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016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7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docx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

LTE无线参数及KPI指标优化

一、LTE小区选择及相关参数

1.1小区选择S准则:

UE进行小区选择时,需要判断小区是否满足小区选择规则。

小区选择规则的基础是EUTRAN小区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测量值,即:

RSRP。

驻留小区的条件要求符合小区选择S准则:

Srxlev>0。

Srxlev=Qrxlevmeas-(Qrxlevmin+Qrxlevminoffset)-Pcompensation;

Pcompensation=max(PMax-UEMaximumOutpower,0)

各参数含义如下:

1、Srxlev:

小区选择S值,单位dB;

2、Qrxlevmeas:

测量小区的RSRP值,单位dBm;

3、Qrxlevmin:

小区最小接收电平,单位dBm,目前集团规定为:

-128;(该参数可影响用户接入)

4、Qrxlevminoffset:

减少PLMN之间的乒乓选择,此参数只在UE驻留在访问PLMN(VisitedPLMN)时,周期性地搜寻更高级别的PLMN时使用;

5、PMax:

UE在小区中允许的最大上行发送功率;

6、UEMaximumOutpower:

UE能力决定的最大上行发送功率。

1.2小区选择相关参数:

小区选择相关参数如下:

二、LTE小区重选及相关参数

2.1小区重选相关知识:

2.1.1小区重选知识

小区重选(cellreselection)指UE在空闲模式下通过监测邻区和当前小区的信号质量以选择一个最好的小区提供服务信号的过程。

当邻区的信号质量及电平满足S准则且满足一定重选判决准则时,终端将介入该小区驻留。

UE驻留到合适的小区停留1S后,就可以进行小区重选的过程。

小区重选过程包括测量和重选两部分过程,终端根据网络配置的相关参数,在满足条件时发起相应的流程。

2.1.2重选的分类:

●系统内小区测量及重选;

◇同频小区测量、重选

◇异频小区测量、重选

●系统间小区测量及重选;

2.1.3重选优先级概念:

●与2/3G网络不同,LTE系统中引入了重选优先级的概念:

◇在LTE系统,网络可配置不同频点或频率组的优先级,通过广播在系统消息中告诉UE,对应参数为cellreselectionPriority,取值为(0….7);(注:

0优先级为最低,现网同频设置为5;异频设置宏站加室分底层&高层设置为6,室分高层加宏站为4,室分底层加宏站为5.)

◇优先级配置单位是频点,因此在相同载频的不同小区具有相同的优先级;

◇通过配置各频点的优先级,网络便能方便地引导终端重选到高优先级的小区驻留达到均衡网络负荷、提升资源利用率,保障UE信号质量等作用;

●重选优先级也可以通过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告诉UE,此时UE忽略广播消息中的优先级信息,以该信息为准;

网络主动引导UE进行系统间小区重选,完成CS域语音呼叫等;

2.1.4重选系统消息:

LTE中,SIB3-SIB8全部为重选相关信息,具体如下:

2.2重选测量启动条件:

●UE成功驻留后,将持续进行本小区测量。

RRC层根据RSRP测量结果计算Srxlev,并将其与Sintrasearch(即:

同频重选门限,现网设置为46)和Snonintrasearch(即:

异频重选门限,现网设置为44)比较,作为是否启动邻区测量的判决条件;

●对于重选优先级高于服务小区的载频,UE始终对其测量;

●对于重选优先级等于或者低于服务小区的载频:

RSRP<=测量启动门限+最小接入电平;

◇同频:

当服务小区Srxlev>Sintrasearch时,UE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同频测量;

当服务小区Srxlev<=Sintrasearch或系统消息中Sintrasearch为空时,UE必须进行测量;

注:

根据现网参数配置:

服务小区RSRP>46-128=-82时启动同频重选测量

◇异频:

当服务小区Srxlev>Sintrasearch时,UE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异频测量;

当服务小区Srxlev<=Snonintrasearch或系统消息中Snonintrasearch为空时,UE必须进行异频测量;

注:

根据现网参数配置:

服务小区RSRP>44-128=-84时启动同频重选测量

注:

Srxlev=当服务小区RSRP-qrxlevmin-qRxLevMinOffset-max(pMaxOwnCell-23,0);邻小区的S值计算时只需要把里面的参数变成邻小区的配置参数即可。

2.3重选判决准则:

●同频小区及同优先级异频小区重选判决:

