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270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9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docx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

高三历史新航路的开辟试题

1.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新航路开辟后,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引发了价格革命,从而造成了“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地疯狂掠夺 

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33——1603)曾经说:

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

这段话主要是针对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意大利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限制“1533-1603”。

在这一时期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的国家是西班牙,故应选C。

法国是18世纪与英国进行殖民争夺的国家;荷兰是17世纪与英国进行殖民争夺的国家;D项是中世纪东西方交往的要道。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

3.观察下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影响是

A.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C.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由图表可以看出,西班牙和葡萄牙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从近代化的角度可以得出,这冲击封建生产关系,所以答案显B。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

4.2013年8月,中远集团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在亚、欧、美地区连接起一条快捷、低成本的商贸通道。

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判断,它与15世纪新航路开辟的相同作用是(    )

A.促进相关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B.与旧航路相比缩短了与目的地的距离

C.满足了航路两端国家加强交往的愿望

D.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它与15世纪新航路开辟的相同作用”,这条北极东北航道会促进相关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故A项正确;BC项都是北极东北航道的作用,不符合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排除;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符合北极东北航道,故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5.(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界大部分学者认为,l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历史由此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

(6分)

材料二 近代与古代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化涵义甚广,内容颇丰……渗透到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引起了相应的深刻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化引起了人类社会哪些深刻变化?

(10分)

材料三 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

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了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

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

(3)材料三中“第二次现代化浪潮”指的是什么?

它是怎样促使“现代意义经济模式形成”的?

(6分)

【答案】

(1)依据: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文艺复兴宣扬了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6分)

(2)变化:

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经济,手工生产向机器化大生产转化;思想,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科技,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并取得突破。

(10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

(2分)

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形成大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生产效率提高,现代意义经济模式形成。

(4分)

【解析】

(1)第一问,1500年以后世界的变化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来分析。

其中关键因素是经济因素,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才使世界发生了质的变化。

依据世界史近代发展的史实来分析,重大的史实主要有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重大事件,依据这些事件的影响来论证题干的结论。

(2)第二问,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现代化”的含义,现代化不只是指生产力上的机械化,同时还指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方上的自由平等等内容,所以要围绕这个内容来回答。

政治上专制制度逐渐被民主制取代,经济上农业文明逐渐向工业社会转型,思想文化由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变。

(3)第三问,材料三中“第二次现代化浪潮”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结论的得出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即是指1870年至1900年,也即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进行的时间。

有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促使“现代意义经济模式形成”的问题,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现代生产关系的影响来分析,正确的理解“现代意义经济模式”即是大企业的经济方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的深刻变化

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

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

这一类属于商业小城镇。

以利物浦发展为例,它由一个小山村发展成为一个仅次于伦敦和布里斯托尔的大商业港口城市,1709年经常出入利物浦的船只已达1092艘,货物27210吨,1750年进出口吨位达到65000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分)

材料二 自18世纪60、70年代之后,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

许多中小城镇,按不同的类型发展成不同的城市,如曼彻斯特、索尔福德、博尔顿、普雪斯顿、斯托克波特、奥尔德等城市成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斯洛普、任斯特、斯塔福德形成以采矿和冶金为主的工业城市,利兹、哈德斯、菲尔德是毛纺织业的城市。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

(4分)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

结果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

182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自1601年起实行的《济贫法》的修正案。

184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公共卫生法》。

1866年通过了《环境卫生法》。

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涉及城市规划的法律《城市规划法》。

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治理大气法律——《空气清洁法》。

——材料一至材料三均摘编自刘春成等《城市的崛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8分)

材料四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介绍说,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迄今大致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等6个阶段。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92年至今推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国内外有利因素。

(4分)

【答案】

(1)新航路开辟使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英国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殖民扩张开拓了海外市场,对外贸易活跃。

(4分)

(2)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4分)

(3)问题:

贫富悬殊,环境污染严重,城市规模过大。

(6分)

办法:

通过立法手段,解决社会问题。

(2分)

(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4分)

【解析】

(1)新航路开辟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英国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殖民扩张开拓了海外市场,对外贸易活跃。

工商业的发展和殖民扩张导致英国17-18世纪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此时英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切勿回答工业革命的影响。

