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5732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docx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的含义

健康定义是: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残缺,而且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完好状态。

”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躯体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适应功能都处在完好状态,才能称得上是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既能适当地评价自我接受自我,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既能适应自己所面临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现实环境,又能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且具有良好的自我节制和调控能力,并在认知功能、情绪反应活动和意志行为方面都能处在比较积极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们都知道,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的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并且因为心理问题到心理诊所寻求心理帮助的人也越来越多。

那么怎么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

  所谓心理健康,其实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事人能够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发挥本身的能力和潜力。

心理健康具有下面7个具体的标准。

一、理解自我,悦纳自我

  有一个人永远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自我。

孔老夫子说过:

“知己者明,知人者智。

”我们只有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我们才有可能是幸福的,是健康的。

  了解自己的长处,我们会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缺陷,我们才会少犯错误,避免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二、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人生活在由他人构成的社会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离开了他人,离开他人的帮助,人将无法生存。

  有心理学家统计,人生80%左右的烦恼都与自己的人际环境有关。

对别人吹毛求疵,动辄向他人发火,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际交往的分寸,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三、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我们可能没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我们的工作可能也不尽如人意;我们的爱人可能也不精明能干、体贴入微;我们的孩子可能也不都聪明伶俐、顺从听话;我们也可能正在遭遇着挫折和磨难……但是,我们只有先正视这一切,接受这一切,在此基础上,才有改变的可能性。

只有认清现实,接受现实,脚踏实地,我们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四、 承担责任,乐于工作

  除了襁褓中的婴儿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工作。

儿童要尊重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成年人要承担家庭和社会的重担,在工作中获得谋生的手段并得到承认和乐趣。

所以,失业给成人的打击不仅是经济上,而且是心理上的,它会使人丧失价值感,带来心理危机。

  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从工作中得到乐趣的人,才是真正成熟、健康的人。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

芬奇说:

“劳动一日,方得一夜安寝;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

而逃避责任、逃避工作只能使人感到烦躁和悔恨。

  五、能适当地表达情绪

  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开朗、自信和满意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反之,经常性的抑郁、愤怒、焦躁、嫉妒等则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

  当一个人心理十分健康时,他的情绪表达恰如其份,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

 六、 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人所有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有一则印度谚语说: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人格,人格决定命运。

我们的性格和命运正是由我们自己每时每刻的行动自我雕塑而成。

  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

人的心理行为表现是与人的不同阶段的生理发展相对应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往往具有不同的心理行为特征。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和性别特征,这意味着心理发育有问题。

心理健康的维护

   第一、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习惯化了的生活活动形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卫生习惯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一般来说,起居无常、饮食无序、运动过少、吸烟、嗜酒、吸毒和不良性行为等都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卫生习惯。

        健康生活方式应包括;首先,起居有常,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8小时左右);其次,一日三餐,平衡膳食,每天坚持吃早餐;再次,控制体重,保持在正常水平。

最后,适量运动,每周至少有2-3次体育锻炼;不吸烟、少饮酒。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使人身体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就能给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基础。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第二,讲究心理卫生。

所谓心理卫生指的是人们应如何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避免和减少发生心理失调和精神疾患的原则、方法和措施。

讲究心理卫生,首先要注意用脑卫生。

用脑卫生除了避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有害影响之外,主要是指在使用大脑时候要讲究科学用脑,就是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避免大脑的过度疲劳以致功能衰弱,特别是应有充足的睡眠。

其次,讲究心理卫生是要避免或减少心理失调或精神疾患的发生。

第三,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时排除各种负性情绪。

人的情绪活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积极的。

良性情绪,如高兴、愉快、喜悦等,它能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增添新的活力,发挥机体的潜能,改善人的生理心理功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二是消极的负性情绪,如愤怒、焦虑、恐惧、抑郁等。

负性情绪的作用有两面性,一方面可有利于个体为适应恶劣的环境刺激而斗争;但另一方面,负性情绪往往以强烈的激情状态或持久的心境而出现,使人的头脑失去冷静,可能导致意识模糊,或精神颓丧、意气低沉,使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被歪曲,意志行为反应受到扰乱等,从而影响人的整体心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并使心理健康遭受严重的损害。

第四,培养和完善健全的人格。

人总是按照自己既有的人格来观察外界事物,思考问题,产生相应的态度和情绪体验;同时对外界环境刺激采取一定的对付策略,并做出一定的行为反应。

这样,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就能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评价客观事物,采取恰当的态度,体验正常的情感情绪,做出正确合理的行为反应;因而有助于人们顺利地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更能有助于人们有效地去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环境,从而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

