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7333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7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

乙炔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6.1物质固有危险性

本项目生产、使用、储存过程中涉及一些危险有害物质:

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物质乙炔、电石、丙酮;具腐蚀性、氧化性的危险物质有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以及生产过程中出现副产物有氢氧化钙和少量极毒物质磷化氢(pH3)和硫化氢(H2S)。

本项目主要危险物质为具有易燃易爆的有乙炔、电石、丙酮;强腐蚀性、氧化性的有次氯酸钠、氢氧化钠。

极毒的有硫化氢、磷化氢。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安监总管三【2011】95号)属于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有乙炔、硫化氢、磷化氢。

根据《易制毒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丙酮属于第三类非药品易制毒物质。

乙炔是危险性很高的危化品,其爆炸危险等级为最高等级,乙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大,在高温、加压条件下能发生氧化爆炸、化合爆炸和分解爆炸,而且传爆能力强。

按国家标准GB13690-2005《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乙炔的危险特性有:

与铜、汞、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遇卤素会引起燃烧爆炸。

乙炔的危险性类别为第2.1类易燃气体。

乙炔的引燃温度为305℃,其氧化反应温度最高可达3500℃;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极限为2.1~80%的混合气体,易引起爆轰,最大爆速可达2200米/秒,最高爆炸压力可达58.8MPa;最小点火能为0.02mj(空气中);分解反应产物温度可达3100℃。

以上说明涉及物质的固有危险性是该企业最大危险因素。

6.2、生产过程主要危险因素

6.2.1.生产过程危险因素

表6-2-1.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序号

生产

单元

操作子单元

主要危险物质

可能发生的危险

1

次氯酸钠投料

次氯酸钠

腐蚀、化学灼烧、中毒

泵送/卸碱液

NaOH

腐蚀、化学灼烧

电石粉粹/搬运/加料

电石

腐蚀、中毒、灼伤、遇水(汗水)自燃、爆炸

乙炔发生操作

乙炔

燃烧、爆炸、中毒

干燥/净化/中和

乙炔、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硫化氢、磷化氢

燃烧、爆炸、中毒

压缩/充装

乙炔、丙酮

机械伤害、中毒、爆炸、燃烧、

包装搬运

乙炔、气瓶

物体打击、碰撞火灾或爆炸、车辆伤害

2

库区系统

电石库

电石

车辆伤害、燃烧、爆炸

从上表可见,溶解乙炔的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一定程度的燃烧、爆炸、腐蚀、化学灼伤和中毒等危险,生产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见表6-2-2所示。

表6-2-2生产工艺、储存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类别

生产、储存工艺过程及设备

液体危化品装卸

电石装卸

乙炔发生

乙炔净化

压缩/干燥

乙炔充装

气瓶搬运

检、维修

火灾

化学爆炸

设备物理爆炸炸

中毒

化学灼伤

电气伤害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热灼烫

车辆伤害

 

 

注:

“+”表示该场所存在对应的危险有害因素。

物料储存过程包括装卸搬运、储存设施和存放。

工艺过程包括工艺操作和所用工艺设备。

6.22.生产和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根据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对化工装置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该项目生产、工艺、储存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火灾/爆炸、物理爆炸(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中毒、化学灼烧等,此外还存在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热灼伤、高温等危险、有害因素。

(1)火灾、化学性爆炸危险性分析

该项目乙炔、丙酮属火建规火险分级甲类,遇火源或与禁忌物接触可发生剧烈反应引发火灾或爆炸,与可燃物接触遇点火源可燃烧导致火灾事故。

因此,在生产区和包装场所、储库区应严禁放置禁忌物和可燃物质,禁止烟火和违规用火、动火。

电石遇水可发生燃烧爆炸。

该项目存在的点火源主要包括明火、雷电、静电、电气火花、撞击摩擦火花等。

①明火:

主要是检修动火、吸烟等,项目检修主要有电气焊动火等;另外,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管带火也是点火源之一。

