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合集5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4984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合集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说课稿合集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说课稿合集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说课稿合集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说课稿合集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说课稿合集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说课稿合集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说课稿合集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说课稿合集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说课稿合集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说课稿合集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说课稿合集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说课稿合集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说课稿合集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课稿合集5篇.docx

《说课稿合集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合集5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说课稿合集5篇.docx

说课稿合集5篇

说课稿合集5篇

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是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也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第一阶段。

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

(2)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本课时的内容是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为基础的,同时又为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及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前,大部分已经受过学前教育,有极少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因此这节“9+5”的课,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是“旧”知识,但是学生会计算得数,而不知晓计算过程或算理,这是本课时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

  学法:

自主探究,同桌合作交流。

  这里要用到的教具和学具是:

小棒。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

渗透转化思想,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算法。

  六、说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旧知引路

  开课时照例进行凑成十的划拳游戏,接着是用开火车的方式复习已经学过的十加几,目的是为看让孩子学习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加法做好铺垫。

  

(二)进入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笑笑碰到难题,要学生帮忙想办法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情境图后,给出几秒钟的时间观察情境图,教师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由于有第三单元学习加法的基础,已经基本能够从图中搜集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从图中得到数学信息“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

在这里,体现的习惯培养点是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

接着教师让学生质疑“谁会提一个问题”?

体现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提出“左边的牛奶比右边多(或少)几瓶?

一共有几瓶?

”这样的问题。

这时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在指导学生列式前,让孩子把画面中呈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9+5=或5+9=。

在这里,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只列出算式,有部分学生会说出得数,教师补急于肯定对错。

  3、算法探究

  

(1)当学生口算出得数或是只列出算式时,教师可以质疑“你是怎样算的?

”抛出问题后组织学生活动,并提出要求“请你用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动手摆小棒,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试着向同桌讲一讲你是怎样算的,等会我们说一说谁的方法最多、最好”。

教师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摆小棒是为了让学生将抽象化的数学算式转化成实物,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同时,为后面的“凑十法”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就用小棒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这样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钟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同时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想出解决办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有这样几种算法:

计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学生也许还有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

然后教师介绍拨计算器。

教师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拨5个珠子,边拨边说: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有了一颗珠子,是一个10,个位还剩4颗,所以9+5=14。

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

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用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

9+37+9。

第一个算式,根据创设的妈妈请笑笑带苹果给表弟的情境,要求用“凑十法”计算,不会的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第二个算式让孩子摆摆小棒,学习用凑十法计算。

  (四)实践应用,深化认识

  1、练习第一题是“圈一圈,算一算”,设计目的是巩固凑十法。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师先演示第一小题,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反馈,重在让学生说说圈的方法。

  2、写一个自己喜欢的9加几的算式,然后计算。

  (五)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遗憾?

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或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并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关于9加几的问题。

说课稿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有这样一次学机会和大家交流学习,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长大了》。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学生分析、教学过程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长大了》这一课是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个单元《我们在成长》中的第一个主题。

教材设计的意图是展现自己入学以来所发生变化的回顾,包括身高、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变化,旨在引导学生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发现并展示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培养学生感激生命的情感,让学生从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可贵,同时学会感激父母及给过自己帮助的人。

  《我们长大了》这一主题有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先让孩子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二是让孩子们感觉到学会了知识,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三是让孩子们了解懂事更是长大的表现。

  2、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单元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理解家长和老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辛劳。

  (3)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教学难点:

理解家长和老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辛劳。

  二、说教法学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倡导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教育于活动之中。

因此,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我根据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两年的学习经历,学会了很多,有很多的优点和长处。

教学时,我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实用性、新颖性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并且注重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我以教材为依据,灵活的在现实生活中搜寻更多的学习资源,来充实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让学生在自主展示、小组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感悟成长的乐趣,看到自己和同学的进步与优点,从而增强自信心,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三、学生分析:

  这一课是本学期的最后一单元,这时候的学生正处在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过渡阶段,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发生一定变化。

作为现代家庭的孩子并不缺乏父母长辈的关爱,缺乏的是“小皇帝”、“小公主”们对自己在家庭中角色意识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认识。

他们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给予的快乐。

故而我在教学活动时用情感去唤醒学生,用知识去启迪学生,用技能去武装学生,进而让学生明白长大不仅是身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懂事了、理解他人、关爱自己周围的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儿时回顾,唤醒童年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童年的精彩瞬间,为新课的导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

这就为学生的交流构建了一个平台,接下来展示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唤起他们对两年来学校生活的美好回忆,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

  

