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8740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宁波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岸上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它们吸收了红光

C.能看清电影屏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

D.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折射现象

2.生活中常见到各种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透过树丛的光B.海市蜃楼C.手影D.水中倒影

3.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小孔成像实验中,烛焰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倒像”是实像

B.一束光线与镜面夹角是40°,则反射角是40°

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0cm,则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0cm

D.人远离平面镜,人在镜中的像变小

5.如图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水平放置,一束光以与上表面夹角

从空气射到玻璃砖上表面的A点,在A点一部分光反射,另一部分光折射,折射光线照射到玻璃砖的下表面的B点。

则(  )

A.A点反射光线的反射角为30°

B.A点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60°

C.射出B点的光线与A点的入射光线平行

D.射出B点的光线与A点的折射光线平行

6.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30cm处以4c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靠近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8cm/s

C.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2cm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7.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

下列光学现象与小孔成像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日食现象B.湖中倒影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

8.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

如右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A.1mB.2mC.1.5mD.3m

9.下图的现象或应用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  )

A.

铅笔“弯折”

B.

阳光下的人影

C.

用后视镜观察

D.

豹子的倒影

10.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

C.雨后彩虹的形成与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色光原理相同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1.下列各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课间操跟自己同步运动的影子

B.在水池边喂金鱼时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C.把筷子插入装有半杯水的玻璃杯中,筷子看起来折断了

D.大雨过后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

B.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色光

C.我们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此花只反射红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

D.发生漫反射时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FO与OG垂直,请判断:

反射光线是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

14.站在水池边,看到云在池水中飘荡,还可以看到鱼在云中穿行,“水中云”是由于光的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而成的________(选填“实像”“虚像”);“云中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而成的________(选填“实像”“虚像”)。

15.请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实践、经验及课中所学,回答图实例情景中的问题。

(1)如图甲中,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会逐渐变小,说明_______。

(2)如图乙中,在空罐的罐底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白天将小孔对窗口观察到户外景物,呈现在塑料膜上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16.如图所示,一位身高1.7m的市民正站在2m高平面玻璃制的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玻璃门上端和下端各有30cm宽的不透光的广告纸挡着。

(1)透过玻璃门看到刚到站的地铁属于光的______现象;以进站的地铁为参照物该市民是______;

(2)尽管有广告纸的遮挡,该市民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玻璃门上成完整的像;

(3)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面的乘客看到该市民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所成的两个像的位置______(选填“重合”或“不重合”);

(4)若该市民以1m/s的速度走向玻璃门,玻璃门中的像会相当于该市民的速度为______m/s。

17.如图所示,小芳站在竖立的穿衣镜前5m处,她的像与镜面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m;小芳以0.5m/s的速度向镜移动3m后,她与镜中的像距离为___________m,此过程像移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像的大小_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18.在本学期学校组织的体质与健康测试中,需要对学生视力进行检查。

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______m远处。

19.我国著名思想家墨子和他的学生在2400年前,用“小孔成像”实验,解释了光是沿______传播的。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当物体到小孔距离大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20.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传播的;坐在教室最边上最前排的同学看黑板另一侧的字迹觉得看不清,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_。

三、解答题

21.我国某部队在实弹训练演习中,模型飞机的飞行速度为400m/s,用大炮瞄准模型飞机,开炮后经1.6s看到模型飞机爆炸,再经4.8s听到爆炸声。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忽略光的传播时间)

(1)炮弹命中模型飞机后先看到模型飞机爆炸后再听到爆炸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求从开炮到模型飞机爆炸,模型飞机飞行的距离;______

(3)求模型飞机爆炸时离炮口的距离;______

(4)求炮弹飞行的平均速度。

______

22.红外线的发现

1666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

同时,牛顿做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色光更简单的著名结论,并使用分光棱镜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F.W.赫胥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种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

他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量时,有意地把暗室的唯一的窗户用暗板堵住,并在板上开了一个矩形孔,孔内装一个分光棱镜。

当太阳光通过棱镜时,便被分解为彩色光带。

赫胥尔用温度计去测量不同颜色光带处的温度。

为了与环境温度进行比较,赫胥尔在彩色光带附近放几支作为比较用的温度计来测定周围环境温度。

实验中他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放在红光光带外侧的一支温度计,比室内其他位置的温度都高。

经过反复试验,这个热量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彩色光带最边缘处红光光带的外侧。

于是他宣布太阳发出的辐射中除可见光线外,还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这种看不见的“热线”位于红色光带外侧,叫做红外线。

经过后来科学家的继续研究发现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

实验表明,只要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总是要或多或少地辐射出红外线来。

红外线的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次飞跃,对研究、利用和发展红外技术领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广阔道路。

红外线在通讯、探测、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如红外线测距仪、红外制导导弹等。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_m/s。

红外线测距仪就是利用红外线的传播来工作的,它会对准某一目标,发出一束红外线,经目标反射后红外线返回仪器时又被探测到。

仪器测得红外线往返时间为

,这时目标与仪器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2)下列关于红外线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红外线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医院病房主要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进行杀菌消毒的

C.只有高温物体才能辐射出红外线

(3)请列举出生活中红外线还有哪些应用?

