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5800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7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

某住宅小区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立项建设节能评估报告书

前言

第一节评估目的和意义

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资保障。

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少、国内保障程度低,从长远和总量上看能源供给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将大幅度上升。

21世纪头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能源领域面临严重问题:

一是储量不足,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二是能源利用效率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三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四是大量进口石油严重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

能源大量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节约能源是解决上述矛盾的现实选择。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强调: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温家宝总理指出:

“要从国家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省、市政府也相继对资源节约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对资源、能源的浪费问题突出,建筑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潜力很大。

随着城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建建筑将继续保持一定增长势头。

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能源资源的承载能力,注重城镇发展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因此,全面实施节能管理与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扎实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所做的研究表明,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节能力度,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可从2000年的13亿吨标煤增加到23亿吨标煤,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约为2.9%。

如果不坚持节能,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也可能达到31亿吨标煤甚至更高。

节能评估是以科学系统的方法,分析项目在生产中的能耗情况和能源管理情况;项目用能合理性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陕西省有关政策;项目设计是否符合中国节能大纲及行业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其能耗水平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

通过对项目用能情况的分析,使项目用能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在项目决策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各项设计指标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避免项目低水平、重复和盲目建设,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和国家有关节能政策的落实,促进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评估过程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家发展改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6号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本)的有关规定,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保障项目建成后在节能、节水及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落实好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通知精神,根据国家及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有关要求,受某的委托,我公司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对“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项目”进行节能评估。

评估主要采用政策导向判断法、标准对照法、类比分析法、单位面积指标法,编制完成了本评估报告。

具体节能评估流程如下:

 

评估工作流程图1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评估目的和意义

节能评估是依据国家和当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对建设项目用能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估,提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对策措施,为项目核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目的和意义如下:

(1)通过本次评估明确项目耗能情况,了解项目是否达到所处行业的相关耗能方面要求;通过对项目用能系统和用能单元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总结项目存在的节能方面的问题和下一步可以开发的节能潜力;

(2)评估该项目的用能合理性,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陕西省有关规定,是否符合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及行业节能标准,以及其能耗水平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

(3)通过评估本项目在决策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本身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各项指标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以促使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与能源利用的协调发展,避免建设工程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趋势,促使产业结构升级,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4)通过对项目用能情况和用能单元的评价,结合国家、陕西省及西安市节能政策的要求,以及项目所处行业的技术规范,最终从节能角度回答项目的可行性,对项目提出合理有效的节能措施和建议。

1.2评估依据

l.2.1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主席令第77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家主席令72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家主席令第33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主席令第4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83年3月1日

(8)《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

(9)《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号

(10)《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1.2.2部门规章及文件

(1)《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6号令)2010年9月17日

(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本)

(4)《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发改委、环保部令第16号)

(5)《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

(6)《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7)《关于印发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指南的通知》(发改环资[2008]704号)

(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9)《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7号)

(10)《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公告2005年第17号)

(11)《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2006年12月01日)

1.2.3合理用能方面标准

(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T17167-2006)

(3)《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l9761-2005)

(4)《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5)

(5)《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

(6)《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2008)

(7)《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2000)

(8)《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2009)

(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2.4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和技术导则

(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公共建筑节能评审标准》(DBJ/T01-100-2005)

(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8)

(5)《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

(6)《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1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19-2002)

(1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4)《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1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

(2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2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1.2.5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

(1)《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7896-2012)

(2)《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3-2003)

(3)《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4-2003)

(4)《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415-2003)

(5)《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3-2004)

(6)《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l9574-2004)

1.2.6项目文件和资料

(1)某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工程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委托书。

(2)某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工程相关数据,资料。

(3)某提供的相关文件等。

1.3评估范围和内容

1.3.1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的范围为某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工程运营后的用能状况,重点评估范围包括建筑节能设计、供电系统、供水系统、天然气输配系统、主要能耗设备节能措施等。

