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672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docx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docx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报告

前言

中国的酿酒业,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渊源。

白酒作为我国特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酒种,在世界烈性酒类产品中散发着熠熠光彩。

无论何时,它都与相应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休戚相关,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和消费的需求,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同时,白酒也为国家财政积累资金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白酒得以发展,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原先散、乱、小的基础上,开拓创业,历经了解放初期的恢复、中期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三个不同阶段。

50年的艰苦奋斗,一代又一代的酿酒人的智慧、心血融入其中,取得今日成果。

 1回顾

1.1我国白酒生产的发展情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白酒的产量只有10.8万t,到了"文革"以后的1978年,我国白酒产量达到143.74万t,比建国初期增长了近15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逐步完善与繁荣。

八十年代起,白酒的产量增长步伐加快,到1996年,即"九五"初期,我国白酒产量达到历史高峰,总量达到801.30万t,是建国初期的80倍左右。

"九五"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提高白酒行业的投入产出比和综合经济效益,国家对白酒行业制定了以调控和调整为基础的产业政策。

此后几年,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逐步凸现成效,产业政策的调整也现成果,白酒的产量逐步下降(见表1)。

从表1中分析,我国白酒的产量在"五五"期间增长了69%,"六五"期间增长了57%,"七五"期间增长了52%,"八五"期间增长了50.6%,"九五"期间下降了23%左右。

应该说,"九五"以前,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相当快速,几近失控,"九五"开始后,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控手段见效,产量才开始下降。

   从表1中可以分析得出,全国前十名的省份白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5%左右,而前三名省份的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近四分之一,且主要集中在鲁、川、皖三省的形势基本不变。

表1全国白酒产量(单位:

万吨)

年份

1949

1975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产量

10.8

127.10

143.74

187.28

215.28

245.72

253.29

290.17

317.10

337.96

年份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产量

350.77

431.03

468.54

448.31

513.91

524.48

547.43

593.67

651.29

774.22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产量

801.30

781.73

584.96

502.26

476.11

 

 

 

 

 

注:

从1998年以后,国家对于产值在500万元以下的生产企业的产量不再进行统计,根据行业统计测算,产值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产量合计在120万吨左右。

1.2行业的经济效益情况

我国酿酒行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在食品工业中仅于烟草行业,为国家财政积累资金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酒类产品中,白酒行业所创造的效益一直名列前茅,近几年我国白酒行业每年为国家创造税利120亿元左右,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白酒产品中,高中低档白酒的产量和利润分别呈"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形,高档酒的比例较小,约为20%,但所创造的利润却最大,约占50%多;中档白酒的比例和利润均约为35%;低档酒的比例最大,但是利润却是最小,企业主要是靠低档酒占领市场,创造品牌影响。

2000年白酒的销售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1.54%,但是税收却比上一年下降了2.03%,这应该引起重视,利润比上一年增长了4.8%,是值得高兴的现象。

1.3白酒骨干企业的生产和效益情况

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我国白酒生产集中度向着大型企业集中,前20位的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占全行业的40%之多,利税占全行业的60%左右,产量约占全行业的30%。

这一方面说明,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是目前带动白酒发展的直接动力,另一方面标志着白酒行业内部整合力度加大,白酒企业的改组改造已成为白酒行业发展的主流。

同时,通过数据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我国白酒企业两极分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大,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l.4白酒的产品结构情况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白酒产品主要以散白酒、简装白酒为主,大都是50度以上的高度酒。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白酒作为一种嗜好品,产品结构也有了较大的调整。

目前,我国白酒产品以降度酒为主流,且包装装演水平相当精美。

60度以上的高度白酒基本上已经看不见了,50-55度的白酒成为高度酒,40-49度的酒为降度酒,而39度以下的白酒为低度白酒,低度白酒的产量已经占我国白酒总产量的40%左右。

以食用酒精为酒基的液态法白酒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其出酒率高、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白酒企业不断发展与创新,使液态法白酒的产量在白酒中已占到55%以上。

