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505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docx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角度”单元的第一课,这篇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是一篇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又蕴涵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哲理的文章。

这篇文章放在“角度”这一主题单元,从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强调让学生懂得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这篇文章的编排价值,不光体现了它的人文性,知识性,更多的还是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载体。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很有特色,尤其是描述“我”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中,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全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以及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因此,本课的可读性非常强,课上,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感情朗读,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想象画面、场景,在思中悟,感悟作者的表达、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以及作者用生动的故事为依托,阐释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1、进入五年级下学期,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实践中能运用一些阅读的技能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读,自悟、勾画、批注、交流、评价的阅读方法有一定的积淀,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阅读实践的更好历练机会。

2、针对这篇文章来说,虽然故事的确是浅现生动的,但文章并没有具体阐释出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并没有对故事进行太多的分析,也没有直接揭示出道理,学生必须联系上下文,找到重点关键的、含义深刻语言文字中作对比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甚至、故意、扑打、忙乱”等词语。

2、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通过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提前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

(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

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如:

吁、吭、臂)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①(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②男女生赛读。

③指读象声词。

④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

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

请你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

(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

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

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看这句话:

(课件出示)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

这使鹅追的更快了。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

“鹅要吃我了!

鹅要咬死我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

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

自己练一练!

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5、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

请你看这句话!

(课件出示)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

“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

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

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我们一起读读。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

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

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

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

谁来说说?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

你是怎样解决的?

(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四、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笔下生花——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

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掌握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臂”等词语。

2、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3、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

导入法探究法交流法

【教学准备】

有关牛、鹅追认的录像短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提纲】

1、激趣导入,走进文本

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3、深入文本,研读品悟

4、深化主旨,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文本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

(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

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课件出示词语:

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臂、吁哩哩哩、吭吭、啪嗒啪嗒、啪啪啪、

①指名开火车读

②男女生赛读

3、小组读课文。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中除了牛和鹅外,还写到了人物是谁?

(我和金奎叔)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人对牛和鹅的……(态度)。

三、深入文本,研读品悟

课文中我和金奎叔对鹅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鹅对金奎叔和我的态度又有什么不同呢?

请同学们潜心默读课文4-11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

在书旁写上自己的感受。

(一)抓住“我”与“鹅”的不同态度

1、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品读课文后,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

在那难忘的经历中,我对鹅抱有怎样的态度呢?

(怕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A.我怕鹅:

1、可是当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

总是远远地站到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

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我害怕的心理?

抓住“远远的”、“绕个大圈子”体会我生怕碰到鹅。

2、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抓住“马上就不响了”“贴着”“悄悄地”“很害怕”“怕”等词语体会,我们怕被鹅发现的心理。

3、不知谁大喊了一声,大家就急急逃跑。

这使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抓住“急急逃跑”“吓得腿也软了”等词语体会我被鹅追赶时惊慌失措的样子。

4、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

“鹅要吃我了!

鹅要咬死我了!

”A、抓住“掉”“脱”体会我的狼狈;B、通过我的想法和我的哭叫,尤其是两个感叹号来感受我被鹅拉住后那种极度恐惧的心理。

5、小结:

在鹅前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

用一、两个词来形容我的丑态。

(极度恐惧、胆小如鼠、狼狈不堪、惊慌失措……)

6、过渡:

那么鹅到底对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令我害怕呢?

B.鹅不怕我

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此时,你眼前出现了一些怎样的鹅?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表示鹅动作、神态、声音的词语,通过朗读来体会“鹅”的神气活现,目中无人。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了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3.大概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

况且还有别的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引导学生继续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抓住“追、赶、张、咬、拉、拖、啄、扑打”等动词及“吭吭、啪嗒啪嗒”两个拟声词来体会鹅的嚣张气焰。

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鹅,用一两个词来形容它。

(目中无人、傲慢、嚣张)

C.一找原因

过渡:

在我们看来,鹅并不大,但为什么胆子这么大,我们又这样惧怕他呢?

1、师引:

原来大家都说……媒体出示第1、2自然段:

大家都说: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2、从这两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我们对这句话的确信吗?

