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7796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11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docx

完整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

 

积11305.82m2,宽度为39.95m,长度为60.56m;底层层高4.2m,其它层层高3.6m,

室内外高差0.6m。

该工程的梁、柱、板、楼梯、基础均采用现浇,因考虑抗震的要求,需要设

置变形缝,宽度为130mm。

1.1.1设计资料

(1)气象条件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0oC.

冻土深度25cm,基本风压0.45kN/m2,基本雪压0.4kN/m2,以西北风为主导

方向,年降水量1000mm。

(2)地质条件

该工程场区地势平坦,土层分布比较规律。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240kPa。

(3)地震烈度

7度。

(4)抗震设防

7度近震。

1.1.2材料

梁、柱、基础均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箍筋采用

HPB235;单向板和

双向板均采用C30,受力筋和分布筋均为HPB235;楼梯采用

C20,除平台梁中纵

筋采用HRB335外,其余均采用

HPB235。

 

 

1.2工程特点

本工程为8层,主体高度为

29m左右,为高层建筑。

其特点在于:

建造高层

建筑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

缩小城市的平面规模,缩短城市道路和各种管线的

 

长度,从而节省城市建设于管理的投资;其竖向交通一般由电梯来完成,这样就回增加建筑物的造价;从建筑防火的角度来看,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要高于中低层建筑;以结构受力特性来看,侧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在高层建筑分析和设计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从结构分析,还是结构设计来说,其过程都比较复杂。

在框架结构体系中,高层建筑的结构平面布置应力求简单,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应对称均匀布置,尽量使结构的刚心与质心重合,避免地震时引起结构扭转及局部突变,并尽可能降低建筑物的重心,以利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合理地设置变形缝,其缝的宽度视建筑物的高度和抗震设防而定。

该工程的设计,根据工程地震勘探和所属地区的条件,要求有灵活的空间布置和较大的跨度,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1.3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论述了本次设计的工程简况和工程特点,特别对于高层建

筑的优点和框架结构中高层建筑的布置原则作了详细阐述。

2结构设计

2.1框架设计

2.1.1工程简况

该实验楼为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

11305.82m2,建筑平面

房间开间3.3m,进深7.5m,走廊宽度2.4m;两侧部分房间开间、进深视具体情况而定。

底层层高4.2m,其它层层高为3.6m,室内外高差0.45m。

框架平面柱网布置

图2-1所示,(仅取中间部分作为设计对象)

L3L3L3L3L3L3L3L3L3L3L3L3

11

1

L3

11

1

L3

IV

1

L3

"2'

'2'

'2'"

"L3'

1

L3

1k.1

'L3'

1

L3

1J

'L3'*

1

L3

i1

3300J

|3300J

133001

L

L

1

f1

11

U

1

1

1

1

L

L

L

L

L3L_d

L3

L3

L3

2:

L3

‘L3'

,L4

1

1

1

1

L3

L3

L4

1——

X

1<

1

P1

1

1

1

F1

1

11

1

L3

L3

1

L3

L3

|_

L3

2

1

r

1

'L3'

'L3

1

1

L3

1

L3

1

r

L3

1

4

1-

L3

L3

L31

3300I3300]33003300]3300|3300]3300]3300]3300.

39600

图2-1框架平面柱网布置

2.1.2设计资料

(1)气象条件

基本雪压=0.4kN/m2;基本风压=0.45N/m2

(2)抗震设防

7度近震。

⑶材料

混凝土采用C30,纵筋n级,箍筋I级

(4)屋面及楼面做法屋面做法(上人):

3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二毡三油防水层

20厚水泥沙浆找平层150厚柱石保温层

15厚板底纸筋石灰

楼面做法:

12mm厚大理石地面

30mm厚细石混凝土

100mm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15厚板底纸筋石灰

2.1.3设计内容:

(1)初估截面尺寸

a、框架柱子

2〜8层截面尺寸均为

b=h=((1/8~1/12)H=(1/8~1/12)3.6nm=0.45~0.3m

1层:

b=h=((1/8~1/12)H=(1/8~1/12)4.2m=)0.52~O.35m

取b>h=500mmX500mm

b、横向框架梁(L1):

h=(1/10~1/18)l=(1/10~1/18)7.5m=0.75~0.42m取h=600mm

b=(1/2~1/3)h=(1/2(1/2~1/3)1/3)0.6=0.2~0.3m取b=250mm

C、中间框架梁(L2):

