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0655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docx

高考突破化学与STSE及中国古代化学三年高考化学与STSE化学真题

高考化学化学与STSE

1、【2019新课标3卷】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

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能够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答案】C

【名师点睛】考查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涉及环境污染的来源与防治,其中绿色化学的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纳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2、【2019北京卷】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答案】A

【解析】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答案选A。

【名师点睛】明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义以及常见物质的组成是解答的关键,有机物是针对无机物而言,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需要注意CO、CO2以及碳酸盐等尽管含有碳元素,由于其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物更接近,一般归为无机物。

3、【2019天津卷】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

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从各种水处理技术方法等方面设计考核知识点,让考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正确地认识化学的价值和功能。

展现学科价值,灌输绿色化学思想。

4、【2019江苏卷】2019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估计的低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

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答案】C

【解析】A、设定温度特别低时,空调会一直工作,浪费电能,A错误;B。

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是浪费资源的行为,B错误;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属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应该提倡,C正确;D。

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浪费资源,D不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社会生活。

解题的关键要抓住节能、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环保等要素、化学学习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化学在能源、材料、环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关怀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化学服务于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

【2019新课标1卷】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能够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答案】D

点睛: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

我们生活就要吃饭、穿衣,在生活过程中在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微生物,因注意不当而患有疾病,消毒、治疗或用一定的物质进行处理,这些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腈纶化学纤维等,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灼烧有烧被套的气味;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等是人工合成的物质,灼烧有浓烈的黑烟,会蜷缩成一个小球,冷后是一个小硬球。

判断衣服布料的材料就能够用灼烧的方法鉴别,在洗涤时也能够依照物质面料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

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会产生致癌物质,故要少吃油炸食品;肌肉注射或输液时经常要用酒精消毒,消毒用的酒精是体积比为75%的酒精的水溶液,浓度过大或过小都不能特别好的杀菌消毒、因此,只有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才会更安全、更健康。

6、【2019新课标2卷】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可不能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温室气体包括CO2、CH4等气体,A项正确;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产生大量CO2气体及SO2气体等,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SO2会导致酸雨,B项错误;C。

液化石油气中主要含烃类,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因此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C项正确;D、CO是有毒气体,则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项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

【名师点睛】化石燃料是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

化石燃料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液化石油气是由炼厂气或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加压、降温、液化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气体,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7、【2019新课标3卷】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

泡沫灭火器灭火

B、

铁比铜金属性强

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C、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

漂白粉漂白织物

D、

HF与SiO2反应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次氯酸的性质,二氧化硅的性质

【名师点睛】本试题考查考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掌握以及对知识的夯实和运用的能力。

盐类水解在生活中涉及方方面面,如泡沫灭火器、明矾净水等等,泡沫灭火剂原理就是盐类水解:

Al3++3HCO3-=Al(OH)3↓+3CO2↑。

比较金属性的强弱,能够通过置换反应,利用金属性强的制取金属性弱的,如Fe+Cu2+=Fe2++Cu,说明Fe比Cu金属性强、漂白性的原理分为三类:

一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如HClO、O3、H2O2、NaClO(漂白液的有效成分)、Ca(ClO)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等;二是结合性的,如SO2;三是吸附性,如活性炭,前两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

漂白衣服常用氧化性的,但注意不能和洁厕剂混用,会产生氯气;SO2漂白纸张等;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质、雕刻玻璃常用氢氟酸,因为发生反应:

4HF+SiO2=SiF4↑+2H2O,氢氟酸常保存在塑料瓶中,只有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才会更安全、更健康、

8、【2019北京卷】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

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2019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疾新药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史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侧重于考查我国科学家在化学领域中的重大研究成果,主要是与诺贝尔化学奖有关的判断,学生只要平常注意稍加留意即可得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9。

【2019北京卷】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抗氧化剂B、调味剂C。

着色剂D、增稠剂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食品添加剂的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特别强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

食品添加剂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了解食品添加剂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只有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才会更安全、更健康。

