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7715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04 大小:21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4页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4页
亲,该文档总共2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2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 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 精品.docx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素材世界名著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素材精品

2战争论(上)

第一篇 论战争的性质

第一章 什么叫战争

一 引  言

我们首先研究战争的各个要素,然后研究它的各个部分。

.....或环节,最后就其内在联系研究整体,即先研究简单的再研。

...究复杂的.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研究部分时更需要常常考虑到整体.所以研究这个问题时,比研究其他问题更有必要先对整体的性质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二 定  义

在这里,我们只想谈谈战争的要素——搏斗,而不打算一开始就给战争下一个冗长的政论式的定义,战争无非是扩

--7

战争论(上)3

大了的搏斗.如果我们想要把构成战争的无数个搏斗当成一个统一体来考虑,那么最好设想一下两个人搏斗的情形.每一方都力图用体力迫使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他的直接目的。

.是打垮对方,让对方不能再作任何抵抗.。

.所以,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暴力用技术和科学的成果装备自己来对付暴力.暴力受到的国际法惯例的约束是微乎其微的,这些限制与暴力同时存在,但在实质上并没有削弱暴力的力量.暴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敌人是目的.也就是物质暴力(因为除了国家和。

.法的概念之外就没有精神暴力了)是手段;为了确有把握地。

.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让敌人无力抵抗,因此从概念上讲,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真正的目标.这个目标取代了上述目的,并将它作为不属于战争本身的东西而在某种程度上排斥掉了.

三 暴力最大限度的使用

有些仁慈的人会很容易认为,必然会有一种巧妙的方法,不用造成太大的伤亡就能打垮敌人或者解除敌人的武装,并且认为这是军事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这种看法不论多么美妙,却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思想,因为在类似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从仁慈产生的这种错误思想正是最为有害的.因。

.此,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做的时候,就一定会取得优势.物质暴力的充分使用决不排斥智慧同时发挥作用,这样一来,他就使对方也只得这样做,

--8

4战争论(上)

于是双方就会趋向极端,这种趋向除了受内在的牵制力量的限制以外,不受别的任何限制.问题必须这样看.因为厌恶这个残暴的要素而忽视它的性质,这是没有好处的,甚至是错误的.假使说文明民族的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比野蛮民族的战争小得多,那么,这也是交战国本身的社会状态和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硬说缓和因素属于战争哲学本身,那是不合情理的.虽然战争是在社会状态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之中产生的,是由它们决定、限制和缓和的,可是它们并不是属于战争本身的东西,它们在战争发生以前就已存在.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本来就包含敌对意图和敌对感情这两。

.......种不同的要素.我们之所以选择敌对意图这个要素作为我们的定义的标志,只是因为它带有普遍性.因为,甚至最野蛮的近乎本能的仇恨感,没有敌对意图也是无法想象的,而许多敌对意图,却一点也不带敌对感情,至少不带强烈的敌对感情.在野蛮民族中,来自感情的意图是主要的,而在文明民族当中,出于理智的意图是主要的.但这种差别是当时的社会状态、制度等决定的,并非野蛮和文明本身决定的.所以,并不是每个场合都必然有这种差别,而只在大多数场合有这种差别.总之,哪怕是最文明的民族,相互间也可能燃起强烈的仇恨感.可见,如果把文明民族的战争说成纯粹是政府之间的理性的行为,认为战争越来越摆脱一切激情的影响,以致最后实际上不再需要使用军队这种物质力量,只需计算双方的兵

--9

战争论(上)5

力对比,对行动进行代数演算就行了,那是极大的错误.理论已开始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最近几次战争纠正了它.战争既然是一种暴力行为,就肯定属于感情的范畴.哪怕战争不是感情引起的,总还同感情或多或少有关,而且取决于敌对的利害关系的大小和长短,关系的大小不取决于文明程度的高低.假使我们发现文明民族不杀俘虏,不破坏城市和乡村,那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更多地使用了智力,学会了比这种粗暴地发泄本能更有效地运用暴力的方法.火器的不断改进、火药的发明已经充分地表明,文明程度的提高一点没有妨碍或改变战争概念所固有的消灭敌人的倾向.我们再重复一下我们的论点:

