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1295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docx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

实验指导

目   录

测量实践须知                                                                     

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

实验二、等外水准测量

实验三、四等水准测量

实验四、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实验五、经纬仪的认识

实验六、水平角测量(测回法)

实验七、水平角测量(全圆测回法)

实验八、视距测量

实验九、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实验十、全站仪认识及使用

实验十一、距离丈量与磁方位角的测定

实验十二、碎部测量

实验十三、经纬仪极坐标法放样

实验十四、全站仪放样

实验十五、路线纵断面测量

测量实践须知

一、实践目的

使学员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性环节中,养成学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二、实践要求

1.实验实习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实习大纲,明确其目的与要求、方法与步骤、记录与计算规则,以保证按时完成测量任务。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课,同组学员不得以任何借口代替缺课者完成本次实验和实习任务。

实验因故缺课者,另找时间自动补作,并由实验室老师签字方能认可。

实习超过3个单元不参加者,不给实习成绩。

3.实验实习记录必须用HB的铅笔认真填写。

要随测随记,字迹工整,不准先记在草稿纸上、然后誊入记录表格中,更不准随意涂改或伪造数据。

若发现有记录错误时,应将该数据用直线划去,然后将正确数据写在其上方。

为了避免听错或记错,记录者在记录时应向观测者复诵一遍。

绘图时,应用3H的铅笔绘制;图纸必须准确、整齐,力求美观。

4.数据取位,应严格按其观测精度执行。

若要求读至毫米,必须记录到毫米,比如1.340m不能记为1.34m。

数据凑整,应严格按“四舍六入、逢五单进双不进”的原则进行。

比如要求取位至毫米,则1.5625m应记为1.562m,1.2635m应记为1.264m。

5.每个小组应根据实验实习任务有计划地做好轮换,使每个同学都能亲自参加实验实习中的各人环节。

注意搞好团结配合,遇到困难或发生问题要互谦、互让,不要互相埋怨。

6.实验结束时,应当场提交实验成果,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才能交还仪器、工具,结束本次实验。

实习结束时,应认真清点实习仪器和工具,按规定上交实习成果。

三、爱护仪器和工具

1.以小组为单位,严格履行仪器、工具的借还手续。

2.提取仪器前,应检查仪器箱的搭扣是否扣好,搬动时应小心轻放,以免使仪器受震。

3.从箱内取出仪器时,应注意仪器各部件放置的位置,以便按原样放回;然后双手握住支架或基座取出仪器,将其放在三脚架上,一手握住仪器,一手拧紧连接螺旋,使仪器与三脚架牢固连接,并关好仪器箱,但不能坐在仪器箱上。

4.仪器安置后必须有人看护,严禁在仪器旁玩耍或打闹。

5.在烈日下或阴雨天应撑伞,严防仪器日晒与雨淋。

6.仪器使用时,应先制动后微动。

使用制动螺旋时,不可拧得过紧,以免拧伤仪器;使用微动螺旋和脚螺旋时,不要旋到顶端,以免损伤螺纹。

仪器转动时,必须放松制动螺旋,严禁在制动螺旋未松开的情况下,强行转动仪器。

7.仪器搬站时,应放松制动螺旋,一手握住三脚架放在肋下,一手托住仪器,放置在胸前行走;不准将仪器斜扛肩上,以免碰伤仪器。

8.仪器装箱时,先将微动螺旋、脚螺旋调到适中位置,然后按原位安放,并将制动螺旋微微旋紧,盖箱扣好。

9.水准尺、花杆不得靠墙、树等竖放,以免倒下被折断。

10.钢卷尺不得随地拖拉、扭曲,更不能让人、车踩压,用后立即用布擦净。

实验一 水谁仪的认识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2、掌握水准仪的安置与读数方法;

3、正确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一个测站)。

4.2人一组,一人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轮换进行(不扶尺)。

二、仪器和工具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水准尺(可全班准备)2~3根,实验记录1本,铅笔1支,计算器1个。

三、实验方法

1、安置仪器

首先,将三脚架调整至适当长度,张开并使脚尖踩入土中,架头大致水平;然后,打开仪器箱取出仪器,将其用中心连接螺旋固定在三脚架上。

2、仪器认识

对照课本,了解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填入表1中,并掌握其操作要领。

水准仪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表1              

部件名称

功                  能

制动螺旋(自动安平水准仪无此项)

微动螺旋

微倾螺旋(自动安平水准仪无此项)