人类是一种群体动物,过的是群体生活,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

通过群体的社会生活和交往活动,一个人就能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或其他社会群体进行交往和联系,特别是与志趣相投的伙伴、朋友、同学和同事在一起,更能推心置腹地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这样就能从中得到启发、疏导和帮助。

通过积极参与经常进行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得以不断地扩大,不仅可以使人交流经验、增进理解、开阔视野、开朗心胸,还可以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这可以使人感受到与社会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离的体验以及充足的社会安全感、责任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一个离群索居,孤芳自赏,生活在社会群体之外的人,是不可能做到心理健康的。

如何面对挫折、化解压力

在你非常重视的一门功课或一次比赛上,你可能有一次搞砸了;你正急着往学校赶,可是自行车的链条忽然断了;你的一个同学可能在你热情地与他/她打招呼时,对你不理不睬;你的爸爸或妈妈可能没有理由地责骂了你一通;上课时,你积极地举手发言,可是老师总是提问别人;你最害怕当众发言,可是老师偏偏要让你下星期在班会上进行讲演……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感受到压力,体验到愤怒、痛苦、无奈、伤心等等的不良情绪。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心理学家对此提出了很多建议。

  

(1)深呼吸

  在遇到挫折、感到压力时,一个最简单易行的处理方法就是深呼吸。

人在紧张时往往会下意识地屏息呼吸,血液中的氧气反而减少了,但是人的大脑需要充分的氧气供应才能正常的思考,所以,人在紧张时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加思考的错误反应,如骂人或打架等。

在紧张时,先不要做反应,而是深深地吸几口气(一般别让对你不友好的人注意到),这样一来有了思考的时间,二来也给大脑补充了营养。

 

(2)文字法

  在感到痛苦、难受时,将自己的感受、经历、想法统统写出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要考虑形式,也不管内容是否连贯,只要是当时想到的,都可以写。

 (3)涂鸦法

  拿一只铅笔、彩笔在一张大纸上随意涂抹,说不定你能在解决情绪问题的同时,创作出一幅高水平的抽象画。

 (4)运动法

  选择一种运动方式,让自己的心情在运动中慢慢平静。

例如,你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到操场去跑上几圈,或者去打一场球,练练拳击,等等,在肌肉的运动和舒畅的汗水中,让挫折感慢慢消散。

 (5)喊叫法

  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喊几声,大哭一次,让情感得到尽情的发泄,不过最好别让对自己不友好的人看见,要不然那种怪异的眼神也会让自己难受。

当然,你要不在意这种眼神也没关系。

 (6)渐进式放松法

  让你身体某一部分的肌肉(比如胳膊)尽力绷紧,然后再有意地让肌肉放松。

让身体每部分的肌肉依次进行紧张和放松,你的身体会变得轻松、舒畅,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紧张。

 (7)想象法

  你可以随意想象一些让自己感到舒适的事情,例如:

躺在海风吹拂的棕榈树下;钻入一个坚固的地下城堡里,听着炸弹在上面爆炸,但是不能伤害你分毫……在这样的想象中,你的挫折感、压力感会渐渐地减轻!

 (8)自我激励法

  人需要激励,而自我激励比外部的激励更可靠,因为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什么时候需要激励。

会自我激励的人,好比自己随身带了个急救包,可以随时打开,医治自己心灵的创伤。

人在遇到挫折、感到痛苦时,最需要激励,但是,人们往往在这时会受到责备,或者进行自责,所以,保持健康的心态需要进行自我激励,换句话说,心理健康的人,会进行自夸!

特别是在遇到挫折时,他们会在内心深处对自己进行表扬!

  “我是一个坚强的人!

  “困难只会增加我的勇气!

  “我随时随地都可以保持理智的头脑!

  “我是一个独特的天才!

 (9)积极行动法

  俗话说,“扫帚不到,灰尘是不会自己跑掉的”,化解不良情绪的目的还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问题不解决,情绪更会越来越恶化。

所以,遇到挫折时,我们只有面对问题,充分准备,勇敢、积极地解决问题。

例如,你不得不进行一次你感到害怕的演讲,那么只有提前准备材料,书写提纲,预先练习。

在走上讲台时深呼吸,进行自我鼓励,然后大胆地发言吧。

随着你演讲的进行,你可能发现,原来不过如此,并且从此之后,你可能变得热爱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了。

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人正是在挫折和压力之下百炼成钢,逐渐成熟起来。

聪明等于勤奋,努力就是幸福

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是很容易受周围成年人的影响的,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人通常就是家长和教师。

然而,老师和家长经常会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好、不努力学习的学生说:

“假使你更努力一点,你就会变成班上最好的学生”,“你很聪明,你就是不努力,你要努力了,你一定能够学好”,等等。

正是这样的话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不敢努力学习了。

一个班里有那么多学生,很多学生学习都很努力,学习的知识也有一定的难度,为什么这个学生努力了就一定能够成为“最好的学生”呢?

