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666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docx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docx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3篇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肇兴原名“肇洞,是一个东西向的狭长谷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河面跨有有六座风雨桥,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

  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

  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一个寨子就有五座鼓楼,分布在寨中五团,依次为“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信团鼓楼,因而被称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从外观看像一座宝塔,气势雄伟,还没进入村寨就很醒目。

  鼓楼上一般都挂有一支鼓。

  过去,当寨子遇到外敌入侵,失火或议事之时,便登楼击鼓,召集寨民,鼓楼因此得名。

  鼓楼是寨里集会议事、订立款约、处理问题的会场,也是寨里群众工余饭后休息活动场所。

  每逢春节、农历6月6日天贶节和8月15日芦笙节等盛大的节日活动都在鼓楼举行。

  仁团鼓楼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楼,鼓楼旁就是风雨桥,后面就是戏台,是肇兴唯一的鼓楼、戏台和风雨桥都能展现在同一平台的地方。

  义团鼓楼的后面就是戏台,戏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

  这个平台是肇兴最大的一块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会在这里进行。

  礼团鼓楼的后面有一个萨岁坛,爬上萨岁坛旁边的晒谷地,你会看到另一个角度的鼓楼,智团鼓楼是肇兴唯一的歇山式鼓楼,智团鼓楼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团鼓楼,信团鼓楼离主街最近,也是肇兴最高的一栋鼓楼。

  整个寨子能看到全景的制高点是肇兴中学观景点,在这里能清晰看到整个肇兴侗寨的全貌。

  另一处是猛猫花桥下游新建的第六座风雨桥对面的小山坡,在那里也能看到肇兴的全景。

  晚上可以看看肇兴的大歌演出,更好得感受一下侗族风情。

  肇兴现在经过开发,各种服务设施已经很完善,吃饭和住宿都不用担心,但是建议在旅游旺季最好还是提前预定较好。

  从义团鼓楼旁边的水泥桥开始一直到仁团鼓楼这一段,是肇兴的重点保护地带,也是最漂亮的一段吊脚楼景观,而这里也是肇兴购物最集中的地方。

  就侗族南部而言,肇兴侗寨是屈指一数的,有“千家肇洞和“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

  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建寨历史悠久,据民间相传的族谱记载:

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间,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历史。

  一九九三年,贵州省文化厅命名肇兴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

  二OO一年,肇兴侗寨及鼓楼群列入大世界基尼斯记录。

  一九九九年,省政府将肇兴列为全省9个重点民族村寨保护之一,2001—2002年列为全省十三、二十个重点民族村寨保护之一。

  二OO四年一月,国务院已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一。

  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民俗文物价值。

  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

  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

  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

  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

  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

  在侗族歌师赞颂鼓楼的歌词中,就有“那天神仙下界送礼钱的句子,耐人寻味。

  肇兴侗寨人居“干栏楼房,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

  楼上住人,前半为廊,宽敞明亮,光线充足,为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后半部为内室,其中设有火塘,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炊饭的地方,两侧或第三楼上设卧房。

  一般一家一幢,也有的聚族而居,将同一房族的房子连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喜庆佳节聚居于此,设宴接待宾客。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群众欢聚于鼓楼、歌坪,举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娱活动。

  歌类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蝉歌、踩堂歌、拦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叙事歌、童声歌等。