(2)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批工业城市涌现。

“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指的是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3)材料三指出:

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

通过《济贫法》、《公共卫生法》、《环境卫生法》、《空气清洁法》可知城市的贫富悬殊,环境污染严重。

英国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立法。

(4)材料四把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分为6个阶段:

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

其中1992年至今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注意联系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分析原因。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化进程

7.(25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

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

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

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

当时的中国已意识到,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必须向西方学习。

但在这次机遇面前,错失。

第三次机遇发生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代。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错失了这一重要机遇。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刘德喜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并最终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转型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其涉及面之广,改革程度之深,都是史无前例,这也增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的难度。

——人民网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错失机遇的三个时期中,逐一用史实说明分别有哪些国家抓住了机遇。

(9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各有何表现?

(9分)

(3)当代中国新时期的社会转型的难度很大,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回答不利因素有哪些?

(7分)

【答案】

(1)15—17世纪,葡萄牙等国把握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契机,发挥航海强国的优势,率先经济崛起;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依靠其率先建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模型和制度文明,强势超越葡西,扩张为“日不落帝国”。

(2)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抓住电气等技术上的创新,成功“逆袭”;当欧洲列强入侵和爪分中国之时,日本抓住崛起的时间窗口,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3)掌握先进科技战后美国在以原子能、电子信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中继续把握先机。

(2)经济:

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政治:

民主建设大发展。

文化:

冲破教条主义束缚。

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新的具体理论形态。

或者回答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3)国际:

国际格局政治格局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转型的难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的相互影响与制约从未如此强烈,各个国家、民族的政治文化也相互影响,这种情况对后发展国家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

国内:

中国同时要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使命,农业仍在我们国家占有极大的比重;我们已经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法制观念却依然淡薄,封建思想在许多地方根深蒂固。

【解析】

(1)依据材料所述三个时期分别为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分别列举在每个时期崛起和强大的国家即可以得出15—17世纪,葡萄牙等国把握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契机,发挥航海强国的优势,率先经济崛起;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依靠其率先建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模型和制度文明,强势超越葡西,扩张为“日不落帝国”。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抓住电气等技术上的创新,成功“逆袭”;当欧洲列强入侵和爪分中国之时,日本抓住崛起的时间窗口,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掌握先进科技战后美国在以原子能、电子信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中继续把握先机。

(2)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加以回答即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

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政治:

民主建设大发展。

文化:

冲破教条主义束缚。

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新的具体理论形态。

或者回答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3)本题需要从国际政治和经济以及国内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状况来加以回答即国际:

国际格局政治格局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转型的难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的相互影响与制约从未如此强烈,各个国家、民族的政治文化也相互影响,这种情况对后发展国家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

国内:

中国同时要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使命,农业仍在我们国家占有极大的比重;我们已经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法制观念却依然淡薄,封建思想在许多地方根深蒂固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国际国内背景

8.(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自由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传播。

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家那里有很多解释,从抽象的理念角度,自由主要是指个人不受任何约束(法律除外)的发展和人格独立,个人的独立选择等。

个人的自由发展既包括经济的自由发展,也包括个性及其他方面的自由发展,并强调这种发展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是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的限制和约束的……到了18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经济自由被提到日程上来……

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

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1)据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其诞生的历史背景。

(10分)

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认为,“政府之义务虽千端万绪,要可括以两言,一曰助人民自营力所不逮,二曰防人民自由权之被侵而已。

”因此他主张将“凡事业之性质,不能委诸个人者”、“凡事业为公益起见,不宜委诸个人者”、“凡国人所不欲办之公益事业”三类企业交由政府举办。

1910年他又提出,“今日政府之弊,在宜干涉者而放任,宜放任者而干涉”,他举例说到,“当局者与民争利,侵入私人营业区域”、“当局者别怀私意而以国帑谋其私益”。

——据梁启超《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等整理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10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5分)

【答案】

(1)核心(2分):

强调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1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发展。

(1分)

背景(8分):

英国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答出工业革命这一概念2分,仅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给1分);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2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或者答出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得2分);启蒙思想的影响(或者近代自由主义思潮影响,2分)。