R准则:

服务小区CellRank(R值)Rs=Qmeas,s+Qhyst

候选小区CellRank(R值)Rt=Qmeas,t-Qoffset

根据R值计算结果,对于重选优先级等于当前服务载频的邻小区,若:

RSRP邻–RSRP服>Qoffset+Qhys;

邻小区Rt大于服务小区Rs,并持续Treselection,

同时UE已在当前服务小区驻留超过1s以上,则触发向邻小区的重选流程;

以上相关参数介绍如下:

●优先级不同的异频小区重选判决

◇低先级小区到高优先级小区重选判决准则

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UE重选至高优先级的异频小区

1)UE在当前小区驻留超过1s

2)高优先级邻区的Snonservingcell>Threshx,high即:

RSRP邻>Threshx,high-最小接入电平。

3)在一段时间(Treselection-EUTRA)内,Snonservingcell一直好于该阈值(Threshx,high)

注:

根据现网参数设置,异频低优先级到高优先级重选为:

RSRP邻>40-128=-88时并在当前小区驻留超过1S后发生重选;

◇高优先级小区到低优先级小区重选判决准则

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UE重选至低优先级的异频小区。

1)UE驻留在当前小区超过1s。

2)高优先级和同优先级频率层上没有其它合适的小区。

3)Sservingcell

RSRP服

4)低优先级邻区的Snonservingcell,x>Threshx,low即:

RSRP邻>Threshx,low-最小接入电平

5)在一段时间(Treselection-EUTRA)内,Snonservingcell,x一直好于该阈值(Threshx,low)

注:

根据现网参数设置,异频高优先级到低优先级重选为:

RSRP服<2-128=-126且RSRP邻>14-128=-114时并在当前小区驻留超过1S时发生重选;

另:

异系统小区间的重选和系统内,异频小区间重选原理基本相同;

以上相关参数介绍如下:

2.4小区重选相关参数:

小区重选相关参数汇总及现网设置介绍,如下:

三、LTE系统内切换测量及切换相关参数

3.1LTE系统内测量事件:

LTE定义了一系列事件作为触发报告的条件,这些事件在规范TS36.331,chapter5.5有详细描述。

虽然在规范中RSRQ也可以作为测量和触发的基础,但目前仅使用RSRP。

下面仅介绍事件A系列事件。

LTE系统内的同频/异频测量事件:

LTE系统内测量事件简介

规范同时定义了事件的进入和离开条件:

LTE系统内测量事件的判决条件

3.2LTE测量及切换判决:

其中判决条件中的各参数根据同频/异频/异系统不同场景设置不同的值,定义如下:

1)Mn:

邻小区测量值(UE测量到的邻区RSRP实际值)

2)Ofn:

邻小区频率偏移(现网设置为0)

3)Ocn:

邻小区偏置(邻小区特殊偏置,即CIO,设置为正值为快切,负值为慢切)

4)Hys:

迟滞值(即:

Q-Hyst,重选本小区滞后值,现网设置为2db)

5)Ms:

服务小区测量值(UE测量到的服务小区RSRP实际值)

6)Ofs:

服务小区频率偏移(服务小区的特定频率偏置,采用默认值为0,同频切换可不考虑)

7)Ocs:

服务小区偏置(服务小区特定偏置,设置为0)

8)Off:

偏置值(事件偏置参数,对调节切换触发的难易有关)

9)Thresh&Thresh1&Thresh2:

门限

下面仅介绍事件A系列涉及的参数:

1、Threshold1:

激活事件A2(同频测量),解除事件A1

●同频测量启动条件:

RSRP服

●同频测量停止条件:

RSRP服>threshold1-140即停止,当服务小区RSRP>=hreshold1(即服务小区电平>=90-140)时,触发事件A1,放弃同频邻区测量。

事件A2激活与threshold1

2、Threshold2:

激活事件A2(异频测量,异系统测量)

●异频切换测量启动条件:

RSRP服

时长即启动;在a2TimeToTrigger(现网设置为:

1024ms)时间内,如果服务小区RSRP一直小于threshold2InterFreq(现网宏站35、室分设置为50)+hysThreshold2(现网设置为0),即服务小区RSRP<35-140=-105时并持续为1024ms的时长,则触发事件A2,启动以异频和异系统邻区测量。

事件A2激活与threshold2

3、Threshold2a:

