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9032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19 第3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docx

1819第3章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精品教育doc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

2.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开发的条件及评价。

(重点)3.理解能源基地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能源的分类

类型

特点

举例

可再生

能源

可持续利用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非可再

生能源

数量有限,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二、资源开发条件(以山西煤炭开发为例)

1.开发原则

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①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②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继续增加。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①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消费城市相距不远。

②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

[特别提醒] 煤炭资源的开采条件不同于开发条件,区域能源开发条件包括资源状况(储量、分布、煤种、煤质、开采条件)、市场和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只是资源状况的一个方面。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如图中的①大同、②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如图中③大秦线、④神黄线、⑤焦—兖—日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建设坑口电站:

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2)发展炼焦业:

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

2.产业结构的调整

3.能源综合利用的意义

[轻巧记忆] 数字法记忆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一个转变”——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两大影响”——发挥了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三废”的治理

类型

措施

煤矸石

用于发电、供热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煤泥

干燥后再利用

废水

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

3.调整产业结构: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

[自主诊断]

1.判断正误

(1)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

(2)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将逐渐减少。

(  )

(3)黄河为晋煤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  )

(4)煤炭的综合利用,削弱了山西省在全国能源基地的地位。

(  )

【提示】 

(1)× 当人类的开发利用超过了能源的承受能力,或者超出了能源循环的周期,可再生能源就难以再生。

(2)× 我国已形成了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这种结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改变,因此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短期内不会减少。

(3)× 黄河流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且黄土高原上多峡谷,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航运价值不高。

山西省目前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4)×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发挥了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而且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单项选择

(1)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阳光、土地、水、草原

C.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B [选B。

石油、煤、天然气、铁矿、铀矿,均为非可再生资源。

]

(2)山西省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  )

A.降水少,水资源缺乏

B.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产品发展

C.产业结构不合理,以重化工业为主

D.大量的煤炭没能及时调运出去

C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在煤炭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

(3)下列有关山西能源基地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

25322055】

A.露天煤矿开发初期以工程措施为主

B.采空矿区回填后,应以生物措施为主

C.排土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D.采空矿区土地复垦,建立集约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

D [选D。

矿区土地复垦可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而不是粮食生产基地。

]

[合作探究·攻重难]

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人称“煤海”的山西,全省有三分之一的地下埋藏着煤。

在山西,你遇到的每20个有工作的人中,就可能会有1个人的生计与煤有关。

山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虽然不是全国最多,但得天独厚,几乎拥有所有种类的煤,而且优质煤的质量和数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属上乘。

其中炼焦煤和无烟煤的储量,在全国同类煤储量中分别占52.20%和38.42%,远远胜过煤炭资源总量排前两名的新疆和内蒙古。

【思考交流】

1.从储量、分布状况、质量、开采条件分析山西煤炭开发的资源条件。

【提示】 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多为中厚煤炭、埋藏浅。

2.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

【提示】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占70.4%,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重最大,煤炭仅占28.6%;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煤炭的消费市场广阔。

[归纳总结]

1.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所示: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优势条件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①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a.煤炭运输量大:

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省外。

b.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

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向西有黄河,向东是太行山,向南是黄河,向北有干旱的荒漠,不利于晋煤外运。

②水资源短缺

a.原因:

山西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b.解决措施:

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

(1)~(3)题。

矿产种类

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

总价值的百分比(%)

能源矿产(主要是煤)

92.17

金属矿产

3.95

非金属矿产

3.88

合计

100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

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矿种多、质量好

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2)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92.17%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本地区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B.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C.它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D.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能源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的(  )

A.能源生产供应基地

B.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

C.商品粮、棉生产基地

D.畜牧业生产基地

(1)D 

(2)C (3)A [第

(1)题,表中数据显示:

黄土高原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是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2)题,正确理解表格中比较项目的含义是关键。

第(3)题,本着发挥地区优势的发展方针,黄土高原地区适宜建成我国的能源基地。

]

2.下图是山西省交通、矿产、主要城市分布概况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

25322056】

(1)山西省除煤炭外,还应大力发展电力、________、机械、化工、________等工业部门。

(2)结合材料,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山西省除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外,还有比较丰富的铝土、铁和铜等矿产资源,具备发展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条件。

(2)题,本题是对教材知识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表述即可。

【答案】 

(1)钢铁 有色金属冶炼 

(2)地理位置方面:

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工业城市,距离市场近。

市场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且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

交通方面:

位置适中,交通通达度较高,外运条件较好。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的综合利用

山西省很早就被确定为我国的能源基地,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煤炭工业经历了发展、萎缩、再发展、再调整的几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该省煤炭年产量一度领先,在2019年创下3.49亿吨的历史最高记录,后来由于全国煤炭供大于求,煤炭行业不景气,2019年开始实行结构调整,2019年产量回落到2亿多吨,50多年来山西省共产煤60多亿吨,年产量一直占全国煤炭年产量的1/4左右,位居全国第一。

【思考交流】

1.山西进行能源基地建设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提示】 为了满足全国对煤炭的需求,山西省不断扩大煤炭的开发规模,形成了许多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多年来能源基地的建设,使山西的产业结构形成了什么样的特点?

