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616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docx

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检测卷及答案二

阶段检测卷

(二)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1.考试时量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第Ⅱ卷共4题,共52分。

第Ⅰ卷(选择题)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或基因发生的变化有(  )

①同源染色体联会 ②形成四分体 ③着丝点分裂 ④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⑤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⑥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基因重组

A.①②④⑤⑥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定律否定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

C.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27种

D.测交实验的结果可反映被检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3.对一株玉米白化苗研究发现,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碱基序列,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无法合成叶绿素,该白化苗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  )

A.染色体数目变异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重组

4.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R型活细菌

S型活细菌

B.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小鼠的受精卵

C.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D.普通青霉菌

高产青霉菌

5.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图,其中建构正确的是(  )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各种育种方法或技术都有其优劣之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B.通过人工诱变,人们有目的地选育新品种,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

C.杂交育种难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过程繁杂缓慢,效率低

D.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人们可以定向选育新品种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8.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与翻译相比,遗传信息转录时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

C.分子水平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遗传信息从RNA→蛋白质,实现了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

9.关于肺炎双球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

C.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

D.遗传信息不能从DNA流向DNA

10.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该物质加入培养液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该物质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加入该物质后细胞中的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D.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11.如图表示细胞内相关的生理活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生理活动涉及图乙中的a、b、e、f、g过程

B.图甲所示生理活动可以发生在原核细胞不能发生在真核细胞细胞核

C.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b、c、d、e

D.图乙的f和g过程主要通过反馈调节实现

12.果蝇无眼色基因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为个体。

一只野生型的雄果蝇与一只纯合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中仅有一只为白眼(染色体数正常),其余全为红眼。

对此现象以及子代白眼雌雄产生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眼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B.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C.子代白眼雌果蝇不可能是由染色体缺失产生

D.子代白眼雌蝇与正常雄蝇交配可判定产生原因

13.人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一家族成员的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

C.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在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是Ⅲ1、Ⅲ3、Ⅲ4

D.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Ⅲ2可能是杂合子

14.突变基因杂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片段交换,这种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细胞继续完成有丝分裂后,可能产生的子细胞是(  )

①正常基因纯合细胞 ②突变基因杂合细胞 ③突变基因纯合细胞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1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人类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的原因一定是基因突变

C.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D.正常情况下人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含有的X染色体最多为2条

16.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可培育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野生型青蒿,筛选可能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

B.选择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再连续自交,筛选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

C.提取抗病基因导入易感病高产青蒿素植株体细胞中,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

D.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得F1,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

17.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

B.少量个体迁入某种群参与交配繁殖,不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

C.某个体发生染色体变异但是不遗传给后代,此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D.某种群经历环境剧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当恢复到原规模时,基因频率不变

18.T、t和B、b基因分别位于果蝇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现已知基因tt纯合时雌果蝇会性逆转成雄果蝇,为了区分某雄果蝇是否是性逆转形成,研究小组用黄色荧光标记T、t,用绿色荧光标记B、b,在显微镜下观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的荧光数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若细胞中出现2个黄色荧光点、2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B.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2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C.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4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D.若细胞中出现2个黄色荧光点、4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19.许多化学药剂可以导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野生型水稻用甲磺酸乙酯(EMS)处理获得雄性不育突变体,且雄性不育基因与可育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判断雄性不育基因的显隐性最简便的方法是让该突变体自交

B.若经EMS处理导致基因多个碱基对缺失,引起的变异为基因突变

C.若让该雄性不育突变体再经人工诱变则不能恢复为野生型

D.若该雄性不育突变体为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雄性不育基因为显性基因

20.下图是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中各细胞可在该动物的睾丸中找到

B.若甲细胞为果蝇体细胞,图中少画的一对染色体应为性染色体

C.丙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BC和abC

D.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其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C

21.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a、a'仅有图③所示片段的差异。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4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①②④

B.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④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①②都表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22.如图是某家族中一种遗传病(基因用E、e)的家系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Ⅲ-2含有e基因,则该基因来自Ⅰ-1的概率为0或1/2

C.若要了解Ⅲ-6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只需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即可

D.最好观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以准确统计分析Ⅲ-2的染色体的数目和特征

23.如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B.b过程没有染色单体

C.c过程为着丝点分裂导致

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24.马蛔虫为雌雄同体,一个马蛔虫的基因型为AaBb,且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下列关于这个马蛔虫产生配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

A.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或Ab和aB

B.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是AB或ab或Ab或aB

C.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是AB∶ab∶Ab∶aB=1∶1∶1∶1

D.马蛔虫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是AB∶ab∶Ab∶aB=1∶1∶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得分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4个试题,共52分。