暴力的使用是无限度的.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所以,交战的每一方都使对方不得不象自己那样使用暴力,这就产生一种相互作用,从概念上说,这种相互作用肯定会导致极端.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种极端第。

.....一种相互作用.。

.....(第一种相互作用)

四 目标是使敌人无力抵抗

我们已经说过,让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的目标.现。

...在我们仍要指出,至少在理论上必须如此.要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就必须让敌人的处境比按我们的要求作出牺牲更为不利,这种不利至少从表面上看应该不

--10

6战争论(上)

是暂时的,不然,敌人就会等待较有利的机会而不屈服了.因此,继续进行的军事活动所引起的处境上的任何变化,都必须对敌人更加不利,至少在理论上必须如此.作战一方可能。

...陷入的最不利的处境是完全无力抵抗.因此,如果要用战争行为迫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那么就必须使敌人或者真正无力抵抗,或者陷入势将无力抵抗的境地.由此可得出结论:

解除敌人武装或打垮敌人,不管说法如何,必然始终是战争行为的目标.战争总是两股活的力量之间的冲突,并非活的力量对死的物质的行动,因为一方绝对的忍受就不能成为战争.如此,上面所谈的战争行为的最高目标,无疑是双方都要考虑的.这又是一种相互作用.在我们没有打垮敌人以前,不能不担心会被敌人打垮,因此我们就不再是自己的主宰,而是不得不象敌人那样行动,就象敌人只得象我们这样行动一样.这是第二种相互作用,它造成第二种极端.。

..............(第二种相互作用)

五 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

想要打垮敌人,我们就必须根据敌人的抵抗力来决定应当使用多大的力量.敌人的抵抗力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因数的乘积,这两个因数即现有手段的多寡和意志力的强弱.。

............现有手段的多少是能确定的,因为它有数量可作根据(虽然不完全如此)

,但是意志力的强弱却很难确定,只能根据战争动机的强弱作大略的估计.假使我们能用这种方法大

--11

战争论(上)7

体上估计出敌人的抵抗力,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它来决定自己应该使用多大力量,或者增加力量以造成优势,或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强我们的力量.但是敌人也会这样做.这又是一个相互间的竞争,从纯概念上来讲,它又必然会趋向极端.这就是我们遇到的第三种相互作用和第三。

........种极端.。

..(第三种相互作用)

六 在现实中的修正

在纯概念的抽象领域里,因为思考的对象是个极端的东西,是一场自行其是的、除了服从本身内在的规律以外不受任何别的规律约束的那些力量的冲突.思考活动在达到极端之前是决不会停止的.所以,如果我们要在战争的纯概念中为提出的目标和使用的手段找到一个绝对点,那么在经常不断的相互作用下,我们就会陷入玩弄逻辑所引起的无法捉摸的概念游戏之中,就会趋向极端.如果要坚持这种追求绝对的态度,不考虑一切困难,而且一定要按严格的逻辑公式,认为每一次都必须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无论何时都必须准备应付极端,那么这种作法只是纸上谈兵,一点也不适用于现实世界.即使使用力量的最大限度是一个容易求出的绝对值,我们仍然只能承认,人的感情是很难接受这种逻辑幻想的支配的.假使接受了这种支配,那么在某些情况下就会造成力量的无谓浪费,这必然同治国之道的其他方面发生抵触,同时

--12

8战争论(上)

还要求意志力发挥到同既定的政治目的不相符的程度,这种要求是不能实现的,因为人的意志向来都不是靠玩弄逻辑获得力量的.假如我们从抽象转到现实,那么一切就变化了.在抽象领域中,一切往往被想象得尽善尽美,我们必然会想象作战的这一方同那一方一样不仅在追求完善,并且正在达到完善的地步.但在现实中真是这样的吗?