激活事件A1,解除事件A2(异频测量,异系统测量)

●异频切换测量停止条件:

RSRP服>threshold2a-140且持续a1TimeToTriggerDeactInterMeas时长停止;在a1TimeToTriggerDeacttimeMeas(现网设置为:

480ms)时间内,如果服务小区RSRP一直大于threshold2a(现网宏站设置为38、室分设置为53)+hysThreshold2a(现网设置为0),即服务小区RSRP>38-140=-102时并持续为480ms的时长,则触发事件A1,放弃异频和异系统的测量。

事件A2去激活与threshold2a

4、a3Offset:

激活事件A3(同频,异频)

在a3TimeToTrigger(现网设置为320ms)时间内,如果服务小区RSRP+a3Offset(现网设置为3dB)+hysA3Offset(现网设置为0)一直小于邻近小区RSRP,则触发事件A3,即服务小区RSRP+3+0<邻区RSRP并持续320ms则触发时间A3,UE上报A3报告,a3ReportInterval(现网设置为1024ms)决定A3报告的时间间隔。

此处没有把CIO算进去,如果调整邻区偏置,还需要把CIO也计算进去。

异频A3事件采用对应的异频参数:

事件A3与门限

5、threshold3和threshold3a:

激活事件A5(同频,异频)

在a5TimeToTrigger(现网设置320ms)时间内,如果服务小区RSRP一直大于hreshold3(现网设置为20,)而邻近小区RSRP一直大于Threshold3a(现网设置为22,),则触发事件A5,即在服务小区RSRP一直大于20-140=-120且邻小区RSRP一直大于22-140=-118并在320ms内则触发时间A5,则UE上报A5报告,A5报告的时间间隔由a5ReportInterval(现网设置为240ms)决定。

异频A5事件则采用对应的异频参数:

异频事件A5与门限

3.3LTE系统内切换相关参数汇总:

下面为LTE相关参数汇总,其中可能有没汇总到的,具体如下:

四、LTE系统和3G/2G互操作

4.1TDL-TDS重选:

4.1.1TDL-TDS重选:

在空闲态下UE通过异系统小区重选的方式选择合适的网络进行驻留。

网络侧通过系统消息通知UE对服务小区和邻小区频点进行测量,这里需要配置相关触发门限;UE根据测量结果,自行决定是否重选。

异系统重选后发起TAU或者RAU更新流程,注册到异系统网络。

●按要求空闲模式下TDL和TDS之间配置双向重选关系;

●TDL优先级配置要求高于TDS,这样两网的优先级不同,重选时需要按基于优先级的原则来进行;

●从TDL到TDS的重选属于高优先级到低优先级小区的重选,其对TDS的测量启动条件同系统内异频重选,重选判决原则如下:

高优先级小区到低优先级小区重选判决准则:

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UE重选至低优先级的异频小区

1)UE驻留在当前小区超过1s(现网设置为2s);

2)高优先级和同优先级频率层上没有其它合适的小区;

3)Sservingcell

服务小区RSRP<-128+2;

4)低优先级邻区的Snonservingcell,x>Threshx,low(现网设置为16),即:

TDS邻小区RSCP>-101+16

5)在一段时间(Treselection-EUTRA)内,Snonservingcell,x一直好于该阈值(Threshx,low);

注:

参照TDL-TDS重选参数及重选判决准则计算如下:

1、TDL小区信号<=-128+44=-84dBm时启动对TDS邻小区的测量

2、以下条件满足时重选到TDS小区

TDL小区信号<-128+2=-126dBm

TDS小区信号>-101+16=--85dBm

以上两个条件同时满足且维持2秒重选至TDS小区。

4.1.2TDL-TDS重选相关参数:

空闲态TDL-TDS重选相关参数如下:

4.2PS域TDL-3G/2G重定向:

4.2.1重定向原理:

1.启动异系统测量

终端在4G网络进入数据业务连接态后,网络首先下发LTE系统内同频和异频测量控制消息。

当多模终端上报系统内A2测量报告后(该A2测量事件为触发网络下发测量控制消息的事件),网络下发异系统测量控制消息(B1或B2事件)以及盲重定向的A2测量控制消息,终端收到测量控制消息后启动异系统测量。

2.重定向判决

多模终端未能满足系统内切换条件,且上报了B1或B2事件测量报告,eNodeB根据测量报告中异系统频点信息下发重定向命令。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eNodeB随机选择邻区频点下发盲重定向命令。