 各种香型的白酒也有了不同的发展。

目前市场上浓香型白酒占70%左右,清香型白酒占15%左右,兼香、酱香以及其他香型的白酒占15%左右。

2现状

2.1白酒行业的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不包括完全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我国现有白酒企业3.7万余家,其中乡以上独立核算的白酒企业约4700家。

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年产产品销售收人500万元以上的国有和非国有企业1999年为1334家,2000年为1182家。

   至2000年底,白酒行业资产总计900余亿元,负债总计550亿元左右,应收帐款净额100亿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480多亿元,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O7天。

   白酒工业年产值1990年不变价350亿元,当年价格550亿元。

白酒企业生产规模年平均近200。

   2000年白酒行业的总体情况是:

产量为476.11万t,比上一年稍有下降(国家统计局统计增长1.09%,实际是统计企业数量的变化);销售收人为513.2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54%;税金为84.25亿元,同比减少1.71亿元,下降了2%;利润总额43.27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二亿元,增长4.8%利税合计127.25亿元,居全国各酒种之首。

2.2白酒行业的主要特征

2.2.1我国白酒企业的生产呈现出规模化、工业化、多元化格局,白酒行业逐步走向规模经济效益。

   "八五"以前,我国白酒企业规模小,生产较分散,手工作坊多,经过"九五"时期的发展,通过市场竞争的大浪淘沙,部分企业的规模日渐壮大,企业效益逐步提高规模经济、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体现。

   在规模发展的同时,一些有资本、市场销售好的名优白酒企业通过联营、收购、兼并等方式,对外实行资本扩张,进行资产重组;对内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组建了各种形式的白酒企业集团或有限责任公司。

1999年,全国白酒产量达万吨的白酒企业近70家,其中产量在2万t以上的白酒企业有30家。

2000年,白酒年销售收人前50家白酒企业中,集团化企业22家,股份制企业8家。

这些白酒企业集团利用主厂的资金、技术、管理、品牌优势,不断拓宽经营领域,逐步向其他领域或高新技术产业渗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2.2白酒产品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新的品牌不断涌现

 随着机械化设备的运用,微机勾兑等技术的进人,白酒产品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白酒中多种成份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和合理的运用。

为了适应市场的竞争,白酒企业格外重视品牌的塑造和培养,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开发,实施名牌战略,强化品牌策划。

名优酒的数量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新的品牌产品不断出现,并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200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白酒产品进行产品质量抽查结果,白酒产品合格率达90%以上,大中型白酒企业的产品合格率在97%以上。

2.2.3产品结构向低度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减少白酒中酒精含量,已经成为白酒行业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白酒产品中的酒精含量大幅度下降,目前白酒产品的酒精度已经普遍降低了10度以下,60度以上的高度酒已经不多见,50-55度的白酒成为高度酒。

40-49度的酒为降度白酒,39度以下的低度白酒已占白酒总产量的40%左右。

液态法白酒在白酒销售市场上的份额已超过55%以上,产品也开始向中高档转化。

 随着白酒行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白酒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不同酒度、档次、包装、品牌的白酒极大地丰富了酒类市场。

"八五"、"九五"计划中提倡的"纯净"型白酒,随着高科技的应用和白酒企业"产、学、研"的结合,"纯净"白酒已经问世,并在市场中受到好评。

其极低的甲醇、杂醇油含量适应广大消费者文化、素质提高和卫生、安全、健康消费趋势,与世界烈性酒发展趋势相吻合,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白酒的包装更是呈现多样化,各种瓶形、外包装的精致令消费者眼花镜乱,收藏新、特包装已经成为业内外人士的一种时尚。

2.2.4大型白酒企业集团呈现跨行业发展趋势

   为了提高效益、回避行业风险,白酒业除了向低度酒、葡萄酒、果露酒方面扩展外,许多大型企业集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始对房产、酒店、金融、印刷、饲料、医药等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坚持"以酒为基础,综合发展"的经营方针,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发展   今后,白酒工业将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限制高度酒的发展,鼓励发酵酒和低度酒的发展,支持水果酒和非粮食原料酒的发展"的酒类发展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技术进步、提高质量、治理污染、增加效益"为指导思想,以调整白酒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对白酒产品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朝着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高效益、无污染的方向发展。

