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家庭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923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大家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华大家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华大家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华大家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华大家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华大家庭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华大家庭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华大家庭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华大家庭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华大家庭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大家庭教案.docx

《中华大家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大家庭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华大家庭教案.docx

中华大家庭教案

《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中华大家庭》按照《刚要》关于民族知识启蒙教育的内容标准编写,适用于小学阶段三、四年级学生。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即前言、目录、和课目。

课程内容包括两个模块,模块一(第1课)主要从整体上介绍56个民族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模块二(第2——12课)具体介绍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初步了解56各民族的基本特征,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其中,第2~11课每课介绍5个民族,第12课介绍6个民族,共56个民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

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教学重点:

.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教学难点:

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福利一校民族团结教育课计划进度表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科目

中华大家庭

教者

张玉兰

周次

预定进度

实际进度

出入原因

第三周

第一课第一课时

第一课第一课时

 

第六周

第一课第二课时

第一课第二课时

 

第九周

第二课第一课时

 

第十二周

第二课第二课时

 

第十五周

第三课第一课时

 

 

第十八周

第三课第二课时

 

 

福利一校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备课表

课题

第一课:

伟大的中华民族

教学目标

1.知道祖国的全称,知道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了解祖国面积和人口及在世界的位置。

教学重点

少数民族人民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少数民族人民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合作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政区图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播放《爱我中华》学生聆听。

歌中唱到了什么?

你知道些什么?

(爱我中华)那么你了解我们的国家吗?

好,这几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伟大的中华民族。

二、指导阅读,了解祖国。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在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岸,她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

其中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俄罗斯、加拿大)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由56个民族组成。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11.6亿),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1亿多),由于这些民族相对于汉族来说,人口较少,所以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

(汉族占全国总数的91.59%,少数民族占全国总数的

2.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分布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

其他省份也有数量不等的少数民族居住。

3.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

中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语言、多为主的国家、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回族、满族通用汉语和汉文。

三、小组活动,谈一谈自己对祖国的了解。

四、同桌合作,说一说自己对多名族的了解。

五、课堂小结,本堂课你收获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导入,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吗?

出示行政图,观察,说一说观后感。

三、教师展示图片

引导观察人民币图案,领会祖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大物博,风景优美。

民族间的平等。

四、学生自学民族大团结的政策。

五、教师: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奋斗。

为了更好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下一节我们就分民族的了解一下。

六、完成练习

1、填空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我国世居民族数量最多的是()省(自治区、市),有()个民族。

2、回家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父母亲属听。

七、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

1.本节课我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进行设计的,由于学生对民族知识有一些浅显的了解与认识,在生活中有所接触,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当中我主要采用了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说、唱、猜、学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感受我国多姿多彩民族文化。

2.由于我们居住的地区环境所限制了对少数民族知识了解的很少,为了拉近少数民族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我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了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并自制了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集声、光、色一体,绚烂多彩,容易点燃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

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傣族的泼水节、各民族的服饰等,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的展示出来使学生掌握了枯燥陌生的知识,激发了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福利一校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备课表

课题

第二课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去了解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2.使学生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文字、图片,资料民族风情视频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师引入:

歌中唱得多么好啊!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我们中华大家庭中有五十六族兄弟姐妹,大家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大家庭中的五个成员,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师板书课题:

中华大家庭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二、讲授新课

1.汉族、蒙古族

师:

这两个民族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民族,同学们对这两个民族了解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蒙古族,对于蒙古族你们都有哪些了解?

学生活动:

学生从服饰、饮食、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来介绍蒙古族。

教师活动:

A学生介绍服饰时可用实物展示的方式。

介绍饮食时,可挑1~2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介绍其做法。

C介绍歌舞及民族体育活动时,可采用现场表演的形式。

D介绍建筑时,要强调毡房的特点。

2.介绍回族

三、谈一谈自己对以上民族的了解

四、小结。

尊重少数民族的习惯,维护民族团结。

第二课时

一、了解藏族、维吾尔族

1.学生观看视频《维吾尔风情》。

2.学生回答问题:

视频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维吾尔族?

3.师:

(小结)藏族和维吾尔族人民都朴实、勤劳,能歌善舞,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信仰伊斯兰教,有许多禁忌,以后咱们与民族小朋友交往时,一定要记得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二、学生活动

设计一条广告语,向人们介绍一下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活动说明: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条简明易懂的广告语来介绍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2.广告语的内容要体现出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的特点。

3.设计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自评、互评。

4.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华大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总结

师:

通过同学们设计的广告语,老师感受到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民族,他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各民族同胞的共同努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总体上来讲较为成功,完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课堂师生关系表现得也较为融洽,课堂气氛较好,学生的积极性高。

整节课的设计、内容安排比较合理。

  

福利一校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备课表

课题

第三课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去了解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2.使学生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点

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就知道是哪个民族。

 

教学难点

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就知道是哪个民族。

教学方法

 视频教学法

教学准备

服饰图片、建筑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看图片:

漂亮的苗族银饰品。

2.猜一猜:

这是哪个民族呢?

3.学生回答。

二、教师新授。

1.出示课件观察

2.教师介绍

苗族:

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等省,人口数量约为894万,主要从事农业。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苗族服饰特点: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3.学法迁移,学生视频自学了解彝族。

4.教师补充介绍。

彝族服饰

彝族喜欢喝酒,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

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

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

   

彝族有一套社交礼仪食俗。

第二课时

一、导入了解苗族彝族,谁还记得他们的习俗,看图介绍。

二、新授壮族

1.看图识记服饰特点。

2.了解饮食特点

3.教师补充介绍壮族的四大之最。

壮族(旧称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

介绍壮族:

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衣着方面的世界之最:

饮食方面的世界之最:

住房方面的世界之最:

在古黔中地区的临澧竹马村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18000年)中,发现了带甬道的“丅”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筑”,它不仅是中国“高台式宫殿建筑”的源头,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座“高台式土木建筑”。

三、认识朝鲜族

1.看书

2.读补充资料

朝鲜族:

朝鲜族(조선족)又称高丽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其余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朝鲜族,英文名:

theKoreannationality;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文字(现在绝大多数朝鲜族人都会使用朝汉双语)。

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双语。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朝鲜族总人口为1,923,842人。

  2008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州户籍总人口为218.88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0.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

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

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

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

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朝鲜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纸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土家族和朝鲜族。

四、总结。

本节课同学们认识了3个民族,和他们各自的风俗、习惯等等。

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感受各个民族的特点和风情。

 

课后反思

 从课后的目标达成上看,情感态度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都完成不错。

但是在时间的把握上存在不足,在知识点的处理上显得有些仓促。

如果能在活动部分让学生充分展示准备的资料,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在讲解对统一的认识时,应更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的分析,另外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掌控课堂节奏,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并改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