【提示】 多年来能源基地的建设,使山西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3.山西省如何通过能源的综合利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提示】 通过能源的综合利用,可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归纳总结]

1.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2.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

能源基地的建设,以单一的能源开采为主时,将会导致单一产业结构的形成,进而降低经济效益,还伴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若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这些问题将得到改善和提高,具体对比如下表:

对比项目

能源综合利用前

能源综合利用后

产业结构

单一结构

多元结构

主导产业

煤炭工业(采掘工业)

原料工业(冶金、化工、建材)

能源综

合利用

程度低

程度高

输出产品

原煤

电力、煤气和液化气、焦炭、钢材、铝制品、水泥、化工产品

结果

结构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链

煤炭输出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1.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完成

(1)~(3)题。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掘业D.冶金业

(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③④⑤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工工业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比重2019年比2019年增加了10%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了主体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1)C 

(2)C (3)B [第

(1)题,根据图示:

1985年采掘业的比重最高,所以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采掘业。

(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省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

第(3)题,图中显示加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有下降,并不是加工工业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得出原料工业比重2019年比2019年增加了10%。

]

2.读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

25322057】

(1)山西省结合本区的资源优势,围绕________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是________。

(2)图中三条产业链的形成,除了需要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外,还需具有的矿产资源是(  )

A.铝土资源B.石油资源

C.水资源D.土地资源

(3)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山西省进行了哪些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主要是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山西省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了调整,并发展多种产业以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答案】 

(1)能源 煤—焦—化 

(2)A (3)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房屋开裂、地面裂缝、悬室人家、水源枯竭……山西屯留县煤炭资源丰富,长期采煤造成区域内地面沉陷和地下水涌出,形成沉陷区3.45万亩,近年来当地在采煤沉陷区治理中综合施策,宜田则田,宜水则水,形成了“改造式治田”“景观式治水”等多种治理方式,把1.2万余亩塌陷土地恢复再造“米粮川”,为全国采煤沦陷区地质环境治理提供了范本。

【思考交流】

1.煤炭的开采可能会造成哪些生态问题?

【提示】 地表下陷、破坏耕地、甚至积水。

2.在塌陷区进行“景观式治水”,有哪些表现?

【提示】 建设湿地公园;发展水上旅游业;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等。

[归纳总结]

1.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缘由

(1)开采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

(2)综合利用过程中污染环境:

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2)“三废”的治理:

(3)调整产业结构:

[方法技巧] 分析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例如: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交通运输能力不足,这些都制约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以说该省存在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因此,在区域能源的综合利用方面要发展坑口电站,把煤炭转化成电能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1.露天煤矿的开采给山西省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

据此回答

(1)~

(2)题。

(1)在开采煤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这主要说明了(  )

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

B.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

C.自然资源具有整体性

D.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

(2)关于山西省能源基地露天采矿区生态建设的理想组合是(  )

A.农业经营—复垦—采矿—回填—筑坝

B.筑坝—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

C.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筑坝

D.筑坝—采矿—复垦—农业经营—回填

(1)C 

(2)B [第

(1)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说明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特征。

(2)题,筑坝—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2.在毛乌素沙漠南缘与黄土高原北缘过渡地带建设发展起来的神东煤炭集团,如今已成为“绿色煤都”。

据此完成

(1)~

(2)题。

【导学号:

25322058】

(1)神东矿区地处晋陕蒙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引发的生态问题为(  )

A.土地沙漠化B.土地盐碱化

C.地面塌陷D.湿地萎缩

(2)在绿色煤炭基地建设过程中,中国神华神东煤炭分公司创造性地提出“采前、采中、采后”的治理理念,有关治理理念叙述正确的有(  )

①采前大面积治理,增强区域生态保护功能 ②采中创新开采技术,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③采后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开发和建立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资源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

(1)A 

(2)B [第

(1)题,神东矿区地处晋陕蒙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气候干旱,植被稀少,不合理地开矿施工容易造成土地沙漠化。

(2)题,采前治理,采中创新开采技术,采后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合理地解决了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

]

