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687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5日在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沈红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克难奋进,200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经受考验、克难奋进的一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在区委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建新城、促和谐”工作主线,致力破解发展难题,全区经济趋稳向好,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财政总收入38.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14%。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达10229元,同比增长9.61%。

(一)区域经济在应对危机中不断向好。

一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认真落实保增长政策措施,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运行。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扎实开展“双走进”活动,政企联手共克时艰,为企业解决生产运营等方面问题300多个。

提高民发担保中心担保能力,累计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5.7亿元,较上年增长124.4%。

成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强化对金融单位的考核激励,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加强政策服务,为企业争取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外贸出口等扶持资金9388万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365亿元,净增规模以上企业161家,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9家。

服务业提速增效。

以“强推服务业”竞赛活动为抓手,强化政策引导和工作考核,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2亿元,同比增长14.2%。

实现经营性服务业税收4.2亿元,其中服务业地税收入2.3亿元,增幅列市区之首。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市领先。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传统服务业加快提升,幸福、曙光、秦灶3座农贸市场改造完成。

品牌直销、商业连锁等新型业态逐步显现。

开放型经济难中有进。

强化专业招商,组建3个区级投资服务局,开展各类推介活动12场,小分队招商150余次。

顺利承办“中国(南通)沿海开发展”,获市单项一等奖。

完成工商登记注册总投资超亿元或超千万美元项目30个,吉宝重工、优特集体育用品等项目取得突破,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东方电气(江苏)海上风电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实现工商登记注册外资2.6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7200万美元。

北城高科技创业园、紫琅科教城等服务外包载体初具规模,招引服务外包项目25个,被省商务厅命名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

  

  

(二)发展活力在克难求进中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狠抓项目推进,强化载体建设,鼓励创新创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大力推进“5566”重点工业项目和“1105”重点服务业项目,实行“旬通报、月会办、季考评”,严格过程控制,强化协调服务。

大生二棉“退城进园”、南通科技搬迁等20个工业项目相继竣工,宝钢线材、东鑫船舶等18个项目陆续开工。

首座高星级酒店——绿洲假日酒店等1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全面开工,鸿运装饰城、奥特莱斯等6个项目全面竣工,华润苏果即将投入运营。

新开工、竣工运营服务业项目数超目标、超历史。

全年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同比增长33.9%,增速居全市前列。

载体建设取得进展。

强化核心区功能配套,第六人民医院、北城中学一期等项目基建工程陆续封顶。

注重集聚集约发展,港闸经济开发区创成省生态园区,天安数码城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坚持走“专、精、特”之路,船舶配套国际品牌示范区启动建设,润邦重机、港闸重工等一批项目加快集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获“江苏省重点特色产业园区”称号。

都市产业园加速转型升级,科技产业园、机电产业园配套功能日臻完善。

农业园区和南通农院实训基地启动建设,流转土地4273亩,发展高效农业3600亩。

创新创优成效明显。

坚持创新驱动,组织申请专利1711件,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43项,获市级以上立项109项,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实现零突破。

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

创成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北城高科技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注重管理创新,新增南通名牌11个,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9个新产品被列入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1家公司通过上市发行预审,实现我区培育上市企业零突破。

  (三)新城建设在完善功能中不断加快。

一年来,我们突出规划引领,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快速提升。

城市规划得到加强。

组织开展港闸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核心区城市空间景观规划编制完成,港闸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开发建设不断加快。

新开拆项目46个,拆迁2123户,签约率100%。

完成历年拆迁扫尾民居99户、非居89家,完成率分别为91.67%和89.9%。

锁定“大干500天,安置8000户”总体目标,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新开工安置房面积133万平方米,累计安置3000户。

全年共收储8幅、1800亩经营性用地,出让13幅、1300亩。

实施城建工程77个,累计完成城建投入33亿元,其中市级投入量占市区投入总量的50%,投入量、工程量双超历史。

市区首座立交——城北大道与长泰路立交桥顺利合龙,城北大道通扬运河大桥全面竣工,北城大桥加快建设。

全区32个供电线路迁移项目、41条区级管养市政道路及后街后巷维修工程按期完成。

全年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39.3%,2家企业晋升一级资质。

城市面貌持续改善。

唐闸公园一村改造全面完成,公园二村、三村以及南工房改造工程相继启动,南通·1895实施方案初步确定,市区首座农民公园——五里树公园建成开放,南通重点旅游项目——城市绿谷加快实施。