  侗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轰动海内外。

  每隔一年于中秋节举行一次的芦笙会,主、客竟相吹奏比赛,笙歌阵阵,热闹非凡,极为壮观。

  肇兴侗寨侗族文化底蕴深厚,侗族风情原始、古朴。

  佳节期间,好客的侗家人有一种叫“或夜的活动。

  这是村寨与村寨之间的大型社交活动,甲寨举寨前往乙寨做客,当客人临进寨边时,主寨的姑娘们早已在寨门前摆起了拦路凳,唱起栏路歌。

  客人闻歌而对,一唱一应,几个回合下来,喝了拦路酒,才肯放客人进寨。

  寨中男人吹芦笙放铁炮鞭炮,敲锣打鼓将客人迎进寨子的鼓楼内。

  人们聚居在鼓楼旁的歌坪上,踩起歌堂,举行盛大的祭祀祖母“萨岁的仪典。

  两寨的男女青年在寨老的带领下,拥着“萨坛绕寨一圈。

  然后在芦笙曲中进入歌坪,手拉手围成男外女内两圈,边舞边唱,是为“哆也。

  夜幕降临,男女青年们意犹未尽,又集于鼓楼围坐,火塘燃起旺旺的篝火。

  人们唱起了大歌,如痴如醉,不知天之将明。

  侗族人称风雨桥为“花轿,大概是形状像是花轿吧。

  鼓楼主要是公众汇聚的场所,我走到一个鼓楼时,看到一群人围坐在鼓楼下,中间有一个大火盆正在烧着;有个年纪较大的人用侗族话正在说事,而周围的人正认真的聆听老者的话,比正在开着的全国人大的会议的严肃性差不多。

  鼓楼的柱子上,绑着一个很大的芦笙,大约是三米多长,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芦笙了。

  然而现代人的拙劣思维,给鼓楼抹黑了----一个鼓楼的第一层檐角上塑造了一个扛着金箍棒的孙悟空的形象,最让人恶心的是孙悟空居然骑着一条狗。

  嘿嘿嘿嘿。

  风雨桥是侗族标志性的建筑,我三十年前在书上看到这种建筑时候,目瞪口呆的充满了崇敬。

  现在实地看到后,有了更多的崇敬。

  风雨桥和鼓楼是侗族木建筑的两个代表,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颐和园的长廊,大约是借鉴了风雨桥的建筑形式。

  现代人做的鼓楼和风雨桥外形确实很好看,但是用水泥钢筋制做的,只是好看而已。

  让我喜爱侗族的建筑的,莫过于侗族那形状优美,自然耐用的木楼。

  侗族的木楼用上好的杉木做成,一般是三层,据说一个木楼能保存居住上百年历史。

  木楼冬暖夏凉,亲切自然。

  据说建一个木楼需要八万元,而在当地建造同样形状的水泥结构的房子需要二十多万。

  由于木楼隔音差,走路时候声音较大,所以有些侗族人将大的结构用水泥制作,而墙壁和屋顶仍然用木板制作,可谓两全。

  选择居住地,是各个民族的首要问题。

  人,首先要选择有水的地方,否则难以生存。

  月球上如果有水,航天员恐怕不愿意回到地球了。

  逐水草而居,是游牧民族的特点;正如如此,逐江河而居,也是南方各民族的特点,侗族人逐江河而居,实为几千年的迁徙特点,因为人类不能离开水。

  在江水两岸居住,是江南各族人民的特点。

  长江黄河珠江两岸,其实也是汉族人的特点。

  所以说,各民族的居住选择地的必要条件,其实是同样的首选。

  侗族人没有文字传承,但是有独特的语言,他们讲话也讲普通话,而且讲的比较标准,虽然有些地方口音。

  侗族人大多是穿黑色或紫色的衣服,女人似乎个个都会绣花;一个老太太告诉我她七十八岁了,但是手中所绣的花,针脚着实细腻。

  而男人女人的节日盛装,均为绣花遍衣,男人的前裙上,还绑着不少的鸡毛作为装饰。

  侗族女人所戴的银饰物件,绚丽繁华,闪闪发光,是为铜件鎏银,轻巧奢华。

  任何一个女孩戴上全套的银饰件,都会美丽光华,俨如贵妇,美丽动人。

  一般套装大都在千元左右,全是匠人的手工艺品。

  街上有好几家银匠铺,不过加工用火则现代成了氧气火焰喷灯和小坩埚。

  在明清时候,银子是最普通金属通流物,因此也造就了侗族的银饰艺术,这种金属易延展的艺术至今也是金属加工业的顶级手工艺术。

  结婚时候有一套别致的全套银饰件,大约是侗族女孩最高的期望。

  至今看来,这类银饰件依然是奢侈品,美的令人心醉,令人眼里喷火。

  作为男人,侗族并没有给男人多少银饰装扮物件,因为男人就是赚钱买银饰件给自己喜欢的女人的物品,由此可见男人的地位是多么的低,需要花大把钱去买银饰,然而买了之后做什么用呢?