3.1行业结构的调整

   当前,我国白酒行业是产大于销、供大于求,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根据国家"十五"规划、食品行业"十五"规划和酿酒行业的"十五"规划的精神,我国白酒行业必须在控制总量上做好文章,使白酒的产量与消费者的需求相适应。

   要达到这个目标,白酒行业当前必须尽快压缩过剩的生产能力,关闭无必要生产设备、产品质量无保证、偷税漏税的不合格企业,较大幅度地减少我国白酒企业的数量。

只有按照规则,坚决的进行整顿和规范,白酒行业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全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为国家财政积累资金做出更大的贡献。

3.2企业结构的调整

3.2.1发展大、中型企业是白酒行业的必然趋势。

国家统计局1999年统计的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国有及非国有白酒企业共计1334家中,大中型企业占22%,销售收人占了78%,利润总额占了96%。

大、中型白酒企业以明显的优势主导着我国的白酒市场。

3.2.2实行职工持股是国有白酒企业改革的重点,在1334家企业中,亏损企业有386个,占28.94%;295个大、中型企业中亏损企业有53个,占统计企业数的3.97%;国有控股企业870个,亏损企业299个,占总统计企业数的22.41%。

从统计数据上看,全国白酒行业还近1/3的企业步履艰难,困难重重,且亏损企业大多数又在国有控股企业中,这更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3.2.3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继续保持国有、股份、集体所有制的酒类产业和企业结构。

3.3产品结构的调整

3.3.1传统白酒将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发扬,采用传统固态法工艺生产的具有独特品格的传统名优酒,是我国独特的、流传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其精髓的文化内涵将继续保持,并将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其逐步实现生产方式与现代化技术的有机结合,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3.2液态法和固液结合生产的白酒将进一步规范生产,以食用酒精为酒基的液态法白酒和以固液结合生产的白酒,是五、六十年代顺应国家节约粮食、降低成本而诞生的,随着行业的发展,其在数量上的主体地位将得到巩固和进一步发展,但有关液态法、固液结合白酒产品标准的修、制订和严格管理,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凡是与市场经济、国际惯例不相适应的,都要做相应的修改,必须做到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3.3.3净爽类白酒与世界烈性酒趋势吻合,低酸、低酯、低甲醇、低杂醇油的净爽类白酒和为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而利用苹果、山植等水果做原料研究开发的新风格、口味的水果发酵、蒸馏白酒,作为新的白酒品种,是白酒行业发展的增长点,其适应广大消费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卫生、安全、健康的消费趋势与世界上烈性酒的发展趋势的吻合,必将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前景,必将得到白酒消费者的喜好。

3.3.4白酒产品将"百花齐放",坚持多品种的方向,为白酒产品风格"百花齐放"创造条件,突出不同白酒的产品"个性"特征,满足不同嗜好消费倾向的要求,以多品种、花色形式丰富市场。

3.4高新技术的应用

3.4.1建立严格的理论体系。

引导白酒行业全面从以经验感性认识指导生产向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组织生产转变。

3.4.2推进白酒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在原料处理加工、原酒储存、勾兑调配、产品包装等工段进一步向机械化、大型化、计算机辅助控制等方面发展的基础上,争取在发酵、蒸馏机理和装备上取得突破性进步,促使白酒企业整体向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发展。

用现代化技术改造白酒工艺过程中各生产单元的传统作坊模式,可以使职工彻底从手工劳动生产方式中解脱,全面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3.4.3把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引人传统白酒生产之中。

进一步深入微生物菌种和生产工艺条件与产品风味物质形成之间机理的研究,把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引人传统白酒生产之中,为实现对发酵过程的有效调控奠定基础。

3.5酒业人才的培养

3.5.1加快和健全酿酒师的培训与考试体系。

酿酒师是在酿酒企业进行产品研制、开发设计、生产包装、质量检验和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技术骨干,在质量岗位以及管理工作岗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实施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通晓管理和技术的专门人才。