所以,这个学生不用功学习,家长和老师这样说:

“你很聪明,就是不用功”、“你要是不偷懒,一定能成为班上最好的孩子”,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得殊荣,那么他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冒着失去荣誉的危险?

很可能如果他不再懒惰时,人家便不会再认为他怀才不露了。

如果他努力学习了,一时间之内没有成为“班上最好的孩子”,还有可能被人家评价为“脑子笨”。

  所以,老师和家长上述的评价,使一些孩子对于问题总是尽量逃避,也不肯轻易和人一较短长。

别人多少都会认为,假使他不是这么懒的话,他一定能应付他的困难。

  “懒”孩子自己也在这种想法里找到了安慰:

“只要我肯做,哪件事我做不了?

”而当“懒”孩子失败时,他也能够稍微保持一点自尊,他会对自己说:

“我只是懒,不是无能。

  “懒”孩子的另外一个好处是:

当他做了一点点动作,表现出想学好的意思时,别人就会夸奖他。

别人看到他好像改变了,便急着想刺激他痛改前非,给他很多奖励。

同一件工作,假使是勤快的孩子做的,很可能不会受到这么多重视。

心理学家认为,每一名青少年都有一种追求进步、取得成就的愿望,他们愿意付出努力,抛洒汗水。

但是,青少年也需要周围人的重视和关注,他们也害怕失败,害怕自己努力了,仍然得不到成就感,得不到好的评价。

学生们应确立正确的观念,如:

  聪明=勤奋“聪明就是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操劳”

努力=幸福“努力是获得自信和幸福的唯一源泉”

学生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发展能力、取得成就、赢得赞誉才会获得自己独立面对世界和社会所必需的信心;在上面所说的正确观念指引下,同学们才能够放心大胆地去努力、去操劳、去学习,而不用担心成为“笨蛋”、丧失自信。

当我们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去努力,我们就能取得成就、快乐和自信。

  我国有句谚语叫“笨鸟先飞”,家长和教师在教育中经常引用这句谚语,其实从根本上讲,这个谚语是错误的。

在自然界中,最先发现危险和食物而最先飞起的大雁通常是最聪明的,首先发现偷袭的狮子并最先奔跑的头羊也往往是最机敏的、最强壮的;在人类社会中,也同样如此,把握先机、最先反应的人永远是有智慧的人,不知疲倦、辛勤工作的人也通常是最聪明、最幸福的人。

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大胆地投入精力吧!

只要这件事情对社会没有危害,只要这件事情对你的成长有利,你越为之付出努力,你越会感到幸福,脑子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如何看待失败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关于“失败”的著名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有一批狗在一个很简单的任务上都失败了,那么狗的“字典”上是怎么出现“失败”这个词的呢?

  实验中,有一个很大的笼子,底是铁做的。

笼子中间有一个栅栏,把笼子分为两半。

把狗放进笼子的一边,在笼子底上通电,狗受到电击,感觉到尖锐急剧的刺痛,于是狗就会很快地跳到笼子的另外一边去,从而躲避电击。

在另一边受到电击时,这些狗又会很〖JP3〗轻松地跳回来,到没有通电的一边去。

这个任务是很简单的,随着通电的部位变化,狗就在这个箱子中间跳来跳去,象穿梭一样。

因此这个箱子也被形象地称为“穿梭箱”。

  但是,有另外一批同样的狗,它们在穿梭箱中受到电击时,不做任何跳跃和挣扎,只会浑身发抖,低声哀鸣,一幅失败的可怜样。

为什么这些狗会表现出这种任人宰割的惨相呢?

原来,心理学家在把这些狗装进穿梭箱前,对它们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把这些狗栓在一个柱子上,时不时地用电刺激他们,狗受到电击后会挣扎、跳跃、咆哮,但是无论它们如何挣扎,都摆脱不了电击的折磨,经过几天数十次的电击和无效的挣扎后,这些狗都放弃了努力,在受到电击时,只是爬在地上,瑟瑟发抖,低声哀鸣,再也不挣扎了。

这时,再把这些狗放进穿梭箱中,对这种轻轻一跃就能摆脱的电击刺痛,它们也认了。

  还有,我们都知道动物界的大力士大象,在经过人的训化后,用一根麻绳栓在一个很细的竹杆上也不会挣扎。

为什么呢?

