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4957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docx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浅析目前三网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摘要

仅仅通过一根缆线就可将电视网、计算机网、电信网融合在一起,根据客户具体需要选择网络和终端,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需求,让民众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实现在手机上看电视剧。

“三网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成本的降低,电视网、计算机网、电信网的融合更意味着优化的信息系统市场、便捷的客户使用方式。

三网融合早在十五规划中就已经提了出来,但时至今日仍然发展缓慢。

本文简单分析了我国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三网融合;信息;发展;问题

目录

摘要1

1.三网融合概述3

1.1三网融合的概念及意义3

2三网各自的特点4

2.1电信网4

2.2有线电视网5

2.3计算机互联网5

3三网融合在国内的发展现状6

4.三网融合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6

4.1监管体制障碍7

4.2运营体制的差异7

4.3各行业垄断现象明显7

4.4市场发展不足8

4.5节目内容匮乏8

4.6法律保障缺失9

4.7技术障碍9

4.7.1标准工作明显滞后9

4.7.2网络和业务平台的容量和架构挑战9

4.7.3组播能力的挑战9

4.7.4服务质量方面的挑战10

5总结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2

论文正文

1.三网融合概述

三网融合(最早称三网合一)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但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1.1三网融合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需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三网融合是近几十年来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结果,是数字技术跨越信息鸿沟后带来的融合趋势的体现,在信息革命的发展史上必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三网融合的魔力在于以它为代表的业务融合将把过去单一的信息服务延深和涵盖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网融合的产业宝藏如同被压在一块磐石之下,任何试图以一个产业的一己之力移开磐石的壮举都将无功而返。

电信网如此、广电网如此、计算机互联网亦如此。

其实在过去的十年里,信息技术的火山一直在酝酿一个新的爆发,新的引爆点在什么地方呢?

实际上就是三网融合,表现在多媒体技术对于大众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深入影响。

三网融合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而且会对人类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三网融合将重绘现代信息产业的版图,给信息产业的三驾马车:

信息制造产业、信息内容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

把握产业机遇的要诀在于循序渐进。

最贴近圆心的小齿轮带动外面一圈更大的齿轮,一层一层向外联动,最后带动整个社会各行各业,其范围包括企业、医院、超市、银行、商场、物业等只要与人相关的社会方方面面,所蕴含的财富无法想象。

以惊人的力量撬动三网融合产业的发展。

三网融合应该说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机遇,对我们国家来讲,三网融合为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是我们国家由信息产业大国发展为信息产业强国的重要机遇,是我们国家在信息领域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机遇,也是我们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机遇。

图1三网融合示意图

2三网各自的特点

2.1电信网

目前我国的电信网用户已超过2亿,约占全世界的1/4,成为世界第二大电信网。

电信网具有覆盖面广、管理严密等特点,而且电信运营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长期大型网络设计运营经验。

电信网能传送多种业务,但仍然主要以传送电话业务为主,例如固定电话、小灵通、移动电话业务。

其网络特点是能在任意两个用户之间实现点对点、双向、实时的连接;通常使用电路交换系统和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通信期间每个用户都独占一条通信信道;用户之间可以实时地交换话音、传真或数据等各种信息。

其优点是能够保证服务质量;提供64Kbit/s的恒定带宽;通信的实时性很好。

但是呼叫成本基于距离和时间,通信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随着数据业务的增长,从传统的56Kbit/s窄带拨号到xdsl方式,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提供一种准宽带接入方式,它无需很大程度改造现有的电信网络连接,只需在用户端接入ADSL-Modem,便可提供准宽带数据服务和传统语音服务,两种业务互不影响。

非对称是指用户线的上行速率与下行速率不同,它可以提供上行1Mb/s,下行8Mb/s的速率,3-6km的有效传输距离,比较符合现阶段一般用户的互联网接入要求。

对于没有综合布线的小区来讲,ADSL是一种经济便捷的接入途径。

2.2有线电视网

我国的有线电视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约8000万,拥有世界第一大有线电视网。

在我国,有线电视网普及率高、接入带宽最宽、同时掌握着众多的的视频资源。

但是网络大部分是以单向、树型网络方式连接到终端用户,用户只能在当时被动地选择是否接收此种信息。

如果将有线电视网从目前的广播式网络全面改造为双向交互式网络,便可将电视与电信业务集成一体,使有线电视网成为一种新的计算机接入网。

有线电视网正在摆脱单一的广播业务传输网络而向着综合信息网发展。

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有线电视网的策略是首先用电缆调制解调器抢占IP数据业务,再逐渐争夺语音业务和点播业务。

2.3计算机互联网

2005年,我国网民人数突破1亿人。

互联网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用户对通信信道带宽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需要建立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和高速宽带信息网络。

互联网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分组交换方式和面向无连接的通信协议,适用于传送数据业务,但带宽不定。

在互联网中,用户之间的连接可以是一点对一点的,也可以是一点对多点的;用户之间的通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实时的,采用的是存储转发方式;通信方式可以是双向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互联网络的结构比较简单,以前主要依靠电信网或有线电视网传输数据,现在有的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开始或已经兴建了独立的以IP为主要业务对象的新型骨干传送网。

