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9296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docx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

军考政治简答题大全

第一部分哲学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即意识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还可以反作用于物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阻碍作用。

2、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义?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3、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载体。

③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4、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

②运动和静止都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③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事物的存在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5、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②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③二者相互影响,整体影响部分,部分制约着整体。

6、矛盾普遍性的表现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即时时有矛盾。

6、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③同一事物的矛盾双方也有不同特点。

7、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再由新的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起决定作用,影响着其他矛盾。

②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9、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19.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是什么?

 

①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 。

②二者的区别在于概念不同。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现象是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

③二者的联系在于:

一本质离不开现象 二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

④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认识事物本质,而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2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②理性认识有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是辩证的统一 。

21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2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

②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

23简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辨证统一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

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互为前提。

 

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④二者的辨证统一并不是完全一致,这要求我们坚持集体主义。

 

2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集体主义?

 

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总的要求是:

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

① 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

②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

③ 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

④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坚持诚信原则。

25简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①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②个人和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

社会起着根本决定的作用。

 

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个人是社会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

总之,个人和社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2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时对生产力有阻碍作用。

27、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

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集中表现在为其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

④人民群众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力量。

28、为什么说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观。

①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要求。

②集体主义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③集体主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④集体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

2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①正确理解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

②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③坚持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30为什么说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①社会性是指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

②社会性结识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③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

④在阶级社会,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

 

31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有哪些?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④要在自己的岗位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

⑤ 有顽强奋斗精神 。

 

32 理想的作用有哪些?

 

①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②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

③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33简述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①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

②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都是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 。

③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 。

④ 实现共同理想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

⑤我们要坚持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在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努力中不断前进。

  

34 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是什么?

 

①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②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

③理想与现实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

35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36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37简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 。

②二者的区别在于:

认识世界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外部现象和内在规律;改造世界是是指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改造世界则是对认识的升华。

③ 二者的联系在于: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④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做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

38为什么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①从人生价值和社会的关系来说,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②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来说,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志。

③从人生价值的实际衡量标准来说,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39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40如何理解认识水平的提高。

①认识要不断深化。

②认识要不断扩展。

③认识要不断的向前推移。

41如何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①要善于发现问题。

②要敢于超越。

③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

④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

⑤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42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历史作用。

①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③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

43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发展将经历那些阶段?

主要经历四个阶段: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即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共产社会的高级阶段。

4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要求是什么?

必须克服急躁情绪;

必须树立信心;

必须埋头苦干。

45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

由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

由这个阶段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和现实国情决定。

46为什么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认清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对我国奉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理解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

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推进积极与稳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47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

在目标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体现了手段和目的,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48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的需要;

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49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应对世界形势新变化的需要;

发展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否具有先进行的衡量标准

50中国共产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体现不断推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51为什么我国要实行现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题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52为什么我国要实行现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基本标志;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54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优势,又有质的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5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体现。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变现在控制力上:

一是国有经济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占支配地位。

二是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竞争中不断壮大。

56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柱作用的体现。

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重要部门和领域处于支配地位。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壮大国有经济和公有制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

57我国为何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办大事。

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有主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5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59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辩证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出发点和归宿;

依法治国和人民民主、党的领导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60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领导力量是先进的。

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体现了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

61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首先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形式国家国家各项事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其次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6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两种制度并存,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第三,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63为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64人大制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和团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

6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6多党合作制的优越性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6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有利于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6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意义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证,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方针、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它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69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70、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在广大人民群中国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71、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党治国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改善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72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加快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

第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加强法制观念。

73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7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7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

巩固全党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有利于引导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7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发展教育和科学。

77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基本立足点是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基本国策是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第三部分部队建设常识

78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含义

军队必须完全的、无条件的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绝对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中央军委,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军队都要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绝不容许向党闹独立,不容许任何政党、任何组织插手部队,不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授权,任何人不得擅自调动和指挥部队

79坚持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是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建设不可动摇的原则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部队立于不败之地的可靠保证;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永葆部队性质和“打得赢、不变质”的决定因素;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80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必须坚持的基本制度

部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

党的委员会制度;

政治委员制度;

政治机关制度;

“支部建在连上”制度。

81如何听党指挥,做党的忠诚战士

坚决跟党走,听从党指挥;

坚决服从各级党组织的领导;

坚决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8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部队工作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目的。

部队与人民必须保持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关系。

部队必须把人民和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部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的利益。

83为什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军队的性质决定的;

是我军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

是我军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本质特征。

84为什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发扬牺牲奉献精神

牺牲奉献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

牺牲奉献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

牺牲奉献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核心;

85如何立足本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爱部队、爱本职;

正确对待和服从革命分工。

86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原则的基本内容

官兵一致,就是部队内部官兵之间,上下之间团结一致,政治上一律平等,干团结互助,同甘共苦,实行有领导的民主,建立自觉的纪律。

军民一致,就是部队和地方政府及人民群众之间团结一致,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展拥政爱民活动;维护部队铁的纪律,做好群众工作,参加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瓦解敌军,就是在对敌斗争中,配合军事打击,进行政治瓦解,争取多数,打击首恶;对放下武器的敌对分子实行宽大政策和革命的人道主义。

87坚持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原则的重要意义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原则是保持部队性质、推进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准则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原则是部队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搞好军民关系的重要原则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原则是部队“打得赢、不变质”和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88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的基本要求

增强民主观念,提高官兵的主人翁意识;

加强民主生活制度建设,保障官兵的民主权利;

正确行使民主权利,防止和克服极端民主化倾向

89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新的内容

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在思想上保持高昂旺盛的斗志和拼搏进取的精神,为远大理想奋斗不息;

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掌握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本领;

在工作中吃困耐劳、不畏艰险、兢兢业业、埋头苦干;

在战斗中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压倒一切敌人;

在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敢闯敢干、艰苦创业、争创佳绩

90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军人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91为什么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部队,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和发展部队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顺利实现新世纪、新阶段部队建设中心任务的必然要求。

92部队纪律的基本内容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规定,部队纪律的基本内容是:

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执行部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执行上级的命令和指示;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纪律特点:

自觉的;平等的】

93坚持革命纪律的重要意义

坚持革命纪律是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部队顺利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

坚持革命纪律是部队保持高度集中统一的前提条件;

坚持革命纪律是部队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政治基础

94如何自觉遵守革命纪律

增强纪律观念;

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敢于同违反纪律的现象作斗争。

95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内容。

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96如何做到忠诚于党

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全军。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97如何做到热爱人民。

强化宗旨意识,弘扬奉献精神,把服务人民作为全部行为的根本准则,始终无怨无悔地为人民奉献一切。

98如何做到报效国家。

强化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把爱国与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

99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军心、鼓舞士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珍视的政治优势。

适应了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00部队基层建设的要求

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听党指挥是部队最高政治要求,是部队根本原则。

服务人民是部队一切奋斗的目的,是部队的根本宗旨。

英勇善战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征,是对部队的根本要求。

101如何做到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践行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

提高部队履行使命的能力。

102部队基层经常性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抓好军事训练;

落实战备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工作;

严格行政管理;

密切内外关系;

搞好后勤保障;

管好武器装备;

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建设。

103如何抓好军事训练:

全面抓好基础训练;

突出警官和士官训练;

做好训练中政治工作和保障工作。

104部队基层管理的含义

是指遵循部队基层活动规律,依据条令、条例和部队关于基层建设的方针、政策,对基层建设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

105部队基层管理的特点:

双重性;直接性;规范性;经常性。

106部队基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