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301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x

河北师大古代文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人的基本情况

姓名

吕亚骞

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入学时间

2008 年9月

研究方向

元明清文学

导师姓名

吴秀华

职称

教授

拟定论文题目

《三言二拍》中的梦境描写及叙事功能

二、主要研究内容

1、选题的价值、意义与可行性论证(包括选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梦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源远流长,《诗经》《楚辞》中都有相关梦意象的描写。

《左传》是最早有意识将梦作为一种叙事手法的文学作品。

梦境描写作为一种常用的叙事手法,在推动情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被称作情节发展的催化剂。

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不可避免受到梦文化的影响。

三言二拍也不例外。

那么,关于《三言二拍》中涉及到梦境描写的篇目,到底有多少呢?

古代史传文学﹑魏晋志怪小说﹑唐传奇等叙梦艺术对《三言二拍》梦境描写有哪些影响?

《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到底都有哪些范式呢?

《三言二拍》中的梦境与字谜、暗语、占卜、神灵、还魂都有哪些联系呢?

冯梦龙与凌濛初对梦境的构思与创作手法有什么区别呢?

《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的叙事功能是什么?

笔者通过细读文本,对《三言二拍》的梦境描写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本文通过研究《三言二拍》的梦境描写,可以洞察出作者思想意识中潜在的因果报应思想、鬼神观念和宿命意识。

而且,《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的叙事手法,如叙事时间的变化,叙事角度的转化,叙事空间的转换,对后世小说叙事功能起到了借鉴意义。

《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对病人做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也对《三言二拍》梦境描写内容所蕴含的意义具有启发作用。

可行性论证

迄今为止,对《三言二拍》梦境描写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为本论文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些研究尚留有空白之处可供发掘。

其中,《三言二拍》中一共有81篇涉及到梦境描写的作品,为笔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杨义的《中国叙事学》、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傅正谷的《中国梦文化》、王文革的《文学梦的审美分析》为笔者提供了理论基础。

笔者将从叙事学,心理学等理论角度深入挖掘《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的叙事功能,进而总结出叙梦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本论文题目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目前,关于梦的研究专著,如下所列:

1.傅正谷先生在其专著《中国梦文化》中,第一章列举了中国古代研究梦理论的先驱,并将他们的梦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如庄子的“真人无梦论”,并阐述了真人精神境界的四个特征:

第一,忘于身外一切物。

第二,置生死于度外。

第三,天人合一。

第四,没有情欲。

第二章具体详细地介绍了梦理论的内容:

包括梦的特点,梦的成因,梦的作用,梦的占卜。

第三章则讨论了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政治、军事、祭祀、哲学、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关系。

在本章的第十三节,专门讲述了梦与文学的关系,梦是创作文学作品的动机,梦是不同文学创作轨迹的交汇点。

2.王文革先生在其专著《文学梦的审美分析》中重点讨论了日常梦和文学梦的区别和联系。

本书分析人类对梦缓慢的认识过程,剖析梦的审美意蕴,探讨日常梦被“文本化”的一般原则,进而揭示文学梦的特征是现实性与怪诞性相统一,最后概括了文学梦的文学功能。

关于《三言二拍》梦境描写的相关研究,笔者发现硕士论文2篇,期刊论文6篇。

笔者按照时间进行分类:

1.伍大福的《试论“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从“三言二拍”个别典型梦境进行分析,简单概述了梦境描写的文化价值和叙事手法,但没有从整体上对作品进行分类探究,略显单薄。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6期)

2.王颖的《论“三言二拍”中梦的形态与艺术功能》阐述了占梦对情节的结构作用,因思成梦的艺术功能,梦境描写具有世俗化,谐趣化的特点,集中对梦境的结构作用做了论述,忽略了文本中梦境描写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7年第2期)

3.曲阜师范大学郝彤彤的硕士论文《“三言二拍”梦境描写研究》将“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进行统计分类,并从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4.赫彤彤的另外一篇论文《“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与人物塑造》从梦境描写对人物特征表现具有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年6月第12卷第2期)

5.赫彤彤的《“三言二拍”梦境描写与情节构思浅析》从小说的三要素情节入手,分析梦境描写是对现实概括,具有调节叙述节奏,造成情节突转等方面的作用。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6.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王福叶在其硕士论文《论三言二拍对唐传奇梦意象的借鉴和发展》中,先从唐传奇与“三言二拍”中涉梦小说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综述,再侧重从“三言二拍”对唐传奇梦意象内容和叙事两方面的借鉴与发展,来评价“三言二拍”梦意象描写的价值和局限,认为“三言二拍”梦境描写具有娱乐化、诙谐化、世俗化的特点。

