西河不适合发展航运。

( × )

2.田纳西河流域冬春降水少,夏秋降水多,有利于农业生产。

( × )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

(1)开发状况:

开发较早,形成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

(2)开发后果:

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2.19世纪后期

(1)状况:

流域内人口激增,对流域内资源进行大规模掠夺式开发。

(2)后果:

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

①土地退化:

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老棉花带衰落。

②植被破坏: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森林被砍伐以及矿山开采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③环境污染:

炼铜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了水体、土壤。

3.20世纪30年代初:

该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1.核心:

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2.形式: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3.措施

(1)防洪:

干支流上建成了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35座,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

(2)航运:

水坝修建后,经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相通,通过水运可达美国22个州。

(3)发电:

大规模发展水电、火电和核电,形成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促进了流域内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4)提高水质:

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5)旅游:

随着水库的修建和流域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一大批旅游项目的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6)土地利用:

做好土地利用规划。

预留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

4.开发效果:

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探究点一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和“诺克斯维尔气候资料图”,探究下列问题。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有何特征?

答案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

2.结合图2,说出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及降水特点,并分析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对农业发展和河流航运的影响。

答案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降水特点:

全年降水较多,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影响:

①水热季节组合差,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求产生矛盾,成为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②影响河流水量、水位的稳定性,给航运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3.田纳西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下表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分析其具体影响。

环境要素

田纳西河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

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大

陆路交通不便,主要依赖航运

修建船闸和水库

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气候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流域内光、热、水资源较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的农业区

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建船闸相结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需水季节相矛盾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

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多,流域面积广

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矿产

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等的发展

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开发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分析河流航运价值大小的思路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末春初降水较多

2.甲地区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A.9~10月B.11~12月

C.1~2月D.4~5月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春季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第2题,根据图中的降水资料可知该地区11月份降水开始增多,进入多雨期,在此之前应留出一定的库容用以防洪。

探究点二 流域的综合开发

图甲为“田纳西河干流的梯级开发示意图”,图乙为“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图”。

读图探究以下问题。

1.田纳西河梯级开发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答案 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河流水量丰富。

2.田纳西河干流修建了多座大坝,对航运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抬高水位,调节径流,且每座大坝都建有船闸,改善了通航条件。

3.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对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有什么影响?

答案 对于农业,梯级开发为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提供了灌溉水源,消除了洪涝灾害隐患,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也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场所。

对于工业,梯级开发提供了廉价的电力,改善了航运条件,使其成本降低。

对于第三产业,梯级开发为其提供了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

4.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为什么还要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呢?

答案 这是因为水电在河流枯水期往往电力不足,需要火电和核电补充;而火电或核电检修时,又可用水电代替供电。

三类电站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供电系统。

流域开发问题的分析方法

(1)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

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见下表:

治理措施

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小河流含沙量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2)水利工程的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影响评价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

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上游地区(库区):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孳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生态效益:

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萎缩;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拓展延伸] 长江流域综合开发及治理的分析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很高,但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所以洪涝、干旱等灾害频繁发生。

此外,人们对长江流域的开发,引发了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

长江流域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综合治理长江流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上游

中游

下游

开发条件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

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基础较好

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突出,经济基础雄厚

开发现状

水能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开发

商品农业基地;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制造业基地

商品农业基地;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存在问题

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水能开发程度低

洪水威胁严重;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

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

整治措施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建设三峡工程

退耕还湖,疏浚河道;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的吞吐。

下图为湖口站(鄱阳湖水系的出口)多年平均向长江输沙量和湖口站径流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输沙量和径流量年际变化都较大

B.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长江补给鄱阳湖

C.4~6月由于湖水含沙量降低,输沙能力减弱

D.3月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故输沙能力最强

4.关于鄱阳湖7~9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

A.长江干流水位高

B.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

C.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

D.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变化较大,径流量变化相对较小,A错误;6月输沙量下降但为正值,径流量大,说明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输沙量为负值,此时长江补给鄱阳湖,B正确;4~6月降水量逐渐增加,湖泊补给长江水量减少,输沙量下降,而不是含沙量下降,C错误;3月鄱阳湖的输沙量最大,是因为此时为旱季,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且补给水量最大,D错误。