(二)、搭建平台,展示自我

  为了将学生过去两年的点滴进步更加有序地展示出来,我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从身体素质的变化到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的变化,感受自己的成长,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活动一、我变大了

  让学生说说在这两年中,从哪里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感受自己身体素质的变化。

还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展示自己小时侯的照片、衣服等方式,亲身体验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受到自己真的长大了。

  活动二、我进步了

  长大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包括身体上的长大,更多的是指知识的增多,生活技能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增强。

学生在课前已经收集了有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乐事、趣事,已感受了成长的乐趣。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集体汇报,让照片、奖状等伴随着趣事、乐事把学生带回快乐的时光,再次感受成长的乐趣,而且增进学生之间的亲切感。

教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交流自己小时侯的趣事,使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尽情交流,分享成长的快乐。

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本领,让学生感悟到长大的深刻含义,提升认识。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册中的作品,如:

写的最好的钢楷,画的最满意的画,唱一首动听的歌,跳一段优美的舞,展示自己获得的奖励等等。

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自己真的进步了。

  活动三、我懂事了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我把学校的生活拓展到了家庭生活。

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夸一夸自己在家里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叙述,随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生活自理和关心他人方面的进步。

同时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养育。

再通过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使学生明白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总之,活动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每一个活动都给了学生充分展示与体验的时间,并以板书贯穿其中,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生活的精彩,成长的喜悦,并学会感恩,从而加深了对生活的热爱,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以上,我从四方面对《我们长大了》一课进行了简单说课,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指正。

  谢谢大家!

说课稿篇3

  一、教材分析:

  ㈠课程标准依据

  [1]感受身边得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改革开发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㈡教学具体内容:

  ⑴主要阐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⑵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

  ⑶了解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意义;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本课包括“主题词”、“探究园”、“国情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五个板块。

  “主题词”揭示了本课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

  “探究园”个案探讨讲述海尔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世界百强企业的变迁史,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探讨海尔这样的企业成功的原因。

  “国情导读”共安排了三个子栏目。

第一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目;“让一切财富充分涌流”第三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践与评价”设置了一个调查与分析的活动让学生对照全面小康的“1项具体指标”,调查自己所在区的情况,找一找还有哪些差距。

  “阅读与感悟”提供两个材料:

一个是“苏州实践:

小康概念的萌生”;另一个材料是“‘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

  二、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三步走”战略。

  理解: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四个尊重”方针;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经济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三步走”、“共富”与“先富”、“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

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认同“四个尊重”方针,确立劳动光荣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⑵“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⑶“总体富裕”和“全面小康”;

  ⑷“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2.教学难点:

  ⑴“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⑵“先富”和“后富”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调查研究、教师引导

  四、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1对“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也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2当今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人才劳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很不成熟,感性而又片面。

  2、学生的需要:

  ⑴中学生生活在社会中认清国情是树立公民意识的需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自觉关心社会责任感。

  ⑵九年级学生比较关心国家大事,忌讳理论说教,灌输,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特点,以学生喜见乐闻的形式呈现,加深对国情的了解。

  ⑶加强科技教育重要性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它们的作用,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追求,是学生的需要,有助于他们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认真完成学业,把思想具体落实到行动中,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说课稿篇4

  一、说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基本是以儿童蜡笔画为主。

而我园的特色是版画,由此接触的颜料比较多,而托班的目的是对版画有个初浅的了解,因而接触不是很多。

有一种现象,引起我的注意和反思。

托班幼儿,你让他用蜡笔画画,有许多孩子束手无策或随意乱抹一通,但是,你如果让他们画棉签画,孩子都很乐于参与;而且完成作品的比率很高。

是不是棉签画更能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于是,我决定先从作画材料人手,丰富操作工具,引起幼儿作画兴趣。

手指点画《小鱼穿新衣》这一活动由此产生。

  二、说目标:

  1、尝试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进行绘画活动。

  2、愿意大胆点画,感受点画的乐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

找空的地方点画,不重叠。

  难点:

掌握点画技能,能利用指肚点画

  四、说活动课前准备:

  事先对红黄绿三种颜料有所了解、

  五、活动环节过程:

  1、音乐游戏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请阿姨放小鱼游游的音乐)老师把小鱼图片贴至手背上,随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激发幼儿兴趣。

以音乐《小鱼游游游》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

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幼儿自然地进入活动之中。

  “宝宝,谁来了呀?

”(把小鱼图片贴到黑板上:

引导幼儿说出是小鱼宝宝来了。

)(这一步,给了幼儿视觉上的感受,让幼儿直观的了解小鱼宝宝的到来。

  “小鱼,今天要去参加海底世界的舞会呢!