了解抗氧化剂、调味剂、着色剂、增稠剂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10、【2019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储热材料是一类重要的能量存储物质,单位质量的储热材料在发生熔融或结晶时会吸收或释放较大的热量

B、Ge(32号元素)的单晶能够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

C、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但BaSO4可服入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

D、纳米铁粉能够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纳米铁粉能够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原因是铁是活泼金属,能与Pb2+、Cu2+、Cd2+、Hg2+等离子发生置换反应,从而过滤除去,答案选D。

【考点定位】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材料。

【名师点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是化学知识。

例如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硫酸钡不溶于水或盐酸,能够做钡餐,但碳酸钡因为能溶于盐酸,而会造成钡离子中毒不能代替硫酸钡。

纳米铁粉能够和污水中的离子发生置换反应进而除去重金属离子,利用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1、【2019海南卷】下列物质不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是

A。

谷氨酸单钠  B、柠檬酸   C、山梨酸钾D。

三聚氰胺

【答案】D

考点:

考查常见有机物及食品添加剂

【名师点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这几类: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等;着色剂——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增稠剂和稳定剂——能够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如在酸奶、冰淇淋等中加入;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如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甜味剂-—目的是增加甜味感,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阿巴斯甜等。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纳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

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特别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本题属于基础题,化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12、【2019江苏卷】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A。

燃烧煤炭供热B。

利用风力发电

C。

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电用水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等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掌握能源的特点、燃烧产物以及常见新能源等是解答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题目难度比较小、

13、【2019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发生化学变化,错误;B、硅胶作干燥剂是利用其吸水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正确;C、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化合使之生成无色物质,错误;D、肥皂水显碱性,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质的用途

【名师点睛】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用途为载体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改变、个数不增减,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二者缺一不可。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题目较易。

14、【2019天津卷】依照所给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ﻫ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史、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安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安全等知识点。

题目比较基础,要熟悉常见的化学标志:

如物品回收标志;中国节能标志;禁止放易燃物标志;节水标志;禁止吸烟标志;中国环境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等。

明白常见的抗酸药及其治疗原理、此类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15、【2019北京卷】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化学反应的根本标志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此题中A、B、D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而转轮排字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

考点:

化学反应的定义、常见生产生活中的原理

16、【2019福建卷】下列制作铅笔的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的是

A。

橡皮擦——橡胶工业 B、铝合金片——冶金工业

C、铝笔芯——电镀工业  D、铅笔漆--涂料工业

【答案】C

【考点定位】考查制作铅笔涉及的材料与相关工业生成的关系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17。

【2019新课标2卷】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

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C

【解析】A、硅胶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且没有毒,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的干燥剂,A正确;B、P2O5是酸性氧化物吸水生成磷酸或偏硫酸,酸有腐蚀性,而偏磷酸有毒,因此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正确;C、氯化钙检验吸水性,而六水合氯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C错误;D。

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没有毒,没有腐蚀性,因此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硅胶、P2O5、氯化钙、新型植物纤维等食品干燥剂中的应用

18、【2019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

B。

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

C。

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答案】C

【解析】A、液晶态介于晶体态和液态之间,既有晶体的某些性质如有序性,也有液态的一些性质如流动性,A正确;B、0℃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与水分子间的氢键有关,冰的水分子间氢键比液态水时的氢键更多,B正确;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都有新物质生成,都是化学变化,但纳米银粒子的聚集属于物理变化,C不正确;D、酸雨的形成主要是SO2和氮氧化物的过渡排放造成的,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氮氧化物的催化转化都能够减少SO2、氮氧化物的排放,因此能够减少酸雨的产生,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液晶的性质、水中氢键对水物理性质的影响、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等变化判断以及预防酸雨的措施。

19、【2019天津卷】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3

B、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

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溶液解毒

D。

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涉及硫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药物的使用等

20。

【2019江苏卷】“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B、依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

【答案】D

【解析】A、低碳能减少CO2的排放,故A说法正确;B、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能够对物质进行回收使用,分类处理,故B说法正确;C、宣传环保知识,人人都参与进来,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环,故C说法正确;D、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对树木加大破坏,塑料袋使用引起白色污染,故D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