由于跨度小,故取b0=250mmx400mm

d纵向框架梁(L3):

h=(1/10~1/18)l=(1/10~1/18)3.3m=0.33~0.18m取h=500mm

b=(1/2~1⑶h=(1/2~1/3)0.5=0.25~0.17m取b=250mm

e、次梁(L4):

h=(1/10~1/18)l=(1/10~1/18)6.6m=0.66~0.37m取h=500mm

b=(1/2~1⑶h=(1/2~1/3)0.5=0.25~0.17m取b=250mm

(2)楼板厚度:

(采用单向板)

h>|/40=l/403.8=0.82m

取h=100mm

(3)梁的计算跨度

C

F

I

E

II1

11

1

t1

1

1

1

L3

11

1

11

1

11

1

11

1

1

1

1

1

2'

1

1

卜L3"

1

L3

■L4

1

L4

1

1

1

1

1

1

3300

3300

3300

3300

3300

3300”33001

|3300

3300

3300

3300

3300

39600

L3

4』5I6

789.[10|11II1213141516

图2-2框架梁编号

(4)柱高度

底层柱子高h=4.2m+0.45m+0.50m=5.15m,其中4.2m为底层高,0.45m为室内

3.6m。

外高差,0.50m为基础顶面至室外地坪的高度。

其他层柱高等于层高即为

此得框架计算简图,见图

2-3。

 

2.1.4荷载计算

(1)屋面均布荷载:

3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0.03m>24=0.72kN/rf

二毡三油防水层

0.35kN/rf

20厚水泥沙浆找平层

0.02m>0=0.40kN/

rf

150厚柱石保温层

0.15m>=0.75kN/

rf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

0.1m>25=2.5kN/

rf

15厚板底纸筋石灰

0.015m>6=0.24kN/

rf

 

共计:

4.96kN/rf

屋面恒载标准值:

(12X3.3+0.5)X(7.5>2+2.4+0.5)X4.96=3560KN

Z2Z2

Z2Z2

Z2Z2

Z2Z2

Z2Z2

Z2Z2

Z2Z2

Z2Z2

Z2Z2

Z2Z2

Z2Z2

Z2-Z2

Z2Z2

Z2Z2

Z1Z1

C

E

Z1Z1

F

<000<000一onn

«k63h§

H

图2-3横向框架计算简图及柱编号

(2)楼面均布恒载(按楼面做法逐项计算)

12mm厚大理石地面

0.012m>28=0.34kN/rf

30mm厚细石混凝土

0.03m>24=0.72kN/rf

100mm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0.1m>25=2.5kN/rf

15厚板底纸筋石灰

0.015>6=0.24kN/rf

合计:

3.8kN/rf

楼面恒载标准值:

(12X3.3+0.5)X(7.5>2+0.4+0.5)>3.8=2727kN/rf

(3)屋面均布活载

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要考虑雪荷载和施工荷载。

0.4X(12$.3+0.5)X(7.52+2.4+0.5)=287kN

(4)楼面均布活载:

对于实验楼取均布活荷载为2.0kN/rf,故楼面均布活载标准值为:

(12X3.3+0.5)X(7.5>2+2.4+0.5)>2.0=1435kN

(5)梁柱自重(包括梁侧,梁底,柱抹灰重量)

梁侧、梁底抹灰,柱四周抹灰,近似按加大梁宽及柱宽计算来考虑。

表2-1梁柱自重表

梁(柱)编

截面(rf)

长度(m)

根数

每根重量(kN)

L1

0.250.6

7.0

25>8=200

30.45

L2

0.250.4

1.90

13>8=104

5.51

L3

0.250.5

2.80

44>8=352

10.15

L4

0.250.5

5.90

4>^2+2=50

37.54

Z1

0.5>0.5

5.15

(4>7刈2)+2>7=350

26.24

Z2

0.5>0.5

3.60

2>>8=16

21.39

注:

每根重量为:

对于柱,则:

0.4>4>15>5=37.54kN

⑹墙体自重:

墙体均为240mm

厚墙。

墙两面抹灰,近似按加厚墙体考虑抹灰重量。

每片面积

片数

重量(kN)