(2)经济思想(4分):

在经济领域应该明确政府的责任或义务(2分);以下三点任得其中两项得2分:

政府应办好公益事业;政府应扶助和保护私营经济;政府应处理好经济领域与人民的利益关系(或政府不应与民争利、假公济私))。

原因(6分):

晚清政府的专制统治(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分);西学东渐(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2分)。

(3)认识(5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家一方面要充分强调市场的决定作用(2分),另一方面国家也要注意宏观调控(2分),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健康发展。

(1分)

【解析】

(1)核心内容:

题目要求“据材料一概括”,根据材料一中的“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

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可以知道亚当斯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强调市场的作用,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背景:

需要结合亚当斯密理论出现的时代去考虑,如根据材料中的“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自由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传播”、“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可以得出与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关,再根据材料中亚当斯密反复强调政府的作用会“误导资本”、“制约市场”等信息可以知道当时存在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现象,还有根据这时英国“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可知代议制的实行也有作用。

经济思想:

题目要求“据材料二概括”,所以应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由材料中的“政府之义务……一曰助人民自营力所不逮”可知这是在经济方面明确政府的义务与责任;根据“三类企业交由政府举办”、“当局者与民争利,侵入私人营业区域”应该是指政府应办好公益事业和政府不应与民争利、假公济私。

原因:

结合当时的时间“1902年”“1910年”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角度思考,可知当时在政治上是晚清政府的专制统治;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

(3)认识:

题目要求“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去谈。

材料一反映的是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材料二反映的是梁启超对中国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的思想。

综合两者考虑,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在我们的经济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更好的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更好的为经济服务。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9.图中两位航海家在海外探险的过程中有何相同点(  )。

A.都从由北向南的方向走出大西洋

B.都曾经来到过风平浪静的太平洋

C.都走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D.都走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答案】A

【解析】两位航海家都从欧洲出发,首先走出大西洋。

达·伽马没有到达太平洋,也没有走过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麦哲伦在菲律宾群岛上死去,没有走过好望角。

10.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

“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

”这说明西班牙出现了(   )。

A.商业危机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经济危机

【答案】C

【解析】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引发了价格革命,物价飞涨,致使材料中现象出现,故选C项。

11.1532年,西班牙人皮萨罗指挥180人征服拉美地区一个人口约600万的印加帝国,这是军事史上最惊人的一件事。

此类事件的结果是

A.西班牙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欧洲发生工业革命实力增强

C.地中海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西班牙野蛮掠夺美洲的财富

【答案】D

【解析】题干的事件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人征服拉美地区的印加帝国,开始了对美洲进行殖民掠夺的历程,D项正确;A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半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项不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2.“这一时期西欧就象一个融汇了新的科学发明的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且靠借贷运转,甚至仍在亏损;但企业的前景是光明的,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必将成为资产雄厚且利润丰厚的大企业。

”材料反映了

A.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

B.高利贷资本的出现

C.科技成为企业的先导

D.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小企业”、“规模不大且靠借贷运转,甚至仍在亏损”、“必将成为资产雄厚且利润丰厚的大企业”可以知道这是指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时代,故选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

13.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1497年达·伽马航向印度洋、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些历史事件反映了

A.地中海时代被大西洋时代所取代

B.欧亚陆地强国霸权的结束

C.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D.欧洲资产阶级开始主宰世界

【答案】A

【解析】“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1497年达•伽马航向印度洋、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航运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C项文艺复兴兴起于新航路开辟之前;D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4.美国史学家所著的《全球文明史》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目中这样论述到:

“欧洲的海上霸权和大西洋与太平洋航路的开通,在世界历史上造成了三个重大后果。

其一,为食物、疾病和一些工业制品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环境。

其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世界经济,首次将美洲包括在国际贸易中,并为欧洲和亚洲确定了不同的框架。

其三……”根据你的理解,省略号部分最合适的表述应该是

A.“促使哲人们去寻找和发现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B.“一个基于议会理念之上的政治制度逐渐成型并走向成熟。

C.“孕育了被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的崭新的生产方式。

D.“为西方以殖民的方式直接进入世界的某些地区创造了条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欧洲的海上霸权和大西洋与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指的是新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