全年新增绿化造林4825亩,建设绿色通道45公里。

高标准整治幸福河、秦灶河等4条河道,计6.3公里。

“数字城管”投入运行。

24家企业实现入网排污。

节能降耗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四)社会事业在协调发展中不断进步。

一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启动,永兴小学迁建,越江中学、唐闸中学扩建,隆兴幼儿园新建等项目相继竣工。

“名师名校”工程顺利实施,北城中学实现与南通中学联合办学。

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顺利接受省级评估验收,各类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公共卫生事业稳步推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深入。

药品零差价销售全面推行。

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以及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100%。

爱国卫生管理持续加强,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验收。

投入520万元,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6000座,创成省级卫生村8个,实现省级卫生村全覆盖。

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创建步伐加快,“亲情牵手零距离服务行动”顺利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全面推进。

文体事业加快发展。

成功举办第二届“农民读书节”,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活动,全面完成文化“三送”任务,群众文艺团队建设实现全覆盖。

文物普查和“非遗”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

竞技体育长足发展,向女足国家队输送队员1名、向国少队输送2名,为我省女足夺取“十一运”足球冠军做出贡献。

全民健身工程深入推进。

建成街道全民健身中心4个、村(居)全民健身点65个,全民健身网络初步建成。

老年人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完成8793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五)和谐局面在扩大民享中不断改善。

一年来,我们更加关注民生,注重将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创业就业。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67万元。

落实就业促进措施,发放公益性岗位人员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共计187.2万元,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1188万元。

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创成省充分就业社区29家。

完善社会保障。

安置失地农民2932人,安置资金达1.05亿元。

农村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成功并轨,参保率达99.7%。

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参保人数达9701人。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月340元和230元,五保供养标准较上年提高12%。

率先在全市实现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一体化,最高救助额达2万元,较上年提高4倍。

扶助弱势群体。

对896名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按月发放救助金。

为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手术,获“省白内障无障碍区”称号。

完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区老年大学新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站34个,对生活困难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消费券”。

新增社区老年活动场所5个,陈桥敬老院创成市区首家省级示范性敬老院。

老年大学获国家级表彰。

规划启动3个公益性公墓建设,顺利实施跨区域迁坟。

维护社会稳定。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有效压降各类事故发生。

加强综合治理和治安防控,有力保障建国六十周年等重大活动期间社会稳定。

全区未发生有影响的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进一步提升。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未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建立《港闸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

在全市率先组建街道劳资纠纷调处工作站,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59件,调处成功率达98.1%。

  (六)自身建设在转变职能中不断加强。

一年来,我们强化作风建设,促进效能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政风行风持续改善。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区抓落实、促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建立日常考核、季度考核与重点工作月度点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强化重点工作跟踪督查,促进机关作风持续好转和重点工作高效推进。

参加“政风行风热线”直播活动,接受群众各类投诉17件,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法治水平明显提高。

完善《港闸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政府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认真组织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共清理各类文件81件。

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22个区属部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

有效化解各类行政争议,8件行政诉讼案件全部胜诉,有力维护政府公信力。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计305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

廉政建设深入推进。

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

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强化开源节流,勤俭施政。

严格执行公务员、教师津补贴制度,扎实开展清理“小金库”专项整治活动,及时追缴违规资金。

实施电子政务工程,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市领先。

  一年来,人事、物价、审计、统计、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双拥、国防动员、兵役、后备力量建设、妇女儿童及其他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港闸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给予区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市驻区公安、工商、规划、国土、税务、广电、消防等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港闸发展的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企业抗风险能力还不强,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紧迫和艰巨;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功能品质有待提升;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发展民生、维护稳定工作相当繁重;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服务水平仍需提高。

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坚定信心,圆满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

  区委六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和城市功能转型为主线,突出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全力打造品质新城,加快建设经济优质、功能优越、环境优美、生活优裕的“四优”强区,推动港闸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0年是开启转型升级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我们抢抓机遇、逆境争先的关键一年。

当前,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缓慢曲折,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是,国家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南通“大市区”建设步伐加快,这些都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

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难中奋进,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更要树立必胜信心,抢占先机,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拓进取,奋力争先,努力谋求新的更大发展。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北翼新城、建设南通强区”总揽全局,突出“稳增长、抓转型、建新城”这一主题,以转型升级为引领、项目推进为抓手、功能完善为重点、统筹发展为关键、社会和谐为宗旨、自身建设为保障,大力开展“项目突破年、工作落实年”实践活动,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

  2010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及任务为:

  ——综合实力有新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工商登记注册外资实际到账600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发展方式有新转变。