(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7.李小俠的另外一篇论文《“三言二拍”梦境描写与折射出的儒学思想》揭示出梦境描写折射出忠君报国思想、仁义诚信思想和孝悌承桃思想。

(《北方经贸》2011年第11期)

8.李小俠的《浅谈“三言二拍”梦境描写的真实性特征》从梦中情境体现了主人公性情的流露,梦境描写使叙述真切自然,梦的效果真实可信三个方面得出梦境描写具有真实性特征。

(《华章》2012年第30期)

除此之外,其他作品中与梦境相关的论文也对笔者有所启发。

1.张桂琴的博士学位论文《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研究》从历史的角度,将明清梦幻小说分成四个发展阶段,然后又根据情节进行分类,目的是探讨文言梦幻小说梦境描写的叙事艺术,审美追求。

(2006年东北师大博士论文)

2.冯阳的博士论文《明清小说中的“梦”“异”现象研究》先从明清小说中“梦”“异”现象的表现形式,探讨“梦”“异”现象的的特点,然后总结“梦”“异”现象在小说中出现频繁的原因。

文章的主体从明清经典小说四大名著及其《金瓶梅》《聊斋志异》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对每一部作品中“梦”“异”现象进行专题研究,得出“梦”“异”现象呈现出神性化,模式对应化,心境化,变形化以及情境现实化的特点。

其中,第一章第三节专门对明代话本小说的“梦”“异”现象进行阐释。

他以”三言二拍”为代表,揭示了“三言二拍”中灵怪、奇异的事件大大减少,而作品中人物梦境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成为作者描写的主要对象。

冯阳将“三言二拍”中的梦分为一般梦境,现实与梦境互相切入式和梦中梦。

(2007年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3.庄清华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古典戏曲中的梦境描写》先对戏曲中的梦进行了汇总,然后对梦进行了分类,认为戏曲中存在两大类梦:

灵验梦和虚幻梦。

最后探究梦与戏曲的关系。

(2007年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刘行媛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古代白话婚恋小说中的梦境描写》分别从梦境描写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出现的情况,原因探析,文化心理内涵来展现婚恋小说中的叙梦艺术。

在具体叙述白话婚恋小说中梦境描写的艺术功能时,他以《钱舍人题诗燕子楼》、《独孤生归途闹梦》等作品为例,概括了作者创造梦境描写的审美理想,进而归纳出梦境描写具有奇幻、优美而朦胧的意境。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是《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及其叙事功能。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将《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分为婚恋梦,公案梦,游仙游冥梦,书生功名梦,变形梦以及其他类型的梦。

研究思路:

通过分析《三言二拍》中的梦境描写的常见范式,总结出梦境描写的艺术特征,进而讨论“三言”与“二拍”中梦境描写有哪些差异。

最后从叙事学角度,归纳《三言二拍》梦境描写的叙事功能。

研究方法:

通过文本细读,采用比较法,统计法,运用心理学,叙事学等角度对梦文学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4、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研究重点: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对《三言二拍》中的梦境描写进行分类,分析梦境中鬼魂托梦,梦境中卦辞,梦境中字谜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难点:

本文试图从叙事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的叙事功能和深层内涵。

研究创新点:

本文试图对“三言”与“二拍”中的《梦境描写》进行对比,看看冯梦龙与凌濛初在创作梦境时有什么差异,进而总结两人叙梦艺术的文学观念。

5、论文总体计划和进度安排:

2014年4月至5月:

  确定论文选题,围绕选题搜集材料,对相关材料进行梳理归类;

2014年6月至7月:

熟悉并深入阅读资料,理清文章的思路,初步构架文章框架,完成开题报告;

2014年7月至8月:

围绕文章框架继续搜集补充文献资料,完善论文框架;

2014年8月至12月:

系统整理材料,论文框架确定,进入论文正式写作阶段,整理文章脉络,完成初稿;

2015年1月至2月:

完成修改一稿,系统修改初稿的缺漏之处;

2015年2月至3月:

完成修改二稿,修改文章细节;

2015年3月至4月:

  完成修改三稿后论文定稿,准备送审;

2015年4月至5月:

 参照送审意见修改后提交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6、论文基本框架(可另附页):

题目《三言二拍》中的梦境描写及其叙事功能

绪论

第一节梦的母题对三言二拍叙梦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三言二拍》梦境描写的作品汇总