目镜对光螺旋

物镜对光螺旋

脚螺旋

圆水准器

长水准管(自动安平水准仪无此项)

3、粗平

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大姆指一致)。

4、瞄准

对于DS3型微倾式水准仪用准星和照门粗略瞄准水准尺,固定制动螺旋;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用粗瞄准器粗略瞄准水准尺。

然后,分别转动物镜和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和水准尺呈象清晰;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大致位于视场中央。

5、精平

对于DS3型微倾式水准仪转动微倾螺旋,使长水准管气泡居中;自动安平水准仪没有此项操作步骤。

6、读数

首先应弄清水准尺的分划与注记方法,然后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取4位读数,即读至毫米。

7、测定地面点上两点间的高差

要求每人改变一次仪器高度,观测两点间高差两次。

观测数据记录于表2中。

一人观测完后,另一人再进行观测。

高差测量记录表                          表2                                                     

测站

测点

水准尺读数(m)

高差(m)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实验二   等外水准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练习并掌握等外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和校核方法;

2.每组4人,一人观测、一人记录、二人扶尺,轮换进行。

二、仪器和工具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测伞1把,实验记录1本,铅笔1支,计算器1个。

三、实验方法与记录计算

1.选择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将仪器置于已知点BMA与转点TP1之间,对于DS3型微倾式水准仪,粗平后瞄准后视尺BMA,精平并读取后视读数,记入手簿;转向前视尺TP1,精平并读取前读数,记入表3中;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粗平后瞄准后视尺BMA读数,记入手簿;转向前视尺TP1瞄准读数,记入表3中;立即计算两点间的高差,便完成了第1站的观测。

2.将仪器迁至第2站,按上述方法连续观测,直至回到原水准点BMA为止;

3.计算校核:

∑后−∑前=∑h=−

4.路线校核:

高差闭合差∆h= 

           高差容许闭合差∆h= 

 当∆h≤∆h时,观测成果才符合要求,否则要返工重测。

四、注意事项

1.已知高程点的高程由教师提供,已知高程点不能放尺垫,而转点必须放尺垫;

2.在一测站中,粗平只能进行一次;对于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每次读数前,必须要精平,使长水准管气泡居中(自动安平水准仪无此项);

3.读数时,水准尺必须扶正。

                      水 准 测 量 记 录 表                     表3

测站

测点

后视读数(m)

高差(m)

高程(m)

前视读数(m)

+

计算校核

Σ后

Σ前

误差

计算

∆h=                        

∆h=mm=

实验三 四等水准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量方法与记录、计算方法;

2.四人一组,一人观测、一人记录计算、两人扶尺,轮换操作;

3.精度要求:

后前视距差≤±3m

后前视距累积差≤±10m

k+黑-红≤±3mm

 或 mm。

二、仪器和工具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异号尺),尺垫2个,测伞1把,实验记录1本,铅笔1支,计算器1个。

三、观测方法

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后后前前):

正像望远镜:

照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上丝、下丝及中丝读数;照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上丝、下丝及中丝读数;照准前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照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倒像望远镜:

照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及中丝读数;照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及中丝读数;照准前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照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四、注意事项

⑴已知高程点不能放尺垫,而转点必须放尺垫;

⑵选定测站时,用步测法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⑶在一测站中,粗平只能进行一次;

⑷对于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每次读数前,必须要精平,使长水准管气泡居中;

⑸在一测站内,应尽量缩短后前视读数的间隔时间;

⑹每站观测完毕,应立即进行计算,只有测站检核符合要求后,仪器才能搬站。

若超过限差规定,该站应重测。

五、记录计算:

(见下表4)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正像望远镜)              表4

(1)

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方向

及尺号

水准尺读数

K+黑−红

高差

中数

后尺下丝

前尺下丝

黑面

红面

后  距

前  距

后前距差d

累积差∑d

后一前

后一前

后一前

后一前

后一前

后一前

误差计算

Δh=

=         或    mm=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倒像望远镜)             表4

(2)

后尺下丝

前尺下丝

方向

及尺号

水准尺读数

K+黑−红

高差

中数

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黑面

红面

后  距

前  距

后前距差d

累积差∑d

后一前

后一前

后一前

后一前

后一前

后一前

误差计算

Δh=

=         或    mm=

实验四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准仪各主要轴线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2.掌握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3.2人一组,一人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轮换进行(不扶尺,将水准尺固定在地面上,可几个组共用一对水准尺)。