底层纵墙

2.8>4.45

12>4-2=46

3049

底层横墙

7.0>4.35

17

275

其他层纵墙

2.8>3.1

46

2124

其他层横墙

6.7>3.0

17

1818

表2-2墙体自重

墙体自重为:

注:

单位面积上墙体的重量为:

0.28>19=5.32kN/rf故:

5.322.84.4546=3049kN,其他计算类同。

(7)荷载分层总汇

G8=7479kN

a、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

G7=9856kN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

屋面恒载+50%活载+梁自

G6=9856kN

重(纵横梁)+半层柱自重+半层墙体自重。

G5=9856kN

0.29>0.6>7^25=30.45kN(考虑抹灰)

G4=9856kN

b、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

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

楼面恒载+50%活载+纵

G3=9856kN

G2=9856kN

G=11882kN

将前述荷载相加,得集中于多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

第八层:

7569KN

第七至二层:

9943KN

第一层:

12013KN

8

Gi为

i1

在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时,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取

I=1.5Io(Io为梁的截面惯性

建筑物重力荷载代表值

8

Gi=7569+9943為+12013=79240kN

i1

质点重力荷载值见图2-4.图2-4质点重力荷载值

2.1.5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⑴横梁线刚度:

采用混凝土C25,Ec=3.0>107kN/rf

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楼面或预制板楼面。

而现浇板的楼面,板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刚度,减少框架侧移。

为考虑这一有利作用,

 

截面

惯性矩

边框架梁

中框架梁

bxh

2

1。

bh

Ib

1.5I0

k,-

Eb

Ib

2.010

k,-

Eb

L

m

lm

12

L1

0.25

0.6

7.5

4.5

10-3

6.7!

510-

2.70

104

9.0

10-

3.60

104

3

3

L2

0.25

0.4

2.4

1.3

10-3

1.9

510-

2.43

104

2.61

10-

3.25-

104

3

3

L3

0.25

0.5

3.3

2.6

10-3

3.9

10-3

3.55

104

5.2

10-

4.73

104

3

L4

0.25

0.5

6.6

2.6

10-3

3.9

10-3

1.77

104

5.2

10-

2.36

104

3

矩),对中框架取I=2.0I0。

横梁线刚度计算结果见表

表2-3横梁线刚度计算

2-3。

表2-4柱线刚度

柱号

Z

截面

(怦)

柱高度

(m)

惯性矩

线刚度

bh3,八

I0P(m4)

KEIc

Kc—

(kN-m)

0.50.5

5.15

2.2110-3

3.03

104

Z2

0.50.5

3.6

5.2110-3

4.34

104

 

表2-5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计算

层次

工程柱类型

KKb(一般层)

2Kc

KKb(底层)

Kc

(一般层)

2+K

0.5K,十、

2+-K(底层)

12

DKCr(kN/m)

h

边框架边柱

2.710.89

3.03

0.481

8520

4

边框架中柱

2.712.431.69

3.03

0.598

11936

4

中框架边柱

3.60

1.18

3.03

0.528

7021

8

中框架中柱

3.603.25C"

2.26

3.03

0.649

9021

8

D

376498

、.

边框架边柱

2.72.70.62

0.243

27695

4

边框架中柱

(2.432.7)1.21

2

0.368

56437

4

中框架边柱

3.63.60.82

2

0.301

18552

8

中框架中柱

呻.6)1.57

2

0.443

31392

8

D

700296

(3)横向框架自振周期

按顶点位移法计算框架的自振周期。

无限质点的悬臂直杆,导出以直杆顶点位移表示的基频公式。

这样,只要求出结构

的顶点水平位移,就可以按下式求得结构的基本周期:

Ti1.70尸

式中0――基本周期调整系数,考虑填充墙使框架自振周期减少的影响,取0.6;

T――框架的顶点位移。

在未求出框架的周期前,无法求出框架的地震力及位移;

表2-6横向框架顶点位移

层次

Gi(kN)

Gi(kN)

Di(kN/m)

层间相对位移

i%

i

8

7569

7569

700296

0.0108

0.5789

7

9943

17512

700296

0.0250

0.5539

6

9943

27455

700296

0.0392

0.5147

5

9943

37398

700296

0.0532

0.4816

4

9943

47341

700296

0.0671

0.4245

3

9943

57284

700296

0.0832

0.3513

2

9943

67227

700296

0.0960

0.2753

1

12013

79240

376498

0.2045

0.1903

T11.7=1.7)0.6Jo.5736=0.776(s)