第4题,7~9月输沙量为负值,说明此时长江补给湖泊水,此时为雨季,河流水位高,其他选项与题干不符,故A正确。

1.河流特征描述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水文特征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

汛期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

流速(水力)

流速大(小),水力资源丰富(欠缺)

水系特征

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2.河流水能开发条件评价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自然条件

水量大小、落差大小、地形地质条件等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发达程度、市场(对电力)的需求、开发技术、资金等

 

3.河流航运条件开发评价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自然条件

河道宽窄、深浅、弯曲程度

水量季节变化大小(水量是否平稳)

地形平坦程度,流速快慢

有无结冰期或结冰期长短

社会经济条件

河流沿岸的经济发达程度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近年来,随着湄公河流域开发热潮的不断升温,湄公河,这条流经中国(中国境内段称澜沧江)、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的国际河流,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多次召开经济合作会议。

(1)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说出图中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

(2)当地居民生产非常落后,指出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

(3)分析湄公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要开发澜沧江的水能,必然会影响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应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该流域的水能?

答案 

(1)水文特征:

流量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开发利用方向:

开发水能;发展旅游;发展航运。

(2)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

陡坡开垦。

环境影响:

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下游河道淤积,三角洲面积增加,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3)湄公河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量大,流经山地,河流落差大。

本着互惠原则,全流域各国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既要开发水能,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解析 

(1)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直接对河流的水文特征产生影响。

这里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雨季长;河流水量丰沛,汛期也比较长。

从地形分析,这里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对于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是考虑水能、航运、旅游等方面,该河既有开发水能的优势,又有发展旅游的条件。

(2)从农业生产来看,该地耕作落后,破坏植被甚至有岩石裸露,河流应该有较大的含沙量,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易引起泥沙淤积,使河口三角洲加速增长,加剧下游洪涝灾害。

(3)水能丰富的原因结合地形和气候分析;开发澜沧江水能需要全流域各国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是国际上小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成功典范。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完成1~2题。

1.田纳西河流域(  )

A.地形以平原为主B.水能资源丰富

C.气候炎热干燥D.矿产资源贫乏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

A.梯级开发B.防洪发电

C.提高水质D.环境建设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仔细读图可知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从上游到下游为:

山地—丘陵—平原,故排除选项A;该河流域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故排除选项C;图中显示该流域煤炭、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故排除选项D;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该河流流量较大,落差较大,所以该河流水能资源丰富,故选项B正确。

第2题,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将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实现了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统一开发和管理,故选项A正确。

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

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

A.扩大耕地面积B.矿山开采

C.获取炼铜用的木炭D.修建水库

4.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

A.光化学污染B.酸雨

C.噪声污染D.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造成田纳西河流域被破坏的原因有扩大耕地面积,毁林;矿山开采要先破坏地表植被;获取炼铜用的木炭,要砍伐木材;修建水库,是利用沟谷蓄水,对植被影响小,且是综合开发时期的措施。

第4题,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酸雨。

炼铜过程中,排放的大量酸性气体,与空气中水汽结合,形成酸雨;光化学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不是主要表现。

5.(2018·四川成都七中期末)我国境内的澜沧江流域资源十分丰富,是一座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分析制约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

(3)简要分析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方向。

(4)分析澜沧江流域在综合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 

(1)河流众多,河流的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河流的落差大。

(2)交通不便,资金缺乏,人口文化素质低。

(3)对澜沧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发展航运,实现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国家间的水陆联运;开展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转口贸易;促进西双版纳热带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4)防治水土流失,避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解析 第

(1)题,河流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与流量和落差有关。

(2)题,制约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可以从交通、资金、人才等方面分析。

第(3)题,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方向要从水能、航运、旅游、边境贸易等方面阐述。