除非在下列情况下才会如此:

(1)战争是突然发生的、跟以前的国家生活没有任何联系的和完全孤立的行为;(2)

战争是唯一的一次决战或是若干个同时进行的决战;(3)战争的结局,对战后政治形势的估计不会对战争发生任何影响是绝对的.

七 战争决不是孤立的行为

有关上述第一点,我们以为,敌对双方的任何一方对另一方来说都并非抽象的,即使是意志这个在抵抗力中不依赖外界事物的因数,也不是抽象的.战争不是突然发生的,其扩大不是瞬间的事.意志并非完全不可知的,它的今天预示着它的明天.因此双方的任何一方大多可以根据对方是怎样的和正在做什么来判断他,而不是根据对方(严格地说)应该是什么样的和应该做什么来判断他.人都是不完善的,总不能做到十全十美的地步,这种双方都存在的缺陷就成为一种缓和因素.

--13

战争论(上)9

八 战争不是短促的一击

关于上述第二点,我们的看法如下.假使在战争中仅有一次决战或者若干个同时进行的决战,那么为决战进行的一切准备就自然会趋向极端,因为准备时的任何一点不足,在将来都无法挽回.并且,在现实世界中可以作为衡量这种准备的根据的,至多只是我们所能知道的敌人的准备情况,其余一切都是抽象的.但是,如果战争的结局是一连串连续的行动的结果,那么前一行动及其一切现象自然就可以作为衡量下一行动的尺度.如此,现实世界就代替了抽象概念,从而缓解了向极端发展的趋势.可是,如果同时使用或者能够同时使用全部用于斗争的手段,那么每次战争就只能是一次决战或者若干个同时进行的决战.一次失利的决战势必令这些手段减少,因此,如果。

..在第一次决战中已经全部使用了这些手段,那么事实上就再。

.也不能设想有第二次决战了.以后继续进行的一切军事行动,只是它的延长而已,实质上都属于第一次行动.可是我们已经看到,在战争的准备中,现实世界就已经取代了纯概念,现实的尺度就已经代替了极端的假设.所以,敌对双方在互相作用下,将不致把力量使用到最大限度,所以也不会一开始就使用全部力量.就这些力量的性质和使用特点来看,亦是不能全部同时。

.使用的.这些力量是:

国土、军队(包括土地和居民)和盟。

....国.。

--14

01战争论(上)

国土(包括土地和居民)除了是军队的源泉之外,本身还是战争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因素,这自然只是指属于战区或者对战区有显著影响的那一部分.虽然同时使用全部军队是可能的,但是除非所有的河流、山脉和居民、要塞等等,简单说来就是整个国家,这个国家小到战争开始就能席卷全国.否则,要同时发挥作用是不可能的.其二,同盟国的合作也不以交战国的意志为转移,它们通常较晚才参战,或者为了恢复失去的均热才来加强,这是由国际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不能立刻使用的这部分力量,有时在全部抵抗力中所占的比例,比人们初看时想象的要大得多.所以,甚至在第一次决战中使用了巨大的力量,均势因而遭到了严重破坏,但它还是可以重新恢复的.以后还要详加讨论这些问题.在这里我们只想指出,同时使用一切力量是违背战争的性质的.自。

.......然这一点不能成为不在第一次决战中加大力量的理由,因为一次失利的决战总是谁也不会甘愿承受的损失,而且,即使第一次决战不是唯一的一次,它的规模越大,对尔后决战的影响也越大.然而,因为以后还有可能决战,因此人们害怕过多使用力量,在头一次决战时就不会象只有一次决战那样集中和使用力量.敌对双方的任何一方因为存在弱点而没有使用全部力量,对对方来讲,就成为可以缓和的真正的客观。

.理由.通过这种互相作用,向极端发展的趋势缓和到按一定尺度使用力量的程度.