(至少写出一个,文中提到的除外)__________

23.晴朗的夜晚小刚在水池边散步,隐约看到有鱼在水中游动,池中还有一轮明月。

他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________现象。

如图所示,空中的月亮用点A表示,请画出小刚看到池水中月亮的光路图(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_______)

24.自行车是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它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例如,自行车尾灯就包含了光学知识.它本身不发光,但在夜晚,当有汽车灯光照射到尾灯上时,就会发生反射,以引起司机注意.尾灯的结构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说明反射光线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所示,甲图中MN为平面镜,S为发光物点,A是人眼睛所在的位置。

(1)遮住平面镜上某一点Q,人的眼睛就看不到S的虚像S′了,画图确定点Q.

(_______)

试说明确定Q点的方法:

①_____;②_____。

(2)保持人眼睛不动,发光点S垂直靠近平面镜运动,在这个过程中,Q点应向平面镜的_____运动。

26.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小爽正在家里窗台下做作业,但他打开窗户向外望去……请你设想一下,

(1)他可能会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还有一个什么疑问?

(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问题不用回答)

(2)小爽记得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3.0×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340m/s,于是,他想探测打雷处距离他有多远?

他动了动脑筋,用自己的电子手表测出了看到闪电后经过t=2s钟便听到雷声的时间,而后算了算,结果就出来了.请你粗略地将他的计算过程及结果写出来.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A.河岸上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它们吸收了其它色光,反射红光,故B错误;

C.由于光在凹凸不平的屏幕上反射的光线不再平行,发生了漫反射,所以能看清电影屏幕上的画面,故C正确;

D.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

B

A.透过树丛的光,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这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手影,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解析:

D

A.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光线的方向错误,不符合反射规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规律,故A不符合实际;

B.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光线的方向错误,不符合反射规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规律,故B不符合实际;

C.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规律;折射角等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规律,故C不符合实际;

D.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规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规律,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4.A

解析:

A

A.烛焰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倒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实像,故A正确;

B.一束光线与镜面夹角是40°,则入射角为50°,与其对应的反射角为50°,故B错误;

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0cm,像距等于物距则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20cm,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大小一致,人远离平面镜,人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5.C

解析:

C

A.入射光线AO与上表面的夹角是30°,入射角

∠1=90°-30°=60°

根据反射角和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

∠2=60°

作出反射光线OC,如图所示:

故A错误;

B.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角小于60°,折射光线界面的夹角大于30°,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3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大于60°,故B错误;

CD.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射出B点的光线,如图所示:

因为

∠3=∠4

由光路可逆性原理得知,出射光线必与入射光线平行,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

D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若铅笔以4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4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故B错误;

C.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当铅笔以4c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2s内铅笔通过的距离

2s后物距为

像距也为22cm,所以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44cm,故C错误;

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7.A

解析:

A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日食现象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湖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解析:

B

由图示知,视力表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3m,而被测人是通过视力表在镜面中所成的像来测定视力的。

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知,此时视力表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m,而被测人与视力表的像的距离要求为5m,所以人与平面镜的距离

s=5m-3m=2m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解析:

A

放入水的铅笔弯折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阳光下的人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用后视镜观察后方情况和豹子在水中的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选A。

10.C

解析:

C

A.小孔成像中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如果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将减小,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故B错误;

C.彩虹是雨后的一种光的色散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与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色光原理相同,故C正确;

D.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

B

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彩虹的形成属于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解析:

A

A.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红外线的具有热作用强等特点,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红、绿、蓝是色光三原色,这三种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我们看到红的花,是因为此花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的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管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3.OF60°

解析:

OF60°

[1][2]从图中可以看到,CO与EO的夹角是30°,而CO与OF的夹角是30°,这两个角大小相等,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判断,这两条光线是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那么OG是折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那么EO是入射光线,OF是反射光线,可知入射角大小是30°,因为FO与OG垂直,那么OG与OD的夹角是60°,即折射角大小是60°。

14.反射虚像折射虚像

解析:

反射虚像折射虚像

[1][2]云在天上,所以水中的“云”是天空中云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所以成等大的虚像,原理为光的反射。

[3][4]因为鱼是水中的实际物体,是因为光线从水中经过空气折射入了人的眼睛,而我们看见的鱼是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5.真空不能传声倒立

解析:

真空不能传声倒立

(1)[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因为空气越来越少而铃声也越来越小,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传播声音。

(2)[2]在空罐的罐底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这样就制作成了小孔成像的装置,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小孔后在薄膜上呈现的是倒立的像。

16.折射运动能重合2

解析:

折射运动能重合2

(1)[1]透过玻璃门看到刚到站的地铁,是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门,再从玻璃门射向空气的两次折射。

[2]以进站的地铁为参照物,地铁和市民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以进站的地铁为参照物,市民是运动的。

(2)[3]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尽管有广告纸的遮挡,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玻璃门成像因此该市民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

(3)[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

(4)[5]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该市民以1m/s的速度走向玻璃门时,镜中玻璃门中的像会以相对于该市民

1m/s×2=2m/s

的速度走向玻璃门。

17.405不变

解析:

40.5不变

[1][2][3][4]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小芳站在竖立的穿衣镜前5m处,她的像与镜面之间的距离也为5m;以0.5m/s的速度向镜移动3m后,她与镜的距离为2m,则与镜中的像距离为4m;此过程像移动的速度大小与物移动的速度相同为0.5m/s,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同,保持不变。

18.1

解析:

1

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视力表的像与视力表相距6m,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人应坐在离视力表1m远处。

19.直线倒立缩小

解析:

直线倒立缩小

[1][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3]像的大小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当物体到小孔距离大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物体成缩小的实像。

20.直线镜面反射

解析:

直线镜面反射

[1]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同学看黑板另一侧的字迹觉得看不清,是由于光在黑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三、解答题

21.大于640m1632m1020m/s

解:

(1)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为3

108m/s,空气中声速近似为340m/s,故炮弹命中模型飞机后先看到模型飞机爆炸后再听到爆炸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从开炮到飞机爆炸飞机飞行的距离

s飞机=v飞机t=400m/s

1.6s=640m

(3)飞机爆炸时到炮口的距离

s=v声t声=340m/s

4.8s=1632m

(4)炮弹飞行的速度

v炮弹=

=1020m/s

答:

(2)从开炮到飞机爆炸,飞机飞行了640m;

(3)飞机爆炸时离炮口1632m;

(4)炮弹的飞行速度是1020m/s。

22.

A电视遥控器

(1)[1]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108m/s,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2]目标与仪器之间的距离

=42m

(2)[3]A.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红外线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正确。

B.医院病房主要利用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的,故B错误。

C.只要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总是要或多或少地辐射出红外线,故C错误。

故选C。

(3)[4]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的。

23.折射

[1]他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鱼反射的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

[2]先作出A关于水面的对称点

,即像的位置,连接像

与人眼睛,交于水面的交点

,即为入射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再连接点

与人的眼睛,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4.

入射光线平行射入,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方向相反

通过作图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即光线从哪里来,还反射到哪里去,会引起司机注意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25.

作出物体对应的像点连接像点与眼睛的连线确定与镜面的交点右

【解析】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S的像点S′,A点是人的眼睛所在位置,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可确定入射点,则遮住这个入射点,眼睛就看不到S在平面镜中的像了;

当S垂直靠近平面镜运动过程中,也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S的像点S″,连接S″A,与镜面的交点,即可知Q点的位置,然后可知Q点移动的方向.

(1)确定Q点的方法:

①作出S的像点S′,②连接像点与眼睛的连线确定与镜面的交点,与平面镜交于一点Q,则遮住这个入射点,眼睛就看不到S在平面镜中的像了;

如下图所示:

(2)当S垂直靠近平面镜运动过程中,作出S的像点S″,连接S″A,与镜面的交点Q′,即为Q点移动后的位置,然后可知Q点应向右移动,如下图所示;

由图知,Q点应向平面镜的右端移动。

26.看到的是闪电听到的是雷声,雷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由v=

得,打雷处与他之间的距离:

s=vt=340m/s×2s=680m.

(1)根据题意知道,雷雨交加的夜晚,他打开窗户向外望去,看到的应是闪电,听到的应是雷声,所以,他的疑问可能是:

雷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由于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闪电传播速度快(传播时间忽略不计),雷声传播的时间为2s,所以,由v=s/t可知,打雷处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s=vt=340m/s×2s=680m.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公式应用,解题的关键知道是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闪电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看到闪电后到听到雷声这段时间就是雷声传播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