1.3.2评估内容

(1)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项目能源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应采取的节能措施和建议;

(3)建筑布局及维护结构的合理性分析,以及公用工程系统的合理性分析;

(4)项目能源消耗总量及能源品种选择的合理性比较分析,项目能源供应保障情况;

(5)建筑能耗情况及能耗指标:

项目综合能耗情况、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的计算,与国内能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6)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效指标,供、变电系统的能效指标和节能措施;

(7)所采取节能措施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能源管理,能源消耗计量的配置情况;

1.4评估工作程序

(1)接受业主委托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签定节能评估合同;

(2)选择评估人员,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熟悉相关专业技术、统计分析、企业管理、节能知识的专家组成评估小组;

(3)确定节能评估的目的、意义、工作内容、评估范围和要求;

(4)查找相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考察现场情况,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计算考核、综合评估;

(5)划分评估单元,对项目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系统评估,挖掘项目节能潜力,提高项目节能水平;

(6)根据项目节能评估初步结果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比较,分析其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要求,并提出节能措施和建议;

(7)做出评估结论;

(8)编写评估报告。

 

第二章项目概况介绍

2.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某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19日,位于高陵县南新街,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

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建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

自成立以来运行稳健,效益良好,整体形象和社会信誉不断提高,全力为城乡人民营造绿色生态家园。

2.2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2.2.1项目建设概况

项目名称:

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工程

单位名称: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

项目地址: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2.2.2项目背景

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属先导性产业,不仅能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发展可带动建材、冶金、机械、化工、机电等50多个物质生产部门以及金融、旅游、商业、服务业等的发展,是新一轮经济启动的先锋,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条件,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作为西部连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桥头堡,交通枢纽中心,具有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十一五”期间,西安市经济将持续增长,保持13%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五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2544亿元,财政总收入预计突破100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9720元,比2005年增长1448元。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西安北郊政治中心位置的确定,西安北城第一重镇高陵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凸显。

因此,其居住文化娱乐的支出也不断提高,同时对居住环境和生活品味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项目的兴建,将会促进高陵县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将进一步增进高陵县城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整体发展思路,发挥自身优势,强化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改善新区居住环境,提升品牌开发水平,给市民创造一个高品质人居的生活空间。

对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卫生、环境的改善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群。

2.2.3项目规模及设计技术指标

本项目由3栋16F高层公寓,4栋12F公寓,17栋3-4F公寓,42栋低层花园洋房,1栋幼儿园组成,其中公寓楼层高均为4.85米,按复式户型设计。

本期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85647.89㎡,其中净规划面积为157183.87㎡。

总建筑面积约20万㎡。

建筑密度21.88%,绿化率30.52%,容积率1.28,容纳户数2155户,入住人数6896人,停车场容量为1220辆。

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设计技术指标如下:

2.2.4建设内容及总平面设置

2.2.4.1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本项目由3栋16F高层公寓,4栋12F公寓,17栋3-4F公寓,42栋低层花园洋房以及一栋3F幼儿园组成。

2.2.4.2项目规划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规划用地基本方正,座北朝南,稍微偏东。

基地内部地势基本平坦,四周开敞,地块西南角相邻为昭慧文化广场。

本着生态合理、科学宜居,尊重现状的原则,对总平面布局做了合理安排。

良好的采光通风与合理的建筑朝向是居住建筑所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本项目严格遵循套型任务指标与各项现行相关规范,对该地块进行了合理布局。

2.3项目用能方案

2.3.1供暖工程

本项目小区不设锅炉房,根据高陵县规划,项目建成后,市政供热管道将铺设至项目拟建地,可采用集中供热方式解决冬季采暖。

2.3.2供电工程

小区变配电所设在地下室,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11000KVA,采用地埋式环网供电方式,配电电压380V/220V,拟由高陵县供电局引入,以P600型应急自启动柴油电机组作为一、二级负荷在正常工作电源断电时,即可通过电源切换从变压器的低压侧工作电源切换至备用电源上,从而满足了一、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