第(4)题,流域在综合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导致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还会引发地质灾害等问题,因此回答本题时可以从以上方面加以分析。

(2018·山东济南期末)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自东南向西北B.自西北向东南

C.自西南向东北D.自东北向西南

2.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甲乙河段B.乙丙河段

C.丙丁河段D.丁戊河段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指向标,根据年平均气温变化,西南方年平均气温较低,说明地势较高,为河流上游地区,所以河流从甲流向戊,即从西南向东北流。

故选C。

第2题,图中等温线越密集,说明该地区温差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所以该河段水能最丰富。

图中乙丙河段等温线最密,水能资源最丰富。

故选B。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读下图回答3~5题。

3.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丰富,水量大 ②平行水系,支流多 ③地形崎岖,落差大 ④流经高原,河流长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4.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

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 ③增加入海水量 ④加速河口淤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除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还有(  )

①钢铁工业 ②有色冶金 ③甜菜种植、加工业 ④水产养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3.A 4.A 5.D

解析 第3题,河流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与河流的水量、落差、决定流速(流速)等有关。

红水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且流经地区地形崎岖,落差大。

第4题,在红水河上开发水能资源,可以缓解珠江流域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该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区域环境,可以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但是拦水发电,会使得河流水量减少,流速变缓,减缓河口淤积。

第5题,红水河流域锰矿、锡矿、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高耗能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同时,流域内还可以发展水产养殖。

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开发,不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范,也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

据此回答6~8题。

6.18世纪下半叶,田纳西河流域自然环境保护完好的原因是(  )

A.人们以畜牧业活动为主

B.制定了保护环境的法律

C.人口较少

D.人们环保意识强

7.墨累—达令河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灌溉易出现的问题是(  )

A.干旱地盐渍化B.径流减少

C.湿地生态环境变化D.需要修建水利工程

8.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的工业是(  )

A.钢铁工业B.煤炭工业

C.宇航工业D.高耗能化学工业

答案 6.C 7.A 8.D

解析 第6题,到18世纪下半叶,田纳西河流域人口依然很少,开发强度不高,自然环境保护比较完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第7题,墨累—达令河流域地下水含盐量高,灌溉易出现盐渍化。

第8题,田纳西河流域拥有全美最大的电力系统,优先发展的工业是高耗能化学工业。

(2018·广东仲元期末)下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的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

据此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  )

A.下游洪涝灾害增加

B.上游修建水库

C.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D.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10.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答案 9.B 10.C

解析 第9题,读图得出,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第二年比第一年测得降水后河流流量的变化大大降低,可能上游修建了水库,调节了流域内河流流量,B对;流量变化小可以减少下游洪涝灾害,A错;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加快会加大流量变化,C错;流域内植被破坏,降低了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会加大流量变化,D错。

第10题,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田纳西河流域水力资源、煤炭资源丰富,是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

在电力保障的基础上,田纳西河地区积极发展了高耗能工业,促进了“工业走廊”的形成。

故选C。

(2018·河南濮阳期末)读“黄河某河段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甲河段水电站密集,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

B.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靠近城市,工程技术领先

D.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12.丙处水文站监测的径流量比乙处小,因为(  )

①沿途缺少河流补给 ②沿途向其他流域调水 ③沿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④沿途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11.B 12.C

解析 第11题,图中甲河段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正确。

第12题,丙处水文站径流量比乙处小的原因是沿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缺少河流补给。

C正确。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

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

①加速洪水下泄 ②增加河床淤积 ③减少上游来水量④缩短航运里程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4.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

①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②六合垸所在地 ③张智垸所在地 ④永合垸所在地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 13.A 14.D

解析 第13题,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洪水的下泄,缩短航运里程,①④正确。

裁弯取直加速河水下泄,反而增强了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②错误;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③错误。

第14题,读图可知,裁弯取直前,六合垸、永合垸位于长江南岸,故②④项正确。

根据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的弯曲趋势,麋鹿保护区应位于古河道北岸,①错误;张智垸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③错误。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