第二章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的常见范式及关系研究

第一节功名梦与占卜

  一书生功名梦

 二拟黄粱梦

三关于占梦 

第二节 助案梦与字谜暗语

   一判官做梦

  二受害者做梦

 三 非当事人做梦

  四 梦与字谜暗语

第三节姻缘梦与魂魄

  一风流艳遇梦

 1 未婚男女情爱梦

  2已婚男子艳遇梦

   二因爱离魂

   三 梦与魂魄

第四节 游仙游冥梦与神仙鬼魄

 一游仙梦

  二游冥梦

    三梦与神仙鬼魂

第五节变形梦与庄子“物化”思想

第六节其他类型的梦

第三章“三言”与“二拍”梦境描写的差异

第一节 “三言”:

灵活多变,主题丰富

第二节  “二拍”:

形式单一,注重劝惩

第四章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的叙事功能

第一节 梦境描写的表现功能

一描摹内心,梦为心声

二隐喻真相,意指梦外

三意料之外,梦里之中

第二节 梦境描写的形式功能

一先知先觉,预示情节

二虚实相生,延展时空

三变换节奏,扭曲时间

 

 

 

绪论

第一节 梦的母题对三言二拍叙梦艺术的影响

探讨《三言二拍》中“梦”形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为此需提供一个历史背景和参照系,必须先考察梦的概念和解释体系,再去追溯梦文化在漫漫古代文学长河中激起得浪花和漩涡。

在古代梦文学中,古代作家作品中梦的理论、梦的观念、梦的思想内涵和梦的叙事技巧对“三言”和“二拍”中梦境描写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三言二拍》处在从宋元话本到章回体小说嬗变的转型时期,作为远古而来的梦及梦文化,对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中的主题思想起到了或深或浅的影响。

况且,早期史传文学中梦母题的复杂形态,也对《三言二拍》叙事技巧起到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的常见范式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范式,即可以作为典范的形式或样式。

而本文的立足点是梦境描写的常见范式,广而言之,即指梦境描写的故事框架,包括梦境描写的内容分类,也包括卦辞,字谜,暗语,神仙,魂灵等与“三言二拍”梦境描写的交融与互渗。

“三言二拍”梦境描写的范式在继承前代梦意象小说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超越。

“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种类丰富繁多,本章试图对“三言二拍”梦境描写常见范式进行分析和发掘。

“三言二拍”中涉及到梦境描写的篇目一共80篇,其中《喻世明言》19篇,《警世通言》19篇,《醒世恒言》13篇,《拍案惊奇》16篇,《二刻拍案惊奇》14篇。

综合“三言二拍”故事人物的梦境内涵与整个话本主题思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分为功名梦、公案助案梦、婚恋姻缘梦、游仙游冥梦,变形梦和其他类型的梦。

第一节功名梦与占卜

“学而优则士”是儒家对于士人的重要要求。

书生才子十年寒窗苦读,只为科举考试金榜题名,进入仕途,一展鸿才。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因此,士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世界和谐,天下太平。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渴望被诸侯王任用,宣扬自己的思想。

孔子积极入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读书人。

孟子曰: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士人在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应该修身养性,培养洁身自好的优秀品德,在仕途显达时要仁民爱物,造福天下苍生。

因此,博取功名是广大书生梦寐以求的愿望。

冯梦龙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濡染,“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苏州府志》卷八十一《人物》),虽一生致力于科举,但一直科场失意,至崇祯三年(1630)57岁时才选为贡生,61岁时任福建寿宁知县。

凌濛初18岁补廪膳生,但科场一直不利。

“三言二拍”的作者在冷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只能诉愤懑于笔端,将心中的“功名梦”寄托在文字里。

“三言二拍”的作者着重描写了一些不得志的书生在梦境中得到神灵的眷顾,在现实中果然应验,博取功名,受到皇帝和重臣的赏识。

也有些是皇帝梦到贤臣降临,辅佐江山。

通过描写小说中主人公科场受挫,或者虽赋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暂时得不到皇帝和重臣的重用,郁郁寡欢,为此,“三言二拍”的作者借助梦境委婉地照应现实,为书生将来仕途显达埋下伏笔,实现书生的功名梦。

作者通过描写功名梦,与现实的失意形成对比,试图通过书生圆梦,取得功名利禄,来弥补自己内心的迷茫和伤痛。

第一节 功名梦

作品 :

1正话《俞中举题诗遇皇上》2《老门生三世报恩》3《赵春儿重旺赵家庄》4《赵伯生茶肆遇仁宗》7入话《华阴道独逢异客 江陵郡三拆仙书》

反例 5《乔兑换胡子宣淫显报施卧师入定》因拆别人夫妻撤掉功名6第二十八卷 《吴衙内邻舟赴约》入话做亏心事撤掉公职

第二节助案梦与字谜暗语

公案小说在《三言二拍》中占得比例非常大,约有四十多篇。

梦境描写是《三言二拍》公案小说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对案件的侦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言二拍》公案小说情节类型多种多样,作品中那些扑朔迷离、深藏玄机的案件对于现代法官也是非常棘手的。