25.(12分)有性别之分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根据以下实例,回答问题:

实例一: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几乎全部为男性,在成年前因所有肌肉纤维坏死而死亡,无生育能力。

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实例二: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

鸡的芦花(A)与非芦花(a)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

(1)请简要说明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几乎全部为男性的原因                             。

若女性患病,最可能是患者发生了    。

 

(2)若通过一次杂交培育出根据羽毛特征就能识别出雌雄的雏鸡,则父本应该选择基因型为    个体,母本应该选择表现型为    的个体。

 

(3)研究发现性染色体为WW的鸡胚胎不能存活。

据此推测,鸡的两种性染色体中,与胚胎能否存活密切相关的基因主要存在于    染色体上。

少数雌鸡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理论上雌鸡通过该方式产生的后代中,雌雄个体的比例为    。

 

26.(12分)德国小蠊(二倍体)是广东常见的室内昆虫,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其抗药性增强。

请回答:

(1)长期使用杀虫剂,发现灭虫效果越来越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解释是            。

 

(2)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抗药性主要是由基因S突变成抗性基因s导致的,科学家检测德国小蠊是否有s抗性基因,先用   技术将其扩增,再用       技术进行检测。

 

(3)德国小蠊的性别决定为XO型,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

某正常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则该个体的性别是   ,其减数分裂后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如图示该个体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表示部分染色体,含性染色体),则符合该个体分裂过程的选项是  ,请画出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

 

(4)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个体数为6,SS个体数为26,Ss个体数为18。

则抗性基因频率为   。

 

27.(14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的问题:

(1)某植物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

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中的  链。

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    。

 

②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属于    ,其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            。

 

(2)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

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回答下列问题:

①基因型为IiYy的蚕,所结茧的颜色为    。

 

②用基因型为IiYy的蚕相互交配,子一代中白色茧与黄色茧的比例是    ,子一代中黄色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白色茧与黄色茧的比例是    。

 

28.(14分)金鱼是观赏价值很高的鱼类,利用体积较大的卵细胞培育二倍体金鱼是目前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关键步骤包括:

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失活后的精子可激活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②诱导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处理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     变异。

 

(2)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

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           ;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这是             发生交叉互换造成的。

 

(3)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

若子代性别为   ,则其性别决定为XY型;若子代性别为   ,则其性别决定为ZW型(WW或YY个体不能成活)。

 

(4)已知金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将影响基因a的表达,当基因b纯合时,基因a不能表达。

偶然发现一只具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了正常眼雌鱼,则该龙眼雌鱼的基因型为    ;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子代的正常眼雌鱼杂交,子二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   。

 

(5)研究发现,金鱼的双尾鳍(D)对单尾鳍(d)为显性,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双尾鳍的个体占36%。

现有一对双尾鳍金鱼杂交,它们产生单尾鳍后代的概率是    。

如果它们的子代中有15只单尾鳍金鱼,从理论上讲,这对金鱼所生子代个体总数约为    。

 

阶段检测卷

(二)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一、选择题

1.D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或基因发生的变化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发生基因重组,有交叉互换但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无着丝点分裂,D正确。

2.C 孟德尔定律不支持融合遗传,故A正确。

孟德尔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B正确。

按照孟德尔定律,在每一对基因都独立遗传的情况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81种,故C错误。

测交实验的结果可反映被检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故D正确。

3.B 基因缺失了一段碱基序列,是基因结构改变,为基因突变,B正确。

4.D S型活细菌的出现是R型活细菌的DNA与S型死细菌的DNA重组的结果;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为人工基因重组;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期间发生基因重组;D项表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不是基因重组。

5.D 图①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正确;图②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正确;图③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正确;图④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同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不存在该种情况,④错误。

6.B 传统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育种周期长,且只限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同种生物,所以该育种方法可选择的范围有限,A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避免不了盲目性,B错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难以通过杂交育种将不同物种的优良基因集中在一起,C正确;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D正确。

7.C 共同进化指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A错误;环境条件改变对生物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B错误;进化过程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

8.C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即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A正确;遗传信息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故有T—A的配对,而翻译时以mRNA为模板,其上碱基和tRNA上的碱基配对,所以没有T—A配对,B正确;分子水平上遗传信息的传递有DNA的复制、R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而基因的突变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C错误;遗传信息从RNA→蛋白质表示翻译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而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因此该过程实现了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D正确。