--15

战争论(上)11

九 战争的结局决不是绝对的

最后,甚至于整个战争的总的结局,也并非永远是绝对的,战败国往往把失败只看成是在将来的政治关系中还可以得到暂时的补救的不幸.显然,这种情况也一定会大大缓和。

...紧张程度和力量使用的激烈程度.

十 现实中的概然性代替了概念中的极端和绝对

这样一来,整个战争行为就摆脱了力量的使用老是向极端发展的严格法则.既然自己不再追求极端,不再担心对方追求极端,那么自然就不用最大限度地使用力量,而可以通过判断来确定使用力量的限度,这自然只能根据现实世界的现象所提供的材料和概然性的规律来确定.既然战争不再是。

.....抽象的,而是特殊的行动过程,既然敌对双方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国家和政府,人们就自然可以根据实际现象所提供的材料,来推断那些应当知道而尚未知道的将要发生的事情了.敌对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可根据对方的特点、组织和设施、状况以及各种关系,按概然性的规律推断出对方的行动,进而确定自己的行动.

--16

21战争论(上)

十一 现在政治目的又显露出来了

我们在前面(第二节)放下的一个问题,即战争的政治。

....目的,现在需要重新进行研究了.在这以前,趋向极端的法。

.则,一直掩盖着政治目的,令敌人无力抵抗和打垮敌人这个意图,现在,当趋向极端的法则的作用一旦减弱,这个意图一旦同目标分离,战争的政治目的就必然又显现出来.既然这里考虑的是怎样根据具体人和具体条件进行概然性的计算,作为战争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也就必然在计算中成为十。

..........分重要的因素.敌人的反抗越小,需使用的力量就越小.要求敌人所作的牺牲越小,可能遭到敌人的反抗就越小.其次,政治目的越小,对它的重视程度就越小,就越容易放弃它,所以,需要使用的力量也就越小.。

..........因此,作为战争最初动机的政治目的,既成为衡量战争行为应该达到何种目标的尺度,又成为衡量应使用多少力量的尺度.可是政治目的不能单独地成为这种尺度,它务必同。

...双方国家联系起来才能成为这种尺度,因为我们研究的并非。

.......纯粹的概念,是实际事物.同一政治目的在不同的民族中,甚至在同一民族的不同时期,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作用.所以,。

..只有当我们以为政治目的能对它应动员的群众发生作用时,。

............我们才能把它作为一种尺度,这就是要考虑群众情况的缘故.同一政治目的起作用的结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要看群众对战争是反对还是赞成,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在两个民族和国家之间可能积累十分强烈的敌对情绪,存在很紧张的

--17

战争论(上)31

局面,以致战争的政治动机本身虽然很小,却能产生大大超过它本来应起的作用,引起一种真正的爆炸.上面说的这一点不光是对政治目的在双方国家中能够动员多少力量来说的,而且也是对政治目的应该为战争行为规定何种目标所说的.有时政治目的本身就能作为战争行为的目标,例如占领某一地区.有时政治目的本身不适于作为战争行为的目标,这时就需另选定一个目标作为政治目的的对等物,并在媾和时取代政治目的.可是即使在这种场合,也始终要首先考虑有关国家的特点.有时,当政治目的需要通过对等物来达到时,这个对等物要比政治目的大很多.群众的态度越冷淡,国内的气氛和两国的关系越不缓和,政治目的作为尺度的效能就越明显,它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在某些场合,简直只根据政治目的决定问题.假使战争行为的目标是政治目的的对等物,那么战争行为一般说就趋向缓和,而且政治目的作为尺度的作用越明显,情况就越是如此.这说明,为什么从歼灭战一直到单纯的武装监视之间,存在着重要性和强烈程度不同的各种战争,这里并没什么矛盾.然而,这里又产生了需要我们进行说明和解答的另一个问题.

十二 以上论述还没有说明军事行动中为什么会有间歇

不管使用的手段多么少,不论敌对双方的政治要求多么低,也不管政治要求为战争行为规定的目标多么小,军事行

--18

41战争论(上)

动可能有片刻的停顿吗?