②雷电和静电

该项目存在雷击危险。

雷击放电、雷击产生高温、产生的感应电是一个主要的点火源,尤其是球状雷,目前尚无有效的防范措施。

该装置原料、产品等在流动时均可能产生静电,人体本身也带有静电,而且静电潜伏性强,不易被人们察觉。

③电气火花

该装置区使用的电气设备未达到DⅡC2(B4d)防爆等级,由于电机不防爆或安装不合理,电接点接触不良、线路短路等产生电火花。

电气引起的火灾明显增多。

在易燃易爆物存在的场合,点火源越多,火灾危险性越大。

④撞击摩擦热

主要是操作、检修过程使用的工具产生撞击火花。

(2)物理爆炸(设备容器破裂)危险性分析

该项目涉及压力容器和低压工业管道,若没有设置应有的安全装置,如安全泄压装置,安全阀、防爆板等,设备或管道就有可能发生超压而无法及时泄压,或主要工业装置、管道腐蚀,耐压强度降低,均可导致物理爆炸事故发生。

(3) 中毒及化学灼伤

该项目可能引起中毒的物质是乙炔、丙酮、特别是溶解乙炔产物中残留杂质硫化氢、磷化氢等剧毒物质尤为更要防范。

中毒途径一般为吸入、皮肤接触大量吸收或误服。

此外,次氯酸钠受高热分解生产有毒腐蚀性烟气吸入,可导致呼吸道化学灼伤和中毒。

此外,本项目使用的原材料次氯酸钠、氢氧化钠、均为强腐蚀性物质,人体接触可导致化学灼伤。

导致人员化学灼伤的主要途径如下。

①进入设备内检修或拆装管道时,残液造成人员中毒或化学灼伤。

②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以及丙酮专用输送泵、阀门等密封填料或连接件法兰泄漏,逸出腐蚀性物料,接触到人体发生化学灼伤。

③输送泵检修拆开时残液喷出,造成人员化学灼伤。

④泵运行过程中机械件损坏造成泵体损坏,发生泄漏,引起人员化学灼伤。

⑤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等物料卸车时泄漏物接触造成人员化学灼伤。

⑥采用移动软管加次氯酸钠、碱液体物料到设备或操作失误,或软管破裂、软管与物料槽灌出口连接脱落造成次氯酸钠、碱液体物料喷出或外溢,导致操作人员化学灼伤。

(4)腐蚀

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液体泄漏接触到建(构)筑物或设备、设施,造成腐蚀。

(5)触电

本项目设备有转动装置,设备均有电源接入,如未按规范要求配置防爆电器、增安型电器,当人体接触高、低压电源会造成触电伤害,雷击也可能产生类似后果。

该项目配电室,配套电气设施应符合乙炔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以保证各类设备运行、照明的需要。

如果电气设备、材料本身存有缺陷,或设备保护接地失效,操作失误,思想麻痹,个人防护缺陷,操作高压开关不使用绝缘工具等,或非专业人员违章操作等,易发生人员触电事故。

非电气人员进行电气作业,电气设备标识不明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或带负荷拉闸引起电弧烧伤,并可能引起二次事故。

从安全角度考虑,电气事故主要包括由电流、电磁场和某些电路故障等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以及引起火灾事故等。

触电事故的种类有:

人直接与带电体接触、与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接触、与带电体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跨步电压触电。

该项目在工作过程中,如果作业人员不能按照电气工作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或缺乏安全用电常识,以及设备本身故障等原因,均可能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

该项目中存在的主要电气危险因素如下:

1)设备故障:

可造成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

2)输电线路故障:

如线路断路、短路等可造成触电事故或设备损坏。

3)带电体裸露:

设备或线路绝缘性能不良造成人员伤害。

4)电气设备或输电线路短路或故障造成的监控失灵或电气火灾。

5)工作人员对电气设备的误操作引发的事故

(6)高处坠落

该项目设置有厂房平台、罐设备等,配套设置了楼梯、操作平台,这些梯、台设施为作业人员巡检和检修等作业需要提供了方便,成为检查、测量及其他作业时经常通行或滞留的地方。

但是同时因位于高处,也就同时具备了一定势能,因而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高处作业的危险。

这些距工作面3m左右的高处作业的平台、扶梯、走道护梯等处,若损坏、松动、打滑或不符合规范要求等,当作业人员在操作或巡检时不慎、失去平衡、踏空等,均有可能造成高处坠落的危险。

此外,为了设备检修作业时的需要,常常须要进行高处作业,有时还须临时搭梯或脚手架,往往因高处作业人员没有遵守相位的安全规定等,而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7)机械伤害

机械设备部件或工具直接与人体接触可能引起夹击、卷入、割刺等危险。

该项目中使用的传动设备,机泵转动设备,如果防护不当或在检修时误启动可能造成机械伤害事故。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