酿酒师负责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各因素制订计划和程序,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连续评价、验证和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置并采取纠正措施;负责开展企业职工的酿酒技术培训教育工作;协助企业领导制订和实施质量方针。

 建立酿酒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是提高酿酒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国外,酿酒专业技术人员有专门的技术职称,通过教育和酿酒专业人员考试注册制度来取得的。

我国加人WTO后,酿酒产品质量和酿酒技术人才都面临国际的竟争。

国际上通行的酿酒师专业人员考试注册制度将会引人我国,酿酒师专业人员将面临竟争。

3.5.2实施酿酒工人职业技能鉴定。

企业工人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应的技术工种。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是求职、任职的主要依据,也是劳动者境外就业、劳务输出进行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轻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和国家轻工业局"国轻人[2000]382号"文件精神,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于2000年11月20日成立了"酿酒职业技能鉴定领导小组",目前,酿酒职业技能鉴定领导小组正在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全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3.6依法治酒,建立一种全新的酒类产销管理模式,引导白酒行业健康发展。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酒类管理体系,是保证围绕酒类行业的各种方针、政策、措施落实的根本。

经多次调研及多方研究论证,现国家各相关综合部门、职能部门和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管理人员,对白酒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方针已基本达成共识。

3.6.1加快国家立法进度、依法治酒,克服地方保护、市场封锁。

1990年,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主持的129次总理办公会作出了对酒类产销实行法制管理的决定,由国务院法制局牵头,会同轻工业部、商业部等部门共同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酒类管理条例》,后因各种原因搁置;1996年国家经贸委组织有关部门调研,给国务院上报了调研报告:

1997年,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国家经贸委下发了《关于加强酒类产销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立有18个部委参加的酒类产销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制定法规和管理协调;1998年,全国政协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又对酒类产销进行了调研;2000年,国家体改办,又组织了白酒行业各有关省市行业管理部门和骨干企业的座谈会。

由于国家统一的规定一直没有出台,地方的规定又不一致,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缺乏统一协调、执法力度不够,致使酒类的产销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各方面对酒类立法的呼声愈来愈强烈。

国家尽快进行酒类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酒类产销目前的地方保护、地区封锁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这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完全背离,今年4月,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召开,把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来抓,对于酒类行业打破地区封锁、进行公平竞争将会创造良好的经济秩序。

3.6.2建立以特许经营为基础的酒类管理制度,全面清理整顿,压缩过大的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行业效益。

   所谓特许经营,就是实行国际通行的严格的许可证管理,将酒类产品区别于其他生活消费品,建立特殊的酒类管理体系,由国家对酒类产销实行准人制度,由专门的酒类管理部门认定资格,发放生产、批发、零售、运输经营许可证。

实行许可证管理是对企业资格和行业的管理,是全行业管理,不限制身份,任何经济成分的企业只要具备资格就可以进人酒行业,在市场上平等竟争。

   要达到监管的目的,就必须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实施管理和监督执法。

由这个酒类管理部门实施许可证管理,首先是资格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在资金、技术、人员、场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条件,在规模、工艺、质量、环保和管理等方面达到一定标准;其次是行为规范,要求企业的生产、批发、运输和管理等方面的行为必须符合规范,必须按章纳税。

凡在资格和行为上达不到要求或标准降低,就要通过行政和法律的手段进行处罚或行业禁人。

只有这样,才能淘汰过剩的生产能力,才能最大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行业的效益。

3.6.3加强税收征管,发挥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以利于优胜劣汰。

税收征管,可以对管理规范、规模较大、效益好的企产生促动作用,但是对于大多数还是小型企业的白酒行业来说,税收征管的力度只会被这些无序的小企业"化解",最终还是达不到管理的目的。

因此,要达到目的,还是需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严格准人条件,使那些效益差、管理不规范的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自然淘汰,同时配合税收部门做好管理监督工作,使酒类行业这一可以也应该为国家财

政积累资金的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6.4加强行业管理。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以及国内外的信息和技术方面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