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全力以赴抓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力实施“兴三优二”战略,以核心区开发为龙头,全力突破城市综合体等领军型项目,加速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服务业企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精心构建以技改、融资、创新等为核心的企业服务平台,促进船舶配套、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迅速走强。

力争服务业占三次产业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较上年实现“三个明显提升”。

  ——城市建设有新面貌。

将加快城市化作为建设品质新城的战略重点,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

坚持造城与造景并重,全力推进“333工程”,即外环北路、通宁大道、长江北路3条快速通道,五生公园、北城大桥公园、城市绿谷3座公园,北城大桥、静海大桥、永兴大道通扬运河大桥3座桥梁建设。

加快实施老镇改造、土地出让开发以及重点河道景观化建设,加速区域功能出新、形象出彩。

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大幅缩短拆迁过渡期。

力争全年实施城建项目数、商住开发面积、安置拆迁户数以及经营性土地出让面积“四个创新高”。

  ——和谐构建有新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繁荣社会事业,促进民生民享,更好地保障安居乐业,全面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以“名师名校”和“名医名院名专科”建设为龙头,高起点、大力度推进资源整合和品牌打造,全力提升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品质新城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扎实推进养老、助残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各类社会保障水平。

按照投入更多、惠及面更广的原则,认真实施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围绕上述目标和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转型升级为引领,着力提升产业层次

  更加注重现代服务业发展。

认真实施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与区情相适应的重点产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占比提高、质态提升,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

做大房地产业。

以核心区开发为重点,加快中港城、苏建阳光新城二期等一批中高档房地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通吕运河、幸福河、秦灶河周边地块开发,着力发展融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水景住宅区,进一步集聚人气、提升商气。

做活商贸业。

扶持百安谊家、奥特莱斯等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国际建材商贸城、金·海岸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促鸿鸣摩尔、文峰汽车广场等项目尽快开工,推动永兴商城等传统市场改造升级,进一步繁荣商贸流通业。

做强物流业。

加快火车站物流园区、港闸物流中心规划建设,推动中外运、吉旺物流等企业入驻园区,力争引进2-3家大型物流企业落户,努力形成物流业集聚发展态势。

做优旅游业。

充分挖掘区域旅游资源,打造具有港闸特色的旅游产业。

加快推进城市绿谷、南通·1895、峨嵋山风景区、久发绿色休闲农庄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景点周边设施配套,打造城市旅游新亮点。

  更加注重工业转型提质。

抢抓中央提振经济的政策机遇,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攀升。

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

主攻船舶修造及配套、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依靠科技创新进一步做强龙头企业。

积极引导吉宝重工、南通科技、中集集团等企业开发新产品,完善产业链。

着力扶持一批主业突出、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重点推进大生二棉整合车间、润邦重机港口机械、华能三期“上大压小”等一批技改项目。

全年新增销售超5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5家,培育上市企业1家。

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

支持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具有规模效应的新兴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北城高科技创业园载体优势,加快引进科技创新型孵化类企业,以及信息管理、工业设计、外包人才培训等服务外包企业,力争在软件、动漫、创意等领域的企业培育上取得突破。

推动传统产业品牌化。

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梳理培育对象,实行重点跟踪服务。

提高创牌成功企业奖励标准,调动企业创牌积极性。

重点引导传统纺织、医药等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名牌。

力争大生集团、精华制药、宝通钢铁等企业相关品牌分别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名牌复评,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驱动。

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发展,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较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

加强平台建设。

积极推进“一城多园”科技孵化器建设,以紫琅科教城、牛津科创园、船舶配套创业中心等10大科技孵化器建设为重点,推进科技平台建设上档次。

力争新增孵化器面积8万平方米,新增入孵企业超20家,申报市级孵化器2家以上,建立省(市、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服务平台超20家。

鼓励自主创新。

推进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引导船舶修造产业与技术服务平台嵌入式合作。

积极鼓励科技型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力争形成较高产出的创新集群。

引导精华制药、港闸造船等一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校企联盟与产学研合作,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成果。

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促进成果转化20项。

优化创业环境。

建立运行规范、服务专业的科技中介机构,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咨询、综合配套等服务。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重点扶持成长型科技企业发展和科技基础平台建设。

鼓励企业加快引进管理型、技术型等各类人才,以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水平发展。

  

(二)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不断壮大经济总量

  强攻招商选资。

以转型为核心,主攻重大项目,强攻产业招商,推动招商引资加快转型。

推进招商方向转型。

聚焦重点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研究,增强招商针对性。

强化装备制造、船舶配套、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和新能源及其装备领域的招商选资,力促海工立管、船舶尾舵、船用厨具等项目快落实。

