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14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52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docx

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第2章特殊三角形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2.1 图形轴对称

01  基础题

知识点1 轴对称图形及其性质

1.(余杭区仁和中学期末)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是(A)

 A    B     C    D

2.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只有两条对称轴图形是(A)

 A      B     C   D

3.如图,直线MN是四边形AMBN对称轴,点P是直线MN上点,下列说法错误是(B)

A.AM=BM

B.AP=BN

C.MN垂直平分线段AB

D.∠ANM=∠BNM

知识点2 轴对称及其性质

4.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是(B)

  A         B

  C         D

5.如图,若△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BB′交MN于点O,则下列说法中,不一定正确是(B)

A.AC=A′C′

B.AB∥B′C′

C.AA′⊥MN

D.BO=B′O

知识点3 画轴对称图形

6.如图所示,已知△ABC和直线MN.求作:

△A′B′C′,使△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不要求写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

解:

如图所示.

 

知识点4 轴对称应用

7.如图所示,MN是线段AB垂直平分线,点C在MN外,且与点A在MN同一侧,BC交MN于点P,则(C)

A.BC>PC+AP

B.BC<PC+AP

C.BC=PC+AP

D.BC≥PC+AP

8.如图,村庄A,B位于一条小河两侧,若河岸a,b彼此平行,现在要建设一座与河岸垂直桥CD,问桥址应如何选择,才能使A村到B村路程最近?

解:

略.

 视频讲解

02  中档题

9.如图,在直角△ACB中,∠ACB=90°,∠A=25°,D是AB上一点,将直角△ABC沿CD折叠,使B点落在AC边上B′处,则∠ADB′等于(D)

A.25°B.30°C.35°D.40°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是一台球桌面示意图,图中小正方形边长均相等,黑球放在图示位置,经白球撞击后沿箭头方向运动,经桌边反弹最后进入球洞序号是(A)

A.①B.②C.⑤D.⑥

11.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8cm2.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所示,直线l是四边形ABCD对称轴,AD∥BC,现给出下列结论:

①AB∥CD;②AB=BC;③AB⊥BC;④AO=OC,其中正确结论是①②④.(填序号)

13.在4×4方格中,有五个同样大小正方形如图所示摆放,移动其中一个正方形到空白方格中,与其余四个正方形组成新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请给出三种不同画法.

解:

如图所示:

14.如图,P是∠AOB内任一点,以OA,OB为对称轴分别画出点P经轴对称变换后点P1,P2,连结P1P2,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若P1P2=8cm,求△PCD周长.

解:

根据轴对称变换性质,

可知PC=P1C,PD=P2D,

∴△PCD周长为PC+CD+PD=P1C+CD+P2D=P1P2=8cm.

 

03  综合题

15.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

(1)若∠A=75°,则∠1+∠2=150°;

(2)若∠A=n°,则∠1+∠2=2n°;

(3)由

(1)

(2)探索∠A与∠1+∠2之间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

∠1+∠2=2∠A.

理由如下:

∵∠AED=∠A′ED,∠ADE=∠A′DE,

又∵∠AED+∠A′ED+∠1=180°,

∠ADE+∠A′DE+∠2=180°,

∴∠1+∠2+2(∠AED+∠ADE)=360°.

∴∠1+∠2+2(180°-∠A)=360°.

∴∠1+∠2=2∠A.

2.2 等腰三角形

01  基础题                

知识点1 等腰(等边)三角形及相关概念

1.若△ABC三边a,b,c满足关系式(a-b)2+(b-c)2=0,则△ABC是(C)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周长是16,底边长是4,则它腰长是(B)

A.4B.6

C.7D.8

3.如图,在△ACD中,若AD=DC,则腰是AD,DC,底角是∠DAC,∠DCA;若AB=BD=BC,则图中除了△ABC是等腰三角形外,还有△ABD,△BCD是等腰三角形.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等边△ABC边长如图所示,那么y=3.

5.在活动课上,小红已有两根长分别为4cm,8cm小木棒,她打算拼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小红应取第三根小木棒长是8cm.