1)检修、检查或操作过程中忽视安全措施,如违章带电检修等。

2)设备缺乏安全防护装置。

(8)物体打击

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打击人体会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该项目可能造成物体打击事故的因素有:

高处的物体固定不牢掉落;房顶钢铁构件因腐蚀造成断裂掉落,检修时使用工具飞出击打到人体上;高处作业或在高处平台上作业工具、材料使用和放置不当,造成高空落物等;桶装、袋装物料搬运、装卸过程发生跌落等。

(9)热灼烫

该项目乙炔发生器温度在65℃左右,如果设备、管道保温失效,人员作业接触到高温物质或高温设备表面时易发生烫伤事故。

(10)高温与热辐射

夏季工人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会心情烦躁、大量排汗、注意力不易集中、肌肉易疲劳、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降低、反应迟钝,工作能力下降、发生急性中暑。

还可能造成心肌肥大、高血压、消化道疾病、肾功能受损等。

高温危害程度与气温、湿度、气流、辐射热和人体热耐受性有关。

6.3.生产设施和设备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6.3.1主要工艺装置乙炔发生器、干燥器、压缩机、气瓶充装装置、输送泵、真空泵管线、阀门等长期在腐蚀条件下工作,受到腐蚀后,导致应力下降等承载力不够,腐蚀穿孔、断裂造成乙炔泄漏引发燃烧爆炸、其它物料泄漏、喷溅,导致人员灼伤、中毒、砸伤等危险;

6.3.2误操作、设备缺陷等原因引起的设备或设施故障,导致突然出现的意外事故;如丙酮、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溢料和反应剧烈失控,造成燃烧爆炸、人员灼伤、中毒和环境危害事故。

6.3.3乙炔、电石、丙酮未独立设置专库,仓库内混储的危险化学品与禁忌物质接触、或仓储防火/热等安全间距不够、危化品贮存管理和保管措施不当等,触发燃烧爆炸或中毒危险。

6.3.4压力容器乙炔高干燥器、回收器在检验时,卸下或上紧承压部件的紧固件时,若不将压力全部泄放,容易出现压力意外释放,造成人员伤亡;若安全阀、压力表损坏或装设错误,操作人员擅离岗位或放弃监视责任,致使主要承压部件筒体、封头、管板等承受压力超过其承载能力而造成爆炸。

6.3.5.腐蚀、潮湿环境,电气设备、设施线路腐蚀漏电造成作业人员电危害。

6.3.6.生产现场的乙炔压缩机、真空泵、离心泵等转动设备因使用、安装、维护不当,或安全防护罩未正常使用造成机械伤害以及振动、噪音危害。

6.3.7.主要化工装置/系统危险度评价结果;

表6-4危险度评价汇总表

单元

物质

危险

度等级

1

罐区

丙酮

液碱

次氯酸钠

5

2

2

0

0

0

0

0

0

0

0

0

2

2

2

7

4

4

Ⅲ级,低度危险

2

电石库区

电石

10

0

0

0

2

12

Ⅱ级,中度危险

3

乙炔发生器

乙炔、电石

10

0

0

0

5

15

Ⅱ级,中度危险

4.

气柜

乙炔

10

0

0

2

5

15

Ⅱ级,中度危险

5

净化器、

乙炔、硫化氢、磷化氢

10

0

0

0

5

15

Ⅱ级、中度危险

6

低压干燥器

乙炔、硫化氢、磷化氢

10

0

0

0

5

15

Ⅱ级、中度危险

7.

压缩机

乙炔

10

0

0

2

5

17

Ⅰ级,高度危险

8

高压干燥器

乙炔

10

0

0

2

5

17

Ⅰ级,高度危险

9.

充装

乙炔、丙酮

10

0

0

5

5

20

Ⅰ级,高度危险

表6-5装置/系统危险度评价实际情况描述和危险度评价取值说明表

在危险度评价中,液体危险物质罐区属于Ⅲ级,低度危险;乙炔发生器、气柜净化器工艺装置属于Ⅱ级,中度危险;电石库属于中度危险,乙炔压缩机、高压干燥器、充装系统属于Ⅰ级,高度危险级。

6.4、储、运过程主要危险

6.4.1该公司使用部分液体危险化学品(次氯酸钠、液碱、丙酮)运输应油供应商或委托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单位承运。