二、仪器和工具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水准尺(可全班准备)2~3对,实验记录1本,铅笔1支,计算器1个,三角板或直尺1,校正针1,螺丝刀1,2mm内六角搬手1。

三、实验方法与记录计算

1.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

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将望远镜旋转180°,若气泡居中,则条件满足;否则需校正。

校正:

用圆水准器校正螺丝及脚细旋各调整气泡偏离的一半。

              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的检验与校正记录表               表5

观测类型

气泡偏离情况

检验观测

校核观测

2.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的检验和校正

检验:

整平仪器后,用十字丝横丝的一端瞄准一固定点A,拧紧制动螺旋,转动微动螺旋,如果A点始终在十字丝横丝上移动,则条件满足;如果A点偏离十字丝横丝,则表示条件不满足,需要校正。

校正:

用螺丝刀松开望远镜上的三颗埋头螺丝,转动十字丝分别板座,使横丝水平,然后旋紧埋头螺丝。

          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的检验和校正记录表                   表6

观测类型

十 字 丝 偏 离 情 况

检验观测

校核观测

3.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和校正

检验:

(1)将仪器置于A、B两尺中间,用改变仪器高的方法,观测A、B两尺的高差2次,若∆h=h1−h2≤±3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正确高差,用表示;

(2)将仪器移至于A尺或B尺附近,再测高差h3=a3-b3,,则需校正。

校正:

对于DS3微倾式水准仪

(1)计算出远尺端的正确读数:

若近尺为A,远尺为B,则−;;若近尺为B,远尺为A,则+

(2)转动微倾螺旋,使十字丝中横丝对准远尺端应对的正确读数,此时水准管气泡已不居中;

(3)用校正针略松水准管一端左、右校正螺丝,拨动上、下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

(4)重复以上过程,直至误差不大于±3mm为止。

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

⑴计算出远尺端的正确读数:

若近尺为A,远尺为B,则−;;若近尺为B,远尺为A,则+

⑵用2mm的内六角板手松动或拧紧目镜端下方孔内的十字丝分划板校正螺丝,使十字丝中丝对准应对的正确读数。

           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与校正记录计算表            表7    

仪器安置位置

A尺读数(m)

B尺读数(m)

高 差(m)

应对准的正确读数(m)

仪器在两尺中间

第一次

平均高差

第二次

仪器在  尺附近

按如下要求绘出草图:

1、A、B两尺所在地面高低情况

根据A、B两尺的读数判断,读数大,则所在的地面就低;读数小,则所处的地面就高。

2、仪器安置的大致位置

仪器置于中间虽观测两次,但为了图面清晰美观,绘图时只表示一次即可。

3、所用水准仪视准轴的倾斜方向

比较远尺视线倾斜时的读数与应对的正确读数之大小,前者小,其倾斜方向向下;前者大,其倾斜方向向上。

实验五 经纬仪的认识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2. 掌握经纬仪对中(包括垂球对中和光学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方法;

3. 掌握水平度盘的配盘方法。

4. 精度要求:

垂球对中误差≤3mm

光学对中误差≤1mm

整平误差≤半格

5.两人一组,一人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轮换进行。

二、仪器和工具

DJ6型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1台,实验记录1本,铅笔1支。

三、实验方法与记录

1.经纬仪的安置

(1)对中

用垂球对中的方法是:

将三脚架置于测站点上,使其高度适中,挂上垂球,然后移动脚架,使垂球尖粗略地对准测站点,此时要注意保持三脚架的架头大致水平,随即将脚架踩入土中。

其后,将经纬仪连接在架头上,稍松中心连接螺旋,微微平移仪器,直至垂球尖精确对准测站点,拧紧中心连接螺旋。

  用光学对中器对中的方法是:

用双手分别握住三脚架的两条腿,在挪动三脚架的同时,观察光学对中器,使光学对中器的中心粗略对准测站点,调节光学对中器调焦螺旋,使其分划圈和测站点标志成象清晰,利用三脚架的伸缩架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再用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然后略松中心连接螺旋,移动仪器,使光学对中器分划圈中心与测站点重合。

此项工作要反复进行,直至对中和整平均满足要求为止。

(2)整平

 整平的方法是:

首先,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使水准管与任意两个脚螺旋的联线平行,两手按相对方向转动这对脚螺旋,使水准管的气泡居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大姆指一致)。