2.3.3天然气工程

项目拟建地附近已通天然气管道,小区住户燃用天然气由高陵县天燃气公司通过供气管网调压后送至各用户。

2.3.4给排水工程

(1)水源

小区新鲜水源来自高陵县城市给水管网,目前该给水管网已铺设至拟建项目所在地。

(2)给水

小区用水为小区附近的DN300的市政给水管网。

设计拟从小区不同方向引入2根管径为DN200的市政给水管,作为小区给水水源,常水压约为0.16Mpa。

小区居住建筑楼地面3层直接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4~16层由低位生活调节水箱、生活给水变频水泵组联合给水。

小区采取竖向分区并联供水。

(3)排水

根据现状调查以及实际情况,在本项目建成之前市政污水管网可以铺设至项目所在地。

项目设计采用雨、污分流制。

区内设雨水收集管道,就近排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高陵县县城污水处理厂。

第三章项目所在地概况及能源消耗、供应情况

3.1自然环境现状

3.1.1地理位置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大西安规划中的泾渭新区,西邻渭北第一古塔——昭慧塔,南邻省级重点高陵一中,北邻西阎引线,东邻西阎高速,紧邻未来重点旅游景区——昭慧广场。

高陵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泾、渭河两岸,西安市辖域北部。

境内地势平坦,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海拔357.5-414米。

泾、渭二水自西向东流经县境南部,于马家湾乡泾渭堡村东北交汇,将全境切割为泾渭河北、渭河南和泾渭夹角3个自然区。

东靠临潼区,南接未央、灞桥区,西望咸阳渭城区、连三原县、泾阳县,北望阎良区。

本县地平土肥、物华天宝,水利化程度高,机械化实力强,古有“黄壤陆海”之称,今誉为八百里秦川的“白菜心”。

3.1.2地形地貌

(1)地形概况

高陵县总面积294km2,大面积为泾渭河冲积平塬区(一级阶地),小面积为黄土残塬(二级阶地)及河漫滩。

泾渭河一级阶地在县境大面积分布,属关中冲积平塬的一部分。

阶面平坦,高出河面5~20m。

由全新统早期冲积层和底部粘质砂土、砂及砾石层组成,约占县境总面积的76.7%左右。

泾渭河二级阶地分布张卜、马家湾一带的奉正塬(白莽塬)与鹿苑塬(梁村塬)区,属残塬地貌。

阶面微向河谷倾斜,高出河面20~30m,高出一级阶级3~12m。

上部为更新统晚期风积黄土层,下总数晚更新统早期冲积砂、粉砂质粘土、卵石层。

占全县总面积的14%左右。

泾渭河漫滩分部于泾、渭河两侧,地面平坦,高出河面0.7~7m,常被水淹没。

由全新统晚期冲积层和下部粘质砂土、砂、砂卵石组成,约占县境总面积的3.7%左右。

⑵地貌特征高陵县全境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海拔357.5~414m,相对高差56.5m。

北部平川,偏南部为塬、滩。

平川地总势由西北向东南以1.8%~2.7%的比例倾斜,中间有少量槽、碟洼地分布。

塬地总体窄平,台升较低,略有起伏,由西向东以1.3%~3%比降倾斜。

塬面上有条形沟,为水冲涮而成,各向塬的南、北向敞开。

滩地总势低平,海拔357.536m,由西向东比降为0.7%~2%。

3.1.3工程地质

高陵县位于关中盆地中部,处第四系固市凹陷与西安凹陷之间。

地层属华北地区层,汾渭分区,渭河小区。

地质构造简单,地表出露地层单一,全境地表均被第四系覆盖,局部地段有第三系出露。

未见基底岩裸露。

本县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汾渭断陷渭河断陷区域,地表覆盖层深厚,基底隐状断层很多,主要有宝鸡~咸阳~渭南断层及泾阳~高陵~渭南断层组成一地垒式结构的构造形式。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建设场地位于县城城区,场地地基土层主要由人工填土、黄土状粉土、粉细沙及粉质粘土组成。