6.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是AC上一点,AD=BD=BC,则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分别指出它们顶角、底角、腰和底边.

解:

有三个等腰三角形,它们分别是△ABC,△DAB,△BCD.

在△ABC中,AB和AC是腰,BC是底边,∠A是顶角,∠ABC和∠ACB是底角;

在△DAB中,AD和BD是腰,AB是底边,∠ADB是顶角,∠DAB和∠ABD是底角;

在△BCD中,BC和BD是腰,CD是底边,∠CBD是顶角,∠BCD和∠BDC是底角.

知识点2 等腰(等边)三角形轴对称性

7.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是(D)

A.顶角平分线

B.底边上高

C.底边上中线

D.底边垂直平分线所在直线

8.(嘉兴期末)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有(D)

A.1条B.2条

C.3条D.1条或3条

9.在等边三角形、角、正方形这三个图形中,对称轴最多是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最少是角,有1条对称轴,剩下图形有3条对称轴.

10.已知:

如图,在△ABC中,∠C=90°,请以AC为底边上高,利用轴对称,将△ABC补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解:

如图所示.

 

知识点3 等腰三角形作图

11.如图,已知线段a,b,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一个以线段a长为腰,线段b长为底等腰三角形.

解:

图略.

 

02  中档题

12.(萧山区期中)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中线将它周长分成9cm和12cm两部分,则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D)

A.9cmB.5cm

C.6cm或5cmD.5cm或9cm

13.(莱芜中考)已知△ABC中,AB=6,AC=8,BC=11,任作一条直线将△ABC分成两个三角形,若其中有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直线最多有(C)

A.3条B.5条

C.7条D.8条

14.在如图所示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若C也是图中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个数是(C)

A.6

B.7

C.8

D.9

15.已知在△ABC中,AB=3,BC=a+2,AC=7.若△ABC为等腰三角形,求这个三角形周长.

解:

∵△ABC为等腰三角形,

∴a+2=3或a+2=7.

∴a=1或a=5.

又∵当a=1时,AB=3,BC=3,AC=7,此时这三边长不能构成三角形,

∴a≠1.

∴△ABC周长为3+7+7=17.

16.如图,已知C为BE上一点,点A,D分别在BE两侧,AB∥ED,AB=CE,BC=ED.问:

△ADC是等腰三角形吗?

请说明理由.

解:

△AD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AB∥ED,

∴∠B=∠E.

在△ABC和△CED中,

∴△ABC≌△CED(SAS).

∴AC=CD.

∴△ADC是等腰三角形.

 

03  综合题

17.如图,在△ABC中,BC边上垂直平分线DE交边BC于点D,交边AB于点E.若△EDC周长为24,△ABC与四边形AEDC周长之差为12,求线段DE长.

解:

∵DE是BC边上垂直平分线,

∴BE=CE,BD=CD.

∵△EDC周长为24,

∴ED+DC+EC=24.①

∵△ABC与四边形AEDC周长之差为12,

∴(AB+AC+BC)-(AE+ED+DC+AC)=(AB+AC+BC)-(AE+DC+AC)-DE=12.

∴BE+BD-DE=12.②

∵BE=CE,BD=DC,

∴①-②,得DE=6.

 

2.3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及其推论

01  基础题

                

知识点1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1.在△ABC中,AB=AC,∠B=40°,则∠C=(A)

A.40°B.70°C.100°D.100°或40°

2.如果等腰三角形底角为50°,那么它顶角为(D)

A.50°B.60°C.70°D.80°

3.(南宁中考)如图,在△ABC中,AB=AD=DC,∠B=70°,则∠C度数为(A)

A.35°B.40°C.45°D.50°

第3题图 第4题图

4.(湘西中考)如图,等腰△ABC中,AB=AC,BD平分∠ABC,∠A=36°,则∠1度数为(C)

A.36°B.60°C.72°D.108°

5.如图,在△ABC中,AB=AC,∠A=40°,则△ABC外角∠BCD=110°.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AB∥CD,CP交AB于点O,AO=PO,若∠C=50°,则∠A=25度.