可是它没有漂亮的衣服,心里感觉好难受啊,宝宝们,那该怎么办呢?

我们赶快想个办法吧!

(老师做焦急的样子)

  幼儿想办法回答:

(这里是拓展幼儿的思维,发挥幼儿想象,让幼儿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2、教师示范,幼儿尝试给“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

  

(1)介绍材料,激发兴趣。

  宝宝们想的办法可真多呀!

有的说是橡皮泥捏、剪刀剪一件衣服、还有的说做一件衣服……可怎么做呢,看!

一个朋友来帮忙了,是谁?

(这是我们的朋友——颜料,一一介绍红、黄、绿颜料朋友)。

(用颜料作为朋友来讲述,这一点我也是从托班幼儿年龄特点来思考的,托班幼儿对正而巴经没有童话色彩的话语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基于这点思考,我就采用了这一夸张的手段)

  

(2)教师示范:

“我帮小鱼做一件彩色的衣服。

  看我怎么用红颜料来做衣服?

袖子拉一拉,食指、食指,翘翘,颜料盘里亲亲,鱼儿身上用力点点点。

给小鱼做衣服喽。

宝宝蘸颜料的时候要用食指的指肚,蘸好颜料找个空地方点上去。

换色时用抹布擦下手再蘸黄色的颜料……。

示范是在激发兴趣基础上帮助幼儿热爱绘画的过程,本活动的示范伴以通俗易懂的儿歌来进行,使幼儿自然而然而习得绘画的方法。

  (3)请个别宝宝上来尝试,那个宝宝愿意上来试一试给小鱼宝宝做衣服呢?

(个别幼儿边尝试教师边指导)

  瞧!

你的小手真能干,小鱼的衣服做好了,小抹布上擦一擦,集体拍手鼓励下自己!

  3、幼儿操作材料

  这一环节让幼儿通过切身的感受做漂亮的衣服送给小鱼宝宝,使他们享受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

  4、幼儿伴着音乐送鱼宝宝去参加海底世界的舞会

  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环节采用游戏化的方式送鱼宝宝参加舞会,使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

  六、活动后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其中蕴含的教育契机日益受到重视。

把游戏因素与绘画结合起来,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尤其是对正处于绘画初级阶段的托班幼儿来说,游戏更应作为绘画活动的主要形式。

作为托班幼儿教师应如何将游戏因素和教育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画画成为幼儿的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从中实现教育目的。

  此次绘画活动由音乐游戏《小鱼游游游》拉开帷幕,使幼儿很自然地进入到绘画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如何帮助鱼妈妈和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参加海底世界的舞会。

在示范时,我注意了与幼儿的互动,并不是一味地要把技巧交给幼儿,而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和掌握绘画的技巧。

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最后的结束部分让所有幼儿送鱼宝宝去参加海底世界的舞会,让幼儿体验到了操作活动结束后所带来的快乐。

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美术活动。

说课稿篇5

  说教材析学生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二年级学生对寓言已有初步了解。

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

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

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寓意深刻。

教学重点:

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一个人的行为与目的背道而驰,那么他永远不能达到目的。

”教材建议二课时完成,我上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积累有关词语,创设情景让学生轻松总结寓意,继续学习写字。

  说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读懂故事,理解成语“南辕北辙”

  2、通过多读,积累语言。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重点生字

  辕:

yuán

  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辕马。

车辕。

驾辕。

南辕北辙。

旧时指军营、官署的外门,借指衙署:

辕门。

行辕。

  笔画数:

14;部首:

车;

  造句:

你做事情南辕北辙,这样怎么能把事情做好。

  辙:

zhé

  车轮压的痕迹:

覆辙。

车辙。

南辕北辙。

车行的一定路线:

上下辙。

诗词、歌曲、杂曲所押的韵:

辙口。

合辙押韵。

办法,主意:

没辙了。

途径,门路。

  笔画数:

16;部首:

车;

  造句:

车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袁:

姓。

  笔画数:

10;部首:

衣;

  造句:

这个孩子姓袁。

  紧:

jǐn

  密切合拢,与“松”相对:

拧紧。

捆紧。

靠得极近:

紧邻。

使紧:

把琴弦紧紧。

事情密切接连着,时间急促没有空隙:

紧凑。

紧密。

紧缩。

加紧。

抓紧。

形势严重,关系重要:

紧急。

紧促。

紧迫。

紧要。

不宽裕:

紧俏。

紧缺。

  笔画数:

10;部首:

糸;

  造句:

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

  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师小结:

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

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师:

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

能不能讲一讲。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