原来在训练的过程中,训象员先是用铁链把大象栓在牢固的铁柱子上,野性未训的大象最初会拼命挣扎,但是怎么挣扎也没有用。

这时,训象员在一边对它们进行温柔地服侍和教化,最后大象放弃了挣扎,并学会了为人服务的杂耍。

可以说,尽管大象在一些马戏杂耍上取得了令人叫绝的成功,但是它们接受了被绳子栓在一个柱子上(不管绳子和柱子的粗细与强弱)不能挣脱这一“事实”或“命运”,它们在试图摆脱束缚这一点上自认失败了。

  人当然比狗和大象聪明,把人囚禁在一个地方的时候,不管原来有多少次失败的经验,他们总会试图逃脱并且会不断想出办法,不是有很多人九死一生历尽千辛万苦从戒备森严的监狱中越狱而逃吗?

但是,在某些场合下,人是否也同样会像上述的狗或大象一样自认“失败”的命运呢?

  挖井的人,在预计见到的水的深度,每往下再挖一锨,如果仍然见不到水,对他就是一个打击,经过数百数千次这样的打击,他就会自认倒霉,就会认为自己选错了地方,“看走了眼”,骂骂咧咧地到别的地方去了,结果另外一个人可能就在他放弃的地方,往下仅挖几尺就喝上了甘甜的井水。

  满心希望讨老师喜欢的所谓“差生”,由于经常受到一些不负责任的老师的责骂,由于自己基础差,不管怎样努力也得不到老师的好脸色,结果他就可能破罐破摔,放弃了努力,甚至走上了与老师故意捣乱的道路;不善交往的腼腆的人,在跟人接触的时候,老是冷场,老是感到不自在,不快乐,结果认了“命”,过起孤独的生活,开始回避所有的人……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事件的主人,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感到灰心丧气,认为不得不放弃了,一句话,他们觉得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失败了。

  其实,有时候的所谓失败,其实就是自己的一种感觉,是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行动多次受阻而产生的绝望感,是自己在自己心中滋养起来的“纸老虎”。

对于这种吓人的张牙舞爪的纸老虎,你不打,它是不会倒的。

  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可能会做错,可能走了弯路,可能离原来的目标更远了,但是,这一切都是宝贵的体验和收获,是索尔克博士所谓的“200”次发现之一,如果我们愿意进一步地尝试和努力,那么原来的错误就是我们前进的阶梯。

  但是,如果我们在挫折之后对自己的能力或“命运”发生了怀疑,产生了失败情绪,想放弃努力,那么我们就已经失败了。

所以,有个伟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仅从字面上严格地扣起来,心理学家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以为换个表达方式可能更好一些,那就是:

错误和尝试是成功之母,而失败仅仅是自己的一种感觉,一种绝望的感觉。

在客观世界中,没有什么失败,失败仅仅存在于“失败”的人的心中。

失败的人在经过几次挫折后,在自己的心中为自己设置了界限,他们不再试图努力去超越这个界限了。

心理健康新概念

近年来,国外心理学家们仿照智商,提出了“情商”的新概念。

所谓情商,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指示。

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情商与智商同样重要,是个人迈向成功的一个要素。

美国心理学家高曼综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情商与智商不同,它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由下列5种可以学习的能力组成的:

 

1.了解自己的情绪。

能立刻察觉自己的情绪,了解产生情绪的原因。

2.控制自己的情绪。

能够安抚自己,摆脱强烈的焦虑、忧郁,以及控制刺激情绪的根源。

3.激励自己。

能够整顿情绪,让自己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增强注意力与创造力。

4.解别人的情绪。

理解别人的感觉,察觉别人的真正需要,具有同情心。

5.系融洽的人际关系。

能够理解并适应别人的情绪,维持融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这些“情绪特征不仅是生活波折的动力,从而让智商发挥更大的效应,而且还是影响个人健康、情感、人际关系的重要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情商为人们开辟了一条事业成功的新途径,它能使人们摆脱过去只讲智商所造成的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态度。

告诉人们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调整,正确面对情绪的变化,同样有开创美好前景的机会。

塑造健康的心理

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项统计显示:

要求提供心理咨询或矫治的来访青少年中30%是由于学习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

而团省委的一次调查数据也显示:

有68.9%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21.5%的学生“说不清”,仅有9.5%的学生轻松地感到学习“没有压力”,有35.9%的中学生已经把“学习太累”当做自己学习劲头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塑造健康的心理有助于青少年确立积极的生活目标与态度,培养健全的人格与个性。

同学们要正确缓解压力。

痛苦、挫折、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面对,青少年要以积极的健康愉悦的心理正确认知和评价压力,要充分认识到:

生活中,快乐与痛苦并存,生活中的挫折、冲突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要掌握一些虽不能治本,却在具体情境中有其实用性的生理放松的方法,如通过控制呼吸、心跳等生理反应来从外到内改变情绪;要提高应对纷繁复杂现实生活各种挑战的能力;青少年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培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