(4)横向地震作用计算

在II类场地,7度设防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情况下,结构的特征周期

Tg=0.35s,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0.08

由于T1=0.776>Tg=1.40.35=0.49(s),应考虑顶点附加地震作用。

n=0.0871+0.01=0.080773+0.01=0.072

顶点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Fn=nFEK=0.0732616=191kN

各层横向地震剪力计算见表3-7,表中:

Fi

GH

7

Fek(1

n)

2-5。

GjHj

层次

hi(m)

Hi

(m)

Gi

(kN)

GiHi

kNm

Gy

/j1GHj

Fi

(kN)

Vi

(kN)

8

3.6

30.35

7569

230854

0.169

60205

602.51

7

3.6

26.75

9943.

265475

0.193

483.1

1085.6

6

3.6

23.15

9943

230180

0.169

421.52

1507.12

5

3.6

19.55

9943

194308

0.132

352.76

1859.88

4

3.6

15.92

9943.

158292

0.109

292.58

2152.46

3

3.6

12.35

9943

122796

0.088

225.17

2377.63

2

3.6

8.75

9943

87001

0.061

159.76

2537.39

1

5.15

5.15

12013

61866

0.042

120.33

2657.39

表2-7各层横向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

注:

表中第8层Fi中加入了

Fn。

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见图

j1

602.51

602.51

483.1.

1085.60

421.52

1507.12

352.76

292.58

1859.88

2152.46.

225.172

2377.63

159.76

2537.39

120.33

2657.72

图2-5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

(5)横向框架抗震变形验算

详见表2-8O

表2-8横向变形验算

层次

层间剪力Vi

(kN)

层间刚度Di

(kN)

层间位移

(m)

层高

h

(m)

层间相对弹性

转角e

8

602.40

700296

0.00086

3.6

1/4187

7

1085.60

700296

0.00154

3.6

1/2329

6

1507.12

700296

0.00213

3.6

1/1685

5

1859.88

700296

0.00263

3.6

1/1327

4

2152.46

700296

0.00304

3.6

1/1179

3

2377.63

700296

0.00336

3.6

1/1065

2

2537.39

700296

0.00358

3.6

1/1003

1

2657.72

76498

0.00682

5.15

1/758

注:

层间弹性相对转角均满足要求

⑹。

e<[e]=1/450。

(6)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

本设计取中框架为例,柱端计算结果详见表2-9。

地震作用下框架梁柱弯矩,

梁端剪力及柱轴力分别见表2-10、图2-6,图2-7。

表2-9柱端计算

层高

Ni

层间剪力

Vi

层间刚度

Di

C轴柱(边柱)

Dim

V

*i,m

k

y

M上

M下

8

3.60

603

700296

12087

11

0.82

0.35

26.69

14.21

7

3.60

1086

700296

12087

19

0.86

0.40

42.04

28.57

6

3.60

1507

700296

12087

26

0.86

0.45

52.55

44.13

5

3.60

1859

700296

12087

32

0.86

0.45

65.69

52.76

4

3.60

2152

700296

12087

37

0.86

0.50

67.8

67.81

3

3.60

2377

700296

12087

41

0.86

0.50

75.2

75.2

2

3.60

2537

700296

12087

43

0.86

0.45

88.23

69.77

1

5.15

2658

376498

7356

50

1.24

0.64

95.1

172.3

续表2-9

I层I层高I层间剪I层间I

E轴柱(边柱)

Ni

力Vi

刚度

Di

Dim

Vi,m

k

y

M上

M下

8

3.6

603

700296

17946

15

1.57

0.42

32.91

23.28

7

3.6

1086

700296

17946

27

1.57

0.48

53.65

49.38

6

3.6

1507

700296

17946

39

1.57

0.48

72.12

65.66

5

3.6

1859

700296

17946

47

1.57

0.48

87.13

81.22

4

3.6

2152

700296

17946

55

1.57

0.5

101

101

3

3.6

2377

700296

17946

61

1.57

0.5

109

109

2

3.6

2537

700296

17946

65

1.57

0.49

117.5

112.9

1

5.15

2658

376498

8962

62

1.57

0.55

142.63

172.78

注:

表中:

yyoyi

y2,3Vi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