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在于TCP/IP协议是目前惟一可被三大网共同接受的通信协议,IP技术更新快、成本低。

但是互联网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大型网络与电话业务方面的技术和运营经验;由于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缺乏对全网有效的控制能力,很难实现统一网管;而且无法保证提供高质量的实时业务。

3三网融合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三网融合的提出是在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电话网、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这是国家在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后的几年,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启动此项工作。

2006年3月14日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再度提出“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建设和完善宽带通信网,加快发展宽带用户接入网,稳步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

建设集有线、地面、卫星传输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

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商业化应用。

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2010年7月1日,国家发布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深圳市名列其中。

并明确指出,三网融合要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双向进入试点,并将在2010-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

这对于三网融合产业链上的众多通讯设备制造商和终端商来说,这无疑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今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总理表示,2012年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自前年三网融合第一批试点城市名单确定,经过1年多的发展。

2012年1月份,国务院公布了第二阶段试点城市总计42个,标志着三网融合进入规模试点阶段。

根据规划,我国三网融合工作将分两个阶段进行。

其中,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定推动电信网、广电网及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决议,到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的确定,三网融合产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随着试点城市业务的进一步开展,非试点城市对三网融合产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强,三网融合产业面临更为巨大的发展机会。

4.三网融合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尽管三网融合在发达国家已经试验和实施了十几年,但还没有一个完全成功的范例,也没有产生人们所期望的巨大的、融合的市场空间和产业链。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法律保障、监管体制和运营体制的先天不足,三网融合所面临的挑战更加巨大,绝不能盲目乐观。

4.1监管体制障碍

由于我国电信和广电分业监管所导致的体制障碍使得三网融合进展十分艰难。

电信网与广电网的运营主体不同,属于不同行业,行业间均设立了业务壁垒。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联通等三家电信运营商经营宽带接入和语音电话等基础通信业务,由工业信息化部(通信管理局)监管;而广电系统则负责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输的运营,由宣传部及广电局监管。

在市场准入、技术标准、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各自核心利益,而两个部门依托各自在技术和内容管理方面的优势都力争发挥主导作用。

“三网融合”最大的挑战来自监管和运营体制长期形成的固有模式。

由于电信和广电产业属于“分行业监管”,多年来三网融合进展十分缓慢,监管体制问题已成最大障碍;其次,运营体制上的差异也严重阻碍了“三网”融合的实施,有公益属性的广电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电信业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如何建立与三网融合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是当前政府有关部门需要突破创新的重要问题。

4.2运营体制的差异

目前,广电系统政企合一和网台合一体制所导致的非市场化运营和竞争公平性问题将严重制约三网融合的实质性进展。

广电和电信就三网融合各具立场,在融合观念上存在较大区别。

大部分广电部门由于担心自身在资金实力与市场化能力方面与当地的电信、联通、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差距较大,“三网”融合后,其数字电视业务可能会受到电信IPTV的直接冲击,因此广电希望IPTV、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业务只能由广电部门负责、宣传部门指导;电信则认为广电政企不分,担心三网融合政策向广电倾斜,政府的干涉不利于双方的市场化竞争,因而希望掌握部分互联网电视的集成播控权。

同时,电信部门认为广电大规模推进双向化改造不符合节约型社会建设要求,巨额投资将最终转嫁到广大用户身上,并且宽带接入市场竞争加剧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在台网分离、内容运营和监管模式上,广电和电信均存在较大的分歧

4.3各行业垄断现象明显

由于历史原因,广电、电信两大行业形成了高度垄断的割据局面。

首先是宽带接入市场的垄断,电信掌握着CHINANET的管理权,出口带宽几乎全部掌握在电信部门手中,并且基础通信业务牌照也只发放给电信运营商,在技术及业务层面均设置了壁垒,广电很难进入宽带市场。

在互联网业务方面,电信运营商占据了市场份额超过90%,而广电行业只拥有2%左右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广播电视业务是一项公共基础服务,广电部门对内容具有制作权和播控权。

数字电视作为有线电视替代业务,其运营牌照也只发放给国内少数几家广电企业,在数字电视方面形成垄断,电信的IPTV业务很难开展。

可见,广电掌握着内容的播控和集成权利,电信控制着通信数据传输渠道,业务领域的双向进入因行业垄断而面临巨大难题。

4.4市场发展不足

市场发展的好坏是决定三网融合能否有生命力的决定性因素。

三网融合的市场定位主要是公众客户,一切面向公众的技术和业务最终都是由老百姓说了算。

市场发展的好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商务模式和内容是两个主要因素。

首先,三网融合涉及三种完全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

建立在单向树型结构的低价/包月/前向收费的广电业、建立在无连接模式的低质低价/后向收费的互联网业务和建立在连接模式的高质高价/时长流量收费的电信业,这类跨行业商业模式的融合难度极高,特别是具有公益性属性的广电业和完全市场化的电信业商业模式的融合难度更高。

历史已经证明,公益性的广电业是无法像电信业一样快速健康发展的,必须改变。

那么,广电业的改革方向究竟是全市场化,还是半市场化半公益化?

