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967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 赵州桥.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反思11赵州桥

11赵州桥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能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及它历史悠久、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3.学习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了解与之用法相似的关联词“不但……还……”“不仅……而且……”等。

4.学习作者介绍事物的方法,会简要地有一定条理地介绍赵州桥。

5.感受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6.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做导游,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条理性强、用语精确的文体特点。

指导学生运用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课文。

  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师生课前收集“赵州桥”资料,学生认真预习课文。

赵州桥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

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

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

赵州桥齐读)

2.从课题看,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篇写事物的文章。

如果让你来介绍一座桥,你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呢?

3.《赵州桥》这篇课文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呢?

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走一走,看一看。

 

二、看图议桥

1.课件展示赵州桥图片。

2.引导观察: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

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

(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3.教师小结:

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

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

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

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

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

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

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

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反馈。

(1)出示词语:

赵县石匠设计横跨历史河北省

前爪爪子智慧创举而且安济桥

①准字音,区别“县”、“且”在字型上差异。

②区分多音字“爪”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3)理解词语。

①交流理解。

赵县:

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

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

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新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冲毁:

冲破。

创举:

前所未有的影响大的举动或事业。

②自由读课文,把带有以上词语的句子读两遍。

3.指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

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4.指导写字。

(1)读一读课后要求书写的生字。

(2)同桌提醒书写时的注意点。

(3)结合学生提出的书写难点,教师进行集中指导。

重点指导:

  县:

中间不能写成三横,倒数第二笔为撇折,不能写成竖折。

“设”字的右上角,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慧”字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要多写或少写了笔画。

“举”字的下面只有两横,不是三横,且上短下长。

注意结构布局,是把字写美观的关键所在,要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4)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1.看拼音,写词语。

zhàoxiànshěngshì

()()

lìshǐchuàngjǔ

()()

zhìhuì

()

2.多音字注音组词。

爪(zhǎo):

爪(zhuǎ):

3.比一比,组词语。

县()且()

设()没()

巨()匠()

计()汁()

4.选词填空。

名贵 宝贵 珍贵

(1)赵州桥是我国( )的历史遗产。

(2)大森林里有许多(  )的药材。

(3)《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十分(  )。

创造 创举 创新

(4)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  )。

(5)新时代需要有( )能力的人才。

(6)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  )了美丽的宇宙。

雄伟  雄壮

(7)( )的歌声在校园上空回荡。

(8)(  )的天安门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

四、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怎样介绍赵州桥?

每个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方面?

(指导学生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出每段要点。

3.总结:

一段话中,有些词句跟整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

阅读时,抓住这些词句,能帮我们更快、更正确地理解课文。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

(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桥的形状,还写了赵州桥世界闻名)。

4.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州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

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四、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问题激趣。

1.板书课题。

2.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

(举世闻名)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为什么赵州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6句话)这六句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赵州桥非常雄伟。

)板书:

雄伟

(2)再读前两句,思考:

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州桥非常雄伟。

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使用具体数字<五十多米九米多宽三十七米>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

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3)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

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3)小组交流:

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

读⑤⑥两句话。

(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练习用“既……又……”说话。

(秋天既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凉爽的季节。

(4)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5)教师小结:

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围绕一个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1)出示投影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①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②“创举”指前所未有的影响大的举动或事业。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

是没有先例的。

③“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的特点?

(桥很坚固)板书:

坚固

④远在一千四百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什么?

(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交流想象:

一种建筑物能在世上存留几百年,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赵州桥却存留了一千四百多年。

想像一下,这一千四百多年的岁月里,赵州桥会经历哪些磨难?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

  教师总结:

据统计,这一千四百多年,赵州桥经历了10次大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

1963年的特大洪水已经淹到拱桥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

人们担心拱桥会毁,然而它依然安稳地横卧在洨河上。

赵州桥如此坚固,这都得归功于它巧妙的设计啊!

读到这里,你除了感叹桥的坚固,还在感叹什么?