然后将照准部旋转90°,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这样反复进行,直至照准部转动到任何位置气泡均居中为止。

2. 对照课本,了解经纬仪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填入表8中,熟悉并掌握其操作要领。

           经纬仪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记录表                表8

部件名称

功                &n,bsp;   能

照准部水准管

照准部制动螺旋

照准部微动螺旋

望远镜制动螺旋

望远镜微动螺旋

水平度盘变换手轮(电子经纬仪无此项)

竖盘指标水准管(电子经纬仪无此项)

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电子经纬仪无此项)

3.瞄,准

 先利用瞄准器粗略瞄准目标,然后拧紧望远镜制动螺旋和照准部制动螺旋,调焦消除视差,再转动望远镜微动螺旋和照准部微动螺旋,精确对准目标。

测水平角时,是使十字丝竖丝平分或夹准目标,测竖直角吋,是使十字丝横丝平分或夹准目标。

4.读数(DJ6型光学经纬仪)

读数时,先打开反光镜并调到最佳位置,使读数窗明亮,再旋转读数显微镜调焦螺旋,使其数字及刻划清晰,然后读数,读至0.1′(即6″的整倍数)。

5.配水平度盘

对于方向经纬仪,盘左瞄准目标后,打开水平度盘变换手轮护盖,转动变换手轮,使水平度盘读数对准欲置的读数,例如,0°02′00″。

对于电子经纬仪,按下[置0]键并释放,蜂呜器响,仪器显示屏上的水平角度值显示变化为000°00′00″。

水平角度任意值的设置方法是:

将仪器水平旋转到所需设置的角度值附近,使水平制动螺旋制动,转动水平微动螺旋,使显示屏显示所需要的水平角度值,按住[锁定]键并释放,则该角度值被锁定并显示锁定信息“锁定”,,,此时转动仪器,水平角度保持不变。

然后转动仪器并用望远镜瞄准目标,则该目标的角度值即为所设定的值。

再按住[锁定]键并释放,则该角度值不再锁定,并可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工作。

每人瞄准2个不同的目标观测,第一次盘左配水平度盘于0°;第二次盘左配水平度盘于90°,以训练配盘和读数。

          读 数 训 练 记 录 表            表9

>

测 站

目 标

盘 左 读 数

° ′ ″

盘 右 读 数

° ′ ″

实验六 水平角观测(测回法)

一、 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用测回法进行水平角测量的方法、记录与计算;

2. 2人一组,选择2个固定目标,使用DJ6型光学经纬仪每人观测2个测回;若使用电子经纬仪每人观测3~4个测回;

3. 精度要求:

DJ6型光学经纬仪  半测回差≤±36″,测回差≤±24″;

电子经纬仪       半测回差≤±15″,测回差≤±10″。

二、仪器和工具

DJ6型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1台,实验记录1本,铅笔1支,计算器1个。

三、观测方法与记录计算

1. 安置经纬仪于测站点上,对中、整平,选定A、B两个目标。

2. 盘左瞄准左方目标A,配水平度盘于0°附近(如0°03′00″),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表10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B目标并读数,记入表10中;计算上半测回角值。

3. 盘右分别瞄准A、B目标,读数、记录、计算下半测回角值和一测回角值。

4. 若观测n个测回,每测回起始读数应按180°/n配盘;测回差在容许范围内,则计算各测回的平均值。

             水平角测量记录计算表(测回法)                表10

测站

(测回)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各测回

平均值

°  '  "

°  '  "

°  '  "

°  '  "

实验七 水平角观测(全圆测回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用全圆测回法进行水平角测量的方法、记录与计算;

2.2人一组,选择3个固定目标,使用DJ6型光学经纬仪每人观测1个测回;若使用电子经纬仪每人观测2个测回;

3.精度要求:

DJ6型光学经纬仪  半测回归零方向值≤±30″,各测回归零方向值之差≤±24″;

电子经纬仪       半测回归零方向值≤±15″,各测回归零方向值之差≤±10″。

二、仪器和工具

DJ6型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1台,实验记录1本,铅笔1支,计算器1个。

三、观测方法与记录计算

1. 安置经纬仪于测站点上,对中、整平,选定A、B、C三个目标。

2. 盘左瞄准起始目标A,配盘于0°附近,顺时针依次瞄准B、C、A各目标,分别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从上往下记录于表11中,并检查归零误差是否超限;

3. 盘右逆时针方向分别瞄准A、C、B、A各目标,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从下往上记录于表11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