防范可能发生交通碰撞、翻车、储罐、阀门破裂,危险货物重大泄漏,造成人员伤亡、环境危害事故。

6.4.2.液体危险化学品丙酮、次氯酸钠、液碱从运输(罐)车内转入指定贮槽过程中,防止物料从管道、泵等地方喷出伤人。

丙酮贮存的贮(桶)罐应避免阳光直晒,不使其温度升高、内压升高,产生挥发泄漏、超压爆炸,对生产人员和过往人员造成危害。

6.4.3.液体危化品贮槽,基础设计应符合要求,防止贮槽发生意外坍塌、,大量泄漏,造成腐蚀、灼伤和环境危害。

6.4.4.电石库、乙炔空、实气瓶、丙酮库应独立设置,防雨、防水、防晒、严禁与其它禁忌物混存混运。

以免发生强烈化学反应,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6.5、其它危险因素

6.5.1触电,由于工作环境具有的强酸强碱性质和潮湿性,电气线路、开关、禁止使用的电器设备可能漏电造成触电危险;工人操作中不正当使用电器和开关设施造成触电伤害等危险。

6.5.2灼、烫伤,由于生产过程需采用次氯酸钠、液碱洗涤乙炔气体,当接触人体会发生化学灼、烫伤,当接触电石时,人体汗液与电石发生放热,容易造成意外灼、烫伤事故。

6.5.3机械伤害,包括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造成的绞伤、划伤、碰伤和摔伤等;

6.5.4登高作业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当造成的高空坠落事故;

6.5.5.设备、装置工艺清洗,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未采取或采取的监护、保护措施不当,受到灼、烫伤、中毒事故。

6.6、总平面布置、周边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总平面布置未发生重大变更。

2009年进行的主要工艺装置部分更新升级改造在原乙炔系统主工房内完成,不涉及总平面布置重大变更。

6.6.1.该公司周边环境变化;

原电石渣池条石墙体外側河沟对面,由泸县富源曲酒厂正在新修建建工业建筑物和围墙。

围墙内新安装2个酒罐。

根据GB50031《乙炔站设计防火规范》第1.0.4.规定电石渣坑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类。

根据GB50031《乙炔站防火规范》第2.0.3.条规定,电石库与其它建构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执行。

根据DB/T50507-2007《白酒厂设计符合规范》第3.0.1.条的规定,液态法酿酒车间火灾危险性类别我甲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4.1.条规定,甲类厂房与甲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2m。

2011-08-20由本评价机构与业主共同实测该酒厂围墙距业主电石渣场条石围墙16.6m、距乙炔发生器、电石库平行距离44.4m。

酒厂围墙内与酒罐间距无法实测,但目测至少2m。

(未计算双方墙体厚度)综合以上,判定两企业工业建筑之间防火安全间距符合规范要求。

(详见6.6.2).

业主与泸县富源曲酒厂新建围墙、酒罐安全防火间距示意图。

沿公司围墙外周边小路,改造的“村村通”公路,增宽至3m水泥硬化路面,有利于应急救援和安全疏散。

6.6.2.周边环境危险有害分析结果

根据GB50031《乙炔站设计防火规范》第1.0.4.规定电石渣坑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类。

根据GB50031《乙炔站设计防火规范》第2.0.3.条规定,电石库与其它建构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执行。

根据DB/T50507-2007《白酒厂设计防火规范》第3.0.1.条的规定,液态法酿酒车间火灾危险性类别我甲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4.1.条规定,甲类厂房与甲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2m。

2011-08-20由本公司与业主共同实测该酒厂围墙距业主电石渣场围墙16.6m、距乙炔发生器、电石库平行距离44.4m。

酒厂围墙内与酒罐间距无法实测,但目测至少2m.据此判定两企业之间防火间距符合规范要求。

.

以上评价结论符合泸天化化工设计院审查意见结论。

按4.2.3白酒储罐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3的规定。

表4.2.3白酒储罐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m)

项目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室外变、配电站以及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个储罐区的总储量V(m3)

50≤V<200

200≤V<1000

1000≤V<5000

5000≤V≤10000

15

20

25

30

20

25

30

35

25

30

40

50

35

40

50

60

注:

1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物最近的储罐外壁算起,但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2固定顶储罐区与甲类厂房、白酒库以及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不应小于25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规定增加25%。

3浮顶储罐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4数个储罐区布置在同一库区内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储量的储罐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之间防火间距的较大值。