都是荷尔蒙惹的祸,谁叫咱是男人嘛。

  爱艺术图案是侗族的特点,甚至连路上铺的卵石,也被精心的镶嵌在水泥上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曲线,连侗族的男人也非常讲艺术。

  侗族的染衣匠大多人女人担任,将大锅水烧开,加入靛蓝或者紫的红的染料,经过几次过滤之后放入大锅,将布匹放进去后翻煮一个小时左右,然后挂在长竹竿上晾晒。

  很有意思的是,染了带有麻纤维的棉布晒干之后,女人们用大木槌在门口的方形石板上用力的砸折叠起来的布料,说是要将布捶打的有光亮。

  说是这种燃料是由板蓝根来制作,有的布料在处理之后还要刷上柿子水,用于布料的防雨防风。

  果然,经过捶打后的布匹不仅是光亮,更是因为纤维被强制伸展,结果是衣服难以发皱,穿在身上久不变形和发皱。

  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块方石,磨的异常光洁平整,就是捶打布料用的。

  甚至将布料捶打成百褶裙,穿上后裙子总是自然折叠的硬楞硬角的永远像是刚烫过似的。

  每天听到捶打布匹的声音,于我则是一种很惬意的声音:

如果有个汉族女人每天在捶布让我听到的话,我会爱上她。

  侗族的另一个服饰特点是编织许多带子,用来绑在腰间和捆绑固定背在背上的小孩,还用于女孩对男孩表示爱情的象征。

  在侗寨的三天里,每天都看到红白喜事。

  女人们一手提着竹篮,里面大约放着五斤糯米,左手提着一个罐子,也装的是米,向主家去行礼。

  问询为什么这样,答曰:

右手提篮子是女人行礼,而左手提罐子是男人行礼,里面装着米和钱。

  一般来说,与红白事主家关系紧密的人,行礼大约是一百元或更多。

  如果是直系亲戚则行礼大约是五百到三千元。

  更远点的街坊,只需提来篮子米就行了。

  但是登记之后,马上反馈的回礼则是一斤半猪肉,一斤米,还有水果或者糖,回礼远远大于普通的行礼,而且还可以吃两顿饭。

  饭是大锅猪肉炖萝卜,血红,酸菜炖猪内脏等等,四菜另加油炸花生米,没汤,米酒任饮。

  所以如此算来,红白之事的主人家大办事情完全是阔小姐开窑子店--------图的是快活。

  看红白之事来帮忙的街坊的人倒是挺有意思的:

将猪肉无论哪一块都是剁成小块,连猪脸都扒了皮,剁成小块放进大桶里,然后倒进锅里和萝卜共煮。

  对于这些帮忙的人来说,看得见的肉和骨头都剁成小块放进锅里去和萝卜共煮,部位平等,一视同仁。

  只是猪血,因为珍贵就另行煮菜了。

  貌似根据主家的气派和财富来讲,杀牛来犒劳街坊邻居直系亲戚,那是最高的酒席了,如果是贵重客人,则一定要安排吃牛瘪的。

  其实对任何人来讲,碰上红白事,你郑重的去捐献五十元钱或者更多,你就可以猛吃两顿的。

  如果你不捐助的话,你照样可以去大吃两顿,人家仍然热烈欢迎,并且频频向你敬酒,只要你脸皮够厚就得。

  红白之事,在餐馆门前,架了五口大锅,人人都能看到煮的是什么。

  晚上,就地放电影,这可真的让我开了眼界:

居然放映机是数字放映机!

也就是电脑化的放映机。

  想起小时候我看过三十五毫米放映机,看到过八点七五毫米放映机,看到过十六毫米放映机,没料到在这个地方居然看到了同世界先进一个样的数字放映机放映电影,而且是抗日神剧。

  侗族的三个代表菜谱龅暮芎寐铩这个地方是三国时候“七擒孟获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的叫“洞(比如路上有个地名叫“顿洞),相当于现在的“镇。

  这个我来的地方恰巧碰到的第一个风雨桥名叫“孟猫花轿,可见孟获还真是这个地方的人的祖先。

  “七擒孟获是一个历史或传说,但是诸葛亮虽然最后该是失败,但“攻城不如攻心这让诸葛亮大赞的主意,却是马谡讲出来的并留于青史的。

  马谡学孙子兵法之心得,颇为精粹。

  谁敢说马谡没有才华?

你让现在党校的教授指挥三十八军试试会怎样?