(1)终端不支持异系统测量,但上报了盲重定向的A2事件测量报告;

(2)终端支持异系统测量,未上报B1或B2事件测量报告,但上报了盲重定向的A2事件测量报告。

满足A2测量事件上报的条件为:

持续TimeToTriger时间,服务小区测量值满足一定门限。

B1测量事件上报条件为:

持续TimeToTriger时间,异系统邻区测量值满足一定门限。

B2测量事件上报的条件为:

持续TimeToTriger时间,服务小区测量值满足一定门限和异系统邻区满足一定门限。

各事件具体描述如下表:

LTE系统测量事件

注1:

Ms、Mp为服务小区测量值,Mn为邻区测量值;测量值可以是RSRP或RSRQ,目前主要使用RSRP,单位:

dBm;Hys为事件迟滞(dB);Thresh为事件门限(单位同:

Ms);Ofn是邻区的频率偏置(dB),一般为0。

注2:

A2、B1、B2测量事件分别有对应的迟滞时间TimeToTriger;以上参数在测量控制消息(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中的reportConfigToAddModList)中下发。

终端收到重定向命令后,执行重定向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eNodeBRelease10之前的版本在重定向命令中最多下发1个3G频点或1个2G频率组(频率组可携带多个2G频点),Release10及之后的版本可在重定向命令中下发6个3G频点。

其中,A2事件触发的测量控制消息如下图所示:

A2事件触发测量控制消息

其中,B2测量事件触发的测量控制消息如下:

B2事件触发的测量控制消息(以测量3G邻区为例)

4.2.2重定向流程:

终端在LTE网络下进行数据传输,上报3G邻区测量报告后,由eNodeB进行重定向判决,并下发重定向消息,终端执行LTE到3G重定向流程。

若网络不下发测量控制消息或终端不上报测量报告,网络也可下发重定向消息,即盲重定向。

以4G到3G基于测量重定向为例,LTE到3G重定向信令流程。

具体步骤说明如下:

LTE到3G重定向信令流程

1.eNodeB给UE下发测量控制,即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携带异系统测量事件的配置);

2.当测量的信号质量满足异系统事件门限时,UE向eNodeB发送异系统测量报告;

3.eNodeB进行重定向判决并向UE发送携带重定向信息的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

4.第4步到第16步与LTE到3G3G重选流程相同;

17.MME向eNodeB发送UEContextReleaseCommand消息,释放S1连接;eNodeB返回UEContextReleaseComplete,S1连接释放成功;

18.路由更新结束后,UE向GnGpSGSN发起ServiceRequest消息;

19.GnGpSGSN向RNC发起RABAssignmentRequest消息;RNC返回RABAssignmentResponse消息:

包括RNC与UE之间建立的无线承载的建立;

20.RAB建立以后,GnGpSGSN向PGW/GGSN发起UpdatePDPContextRequest;PGW/GGSN回复UpdatePDPContextResponse,更新SGSN的地址和TEID信息;重新建立数据传输隧道。

4.2.3TDL-TDS重定向参数:

TDL-TDS重定向参数如下:

注:

按以上参数设置,即TDL服务小区RSRP<18-140=-122dBm且持续512s时触发到TDS重定向。

另由于目前PS域业务TDL重定向优先为TDS,暂不做TDL至GSM,这里就不在介绍了。

4.3CS域TDL-3/2重定向CSFB:

4.3.1CSFB技术概述:

●LTE和GSM/TDS双模终端是Single-radio模式,在使用LTE接入时,无法同时收/发GSM/WCDMA电路域业务信号。

为了使终端在LTE接入下能够收/发语音等CS业务,并且能够正确地处理正在进行的LTEPS业务,产生了CSFB技术。

●当运营商还没有部署IMS网络,仅由CS域提供语音、SMS等服务,LTE提供数据服务时,CSFB技术可以触发终端从LTE接入回退到GSM/TDS网络接入并进行CS业务。

实现CSFB功能需要在MME与MSC服务器之间引入SGs接口。

终端附着在LTE,同时通过SGs附着在CS域,使得其他用户可以呼叫该UE。

这样终端就可以优先驻留在LTE网络以享受高速数据业务,在需要语音服务时才返回2G/3G网络发起CS语音呼叫。

●按要求目前只设置CSFB到2G网络,而不进行CSFB到TDS网络。

4.3.2CSFB关键流程:

●CSFB话音主叫业务流程

主叫:

LTE起呼à回落2/3Gà建立2/3G话音à用户挂机à重选返回LTE(含用户不可及时间)。

CSFB话音主叫综合流程

●CSFB话音被叫业务流程

被叫:

经MSC接续,寻呼在LTE下发à回落2/3Gà寻呼响应à建立2/3G话音à用户挂机à重选返回LTE(含用户不可及时间)。

CSFB被叫综合流程

4.3.3CSFB相关参数:

CSFB相关参数如下:

五、LTEKPI介绍及优化

5.1接入性指标:

5.1.1无线接通率:

1.无线接通率指标定义:

无线接通率=RRC建立成功率*ERAB建立成功率*100%。

该指标反映UE成功接入网络的性能,此KPI一般大于98%,处于比较良好的水平。

2.信令流程:

3.分析思路:

该指标由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以及E-RAB建立成功率组合而成,所以要从这两个指标着手分析,以提升无线接通率。

5.1.2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1.指标定义:

RRC建立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RRC连接建立请求次数*100%

该指标的定义是处于空闲模式(RRC_IDLE)下的UE收到非接入层请求建立信令连接时,UE将发起RRC连接建立过程。

收到RRC建立请求之后决定是否建立RRC连接。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用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和RRC连接建立请求次数的比来表示.该指标反映或者小区的UE接纳能力,RRC连接建立成功意味着UE与网络建立了信令连接。

RRC连接建立,包括(如位置更新、系统间小区重选、注册等)的RRC连接建立。

注:

由于各厂家conter定义有所不同,此处conter就不列了。

2.信令流程:

RRC建立流程

3.影响指标因素及优化思路

1)设备故障:

优化手段:

加大对全网设备故障、传输故障告警监控及故障的排查力度;

2)终端问题:

优化手段:

通过信令采集等手段对比TOP终端性能;

3)空口信号质量:

优化手段:

通过天馈优化、覆盖优化、提升RSRP、SINR等;

4)网络容量:

优化手段:

调整小区下最大接入用户;

5)参数设置:

优化手段:

通过优化最小接收电平、小区选择参数、小区重选参数、4-3重选参数、邻区核查等手段提升;

6)网内网外干扰:

优化手段:

网外干扰:

如CDMA、WCDMA、TDS等干扰,通过扫频确定干扰,提升与TDL间离度等手段来尽量避免干扰;政府会议、学校考试等放置干扰器,则采取锁小区等手段来降低对指标的影响;网内干扰:

核查PCI,减少因PCIMOD3、MOD6干扰导致的RRC建立失败;

7)室内外优化:

优化手段:

通过路测等手段检查室分泄漏,降低因室分泄漏导致的乒乓重选或干扰导致的RRC建立失败。

注:

以上优化手段为个人根据其他网络KPI优化经验总结,仅供参考;能够根据厂家定义conter作为基础来优化效果最佳。

5.1.3E-RAB建立成功率:

1.指标定义:

E-RAB建立成功率=E-RAB建立成功数/E-RAB建立请求数*100%。

通过E-RAB建立过程,网络成功为用户分配用户面连接,使用户可以进行业务应用。

注:

此处conter不做介绍,根据各个厂家大家自己看吧。

2.信令流程:

E-RAB建立流程

3.影响指标因素及优化思路:

1)设备故障:

优化手段:

加大对全网设备故障、传输故障告警监控及故障的排查力度;

2)终端问题:

优化手段:

通过信令采集等手段对比TOP终端性能;

3)空口信号质量:

优化手段:

通过天馈优化、覆盖优化、提升RSRP、SINR等;

4)参数设置:

优化手段:

通过调整3-4重定向、4-4G宏站-室分重选参数、4-3G重选参数、4-3G重定向参数,核查修改PCI等;

5)网内网外干扰:

优化手段:

同RRC建立成功率优化;

6)室内外优化:

优化手段:

同RRC建立成功率优化;

注:

以上优化手段为个人根据其他网络KPI优化经验总结,仅供参考;能够根据厂家定义conter作为基础来优化效果最佳。

5.2移动性指标:

5.2.1切换成功率:

1.指标定义:

切换成功率=(S1切换成功次数+X2切换成功次数+小区内切换成功次数)/(S1切换尝试次数+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