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113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docx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之

1、用作代词

(1)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等。

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

1、问所从来,俱答之。

《桃花源记》——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2、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

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代人。

他,指曹刿。

6、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代人。

他,指吴广。

7、肉食者谋之。

(代这件事。

8、默而识之。

(代学习所得。

9、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指代前面的“骨头”)

10、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指代前面的狼。

11、渔人甚异之。

(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闻之,欣然规往。

(指代渔

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12、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

(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13、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代千里马)

1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代乐趣)

15、环而攻之而不胜。

(代城)

16、属予作文以记之。

(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17、下视其辙,登軾而望之。

(代齐军)

18、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

2、用作助词

①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例句: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5、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例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

4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6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唐雎不辱使命》

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8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

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在句中表示动词宾语提前,即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例句: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

2宋何罪之有?

(《公输》)

④在句中表示定语置后,即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例句:

1马之千里者。

《马说》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⑤音节助词,在句中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

例句: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2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3公将鼓之《曹刿论战》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3、用作动词译作“到”、“往”、“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

例句:

1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2吾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

3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而

主要作连词用,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递进、修饰等关系。

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①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句: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3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

4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之职分也。

《出师表》

6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7玉质而金色《卖柑者言》

8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②顺承关系,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

例句: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2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4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十则》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6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7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

8聚室而谋曰。

《愚公移山》

9挟天子而令诸侯。

《隆中对》

10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③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例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2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隆中对》

4环而攻之而不胜。

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学而不思则罔。

却,但是,表转折关系。

《论语》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

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狼》

7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

8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公输》

9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子疑邻》

10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公输》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1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④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例句:

1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2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递进关系君将哀而生之乎

三、以

1、介词

①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

)《出师

表》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4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5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5以是人多以(把)书假余

6臣是以无请也

②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靠”、“根据”等。

例句: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4何以战?

(《曹刿论战》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根据、按照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例句:

1屠惧,投以骨《狼》——把

2能以径寸之木,为…(《核舟记》)——用

3咨臣以当世之事。

《隆中对》——把

4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把

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用

6、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作连词,

①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例句:

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3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4家贫无从致书一观。

《送东阳马生序》

5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

②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例句: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2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③有时相当于连词“而”,或者不译。

例句: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

3、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

例句: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2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3皆以美于徐公

4、特殊用法,通“已”,已经。

例句: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四、其

1、“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例句:

1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

2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3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

4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可译为“可要”。

(《唐雎不辱使命》)

2、代词。

(1)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

有时在句中作定语。

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例句: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他的,代可以做老师的那个人。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狼》——它的,指狼的。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他的,代“屠户”

4既出,得其船。

《桃花源记》——他的,代“渔人”

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他们的,代齐军。

(2)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例句:

蹲其身,使与台齐。

《童趣》——代作者自己,第一人称

(3)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例句: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2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4)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或者数代词。

例句:

1其一犬坐于前。

《狼》

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

3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

五、为

“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

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

“做”,“成为”,“雕刻”,“是”等,如:

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

例句:

1.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向、对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

例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例句: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因为”、“为了”。

例句:

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另附:

1.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为:

心理活动2.终为忠臣为:

成为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成为4.为宫室、器皿。

(《核舟记》)——做,这里指雕刻

六、于

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例句: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在

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从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在……中

4.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二章》——从

5.其一犬坐于前。

《狼》——在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在

7.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岳阳楼记》——在

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口技》——在

9.虽然,受地于先王。

《公输》——从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例句:

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向

2.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对

3.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对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给

5.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到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

例句:

“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胜过”

如:

1.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2.皆以美于徐公。

——比

七、乃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就”

例句:

1.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狼》)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世说新语〉三则》)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才

2、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例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3、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是”“就是”。

例句: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4、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

例句:

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乃入见

5、作代词,译为“你、你的”。

例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八、且

1、表进层关系,后一句提出比前一句更进一层的内容。

可译为“而且”、“况且”等。

例句:

1.且焉置土石?