(深信不疑……)

3、我为什么会“深信不疑”(因为大家都说,我们都很相信)

(二)抓住“金奎叔”与“鹅”的不同态度

过渡:

但有一个人却不相信大家说的话,他就是——金奎叔。

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看,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呢?

面对金奎叔,鹅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A.金奎叔不怕鹅

1、他飞快地走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

2、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引导学生抓住金奎叔的动作与前文我的害怕进行比较,来体会在金奎叔的眼里,鹅就是一种小动物,根本不需要害怕。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金奎叔对待鹅的态度吗?

.B.鹅怕金奎叔

过渡:

面对金奎叔,鹅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媒体出示:

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这一下,别的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到池里,逃命了。

这时,你看到一只怎样的鹅?

(落荒而逃……)

鹅在“我”和金奎叔前面完全不同的形象,是为什么?

对鹅眼看人小,这种做法金奎叔是怎样的看的?

(引出金奎叔的话)

C、二找原因,进行对比:

过渡:

为什么金奎叔不怕鹅呢?

1、媒体先出示:

金奎叔说:

“让它这样看好了!

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

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1)读这一句话,你读出了金奎叔怎样的态度?

金奎叔为什么不在乎鹅怎么看人的?

再出示:

大家都说: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2、认真读读这两段话,想想金奎叔说的话和大家说的话有什么不同?

从这不同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1:

我之所以怕鹅,是因为我很相信大家的话,没有自己去思考

2、金奎叔不相信大家的话,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

3、小结:

我们不用去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们要从事实出发,正确地看待问题。

过渡:

所以说,鹅有什么可怕的!

(引读)“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三)“我”态度的转变:

1、出示第12自然段

红色显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2、再读读这句话,这就是作者听了金奎叔的话以后,悟出的道理。

那么他仅仅是对鹅的态度转变了吗?

(不,对牛的态度也变了。

3、如果把这一句话放牛身上: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实在比它弱呀!

4、小结:

听了金奎叔的话,我对于牛和鹅的态度有了转变,是因为我明白了不要站在牛和鹅的角度去看待人,而应该站在事实的角度去看待牛和鹅。

聪明的人往往会从生活中的小事悟出大道理,而这些道理总是指引着他的人生道路。

作者任大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信请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为什么小时候金奎叔的话他还会记得呢?

5、完成练习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他告诉了我。

四、深化主旨,拓展延伸

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明白了对待生活中的事物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看,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就这一篇课文来说,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你也会得到不同的收获。

从金奎叔的话我明白了。

从劝诫鹅的角度,我会对鹅说。

从告诫牛的角度,我会对牛说。

板书设计

牛和鹅

我金奎叔

怕鹅不怕鹅

鹅欺鹅逃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单元主题入手,轻松导入新课,初步使学生建立“角度”意识,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接着,从“童趣”着眼,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童趣的段落,学习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体会欺牛与怕鹅,反复练习朗读,读出欺牛时的毫不在乎,被鹅欺时的狼狈不堪,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然后,由欺牛怕鹅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人们都说: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是不怕人的。

”这样学习可能会容易让学生对本文的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接下来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后几个自然段,重点研读金奎叔的话,学习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鹅到后来的不欺牛也不怕鹅的,从而使学生悟出同样一件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

 

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们”害怕鹅,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一道理。

【学情分析】

由于课前已经让学生回忆、复习低年级学过的《小马过河》,学生已经对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一道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再结合课文的学习,学生理解这一道理并不难,难的是学生不易将这一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联系,处理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慎重地对待疑问。

(4)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来进一步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2.方法与途径:

(1)让学生反复读文,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展开有的放矢的学习。

(2)引导学生分段,理清文章脉络。

(3)通过情感朗读,进一步体会句子的含义,从中受到启发,同时积累

好词佳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将学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抓住主要句子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4.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通过有感情朗读及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主要情节,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2.学生学会分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慎重地对待疑问。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教学难点:

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这句话的含义。

通过朗读感悟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准备】

利用远程教育网下载图片、制作电脑课件,教师准备两个苹果、小刀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幻灯片1)

1、教师出示两个苹果,分别用纵切和横切的方法切开这两个苹果学生观察切面是否一样。

2、以《小马过河》中松鼠和老牛看小河的深浅引入。

为什么同一条河两个人的说法却不同呢?

