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150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docx

南方部分树种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

目录

第一章毛竹林新造及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

1、毛竹林新造技术…………………………………………1

2、毛竹笋用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3

3、毛竹材用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6

4、竹青虫防治技术………………………………………9

第二章杉木林新造及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

5、杉木林新造技术………………………………………10

6、杉木幼林培育管理技术………………………………12

第三章油茶林新造及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

7、油茶林新造技术………………………………………14

8、油茶幼林培育管理技术………………………………18

9、油茶成林培育管理技术………………………………20

10、油茶病害防治技术……………………………………22

11、油茶虫害防治技术……………………………………24

毛竹林新造技术

毛竹林新造技术主要包括林地选择、林地整理、母竹选取、母竹栽植、幼林管护等几项措施。

一、林地选择

新造毛竹林一般要求土层深度50厘米以上,肥沃湿润、排水透气的砂质壤土和壤土为佳,PH值4.5-7为宜,地下水位100厘米以下。

二、林地整理

林地整理一是清理造林地上的植物,二是林地垦复。

林地垦覆有以下几种方式。

1、全垦整地

此种方式只适用于坡度小于20度的造林地。

2、带状整地

就是将造林地划分为3-5米宽的等高线水平带,隔带开垦,2-3年内轮垦完毕。

此种方式适宜坡度20度以上的造林地,以减少水土流失。

3、块状整地

此法多用于坡度30度以上的造林地,块状大小一般为2×3米。

林地垦覆完成后株行距4×5米放样(每亩约35株),挖穴规格为长80厘米,宽50厘米,深40厘米。

三、母竹选取

母竹选择年龄2-3年,胸径5厘米左右,分枝低,无病虫害,长势旺盛的林缘竹最佳。

母竹竹鞭走向大体与竹秆下部第一盘竹枝方向相同,据此规律,挖取来鞭和去鞭各30厘米,削去竹梢,保留4-5盘竹枝,以减少水分蒸发。

母竹最好即起即栽,最多不超过2天。

四、母竹栽植

一是根盘入穴舒展,不可强行扭曲;二是根盘入土不可太深,根盘表面与种植穴地面平行。

然后填土压实,浇定根水,再填土盖草,修除多余枝叶,并用支架撑护。

五、幼林管护

在平缓的造林地,可人工间种花生、西瓜等作物,以耕代抚,但不可套种芝麻、玉米等耗肥量大的作物。

新造林地应设置围栏和森林防火警示牌,并派专人管护。

一是严禁牲畜入内践踏,出笋期和新竹生长期尤其要加强管护;二是严防森林火灾,三是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毛竹笋用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

毛竹笋用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竹林选择、除杂垦复、开沟蓄水、施肥压青、留笋号竹、抽水喷灌、开穴挖笋、合理采伐、灾害防治等几项措施。

一、竹林选择

毛竹笋用丰产林应选择交通方便,向阳背风,土壤深厚、肥沃,地势较为平缓,无土壤、水、气等环境污染的毛竹林,竹林附近最好有水源。

二、除杂垦复

除杂时每亩保留立竹120株左右,伐除6年以上老竹和病、虫、劣、小、密竹(伐竹一般在大年冬季进行),使立竹年龄组成为1-6生竹每年各20株。

同时清除其它杂灌,注意适当保留阔叶树,每亩8株左右,尽量保持竹林生物多样性、增强保水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视土壤板结情况,每隔3-6年全垦一次,于大年5-6月或小年9-10月进行,深度30厘米以上,注意避免损伤幼壮竹鞭的鞭芽和鞭根,清除土壤中的树蔸、竹蔸和大石块。

扩展阅读:

未集约经营的毛竹林,一般有明显的大小年轮换现象。

大年长竹,小年长鞭。

大年春笋多,成竹也多,竹林养分消耗大,7月竹鞭才开始生长,11月底停止,因竹叶老化,养分积蓄不多,当年冬笋不多;次年进入小年后春笋少,新竹也少,竹林以换叶为主,因养分消耗少,5月竹鞭即开始生长,由于新叶光合作用强,养分积蓄多,且新竹消耗的养分也少,9月竹鞭就停止生长而大量孕笋,当年冬笋多而肥大,来年又进入大年而交替循环。

三、开沟蓄水

结合深翻松土,对坡地竹林要开沟拦截降水。

在山坡沿等高线挖竹节型蓄水沟,水平沟距5米左右,沟深50厘米左右,5年后填平,换地重新开挖。

四、施肥压青

结合深翻,每年施肥2-4次,慢效有机肥可一次施入,数量不限,速效化肥则宜勤施,亩施毛竹专用肥200斤以上,施肥深度20厘米左右,采取沟施或穴施(4年以下竹蔸上方30厘米挖穴施入),施后覆土轻压。

扩展阅读:

促笋肥——大年2月底(出笋前1个月)施速效肥,促进春笋竞发;长鞭肥——大年5-6月在春笋采挖穴内施速效肥,并将剥除的笋衣应压青回填,有利竹鞭生长。

排芽肥——小年8-9月施速效肥,促进笋芽分化。

五、留笋号竹

每年3-5月,每亩选留20株左右粗大、健壮、分布均匀的盛期笋进行标记,严格保护。

每年新笋成竹后对新竹号记年份。

六、抽水喷灌

竹林地土壤水分对竹林生长和行鞭孕笋非常重要,水分供应是笋用竹林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

在夏季毛竹林地下鞭根生长期,秋季毛竹林孕笋期,土壤干燥时应及时灌溉供水。

可在竹林中修筑蓄水池,于附近水源地抽水,采用喷灌方式进行林地灌溉。

七、开穴挖笋

挖冬笋一般在“小雪”至“大寒”(春节前10天)进行。

采取找“包岔”点挖的方式,禁止顺鞭刨挖,以免损伤笋芽。

挖春笋除选留标记的竹笋外,其他竹笋按采挖标准分批开穴挖取,及时加工。

八、合理采伐

根据号竹标记,伐除6年以上老竹和病、虫、劣、小、密竹,适当保留阔叶树,保持生物多样性,以维持食物链,增强竹林抗雪压和病虫害的能力。

九、灾害防治

对竹蝗、竹青虫、竹刺蛾、竹螟、竹实小蜂、竹卵园蝽、象鼻虫、竹枯梢病等危害性大的有害生物,本着预防为主,科学防控和“治早、治少、治了”的原则,掌握其生活史,抓住虫源地,采取经济有效的方法,及时控制,以保障竹林的健壮生长。

对冰灾和旱灾等自然灾害,一是预留和保护林内大型阔叶乔木,增强竹林抗倒伏的能力;二是对常年冰冻严重的竹林,采取部分勾梢的办法减轻雪压;三是旱情严重时及时抽水灌溉,保障竹林行鞭、孕笋等关键生长期的供水。

毛竹材用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

毛竹材用丰产林培育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竹林选择、除杂垦复、开沟蓄水、合理施肥、留笋号竹、合理采伐、灾害防治等几项措施。

一、竹林选择

毛竹材用丰产林应选择交通方便,土壤深厚、肥沃,地势较为平缓的毛竹林。

二、除杂垦复

除杂时每亩保留立竹180株左右,伐除6年以上老竹和病、虫、劣、小、密竹(伐竹一般在大年冬季进行),使立竹年龄组成为1-6年生竹每年各30株,竹林立地条件改善后每年可留笋成竹40-50株。

同时清除其它杂灌,注意适当保留阔叶树,每亩8株左右,尽量保持竹林生物多样性、增强保水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视土壤板结情况,每隔3-6年全垦一次,于大年5-6月或小年9-10月进行,深度30厘米以上,注意避免损伤幼壮竹鞭的鞭芽和鞭根,做到土壤中无树蔸、竹蔸和大石块。