马谡不过当时是诸葛亮手下没有将领了的牺牲品。

  由此三国之后,侗族和汉族和好,此是明证。

  延至现在,“哇哈哈充斥侗族乡里,绝不是银匠做出来的,正如当今我面对正在卸货的大卡车上装的满车的“矿泉水只有傻眼一样,宾馆里的电视机顶盒和wifi,总不是侗族做的吧。

  侗寨,晚上的时候静的可怕,静的几乎连自己的心跳声音都能隐约的听到。

  寨子里的狗似乎都是哑巴,几天里没有听到任何狗叫声。

  狗儿到你面前,只是傻呆呆的望着你,期盼你能给丫一个骨头;你若是不理它,狗儿十分委屈的只有默不作声的看着你远去。

  晚上八点之后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你可以死睡到自然的自然的再加自然的醒来,貌似是你睡到了月球上,毫无任何让你惊醒的动静和理由。

  你要是早醒了去买早餐的话,告诉你没有!

您老还是回去睡了回笼觉之后再来买早餐吧。

  侗寨有个艺术团,每天两次的表演节目,早上十一点和下午五点钟。

  这个艺术团全是当地的侗族男女青年组成,一招一式笨拙的可爱,曾参加过全国的各种民族艺术演出,以及走向世界。

  侗族的无伴奏“大歌曾经在五十年间走向了世界去演出,当我第一次在深圳民俗文化村听到侗族的大歌时候,感动的热泪盈眶。

  因为我过去是吹法国号的,也学过深奥的音乐理论,知道人类的无伴奏和声是多么的难和罕见。

  侗族千年的无伴奏合唱艺术是那样的卓越,令我中华民族在世界音乐舞台有足以骄傲的自豪。

  于今我在侗寨听到现场的侗族大歌,不能不使我为之动容。

  太美了!

美的让懂音乐的人五体投地。

  这里的侗族有着太多的淡定,他们对游客来旅游和拍照似乎无动于衷:

随你怎么拍照片,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似乎当游客如同空气一样的不存在。

  如果你认为他们冷漠,那就千错万错了。

  他们侗族人是非常热情的,经常是主动给你打招呼。

  熟了之后会请你去家里吃饭,聊天。

  在少数民族中,侗族人无论年纪大小,其讲普通话是最好的少数民族。

  这个民族对外来人的热情,是我在少数民族中少见的。

  你在寨子里,随时会有愿意跟你聊天的人。

  一个店主妇女就直接坦率的问我:

你认为马航失联客机是怎样的结果?

我对这个问题只能是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寨子里绝大部分是侗族,少有其他民族居住和做生意。

  这里的生活没有多少因为外来的事情所改变,他们的生活依然很淳朴,尽管不妨碍镇上开着“海尔专卖店。

  镇上的旅馆都有wifi,表示着他们与中国同步。

  当然,你在这里可以去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店里去抽一百万的大奖,这个抽奖与全中国同步,当然你肯定抽不到大奖的,只能做做此梦,嘿嘿。

  黎平的侗族的饮食,有一个特别的菜:

牛瘪。

  咋开始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菜,问了之后方知是牛胃里没有消化完的草和牛胃分泌物的混合物。

  这也能是菜?

听的我毛骨悚然。

  然而尝了一口之后,觉得除了草腥味外,没有什么特别反胃的。

  其实汉族大可不必大惊小怪的,臭豆腐不是汉族的么?

这种能让美国人宁愿去上吊而不愿意吃的食物,不是汉族发明的么?

这里的侗族人用马来犁田,这种马是广西的矮种马,小的比牛还小;大部分的时候,马被放到野地里去随便吃草,我看到一匹马被绳子缠住了脚,于是去帮助马卸掉绳子;马儿相当配合的提起来蹄子,让我将绳子脱下马腿。

  然后,我抚摸着马脸,马儿惬意的享受着抚摸,我一边抚摸着马头的各个部位,心想原来马脸也不难看嘛。

  是晚,在酒吧主人“花花的店里,汇集了高档次的客人,可以广交朋友,和陌生人称兄道弟,啤酒是十元钱一瓶的雪花啤酒,比大排档还便宜。

  然后回到异常干净价格低廉女主人胸脯大的异常其女儿白的像公主的“界池旅馆去睡觉。

  不过即使是住了三天,我也始终没有问过旅馆的主人:

什么是界?

什么是池?

自然的山水,自然的生活,自然而热情的侗族,侗寨的许多特色令人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