这是一个深入事情本质的问题.完成每一行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把这段时间称做行动的持续时间.这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当事者行动的急缓.这里我们不想谈行动的快慢问题.每个人都是按自己的方式办事的,办事缓慢的人并非有意要多用些时间,而是因为性格的关系需要较多的时间,如果快了,他就把事情办得差些.因此多用的这一段时间是内部原因决定的,原本就是行动持续时间的一部分.。

...假使我们认为战争中每一行动都有它的持续时间,那么,我们就得承认,持续时间以外所用的任何时间,即军事行动中的间歇,仿佛都是不可想象的,至少初看起来是这样.在这里当然不能忘记,我们谈的是整个军事行动的进展问题,并非敌对双方的这一方或那一方的进展问题.

十三 只有一个原因能使军事行动停顿,而且看来它永远只能存在于一方

既然双方都已准备好作战,就必然有一个敌对因素在促使他们这样行动.只要双方没有放下武器,即只要还没有媾和,敌对因素就依然存在.只有当敌对双方的每一方都企图。

.等待较有利的时机时,这个敌对因素的作用才会中止.但是。

.......初看起来,仿佛只能一方有等待有利时机的企图,另一方的企图应该恰恰相反.如果等待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利的肯定是行动.双方力量完全相等也不能产生间歇,因为,这时怀有积

--19

战争论(上)51

极目的的一方(进攻者)一定会继续前进.可是,如果我们设想的均势是一方有较强的动机、积极的目的,但掌握的力量却较小,也就是双方力量与动机的乘积是相等的,那么还必须指出:

假如预料这种均势不会发生变化,双方就必然会媾和.如果预料会有变化,这种变化只可能对一方有利,这肯定会促使另一方行动.由此可见,均势这个概念并不能说明产生间歇的原因,归根到底,问题依然是等待较有利的时机.假定两个国家中有一个国家抱有较强动机,比如打算夺取另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作为和谈时的资本,那么,它占领这个地区就达到了政治目的,行动就没有继续的必要而应停止下来了.另一个国家如果接受这种结果,就一定会同意媾和,相反,就一定会行动.如果它认为在四个星期之后才能准备得更好,则它就有充分的理由推迟行动的时间.但从逻辑上说,这时战胜者似乎应该马上行动,使战败。

.者没有时间进行准备.当然,这里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双方对情况都很了解.

十四 军事行动因此又会出现连续性,使一切又趋向极端

假如军事行动确实有连续性,那么因为不间断的行动,就会使一切又趋向极端,让情绪更为激动,使一切更加激烈和狂暴.不仅如此,而且行动的这种连续性还会使行动衔接得更加紧凑,使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加密切,因此,这些行

--20

61战争论(上)

动就更为重要和危险.可是我们知道,军事行动极少或者从来也不曾有过这种连续性,在许多战争中,行动的时间只占全部时间的一小部分,剩下的时间都是间歇.这不可能都是反常现象.军事行动中完全可能有间歇,这里面并没矛盾.现在我们来谈谈间歇以及生成间歇的原因.

十五 这里要用两极性原理

当我们把一方统帅的利害看成总是和另一方统帅的利害正好对立时,我们就承认了真正的两极性.我们准备以后特。

..地用一章来详细讨论这个原理,然而在这里必须作如下的说明.两极性原理只适用于正数和对立的负数能正好抵销的同一事物.在一次会战中,交战双方的每一方都想取得胜利,因为一方的胜利排斥另一方的胜利,这是真正的两极性.可是,假如我们讲的是具有外在共同关系的两种不同事物,那两极性就不存在于这两种事物本身,而存在于它们的关系中.。

......