三、开沟蓄水

结合深翻松土,对坡地竹林要开沟拦截降水。

在山坡沿等高线挖竹节型蓄水沟,水平沟距5米左右,沟深50厘米左右,5年后填平,换地重新开挖。

四、合理施肥

结合深翻,每年施肥1-2次,慢效有机肥可一次施入,数量不限,速效化肥则宜勤施,亩施毛竹专用肥100斤以上,施肥深度20厘米左右,采取沟施或穴施(4年以下竹蔸上方30厘米挖穴施入),施后覆土轻压。

五、留笋号竹

每年3-5月,每亩选留40-50株左右粗大、健壮、分布均匀的盛期笋进行标记(清明节前后5天的盛期笋保留,其余早期笋和末期笋挖除或砍除),严格保护。

每年新笋成竹后对新竹号记年份。

六、合理采伐

根据号竹标记,伐除6年以上老竹和病、虫、劣、小、密竹,适当保留阔叶树,保持生物多样性,以维持食物链,增强竹林抗雪压和病虫害的能力。

七、灾害防治

对竹蝗、竹青虫、竹刺蛾、竹螟、竹实小蜂、竹卵园蝽、象鼻虫、竹枯梢病等危害性大的有害生物,本着预防为主,科学防控和“治早、治少、治了”的原则,掌握其生活史,抓住虫源地,采取经济有效的方法,及时控制,以保障竹林的健壮生长。

对冰灾等自然灾害,一是预留和保护林内大型阔叶乔木,增强竹林抗倒伏的能力;二是对常年冰冻严重的竹林,采取部分勾梢的办法减轻雪压。

竹青虫防治技术

竹缕舟蛾、竹篦舟蛾、竹拟皮舟蛾等统称为竹青虫,一年有4-5代,是我县的第二大竹林食叶害虫。

据记载,我县1963年爆发2.2万亩,1967年爆发4万亩,1979年爆发5万亩,1983年爆发5.6万亩,1993年爆发15.5万亩,被害竹林一片枯黄。

一、调查方法

1、看地面上的竹叶碎片。

在竹林内作线路踏查,查看地上是否有新鲜竹叶碎片,如有,猛击竹杆数次,然后数清地面上的竹青虫;

2、砍竹后数清竹株上的竹青虫数。

3、根据历年竹青虫发生规律确定防治虫口密度。

如果平均每竹有3龄以下幼虫20条以上,或者老熟幼虫5条以上,且竹缕舟蛾、竹篦舟蛾占50%以上,则竹青虫将大发生,需开展防治。

二、防治方法

1、打针注药防治

山顶、山脊及稀疏竹林发生竹青虫,放烟防治效果差,宜用打针注药防治。

即用手钻或木棒钢钉打眼工具在竹基部竹腔壁上打洞,然后用注射器抽取乙酰甲胺磷原液,从注孔中向竹腔内注射,每竹10毫升。

2、喷烟防治

山窝及竹林密度每亩在180株以上的连片竹林,用注射法防治费工多,用药量大,宜用喷烟法防治。

即乙酰甲胺磷与柴油按1:

1配后,在无风晴天的傍晚或清晨,用喷烟机喷烟防治。

杉木林新造技术

杉木林新造技术主要包括林地选择、带状整地、挖穴施肥、带状混栽等几项措施。

一、林地选择

新造杉木速生丰产林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林地。

扩展阅读:

虽然杉木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单位面积产量高,从土壤中吸取的养分元素比其他一般树种多的优点,但是,由于杉木枯枝落叶凋落物数量少,林下植被少,归还土壤再利用的营养少,使得杉木成为一种耗肥量大且自肥能力差的树种。