(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让我们怀着对桥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再来读读这句话: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3.指导朗读:

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

(赞美建桥的人,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4.朗读训练。

1.学生任选一例,围绕一句话写具体。

“校园的花坛真美啊!

”“课间十分钟真是丰富多彩呀!

”……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

这段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说桥“坚固”是哪一段?

(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

(桥美观)板书:

美观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而第三自然段写了桥的“美观”。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

这就把“坚固”和“美观”两个内容连接起来。

像这样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的句子叫过渡句。

指导学生练习用上“不但……而且……”说句子。

(菊花不但能供人观赏,而且能用来泡茶。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

(第1句话的第2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他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 

4.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

出示投影或录像。

(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

5.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

(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6.课件出示: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的?

(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课件展示图案,让学生欣赏图案,说说图案上龙的样子,想象龙的动作。

抓住三种龙的独特之处。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通过重点词语“相互缠绕,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想象他们的样子、动作,在朗读中把龙的形态表现出来,从而体会雕刻的图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多姿多彩。

指导学生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说话。

(公园里面人真是不少,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唱歌,有的在打太极拳。

所有的人都很高兴。

(2)怎样理解“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这句话?

(“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

“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

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

“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

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7.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围绕一句话把意思写具体。

即先概括写桥很美观,然后具体写栏板上图案很精美,又写了三幅最精美的图案,最后写所有的龙真像活的一样。

8.指导朗读:

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怎样的?

(甜美的。

9.学生练习感情朗读。

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1)不但……而且……

(2)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

“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

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

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

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

(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

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还完好无损。

③赵州桥美观。

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3.赵州桥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自豪读一读:

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板书:

智慧才干)

五、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1.教师小结:

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

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这篇课文,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2.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五、总结、扩展。

1.谈话拓展:

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

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2.现在有很多人到河北省赵县去旅游,目的就是为了一睹赵州桥的风采。

假如你是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利用课余时间,把赵州桥介绍个你的家长。

六、跳出文本,寻找“宝贵”

  我们祖国还有很多宝贵的历史遗产。

我们能从很多途径去获得它们的知识,你会从哪儿去了解更多的历史遗产呢?

让我们去找找它们,读懂它们,相信你也会同今天学的《赵州桥》一样,了解他们的独特之处、宝贵之处的。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雄伟、美观的赵州桥,肯定有很多人想去目睹赵州桥的风采。

假如你是导游,你能抓住赵州桥的主要特点,如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等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吗?

试着写出导游词。

三、范文引路。

1.课件展示“鸟的天堂”导游词。

鸟的天堂导游词

亲爱的旅客们:

你们好,我今天的导游徐瑞怡,今天我讲到各位到著名作家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去一览风景。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南方广东省新会县会城镇天马村,经过一段旅途,现在已是黄昏时分,天边绚丽的晚霞映照着大地,我们稍作休息,一会就要坐这几条船去观赏我们梦寐以求的仙境了……

好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的是已经有着三百余年的历史,被称为“独木成林”奇观的巨大榕树。

我想大家看到百年不遇的大树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激动,凡是到这里来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真是一株大树啊,大家可以看到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从远处看,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这棵树鸟类众多,而茂盛的榕树也为鸟儿们提供了美好的栖息地,有许多鸟在上面做了巢,鸟粪也同样为榕树提供了肥料。

听说农民也不许人去捉它们。

至于我们为什么没有看到鸟,是因为我们来的时间不对,我们只好明天再来……

新的一天,新的开始,我们今天要再一次去鸟的天堂。

听!

有鸟叫声,快看啊!

原来是一只画眉鸟,拍一下手,看啊,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啊!