9.B 肺炎双球菌含有DNA和RNA,其中只有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而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所以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B正确;在双链DNA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而在RNA分子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一般不等,C错误;肺炎双球菌细胞内能进行DNA分子复制,所以遗传信息能从DNA流向DNA,D错误,

10.D 某种物质可使DNA双链不能解开,加入该物质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会发生障碍,A、B正确;由于该物质会抑制DNA复制的过程,故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C正确;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D错误。

11.A 图甲所示生理活动是转录和翻译,涉及图乙中的b、c过程,A错误;边转录边翻译的过程,可以发生在原核细胞不能发生在真核细胞细胞核,B正确;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b、c、d、e,C正确;图乙的f和g过程主要通过反馈调节实现,D正确。

12.C 由于子代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中仅有一只为白眼(染色体数正常),其余全为红眼,控制眼色基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显性,B正确;控制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由一对基因控制,因此眼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子代白眼雌果蝇可能是由染色体缺失控制眼色的显性基因或基因突变产生,C错误;子代白眼雌蝇与正常雄蝇交配,若子代雄性个体少于雌性个体,则说明子代白眼雌果蝇是由染色体缺失产生的,否则为基因突变产生,D正确。

13.B 由Ⅱ1、Ⅱ2和Ⅲ1可知该患病性状为隐性,A正确;由系谱图分析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若为Y染色体遗传,只在男性中代代遗传,C正确;假定该性状由基因a控制,则Ⅰ1为XaY,可知Ⅱ2为XAXa,Ⅲ2既可以是杂合子(XAXa)也可以是纯合子(XAXA),D正确。

14.D 假设正常基因为A,突变基因为a。

染色体片段发生互换后,每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分别含A和a。

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这样细胞中出现4条染色体,分别含有基因A、a、A、a,到有丝分裂末期,这些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子细胞中,可以是两个A同时进入某一细胞中,两个a同时进入某一细胞中,也可以是A和a进入某一细胞中。

15.D 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人类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交叉互换,B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受精作用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正常情况下人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含有的X染色体最多为2条,D正确。

16.D 通过人工诱变,可以使青蒿植株的基因发生不定向突变,其中可能会出现抗病和高产的突变,通过筛选就可以获得所需性状的个体;通过杂交可以将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起来,通过连续自交和选择可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所需性状的新品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只能获得单倍体植株,还需要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才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所需性状的植株。

17.C 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定向淘汰和选择过程,A错误;少量个体迁入某种群参与交配繁殖,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B错误;某个体发生染色体变异但是不遗传给后代,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故此变异仍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若某个种群经历环境剧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原因是这些个体适应环境,这些个体繁殖会使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频率上升,故当数量恢复到原规模后,基因频率已经发生改变,D错误。

18.C T、t位于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无论该果蝇是否是性逆转形成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含有4个黄色荧光点;B、b基因位于果蝇的X染色体上,正常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1个B或b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2个绿色荧光点;性逆转形成的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个绿色荧光点。

综上可知,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2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不是性逆转形成的;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4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19.B 雄性不育突变体不能产生正常的雄配子,故不能自交,A错误;若经EMS处理导致基因多个碱基对缺失,引起的变异为基因突变,B正确;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若让该雄性不育突变体再经人工诱变则可能恢复为野生型,C错误;由于不育基因与可育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所以经诱变后,显性的可育基因随那段染色体的缺失而消失了,剩下的是隐性的不育基因,所以不育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D错误。

20.C 只有生殖器官中的原始生殖细胞既能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又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因此图中所示各细胞可在该雄性动物的睾丸中找到,A正确;果蝇体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由于雄性动物细胞应有XY染色体,且X与Y染色体大小不同,所以图中少画的一对染色体应为性染色体,B正确;丙细胞着丝点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相同;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C,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BC或abC或AbC或aBC,C错误;甲→乙表示有丝分裂,所以其最终产生的子细胞与体细胞基因型相同,仍为AaBbCC,D正确。

21.C ①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导致基因重组,②表示非同源染色体间互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③表示基因突变,④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它们都为遗传物质的改变,都能遗传;③表示基因突变,是由碱基对的增添引起的;④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某一片段缺失或重复。

22.B 图中Ⅰ-1与Ⅰ-2都没有病,但是Ⅱ-2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已知Ⅲ-2含有e基因,若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其肯定来自Ⅱ-2,而Ⅱ-2的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2,来自Ⅰ-1的概率为0;若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其可能来自Ⅰ-1,也可能来自Ⅰ-2,来自Ⅰ-1的概率为1/2,B正确;若要了解Ⅲ-6是否携带致病基因,需进行基因检测,C错误;要确定Ⅲ-2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可对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D错误。

23.A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