因此,在现实条件不能解决的情况下,作者利用超自然的力量,借助梦境构建虚幻的现实,为案件提供蛛丝马迹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给正义力量带来了希望,使案件得以顺利的解决。

其中,梦境里的神灵托梦和冤魂伸冤往往多传达有字谜和暗语,这些字谜和暗语多与案件紧密相连,通过拆字合字、探寻字谜中蕴含的意义使案件豁然开朗,水落石出。

依据三言二拍中公案小说的做梦主体,我们可以将三言二拍中含有神明托梦或者亡灵托梦的公案小说分为三类:

受害者做梦,判官做梦,旁观者做梦。

     

作品:

1《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警世通言》卷十五)2《三现身包龙图断案》(《警世通言》卷十三)3《苏知县罗衫再合》(《警世通言》卷十一)4《许察院感梦擒僧,王氏子因风获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5《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抱怨》(初刻拍案惊奇卷六)6《西山观设箓度亡魂,开封府备棺追活命》(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7《满少卿饥附饱飏,焦文姬生死仇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8《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9《三现身包龙图断案》(《警世通言》卷十三)10《进香客莽看金刚经,出狱僧巧完法会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 

第三节姻缘梦与魂魄

在“三言”、“二拍”的爱情故事中,深深地流露出了作者尊重自由恋爱的权利,肯定女性主动追求爱情,反对门当户对的门第观念以及父母包办的婚姻。

然而,爱情的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青年男女总是被残酷的现实阻拦,有情人总是不能如愿以偿。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男女两情相悦、私定终身的行为是不被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封建社会传统女性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明代,封建统治者宣扬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人们合理的欲望也受到限制和压抑,他们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欲望只能通过梦境得到任意发挥。

1未婚男女情爱梦

明代中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社会风气开始崇尚物质消费和感官刺激,一批文士开始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

与此同时,阳明心学在思想界迅速崛起,尤其是“王学左派”的个性解放给士人巨大的影响,唤醒了青年男女的自我意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

反叛包办婚姻,追求男女自由平等的恋爱要求成为了重要的文学题材。

2已婚男子艳遇梦

三妻四妾是封建社会普遍的社会现实。

尤其是有钱有势的纨绔子弟,虽然家有妻妾,但仍不能满足身体的欲望,去外面拈花惹草,勾引美貌女子,暗中与其私会,或在秦楼楚馆的烟花巷里,恣情享受男欢女爱的春宵时光,都是富贵子弟物质与精神消遣的手段。

作品1第十四卷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2第二十八卷《 吴衙内邻舟赴约》3第三十二卷《黄秀才徼灵玉马坠》4第二十九卷《宿香亭张浩遇莺莺》5 第三十卷 《金明池吴清逢爱爱》6第三十四卷 《王娇鸾百年长恨》入话7卷二十三还魂《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8卷四春梦 青楼市探人踪红花场假鬼闹9卷十四春梦赵县君乔送黄柑 吴宣教干偿白镪

第四节 游仙游冥梦与神仙鬼魄

神游仙境与潜游冥府是《三言二拍》中两个常见的模式,仙界中仙女冠霞胜饰,明眸皓齿,光彩照人,周围管弦金石音乐缭绕,青鸾白鹤,盘旋翔舞,一切祥和欢乐的氛围。

而冥府总是给人阴森恐怖之感,在阳间罪恶深重之人死后依然需要受到阴界惩罚,他们的灵魂关入地狱,冥府就根据他们所做的恶事,依阴间的法律予以制裁。

第一节游仙梦

在古代,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医学水平不发达,人的寿命短暂,古人渴望摆脱尘世的俗念,延年益寿,炼丹成仙。

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产生了许多游仙主题的作品。

《楚辞·山鬼》云:

“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涕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楚辞中较早地记载了山中美貌的仙女,但先秦神仙总与鬼魅相关联。

魏晋时期,政局动乱,文人无法施展才华,便转向了游仙祈命的心理倾向。

郭璞的《游仙诗》超越了以往游仙诗只写仙界的优美境界,而是将游仙与自己愤世嫉俗的心情结合在一起,表达诗人对仙界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盛唐时期,自信开放兼容的时代思想拓展了诗人的想象力,《梦游天姥吟留别》反映了李白喜爱游览名山大川,体现了“诗仙”浪漫主义的人格气质。