真多阿,旅客们,你们的眼睛是不是和我一样应接不暇啊,看一只杜鹃飞起来,听,那叫声多好听啊……”

在美妙的叫声中,我们要结束本次完美之旅,我们的船向着高地后面的乡村驶去,看到后面巨大的榕树、清澈的河水、各种鸟儿……这番美丽的景象一定会让你们流连忘返,心里不由的产生留恋,这里的确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是鸟儿们快乐幸福生活的乐园……

2.学生自由阅读。

3.小组交流:

怎样写好导游词。

4.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

5.教师小结。

(1)确定景点,收集资料。

首先要确定自己想介绍哪一处景点。

这一处景点最有特色的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样的著名风光、著名景点?

这个景点有什么美丽的、动人的传说?

然后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结构清楚,写有条理。

导游词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①在“前言”中,你要向游客表示问候、欢迎,并进行自我介绍,有时还可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②接着对游览景点作一个总的介绍。

③然后在“分述”时抓住一个个景观,按游览顺序,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

④游览结束时,你可在“结尾”中对游览的内容作个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

(3)语言生动,栩栩如生。

在导游词中,你应该使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口语,多用短句子,避免使用拗口的词语。

这样,不仅讲着顺口,听着也轻松。

在介绍中,你可以把本无生命的景物赋予生命,把静态的景观变成动态,从而激发游客的兴趣。

另外,风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点名称的由来,风景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等,却鲜为人知。

因此,在导游词中巧妙地引用这些资料,也能增加旅游的神秘感。

三、运用写法,口头编写《赵州桥导游词》。

1.小组同学选取自己小组同学普遍感兴趣的赵州桥的某一个方面探究交流,编写导游词。

2.小组同学派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4.教师小结。

四、教师小结口头编写中的问题,布置本次习作。

1.教师小结:

导游词是游览时的讲解词,是为口头表达而写的,因此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另外,风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点名称的由来,风景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等,却鲜为人知。

因此,在导游词中加入这些内容,也能增加旅游的神秘感。

2.布置练习:

同学们,拿起笔,写下你独具魅力的导游词,并用你生动的讲解,向人们展示祖国优秀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吧。

相信这些自然文化景观定会因为你的解说,更加绽放异彩,妙趣横生。

3.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独立修改,展示习作。

1.自读修改:

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自己先进行修改,做到语句流畅,标点正确。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品读欣赏,师生互评:

选取典型作品,小作者读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交流,由师生共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3.誊抄习作:

把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也可以一边誊抄一边修改。

4.佳作展示:

把修改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贴在展示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赵州桥

雄伟

坚固智慧才干

美观

[教学反思]

《赵州桥》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且不乏生动,它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构造特点,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关键词引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通过朗读表达情感。

例如引导学生从“一千四百多年”、“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中体会这些数字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赵州桥的坚固雄伟,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结合收集的资料:

经受住了洪水、地震、风雨和使用的考验,至今仍然雄姿不减当年,体会它的坚固,感受它的“世界闻名”。

抓住关键词体会桥的图案的传神,并指导把该段读好,把桥上的龙读“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效果显著。

例如出示赵州桥的全景图,它雄伟,坚固的特点“跃然图上”,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在理解“美观”这一特点时,出示赵州桥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学生对图案的美惊叹不已。

朗读时脑海中浮现出龙的这些画面,读得非常到位。

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这是我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所要透视的“阅读中悟写法”。

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是本文的写作特点。

比如、课文在介绍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时,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然后从不同侧面,运用不同方法具体说明。

这样,使描述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

在这个环节我通过说话训练落到实处。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赵县省市历史创举智慧

2.爪(zhǎo):

张牙舞爪;爪(zhuǎ):

爪子

3.县长而且建设没有巨大工匠计划果汁

4.

(1)宝贵 

(2)名贵 (3)珍贵 (4)创举 (5)创新(6)创造(7)雄壮(8)雄伟

第二课时

1.校园的花坛真美啊!

那一束束鸡冠花如火把一般,开得是那么娇艳,那牵牛花如同小喇叭,似乎在催我们奋进;美人蕉更不示弱,如同美人在伸肢展臂,尽显妩媚……花坛里的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真是美不胜收。

2.

(1)锻炼身体不但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而且能使人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2)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盈地旋转。

所有的落叶都非常漂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