突出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北翼新城核心区招商,强攻文化主题公园、城市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力促服务业引进外资取得新突破。

推进招商方式转型。

深入上海、深圳、北京开展驻点招商,高度聚焦新加坡、台湾等地区,强化对世界500强、国企100强的定向招商,大力招引龙头型、基地型项目。

进一步发挥区内企业家人脉优势、专业行业协会载体优势,推进以商引商。

积极鼓励现有企业实施内外嫁接或兼并重组,推进以企引商。

推进招商队伍转型。

按照招商队伍精英化要求,加强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重点抓好服务业招商队伍能力提升,努力提高招商队伍专业素养。

完善区专业招商机构考核办法,形成鲜明的考核激励导向,充分释放专业招商队伍整体活力。

举办各类主题招商活动不少于12场次,力争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外资2.4亿美元,新批注册资本2亿元或2000万美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

猛攻有效投入。

深入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以项目建设促转型、蓄后劲。

完善推进机制。

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交办、督查、考核机制,认真落实“旬通报、月会办、季考评”推进机制,加强工期、成本和绩效评估,提高投资效益。

加大闲置土地和厂房盘活力度,完善集约用地鼓励政策,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强化过程控制。

严格项目进度管理,把握“开工、竣工”两大节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力促宝通合金钢、宝钢线材等6个总投资超5亿元项目和航海机械、仕威杰电子、长恒科技等8个超亿元工业项目尽快开工、竣工、投产,国家钢绳检测中心、高迪晶城二期等5个服务业项目竣工运营。

优化协调服务。

继续深入开展“双走进”活动,完善重点项目“领导挂钩、部门领办、专人包办”的精细化服务体系,促进项目快推进。

新开工总投资超5000万元工业项目30个、超亿元重点服务业项目10个。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入70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投入45亿元。

  打造特色载体。

积极推进园区空间整合,促进园区由形态开发向功能提升转变。

加快规划编制。

启动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控制性详规编制。

尽快完成港闸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核心区项目开发规划及火车站物流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力争早日通过市级论证。

组织编制万顷良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力争尽快启动建设。

通过资源有效整合,推动空间有序拓展,促进市区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

完善配套功能。

加快道路、水、电、气等公辅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功能。

重点推进怡园变电所建设,力争尽快投入运行。

统筹考虑核心区供气管网建设方案,加快启动建设。

打造重点板块。

加快推进绿洲假日酒店、国税大楼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核心区形象、功能双提升。

以红星美凯龙、华润地产等重大项目为龙头,推动港闸经济开发区由单一功能区向叠加功能区转型。

精心打造船舶配套国际品牌示范区,努力提升园区开发档次。

积极探索园区市场化开发新路,力促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项目尽快启动。

  (三)以功能完善为重点,提升城市建设内涵

  加快建设步伐。

以道路、桥梁等重点工程为龙头,推动城市空间拓展、功能升级。

加快启动外环北路、通宁大道等道路快速化改造,新建高店立交,努力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

推进新华路、站前二号路东延等续建工程尽早竣工,幸福大道、火车站物流园区规划路等道路尽快开工,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体系。

全力实施北城大桥、静海大桥、永兴大道通扬运河大桥等重大桥梁建设,确保北城大桥年内竣工,加快与老城区融合。

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建筑业发展,力争全年施工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施工产值突破100亿元。

  提升城市形象。

坚持建管并重,改造与开发并举,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加快老镇改造。

以南通·1895项目为重点,积极推进唐闸“一河两岸”等景观建设。

加快实施新工房改造。

结合长江北路北延工程建设,适时推进天生港片区改造。

策应万顷良田建设,有序推进陈桥、幸福街道镇区建设,不断提升镇区形象。

加速地块开发。

呼应北翼新城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和外环北路以南等重点区域地块收储、出让,促进高档住宅、商办等业态集聚发展。

全年力争收储经营性地块2000亩、出让1000亩。

加强城市管理。

依托数字化城管平台,推进城市精细化、高效化管理,努力形成标本兼治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建设生态港闸。

注重节能环保,传播绿色文明,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打造绿色港闸。

围绕“一片、一街、一廊、两河、三园”,即唐闸片区绿化、长华路两侧绿化、通吕运河绿廊、秦灶河、幸福河、北城大桥公园、城市绿谷、五生公园等重点工程,加快城乡绿化。

全年新增绿化造林3000亩,公共绿地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