[思维建模·知规范]

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类题目分析

【例】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下图为辽中南工业基地示意图。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前,抚顺煤炭蕴藏量丰富,有“中国的煤都”之称。

而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抚顺煤炭资源逐渐枯竭,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

(1)分析辽中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

(2)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是抚顺摆脱煤竭城衰困境的重要举措,请就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思路点拨]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辽中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并且靠近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2)题,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资源型城市的治理应结合其具体问题提出对应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美化环境等。

【答案】 

(1)(铁矿、煤炭)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广阔;靠近铁路、港口,交通便利。

(2)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新兴服务业);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答题模板]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类题目一般根据提供的某种矿产资源的图表资料入手进行分析,从有利(优势条件)和不利(劣势条件)两方面分析。

进行评价分析可参考以下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资源条件评价

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是否齐全、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匹配状况等

开采条件评价

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地质地形条件、可否露天开采等

市场条件评价

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距离市场远近等

交通条件评价

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

[对点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

25322059】

材料一 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新疆是我国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到2020年,新疆将建成全国大型油气生产和加工基地。

并且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

材料二 2019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0.14亿吨油当量,居世界第一。

其中石油、天然气为7.38亿吨油当量。

下表为2019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表。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核能

水能

其他

所占比例(%)

63.7

18.6

5.9

1.3

8.5

2.0

(1)有人提议,未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应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

你是否赞成?

请说明你的理由。

(2)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知识,评价新疆建设能源基地的区位条件。

【解析】 第

(1)题,该问为开放性设问,既可赞成,也可以不赞成,但要言之有理,且合乎逻辑。

(2)题,新疆建设能源基地的区位条件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

【答案】 

(1)赞成。

相对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较清洁的能源;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随着四大能源通道的形成,我国可以从世界市场购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来取代煤炭的地位。

或不赞成。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为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内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不能使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成为主要能源;通过四大能源通道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量是有限的,且其安全性不能完全得到保证;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有利区位条件: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分布广,储量丰富;我国能源需求量大,有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国家政策的扶持;有输油管道,交通便捷;位于中哈输油管道交接地带,可得到中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补充,巩固能源基地地位。

不利区位条件:

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距国内主要消费市场较远,运输投资较大;当地经济水平较低,科技和资金不足。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固双基]

考查点1 资源开发条件

2017年1月20日召开的山西省煤炭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进一步打通“六个通道”,新增加先进产能7000万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条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

A.临黄河,水运条件便利,有利于原煤输出

B.山西煤炭不适合通过黄河外运

C.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已逐步形成

D.加强坑口电站建设和炼焦业,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利于当地环境保护

2.目前,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是(  )

①“西气东输”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

②“西电东送”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

③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将减弱

④山西煤炭的开采因为种种原因已不具优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B 2.D [第1题,黄河水浅,通航能力弱,不适合煤炭运输。

煤炭外运应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用煤发电和炼焦,可提高经济效益,但会排放废气等污染物。

第2题,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以及今后水电、核电的比重大幅上升,是对山西省煤炭市场挑战的外因;山西省煤炭开采不具优势等是内因。

]

考查点2 能源基地建设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3~5题。

【导学号:

25322060】

3.图中所示的是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所采取的哪些措施(  )

A.扩大煤炭开采量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D.提高能源的经济效益

4.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的措施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②辅以公路建设 ③变输煤为输电 ④发展炼焦业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5.坑口电站建设的作用不包括(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D.减轻山西的环境污染

3.A 4.C 5.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

第4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建设以及变输煤为输电,都可以减轻运输压力。

第5题,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会加重山西省的环境污染。

]

考查点3 能源的综合利用

读平顶山某企业集团的产业联系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示煤炭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煤炭的各种利用方式都是循环的

B.图中的煤炭利用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

C.煤炭是工业生产的直接能源

D.煤炭气化或液化后,只能作为化工原料使用

7.该企业集团的煤炭产业链所属模式是(  )

A.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

B.煤—电—化、煤—电—热—冶

C.煤—电—热—冶、煤—电—建材

D.煤—电—化、煤—电—建材

6.B 7.D [第6题,由图可知,煤炭的各种利用方式并非都是循环的;工业生产并非都是直接将煤炭作为能源;煤炭气化或液化后,除作为化工原料使用外,还可以作为能源使用。

第7题,图中反映出的最终产品,主要是各类化工产品和新型建材,没有冶金工业的生产过程。

]

考查点4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读图,回答8~9题。

【导学号:

25322061】

8.有关图中能源输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左图为输电 ②右图为输煤 ③左图为输煤 ④右图为输电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9.右图中砖厂的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