7.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C内一点,且BD=CD.求证:

∠ABD=∠ACD.

证明:

∵AB=AC,

∴∠ABC=∠ACB.

∵BD=CD,

∴∠DBC=∠DCB.

∴∠ABC-∠DBC=∠ACB-∠DCB,

即∠ABD=∠ACD.

8.如图,在△ABC中,AD=BD=BC,若∠DBC=28°,求∠ABC和∠C度数.

解:

设∠A=x°.∵AD=BD,

∴∠ABD=∠A=x°.

∴∠BDC=2x°.

∵BD=BC,∴∠C=∠BDC=2x°.

∵∠DBC=28°,∠BDC+∠C+∠DBC=180°,

∴2x+2x+28=180.

∴x=38.

∴∠C=76°,

∠ABC=∠ABD+∠DBC=38°+28°=66°.

知识点2 等边三角形各个内角都等于60°

9.等边三角形两条角平分线所夹锐角度数为(C)

A.30°B.45°C.60°D.90°

10.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度数是(C)

A.180°

B.220°

C.240°

D.300°

02  中档题

11.如图,在△ABC中,AB=AC,∠A=30°,DE垂直平分AC,则∠BCD度数为(D)

A.80°B.75°C.65°D.45°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EAF=15°,AB=BC=CD=DE=EF,则∠DEF等于(C)

A.90°B.75°C.60°D.45°

13.三个等边三角形位置如图所示,若∠3=50°,则∠1+∠2=130°.

习题解析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M、N是△ABC边BC上两点,且BM=MN=NC=AM=AN,则∠BAN=90°.

15.(萧山区期中)等腰三角形一腰上高与另一腰夹角为36°,则该等腰三角形底角度数为63°或27°.

16.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AD与BE相交于点F.

(1)求证:

△ABE≌△CAD;

(2)求∠BFD度数.

解:

(1)证明:

∵△ABC为等边三角形,

∴∠BAE=∠C=60°,AB=CA.

在△ABE和△CAD中,

∴△ABE≌△CAD(SAS).

(2)∵△ABE≌△CAD,

∴∠ABE=∠CAD.

∵∠BFD=∠ABE+∠BAD,

∴∠BFD=∠CAD+∠BAD=∠BAC=60°.

 

03  综合题

17.如图,在△ABC中,AB=AC,∠1=

∠ABC,∠2=

∠ACB,BD与CE交于点O,∠BOC大小与∠A大小有什么关系?

若∠1=

∠ABC,∠2=

∠ACB,则∠BOC与∠A大小有什么关系?

若∠1=

∠ABC,∠2=

∠ACB,则∠BOC与∠A大小有什么关系?

解:

∵AB=AC,

∴∠ABC=∠ACB.

∵∠1=

∠ABC,∠2=

∠ACB,

∴∠BOC=180°-(∠1+∠2)

=180°-

(∠ABC+∠ACB)

=180°-

(180°-∠A)

=90°+

∠A.

当∠1=

∠ABC,∠2=

∠ACB时,

∠BOC=180°-(∠1+∠2)

=180°-

(∠ABC+∠ACB)

=180°-

(180°-∠A)

=120°+

∠A.

当∠1=

∠ABC,∠2=

∠ACB时,

∠BOC=180°-(∠1+∠2)

=180°-

(∠ABC+∠ACB)

=180°-

(180°-∠A)

×180°+

∠A.

 

微课堂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

01  基础题

知识点1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1.如图,在△ABC中,AB=AC,AD⊥BC,下列结论中不正确是(A)

A.AB=2BDB.∠B=∠C

B.AD平分∠BACD.BD=CD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BAC度数为(D)

A.35°B.45°C.55°D.70°

3.如图是人字形屋架设计图,由AB,AC,BC,AD四根钢条焊接而成,其中A,B,C,D均为焊接点,且AB=AC,D为BC中点,现在焊接所需四根钢条已截好,且已标出BC中点,如果焊接工身边只有检验直角角尺,那么为了准确快速地焊接,他首先应取两根钢条及焊接点是(D)

A.AB和BC及焊接点B

B.AB和AC及焊接点A

C.AB和AD及焊接点A

D.AD和BC及焊接点D

4.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若CD=4,则BC=8.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DE⊥AC,若AB=8,则BD=4,∠CDE=30°.

