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8420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12篇.docx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2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2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和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

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

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

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

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

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高中英语,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

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

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

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

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

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2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

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

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

  

(1)产生原因:

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

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

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女性的气质是妇女最优秀人品的集中体现。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3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

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

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

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

  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

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

  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

  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劳动,我们共创和谐的基本,我们建立友谊的桥梁。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4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10-10m。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①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②布朗运动: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微小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的宏观反映。

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动能:

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变化而变化。

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对实际气体来说,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加;体积缩小,分子势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

物体里所有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4)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有着本质的区别。

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可以具有机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机械能。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

其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热传递:

其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别。

  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5★.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

物体内能的增量(ΔU)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2)表达式:

W+Q=ΔU

  (3)符号法则:

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物体吸收热量,Q取正值,物体放出热量,Q取负值;物体内能增加,ΔU取正值,物体内能减少,ΔU取负值。

  6.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传导的方向性

  热传递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常见表述

  ①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②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3)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①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第一类永动机,这种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的,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②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没有冷凝器,只有单一热源,并从这个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热机叫做第二类永动机。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它虽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7.气体的状态参量

  

(1)温度: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两种温标的换算关系:

T=(t+273)K。

  绝对零度为-273.15℃,它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

  

(2)气体的体积:

气体的体积不是气体分子自身体积的总和,而是指大量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整个空间的体积。

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其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

  (3)气体的压强:

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气体分子的总冲量。

  ①产生原因:

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的持续的压力。

  ②决定因素:

一定气体的压强大小,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密度;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4)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PV/T=恒量

  8.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分子间有很大的空隙。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

  

(2)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

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可以把气体分子看作没有相互作用的质点。

  (3)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很大,常温下大多数气体分子的速率都达到数百米每秒。

离这个数值越远,分子数越少,表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统计分布规律。

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5

  摩擦力

  1、定义: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

(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静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

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

F=μFN(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

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

  所谓“动量守恒”,意指“动量保持恒定”。

考虑到“动量改变”的原因是“合外力的冲”所致,所以“动量守恒条件”的直接表述似乎应该是“合外力的冲量为O”。

但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表述中,其“动量守恒条件”却是“合外力为。

”。

究其原因,实际上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予以解释。

  

(1)“条件表述”应该针对过程

  考虑到“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累积,而“合外力的冲量为O”的相应条件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与之对应:

第一,合外力为O而时间不为O;第二,合外力不为0而时间为。

;第三,合外力与时间均为。

显然,对应于后两种情况下的相应表述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在“时间为。

”的相应条件下讨论动量守恒,实际上就相当于做出了一个毫无价值的无效判断―“此时的动量等于此时的动量”。

这就是说:

既然动量守恒定律针对的是系统经历某一过程而在特定条件下动量保持恒定,那么相应的条件就应该针对过程进行表述,就应该回避“合外力的冲量为O”的相应表述中所包含的那两种使“过程”退缩为“状态”的无价值状况

  

(2)“条件表述”须精细到状态

  考虑到“冲量”是“过程量”,而作为“过程量”的“合外力的冲量”即使为。

,也不能保证系统的动量在某一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定。

因为完全可能出现如下状况,即:

在某一过程中的前一阶段,系统的动量发生了变化;而在该过程中的后一阶段,系统的动量又发生了相应于前一阶段变化的逆变化而恰好恢复到初状态下的动量。

对应于这样的过程,系统在相应过程中“合外力的冲量”确实为O,但却不能保证系统动量在过程中保持恒定,充其量也只是保证了系统在过程的始末状态下的动量相同而已,这就是说:

既然动量守恒定律针对的是系统经历某一过程而在特定条件下动量保持恒定,那么相应的条件就应该在针对过程进行表述的同时精细到过程的每一个状态,就应该回避“合外力的冲量为。

”的相应表述只能够控制“过程”而无法约束“状态

  ‘弹性正碰”的“定量研究”

  “弹性正碰”的“碰撞结果”

  质量为跳,和m:

的小球分别以vl。

和跳。

的速度发生弹性正碰,设碰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二,和二2,则根据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和弹性碰撞过程中系统始末动能相等的相应规律依次可得。

  “碰撞结果”的“表述结构”

  作为“碰撞结果”,碰后两个小球的速度表达式在结构上具备了如下特征,即:

若把任意一个小球的碰后速度表达式中的下标作“1”与“2”之间的代换,则必将得到另一个小球的碰后速度表达式。

“碰撞结构”在“表述结构”上所具备的上述特征,其缘由当追溯到“弹性正碰”所遵循的规律表达的结构特征:

在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和碰撞始末动能相等的两个方程中,若针对下标作“1”与“2”之间的代换,则方程不变。

  “动量”与“动能”的切入点

  “动量”和“动能”都是从动力学角度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参量,若在其间作细致的比对和深人的剖析,则区别是显然的:

动量决定着物体克服相同阻力还能够运动多久,动能决定着物体克服相同阻力还能够运动多远;动量是以机械运动量化机械运动,动能则是以机械运动与其他运动的关系量化机械运动。