泸县富源曲酒厂紧邻该公司又新增2个酒罐(<200m3)但按上述条款,与建筑物耐火等级(一、二级)一并考虑,距电石渣围墙15m即可满足。

当然,毋容置疑,万一发生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对该企业有一定波及影响。

6.7.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这类单元一般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若单元内为单一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存在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公式⑴计算,满足⑴,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qn/Qn≥1⑴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各种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储存区的临界量,t。

该项目涉及的终端产品溶解乙炔,原材料电石、丙酮、生产过程生产少量硫化氢、磷化氢等危险物质均列入在(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溶解乙炔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国家标准GB6819-2004《溶解乙炔》规定,溶解乙炔充装量为5~7Kg/瓶,则乙炔临界量折算:

生产场所为220瓶,储存区按220瓶(1天周转量)计,加上气柜、管道等余气。

溶解乙炔企业可按生产规模、充装或储存数量,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定量确认危险程度,评估危险性。

乙炔最大存储量;440×5=2200kg=2.2t

电石最大存储量;30t丙酮:

3t

表6-7危险生产单元重大危险源辨识

单元名称

危险物质名称

危险物质最大贮量(t)/浓度

危险物质临界量(t)

辨识结果

生产、储存单元

电石(原材料)

30

100

单项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丙酮(原材料)

3

500

单项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硫化氢杂质

/

1

单项未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磷化氢杂质

/

1

单项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乙炔终端产品

2.2

1

构成重大危险源

注:

以上辨识依据判定;硫化氢、硫化氢在线数量极少,无法准确确定,故忽略不计。

30/100+3/500+2.2/1=2.51>1,据此,危险化学品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6.8、自然灾害危险性分析

该公司所处地时有大风、暴雨、雷击发生外,其余自然灾害尚无发生记录。

其可能性、危害程度、风险等级见下表;

表6-8自然灾害危险性分析

序号

自然灾害名称

历史纪录

发生的可能性

危害程度

风险等级

1

大风

有可能性

一般

中等

2

雷击

有可能性

一般

中等

3

暴雨

有可能性

4

酸雨

未发生

有可能性

5

水淹

未发生

很小

中等

6

地震

未发生

很小

中等

7

泥石流

未发生

很小

8

山体滑坡

未发生

很小

9

沙尘暴

未发生

很小

10

地面沉陷

未发生

不可能

11

周边影响

未发生

有可能

.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分析

1、燃烧、爆炸

(1)装置和设备

乙炔充装站的发生器、充装排是最易出现爆炸危险的装置;其次是乙炔压缩机、净化塔以及管道同样具有燃爆的危险。

爆炸和燃烧轻则造成人员炸残或烧伤、设备和装置受损;重则造成人员炸死或烧死、设备和装置报废。

设备运行异常或带病运行、装置防护失灵(如止回阀、截止阀、水封、阻火器等)、管线泄漏、报警失效、防雷、防静电接地差是主要危险因素。

(2)工艺操作

乙炔充装站是高燃爆的危险场所,从原材料运输进场开始到充装入瓶装车外运或向其它用气装置输气的全生产过程,都可能发生意外燃爆事故。

另外,设备检修时,因管线、装置内的乙炔气体未置换干净也可造成人员中毒或燃爆事故。

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

任何细小的可能引起乙炔燃爆的禁忌事项遗漏和操作失误,都可能发生燃爆甚至引发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乙炔气体闪点极低,性质极度活泼。

除严格禁忌明火外,少量的乙炔泄漏加上一点火花或火星、甚至适度高温就可成为重大燃爆事故的导火索。

因此,静电、铁器撞击、雷击、汽车消声器尾气排放、高温物体等都要尽可能的消除或避免与之接触,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2、中毒

——对电石的装卸、搬运、填料过程,造成皮肤、牙齿伤害乃至慢性中毒危险;

——装填乙炔气瓶的溶剂丙酮时,无防护接触和吸入,造成人员中毒;

——发生器房、压缩机房、充装台、乙炔管线、气柜的乙炔大量泄漏造成乙炔中毒。

因此,在原材料的装卸、搬运以及充填过程中应作好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减少与有害物接触。

此外,还应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巡查,及早处理设备缺陷,防止乙炔气体泄漏。

(3)化学伤害

该公司中使用的次氯酸钠被人体吸入、食入、皮肤接触都会造成严重化学伤害。

经常接触次氯酸钠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次氯酸钠有致癌作用,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如果操作人员长期皮肤接触到这些物质则易引起慢性化学性皮炎或痤疮。

因此,在该公司的渣场及废液排放池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