6.(北京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中线,BE⊥AC于点E.求证:

∠CBE=∠BAD.

证明:

∵AB=AC,

∴△ABC是等腰三角形.

∵AD是BC边上中线,

∴AD⊥BC,∠BAD=∠CAD.

∴∠CAD+∠C=90°.

∵BE⊥AC,∴∠CBE+∠C=90°.

∴∠CBE=∠CAD.

∴∠CBE=∠BAD.

7.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D是BC边上中线,∠ABC平分线BG分别交AD,AC于点E,G,EF⊥AB,垂足为F,求证:

EF=ED.

证明:

∵AB=AC,AD是BC边上中线,

∴AD⊥BC.

∵BG平分∠ABC,EF⊥AB,

ED⊥BC,

∴EF=ED.

 

知识点2 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

8.已知:

线段a,b,求作:

△ABC,使AC=CB=a,△ABC高为b.

解:

图略.

 

02  中档题

9.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E在CA延长线上,AE=AF,AD是高,试判断EF与BC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

垂直.

理由:

∵在△ABC中,AB=AC,AD是高,

∴∠BAD=∠CAD.

∵AE=AF,

∴∠E=∠EFA.

∵∠BAC=∠E+∠EFA=2∠EFA,

∴∠EFA=∠BAD.

∴EF∥AD.

∵AD⊥BC,

∴EF⊥BC.

故EF与BC位置关系为垂直.

10.(上城区期中)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AC,AE⊥BC,垂足分别为D、E,AE、BD相交于点O,连结DE.

(1)判断△CDE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AO=12,求OE长.

解:

(1)△CDE是等边三角形.理由:

∵△ABC是等边三角形,且BD⊥AC,AE⊥BC,

∴∠C=60°,CE=

BC,CD=

AC.

∵BC=AC,

∴CD=CE,△CDE是等边三角形.

(2)由

(1)知AE、BD分别是△ABC中线,

∴AO=2OE.

∵AO=12,

∴OE=6.

 

11.在△ABC中,AB=AC.

(1)如图1,若∠BAD=30°,AD是BC上高,AD=AE,则∠EDC=15°;

(2)如图2,若∠BAD=40°,AD是BC上高,AD=AE,则∠EDC=20°;

(3)思考:

通过以上两题,你发现∠BAD与∠EDC之间有什么关系?

并给予证明.

解:

∠BAD=2∠EDC(或∠EDC=

∠BAD).

理由如下:

∵AD=AE,

∴∠AED=∠ADE.

∵AB=AC,

∴∠B=∠C.

∵∠AED=∠CDE+∠C,∠ADC=∠B+∠BAD,

∴∠B+∠BAD=∠CDE+∠C+∠CDE,

即∠BAD=2∠CDE.

 

03  综合题

12.如图所示,△ABC中,AB=BC,DE⊥AB于点E,DF⊥BC于点D,交AC于F.

(1)若∠AFD=155°,求∠A度数;

(2)若点F是AC中点,求证:

∠CFD=

∠B.

解:

(1)∵∠AFD=155°,

∴∠DFC=25°.

∵DF⊥BC,

∴∠FDC=90°.

∴∠C=90°-25°=65°.

∵AB=BC,

∴∠A=∠C=65°.

(2)证明:

连结BF.

∵AB=BC,且点F是AC中点,

∴BF⊥AC,∠ABF=∠CBF=

∠ABC.

∴∠CFD+∠BFD=90°,∠CBF+∠BFD=90°.

∴∠CFD=∠CBF.

∴∠CFD=

∠ABC.