3、小结:

同样的苹果,因为切法不同,我们看到的切面截然不同,同一条河,松鼠和老牛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小河,所以他们看小河的深浅就有了很大的差别。

所以说,同一个事物,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他,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任大霖的文章《牛和鹅》,看看他是怎么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导读课文,激发求知欲望(幻灯片2、3)

教师出示牛和鹅的课件图片,质疑:

牛体型庞大,鹅体型较小,可作者小时候却非常怕鹅,而不怕牛,反而经常欺负牛,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才让作者改变了看法,再也不怕鹅,也不欺负牛了,大家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先来走进课文的第一部分吧!

三、抓重点词句,感悟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学习第一部分:

1、作者一开始就点明了大家对牛和鹅的认识,我们来齐读第1自然段,看看大家是怎样看待牛和鹅的。

(幻灯片4)

2、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认识,而且都很相信这句话,所以我们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4自然段,抓住三个“敢”和两个“才敢”体会我们不怕牛,怕鹅。

学习第三部分:

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

但是后来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底是什么变化呢?

请你读一读12、13自然段,画出作者态度变化的语句。

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

究竟是什么事让作者改变了看法呢?

1、教师范读5-7自然段,学生跟读,看看鹅是怎样追赶我们的?

又是怎样欺负我的?

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就像眼里没有我们似的。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了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幻灯片5)

2、把自己想象成鹅,指名朗读。

从读中你体会到什么?

(鹅不可一世)

3、鹅这样欺负我,我表现得怎么样?

用一个词形容我此时的样子。

(狼狈不堪)

4、作者的描写为什么会如此生动呢?

体会作者除了抓住鹅的动作、神态、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外,还使用了象声词,引导学生在写作方法上受到启发。

5、我们害怕鹅,可是有一个人不怕,谁啊?

金奎叔是怎么做的?

默读第8自然段,找出句子读一读,看看金奎叔怎么不怕鹅。

(幻灯片6)

6、刚才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样了?

7、鹅还是那群鹅,而我和金奎叔在它们面前表现得怎么会截然不同呢?

默读9-11自然段,画出金奎叔说的话读一读。

(幻灯片7)

(出示句子:

金奎叔说:

“让它这样看好了!

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

记住,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

(1)你理解金奎叔说的话了吗?

(不要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而被它吓倒了。

(2)让我们也记住金奎叔说的话,齐读句子记住金奎叔说的话。

(3)小结:

由于我怕鹅,所以鹅欺负我,而金奎叔不怕鹅,鹅反而怕金奎叔了,我们对待鹅的态度不同,因而结果也不同。

8、我记着金奎叔的话,所以以后一直不怕鹅,有什么可怕的!

因为我明白了一句话:

(出示幻灯片8)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9、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引导学生思考两半句分别是从谁的角度说的,以接读的方式理解。

(教师)从鹅的角度出发,(学生)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教师)但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学生)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同样,对牛而言,(幻灯片8)(教师)从牛的角度出发,(学生)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教师)但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学生)可我们实在比它弱呀!

(从这句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0、小结:

因此,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板书: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你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后,教师列举一些事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

)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那我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会运用它来解决问题吗?

(出示一典型事例,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道理来解决。

)(幻灯片9、10)

2、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结

果,对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慎重地对待疑问,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正确地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3、出示三个句子,读一读,记一记。

(让学生对这一道理的感悟上升到更高一个层次)(幻灯片11)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五、课外小知识:

牛鹅换眼(教师讲神话故事)

六、作业:

(幻灯片12)

1、仿照文中作者的写法,描写一种小动物。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文中的好词句.

 

板书设计:

牛和鹅

害怕不怕

欺负害怕

角度不同

我金奎叔

结果不同

[教学反思]:

本节课始终贯穿了问题质疑、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指导朗读及学生有感情朗读,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学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认知领域,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天真、稚嫩而又独到的看法,无不饱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