2.且秦灭韩亡魏

2、“将近”的意思。

例句:

年且九十。

九、则

1.表示条件、假设关系。

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表示并列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可译为”就”,或不译。

3.1.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学而》)

十、者

1、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例句: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2.京中有善口技者

2、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例句: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隆中对》)

十一、焉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例句: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

例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代词,相当于“之”。

例句:

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

例句:

1.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十二、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例句: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例句: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十三、然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例句:

1.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谓为信然。

(《隆中对》)

3.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例句:

然志犹未已。

(《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

例句: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

例句: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

例句: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文言虚词练习

辨析下列画线的虚词的用法(含义词性、作用)

(一)之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5.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6.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7.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8.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11.宋何罪之有

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3.公将鼓之

14.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6.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二)其

1.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5.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6.毁其盆,悉埋于地

7.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8.先生其此类乎?

9.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0.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12.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三)者

1.肉食者谋之

2.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3.此三者,吾遗恨也

4.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8.言之,貌若甚戚者

 

 

(四)以

1.请以剑舞

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5.敛赀财以送其行

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7.梅以曲为美

8.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9.皆以美于徐公

10.吾终当有以治汝

1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2.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13.輮以为轮

 

(五)为

1.公为我献之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7.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8.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9.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0.因而化怒为悲

 

(六)于

1.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4.青,取之于蓝

5.业精于勤,荒于嬉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7.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8.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9.吾祖死于是

10.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七)而

1.蟹六跪而二螯

2.余闻而愈悲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5.如优孟摇头而歌

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9.军惊而坏都舍

10.既而儿醒

11.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八)则

1.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非死,则徙尔

4.临视,则虫集冠上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9.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有司,不为侵官

10.以身作则

11.寓言三则

 

 

 

【试题答案】

(一)之

1.他代其子代词2.它指修楼盛况代词3.我指廉颇自己代词

4.这指代下面二策代词5.的,结构助词

6.取独,主谓之间

7.同上

8.同上

9.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10.同上

11.同上12.定语后置的标志

13.不译在动词、形容词后补足音节14.用在表时间词后不译

15.到、往动词

16.同上

 

(二)其

1.他代词2.他的代词3.自己代词4.你代词

5.这代词,捕蛇的事6.那些代词7.其中的代词

8.大概语气副词

9.同上10.一定语气副词11.不译加强反诘语气

12.难道、恐怕13.如果

 

(三)昔

1.……的人2.……的情况3.用在数词后表示几种情况几件事几个人几种东西

4.用在判断句主语后表提顿不译5.用在时间词后提顿不译

6.提示原因7.表疑问语气8.用在句末……样子

 

(七)以

1.用、拿2.把3.因为4.而,连词,表并列关系

5.来、连词表承接关系6.把……作为固定结构

7.把……看作8.认为9.认为10.有用来……的办法

11.没有用来……的办法12.把……做成13.把……做成

 

(八)为

1.替2.为了/接受3.被4.因为5.替

6.呢?

语气助词7.是8.做9.成为10.变成变为

 

(九)于

1.到介词表地点2.到介词表时间3.向、介词表对象

4.从5.由于6.比7.被8.在9.在10.从

 

 

(十二)而

1.连词并列2.连词承接3.连词承接4.却5.修饰

6.如果7.因而8.你的9.如同10.不久

11.过了一会儿12.罢了

 

(十三)且

1.而且2.而且3.一边……,一边……4.又……又……

5.既……又……6.将要7.暂且8.尚且9.暂且

 

(十四)则

1.就2.那么3.就是4.原来已经5.就

6.表并列7.表并列8.转折9.如果10.准则(名词)

11.条(量词)

 

答案要点:

文言虚词包括

一代词:

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谦辞、敬辞、人称复数

指示代词近指、无指、旁指、虚指代词

疑问代词代人、代事物、代处所

二副词:

程度副词:

轻微度、加深度、极高度

范围副词:

表总括、仅限、共同

时间副词:

过去将来时、正在变化时

语气副词:

肯定确认、否定禁止、推测估量、反诘

频率副词:

谦敬副词:

三介词:

于、以

四连词:

并列、层进、选择、承接、转折、因果、假设、修饰

五助词:

结构助词:

之、者、所、然

语气助词:

陈述语气:

也、矣、耳、焉

疑问语气:

乎、与、耶

感叹语气:

哉、夫

句首语气:

唯、夫、盖

六叹词

七兼词诸、焉、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