人们对自己的.工作没有理想,这种情况是很可怕的。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6

  1.磁场

  

(1)磁场:

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的一种物质。

永磁体和电流都能在空间产生磁场。

变化的电场也能产生磁场。

  

(2)磁场的基本特点:

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3)磁现象的电本质:

一切磁现象都可归结为运动电荷(或电流)之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的相互作用。

  (4)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即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成为微小的磁体。

  (5)磁场的方向:

规定在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N极受力的方向(或者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

  

(1)在磁场中人为地画出一系列曲线,曲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位置的磁场方向,曲线的疏密能定性地表示磁场的弱强,这一系列曲线称为磁感线。

  

(2)磁铁外部的磁感线,都从磁铁N极出来,进入S极,在内部,由S极到N极,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感线不相交。

  (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的分布:

  ①直线电流的磁场:

同心圆、非匀强、距导线越远处磁场越弱。

  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两端分别是N极和S极,管内可看作匀强磁场,管外是非匀强磁场。

  ③环形电流的磁场:

两侧是N极和S极,离圆环中心越远,磁场越弱。

  ④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处处相等、方向处处相同。

匀强磁场中的磁感线是分布均匀、方向相同的平行直线。

  3.磁感应强度

  

(1)定义:

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定义式B=F/IL。

单位T,1T=1N/(A·m)。

  

(2)磁感应强度是矢量,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即通过该点的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3)磁场中某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方向是客观存在的,与放入的电流强度I的大小、导线的长短L的大小无关,与电流受到的力也无关,即使不放入载流导体,它的磁感应强度也照样存在,因此不能说B与F成正比,或B与IL成反比。

  (4)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遵守矢量分解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处的磁场方向,并不是在该处的电流的受力方向。

  4.地磁场:

地球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其主要特点有三个:

  

(1)地磁场的N极在地球南极附近,S极在地球北极附近。

  

(2)地磁场B的水平分量(Bx)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北极,而竖直分量(By)则南北相反,在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在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

  (3)在赤道平面上,距离地球表面相等的各点,磁感强度相等,且方向水平向北。

  5★.安培力

  

(1)安培力大小F=BIL。

式中F、B、I要两两垂直,L是有效长度。

若载流导体是弯曲导线,且导线所在平面与磁感强度方向垂直,则L指弯曲导线中始端指向末端的直线长度。

  

(2)安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

  (3)安培力做功与路径有关,绕闭合回路一周,安培力做的功可以为正,可以为负,也可以为零,而不像重力和电场力那样做功总为零。

  6.★洛伦兹力

  

(1)洛伦兹力的大小f=qvB,条件:

v⊥B。

当v∥B时,f=0。

  

(2)洛伦兹力的特性:

洛伦兹力始终垂直于v的方向,所以洛伦兹力一定不做功。

  (3)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

洛伦兹力是安培力的微观实质,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

所以洛伦兹力的方向与安培力的方向一样也由左手定则判定。

  (4)在磁场中静止的电荷不受洛伦兹力作用。

  7.★★★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在带电粒子只受洛伦兹力作用的条件下(电子、质子、α粒子等微观粒子的重力通常忽略不计),

  

(1)若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相同或相反),带电粒子以入射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

  

(2)若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感线的平面内,以入射速率v做匀速圆周运动。

①轨道半径公式:

r=mv/qB②周期公式:

T=2πm/qB

  8.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

  

(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

  ①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处理这类问题,应根据受力平衡列方程求解。

  ②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恒定,且与初速度在一条直线上,粒子将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处理这类问题,根据洛伦兹力不做功的特点,选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等规律列方程求解。

  

(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曲线运动

  ①当带电粒子在所受的重力与电场力等值反向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时,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处理这类问题,往往同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②当带电粒子所受的合外力是变力,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粒子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这时粒子的运动轨迹既不是圆弧,也不是抛物线,一般处理这类问题,选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列方程求解。

  ③由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受力情况复杂运动情况多变,往往出现临界问题,这时应以题目中“”、“”“至少”等词语为突破口,挖掘隐含条件,根据临界条件列出辅助方程,再与其他方程联立求解。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

这些现象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

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使同学们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劳动,我们共创和谐的基本,我们建立友谊的桥梁。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7

  1.电流

  

(1)定义: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由低电势点流向高电势点(由负极流向正极)。

  2.电流强度:

  

(1)定义:

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I=q/t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

1mA=10-3A,1μA=10-6A

  (3)电流强度的定义式中,如果是正、负离子同时定向移动,q应为正负离子的电荷量和。

  3.电阻

  

(1)定义:

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比值叫导体的电阻。

(2)定义式:

R=U/I,单位:

Ω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4★★.电阻定律

  

(1)内容:

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2)公式:

R=ρL/S。

(3)适用条件:

①粗细均匀的导线;②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5.电阻率:

  反映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金属);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半导体和绝缘体);有些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如锰铜和康铜)。

  

(2)半导体: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材料称为半导体,半导体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掺入微量杂质特性。

  (3)超导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