2.4 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01  基础题

知识点1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1.在△ABC中,其两个内角如下,则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是(B)

A.∠A=50°,∠B=60°

B.∠A=30°,∠B=75°

C.∠A=20°,∠B=100°

D.∠A=40°,∠B=60°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一内角平分线与对边垂直,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A.等腰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

3.(永嘉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BC和∠ACB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EG∥BC分别交AB、AC于点E、G,若BE+CG=18,则线段EG长为(C)

A.16

B.17

C.18

D.19

4.在△ABC中,∠A=100°,当∠B=40°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5.如图,在△ABC中,AB=AC,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ADE也是等腰三角形吗?

为什么?

解:

△ADE是等腰三角形.理由:

∵AB=AC,∴∠B=∠C.

又∵DE∥BC,

∴∠ADE=∠B,∠AED=∠C.

∴∠ADE=∠AED.

∴AD=AE.∴△ADE是等腰三角形.

6.(襄阳中考)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

①∠EBO=∠DCO;②BE=CD;③OB=OC.

(1)上述三个条件中,由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

(用序号写出所有成立情形)

(2)请选择

(1)中一种情形,写出证明过程.

解:

(1)①②;①③.

(2)选①③,

证明如下:

∵OB=OC,

∴∠OBC=∠OCB.

∵∠EBO=∠DCO,且∠ABC=∠EBO+∠OBC,∠ACB=∠DCO+∠OCB,

∴∠ABC=∠ACB.

∴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2 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

7.在△ABC中:

①若AB=BC=CA,则△ABC为等边三角形;②若∠A=∠B=∠C,则△ABC为等边三角形;③有两个角都是60°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一个角为60°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上述结论中正确有(D)

A.1个B.2个C.3个D.4个

8.已知△ABC中,∠A=∠B=60°,且AB=10cm,则BC=10cm.

9.(绍兴中考)由于木质衣架没有柔性,在挂置衣服时候不太方便操作.小敏设计了一种衣架,在使用时能轻易收拢,然后套进衣服后松开即可,如图1,衣架杆OA=OB=18cm,若衣架收拢时,∠AOB=60°,如图2,则此时A,B两点之间距离是18cm.

10.如图所示,锐角△ABC中,∠A=60°,它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求证:

△ABC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

在△EOB和△DOC中,

∵∠OEB=∠ODC=90°,

∠EOB=∠DOC,OB=OC,

∴△EOB≌△DOC.

∴∠EBO=∠DCO.

∵OB=OC,

∴∠OBC=∠OCB.

∴∠EBC=∠DCB.∴AB=AC.

又∵∠A=60°,∴△ABC是等边三角形.

02  中档题

11.(陕西中考)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结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D)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2.已知∠AOB=30°,点P在∠AOB内部,P1与P关于OB对称,P2与P关于OA对称,则P1,O,P2三点所构成三角形是(D)

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13.已知,如图,延长△ABC各边,使得BF=AC,AE=CD=AB,顺次连结D,E,F,得到△DEF为等边三角形.求证:

(1)△AEF≌△CDE;

(2)△ABC为等边三角形.

证明:

(1)∵BF=AC,AB=AE,

∴FA=EC.

∵△DEF是等边三角形,

∴EF=DE.

又∵AE=CD,

∴△AEF≌△CDE(SSS).

(2)∵△AEF≌△CDE,

∴∠FEA=∠EDC.

∴∠BCA=∠EDC+∠DEC=∠FEA+∠DEC=∠DEF=60°.

同理可证∠BA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14.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速度是1cm/s,点Q运动速度是2cm/s,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t=2时,判断△BPQ形状,并说明理由.

视频讲解

解:

△BPQ是等边三角形.理由:

当t=2时,AP=2×1=2(cm),

BQ=2×2=4(cm),

∴BP=AB-AP=6-2=4(cm).

∴BQ=BP.

又∵∠B=60°,

∴△BPQ是等边三角形.

 

03  综合题

15.(江山期末)课本中有一探究活动:

如图1,有甲、乙两个三角形,甲三角形内角分别为10°,20°,150°;乙三角形内角分别为80°,25°,75°.你能把每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

画一画,并标出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

(1)小明按要求画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