3.1.4地表水系

高陵县境内的河流主要有渭河、泾河和黑牛河。

渭河为黄河最大支流,源出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自咸阳市渭城区东北入县境马家湾乡,在泾渭堡村东北与泾河交会后,至张卜乡夹滩村入临潼境。

境内流长22.5公里,河宽1—1.5公里。

泾渭会流以后,多年平均径流量55.7亿立方米。

 

泾河源出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东麓,自泾阳县高庄乡和崇文乡的东界入县境姬家乡,流经崇皇乡至马家湾乡泾渭堡村东北入渭河。

境内流长13公里,河宽1公里左右。

多年平均径流量0.66亿立方米。

每年7—9月为洪汛期,12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

二水在汇流后的一段河道内像两条平铺的清色和淡黄色布带拼在一起,向东移动,色泽界线非常鲜明,形成举世皆知的“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

黑牛河由西安市灞桥区北入县境,经新筑北向,至耿镇渭河大桥西侧入渭河。

河水细小,旱季常涸。

本工程附近地表水系为泾河、渭河,本工程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全部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高陵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会对当地地表水产生明显影响。

3.1.5地下水

据本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报告资料,地下水资源约为4631万立方米,包括天然补给、灌溉回归、重复利用。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6787万立方米/年,主要为潜水和混合层间承压水。

全县分为3个含水岩组、5个区:

(1)泾渭河一级阶地地下含水岩组。

含水层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由细变粗,由薄变厚,埋深8—15米,厚度10—20米,水位埋深2—10米。

单位涌水量7—33立方米/时米。

(2)泾渭河二级阶地地下含水岩组。

张卜至船张到毗沙台塬区,含水层埋深15—35米,厚25—43米,水位平均埋深10—35米。

单位涌水量6—20立方米/时米。

梁村塬区,含水层埋深20—30米,厚30米左右,水位埋深20—40米。

单位涌水量10立方米/时米左右。

(3)泾渭河高漫滩地下含水岩组。

泾河高漫滩区,含水层埋深8—10米,厚20米左右,水位埋深5—10米。

单位涌水量25立方米/时米左右。

渭河高漫滩区,含水层埋深5—10米,厚20米,水位埋深小于10米。

单位涌水量10—30立方米/时米。

 

3.1.6气候气象

高陵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大陆性季风影响,多雾寒冷少雨雪,春季为干燥多风,气候多变雨量偏少,常年雨量偏少。

据气象测量,全年无霜期为212天,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兰五均气温13.2℃,年均日照2247.3小时,全年平均气压972.1Pa,年降水量540mm左右,年平均湿度值70%。

全年大风以东北风最盛行,其次是西南风。

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夏季多西南风,秋似冬,春似夏。

年平均风速2.2m/s,最大风速16m/s,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为44cm。

3.1.7地震

根据陕西省地震局颁布的《陕西省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可知,本区地震烈度为VII度。

3.2社会环境概况

3.2.1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

高陵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位于西安市辖域北部。

全县辖4镇4乡,88个行政村,740个村民小组。

总面积294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950人。

总人口2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9万。

3.2.2国民经济概况

“十一五”时期是高陵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大跨越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培育五大支柱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是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地增长态势。

“十一五”经济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高陵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7-2009连续3年年跻身“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行列,并且不断进位,2007年排名第八位,2008年名次提升至第七位,2009年跃居第五位;2008年首次闯入西部百强县行列,位居93位,2009年西部百强县排名大幅提升至74位,成为西安市惟一进入西部百强的县份。

“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得“中国具有发展潜力县”、“中国金融生态县”、“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等多项殊荣,被世界著名品牌大会评为“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有力地提升和扩大了高陵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未来五年冲刺“创业环境最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