十六 进攻和防御是不同的作战形式,它们的强弱是不相等的,因此两极性原理对它们不适用

如果只有一种作战形式,即只有进攻而没有防御,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进攻和防御的区别只在于动机不同,防御的

--21

战争论(上)71

一方没有积极的动机,进攻的一方抱有积极的动机,但是斗争的形式却始终是相同的.那么,在这样的作战中,对一方有利的就正好是对另一方不利的,这里就存在着两极性.可是,军事活动分为进攻和防御两种形式,正象我们以后将要仔细地讲述的那样,它们是不同的,它们的强弱也是不同的.因此,两极性不存在于进攻和防御本身,只存在于它们的关系中,即决战中.如果一方的统帅愿意迟决战,另一方的统帅就一定愿意早决战,这自然只是就同一作战形式而言.假如甲方不是现在而是四个星期之后进攻乙方有利,那么乙方就不是四个星期以后而是现在受到甲方的进攻才会有利.这就是直接的对立.然而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乙方现在立即进攻甲方有利,这显然根本是另一回事.

十七 两极性的作用往往因防御强于进攻而消失,这说明为什么军事行动中会有间歇

假使防御这种作战形式,比进攻强而有力,象我们以后将要指出的那样,那么就要问,迟决战对甲方有利的程度是。

..否象防御对乙方有利的程度那样大.假使没有那样大,那么,。

.前者也就不能用它的对立物来抵销后者,所以也不能增进军事行动的发展.可见,利害关系的两极性所具有的推动力,会因防御和进攻的强弱的差别而消失,因而没发生作用.因此,如果目前这个时机对一方有利,可他力量太弱,不能放弃防御,那么就只好等待不利的将来,因为在不利的将来进行防御,还比目前媾和或进攻有利些.既然依据我们的

--22

81战争论(上)

论断,认为防御的优越性很大(应该正确理解)

,而且比人们最初想象的大得多,那么,拿这一点也就可以说明战争中大多数间歇产生的缘故而不致于自相矛盾了.行动的动机越弱,它就越被防御和进攻的这种差别所掩盖、所抵销,因而军事行动的间歇也就越多.经验也证明了这点.

十八 第二个原因是对情况不完全了解

还有另一个能让军事行动停顿的原因,这就是对情况的不完全了解.任何一个统帅所能确切了解的只是自己一方的情况,对敌人的情况仅可根据不确切的情报来了解.所以,他在判断上可能产生错误,从而可能把自己应该行动的时机误以为是敌人应该行动的时机.只是,在了解情况方面的这一缺陷既能使人在应该行动的时候停顿,同样也能让人在应该停顿的时候行动,因此,它推迟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并不大于提前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可是,我们还是应该把它看成是可。

以使军事行动停顿的自然原因之一,这里并没有矛盾.如果。

..............我们考虑到人们通常容易估计过高、而不是过低估计敌人的力量(这是人之常情)

,那么就会赞同:

对情况不完全了解.通常说来,这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阻止军事行动的进展,让它趋向缓和.间歇产生的可能性让军事行动趋向新的缓和.由于间歇使军事行动的时间延长了,这就减弱了军事行动的激烈程度,增加了恢复失去的均势的可能性,推迟了危险的到来.发生战争的局势越紧张、战争越激烈,间歇就越短,相反,间歇

--23

战争论(上)91

就越长,因为强的动机能增加意志力,而我们知道,意志力在任何时候都是构成力量乘积的一个因数.

十九 军事行动中常常发生的间歇使战争更脱离绝对性,更是概然性的计算

军事行动进行得越缓慢,间歇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错误就越容易得到纠正,所以统帅就越敢大胆设想,越不趋向极端,越会把一切建筑在概然性的计算上和推测上.每个具体情况原本就要求人们根据所知的条件进行概然性的计算,。

.....军事行动的进程较缓慢,就为做这种计算提供了一定的时间.

二十 只要再加上偶然性,战争就变成赌博了,而战争中是不会缺少偶然性的

可见,战争的客观性质很明显地使战争成为概然性的计算.战争中是确实不会缺少偶然性的.现在只要再加上偶然。

.性这个要素,战争就成为赌博了,在人类的活动中,再没有。

..象战争如此经常而又普遍地同偶然性接触的活动了.并且,随偶然性而来的机遇以及随机遇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