这是一个需要首先决策的大前提。

如果是前者,还有不少国内外的经验可以借鉴,如果是后者,怎样在统一的市场监管下开展两个完全不同属性实体的适度竞争是一个全球谁也没有遇到过的课题,需要很高的政治智慧、创新思路和合理的解决办法。

4.5节目内容匮乏

从视频内容的价值和重要性看,“内容为王”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内容匮乏、枯燥无味的节目是吸引不了老百姓的,特别是在互联网丰富及时的内容和低价盗版光碟的双重威胁下,这种挑战十分严峻。

这方面除了需要综合治理外,还需要下功夫做好各种盈利性更好的连接型业务是三网融合能否取得市场成功的关键。

4.6法律保障缺失

法律保障的缺失是三网融合能否顺利推进和深入发展的要害。

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都是首先解决法律保障问题,为三网融合的监管提供法律依据,从而减少扯皮。

对于习惯用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的国家,采用强有力的行政干预在短期内可能是高效的,但是在我国采用纯行政手段来处理这样复杂的行业融合课题是否奏效还不得而知。

从长远看,过分迷信行政权力肯定不利于健全法制社会的建立。

出台一部融合的电信法可以说是三网融合的根本保障。

4.7技术障碍

三网融合还面临一系列技术上的挑战。

即便监管体制、运营体制和法律体系能够突破,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要想顺利地实现三网融合还将面临诸多技术上的挑战。

4.7.1标准工作明显滞后

目前没有统一的三网融合的系列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可以借鉴,导致了目前阻碍产业发展的最大技术瓶颈——封闭性,造成产业链分割和高昂的成本代价,严重影响了市场规模及其经济性。

4.7.2网络和业务平台的容量和架构挑战

大规模开放大容量、高码率的视听业务对于现有网络和业务平台的容量和架构都将形成很大的挑战,如现有集中式BRAS的吞吐量就是一个很大的网络容量和架构瓶颈,多媒体服务器的容量和架构则是业务平台的瓶颈。

4.7.3组播能力的挑战

为了经济地提供大规模视听广播业务,组播是重要的技术解决手段。

现有城域网的网络层组播能力参差不齐,难以实现统一组播功能。

其次,现有组播协议缺乏对组播的控制功能,安全性不理想。

再有,目前很多视频直播协议普遍不支持组播。

最后,采用应用层上的组播尽管可以规避网络的改造和网络层组播的缺陷,降低了成本,但频道切换时间等性能不尽人意。

4.7.4服务质量方面的挑战

大规模开放视频业务对于服务质量是一个重要挑战。

承载网层面的服务质量需要在网络可用性、延时、抖动和丢包率四个方面都能满足三网融合业务的要求。

如要达到IPTV单路99.99%的可用性目标以及可视电话50ms业务恢复时间的要求,现有为普通IP数据业务设计的城域数据网很难满足,可能需要有新的第二平面的支持。

此外,现有绝大多数机顶盒的频道切换时间高于1s,多数人心理上能容忍的等待时间却不到1s。

5总结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前景无限,由于三网业务的定位不同,不同行业、不同网络之间的利益主体不同,三大网络标准尚未统一,以及当前网络信息资源开放不够等,同时三网融合涉及到诸多方面的融合,这就使得“三网融合”仍面临不少的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真正实现三网融合还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随着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新技术的出现,以及用户的需求的进一步提高,业务形式也将会多种多样,各网络运营商限于各自侧重不同的原因,相互之间也会不同程度的进行合作,以达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从而逐步推进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难的不在于技术,而是在于技术的基础容易改变,而意识和思想却很难短时间内有明显的变化,所以说,三网融合,与其说是技术、网络、业务融合,不如说是思想和意识的融合。

我们期待,自2008年正式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三网融合能够在未来走的更快一点,更好一点,因为,我们真的不能再失去下一个信息服务的十年。

致谢

通过近短时间的忙碌和学习,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大专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在这里衷心感谢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支持,让我按时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

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此次毕业论文的完成将变得困难。

他们在我设计中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也要感谢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钟瑾《中国新通信》2007年15期

[2]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M]》第3版

[3]赵维海《中国有线电视》2010第10期

[4]纪越峰《现代通信技术》第2版

[5]纪越峰《现代通信技术》第3版

[6]傅雪鹏《广播与电视技术》第8期

[7]武超群.基于国外三网融合经验探究我国三网融合发展策略[J].广播电视信息,2010

[8]刘小平,韦玲艳.找准三网融合切入点--解析三网融合业务模式[J].中国电信业,2009(08)

[9]肖弦奕.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M].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2010

[10]张文阁,徐帆,王海鹏.从三网分立到三网融合--国外监管模式可资借[J].世界电信,2010

[11]国家广电总局网站,

[12]XX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