唐代之后,宋人安分守己,拘于理教的限制,游仙主题渐渐退出文人的笔墨。

明清时期,游仙母题再次席卷文学领域。

第一节游冥梦

正因为地狱的机构等级与人间有诸多相似之处,小说家通过描绘阴间地府种种社会现象,委婉曲折地反应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病和陋习。

作品:

游仙梦第十卷《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第二十四卷《隋炀帝逸游召遣》第三十七卷《梁武帝累修成佛》

游冥梦第三十一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第五节变形梦

对于庄子所宣扬的人生如梦的思想,是应予以重视的。

在《齐物论》中,庄子有一段对于蝴蝶梦的论述:

夕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在《三言二拍》中也有几篇作品体现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而且,作品中主人公会变成一条鱼游历官场,不管自己怎么呼唤,都无济于事,梦醒之后,彻底看破尘世的烦扰。

通过叙述薛少府变鱼的经历,反映了官场的世俗浮华,都是过眼云烟,是不值得留恋的。

文章结尾有两首诗。

其一是“鱼身梦幻欣无恙,若是鱼真死亦真。

到底有生终有死,欲离生死脱红尘。

”其二是“茫茫荡荡事端新,人既为鱼鱼复人。

识破幻形不碍性,体形修性即仙真。

”在薛少府从鱼变为人之后,从作者引用这首诗作为文章结尾,可以看出,宇宙万物都是有区别的,变化轮回,但这都是幻境,在本原上是同一的。

生生死死都是大道的各种形式,重要的是忘我,与万物合一,修身养性,追求最高层次的大道,自然无为,清心寡欲。

薛少府化为鱼身,体现了庄子的物化思想,即大道可以变化而成万物,或者说万物皆大道所化成。

《薛录事鱼服证仙》《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第六节其他类型的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梦境描写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有具体描绘,很难将其进行分类,但其中一些还是有一定价值意义的。

第三章“三言”与“二拍”梦境描写的差异

冯梦龙与凌濛初在创作梦境描写时,思想观念和创作技巧是有差异的。

冯梦龙在描写梦境时更灵活多变。

内容上,丰富多彩,各种题材都有涉及。

形式上,富于变化,有的在开头,引领下文,有的在中间,承上启下,有的在结尾,收束全文。

而凌濛初在创作梦境时,主题内容多倾向于教化民众,多设置在结尾处,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

第四章 三言二拍中梦境描写的叙事功能

“三言”与“二拍”的作者在创作梦境时,并不是生硬的将梦境插在文本中,给人不协调的突兀之感。

而是融梦境于故事情节中,似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三言”与“二拍”在创作梦境时,与前后情节紧密相连,在内容上深化主题,给人朦胧诗意的意境,在形式上,变换作品情节的节奏,给人张弛有序之感。

 第一节梦境描写的表现功能

一描摹内心,梦为心声

二隐喻真相,意指梦外

三意料之外,梦里之中

第二节梦境描写的形式功能

一先知先觉,预示情节

二虚实相生,延展时空

三 变换节奏,扭曲时间

  

7、主要参考文献:

一、参考书目:

著作类:

1.冯梦龙:

《喻世明言》,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冯梦龙:

《警世通言》,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3.冯梦龙:

《醒世恒言》,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4.凌濛初:

《拍案惊奇》,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5.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6.左丘明撰,赵生群注:

《春秋左传新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干宝撰,汪邵楹校注:

《搜神记》,北京:

中华书局,1979。

8.谭正璧:

《三言二拍资料》,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9.胡士莹:

《话本小说概论》,北京:

中华书局,1980年版。

10.石昌渝:

《中国小说源流论》,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11.王昕:

《漫说三言二拍》,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程国赋:

《三言二拍传播研究》,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朱全福:

《“三言”“二拍”研究》,苏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4.刘果:

《“三言”性别话语研究》,北京:

中华书局,2008年版。

15,傅正谷:

《中国梦文化》,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6.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北京: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7.王文革:

《文学梦的审美分析》,上海: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张桂琴: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研究》,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9.邓绍基,史铁良:

《明代文学研究》,北京:

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

20.韩田鹿:

《三言二拍看明朝》,北京:

中华书局,2011年版。

21.程国赋:

《中国古典小说论稿》,北京:

中华书局,2012年版。

22.陈才训:

《论<春秋><左传>对古典小说的影响》,北京: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3.杨义:

《中国叙事学》,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4.陈平原: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5.罗小东:

《三言二拍叙事艺术研究》,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论文类:

硕博论文:

1.张桂琴: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研究》,东北师大博士论文,2006年。

2.冯阳:

《明清小说中的“梦”“异”现象研究》,陕西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