   二、带状整地

首先是林地全面劈山,砍除乔木、杂灌和杂草,并将杂灌和杂草沿等高线或水平带状间距堆垛,不炼山让其自然腐烂。

然后按2米行距进行带状整地,整地宽度1米(即留1米,挖1米,整地后整个林地成百叶窗形式),深度20-30厘米。

扩展阅读:

一般来讲,在山区、丘陵区杉木造林时,都采用火燎炼山后整地,以促使土壤熟化,改善土壤墒情,提高造林成活率。

但是,炼山整地使林地整体地表裸露,土壤结构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保肥、供肥和保水、供水能力减弱,土壤中养分损失严重,从而使林地肥力下降,直接影响林木后期生长。

因此,从保持土壤肥力、持续经营观点看,应改变传统炼山整地方式,积极提倡带状整地。

    三、挖穴施肥

结合带状整地,按2×2米株行距放样,50×50×50厘米挖穴,每穴施1斤磷肥或复合肥底肥,要注意将肥料与穴底土壤拌匀再覆一点土,使初植苗木根系与其保持一定距离。

扩展阅读:

对杉木根系研究表明,杉木虽是浅根性树种,侧根发达,但亦有相当数量的垂直根系深扎于土壤下层。

当实生苗造林达5年时,其平面根幅达3-4米,细根密集幅度0.5-1.0米,垂直根系达0.6-0.8米,细根密集深度0.2-0.4米,由于杉木根系对土壤的穿插能力较弱,因此,为促进杉木幼林根系的扩展和下扎,全垦整地深度要求在25厘米以上,块状整地或挖宕整地应不小于50×50×50厘米,并将周围表土填入穴内。

   四、带状混栽

混交林一般按30%的比例配置阔叶树,可选杨梅、桤木、银杏、香樟、枫香等树种,混栽方式既可块状混栽,又可带状混栽,推荐在林地周边带状混栽1-3排,可同时起到标记边界的作用。

扩展阅读:

由于杉木纯林对林地肥力消耗大的同时,归还土壤以供再利用的养分少,使得大面积营造杉木纯林时,土壤养分供需失调,从而导致土壤肥力逐年降低,影响杉木生长。

因此,我们应该营造能防治病虫害,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地肥力之效的混交林。

据资料,混交林内的凋落物较杉木纯林为多,如7年生杉木与麻栎混交林枯枝落叶干重1440斤/亩,是纯林916斤/亩的1.57倍,且凋落物组成成份多,有利于微生物活动,以促进林地腐殖物分解,使林地内速效性氮、磷、钾的含量都高于杉木纯林,可使杉木混交林(尤其是杉木与速生阔叶树种混交)每亩蓄积量一般可增加0.1-0.5倍,生长好的可达1倍。

若与固氮改良土壤树种混交,其效果更加明显,如杉木与豆科树种(如刺槐)等混交,林木生长量明显增大。

杉木幼林培育管理技术

杉木幼林培育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松土施肥、间种作物、幼林管护、修枝间伐、灾害防治等几项措施。

   一、松土施肥

造林后进行抚育管理时,应逐年挖宽,以疏松土层,增加土壤通气性,促使养分转化,提高土壤保水、供水和供肥能力,保证幼林正常生长。

结合松土除草,第二年开始每株施碳酸氢铵0.2斤,逐年增加至幼林郁闭成林,以促进幼苗根系生长。

二、间种作物

结合松土除草,新造林地间种豆科植物(如豌豆、大豆、蚕豆、花生等,不宜间种高大、攀援类作物,以免影响杉苗生长),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同时还可以保持水土。

   三、幼林管护

新造林地应在牲畜经过的路口设置围栏,并派专人管护,防止牲畜入内取食嫩枝,践踏幼苗。

   四、修枝间伐

每亩选择40株长势最好、树干通直圆满的单株进行修枝,为培育大径材杉木做准备。

一般在造林6年后林分郁闭,阴枝开始枯死时进行第一次修枝,时间选择在当年11月,将所有枯死枝及往上第一轮活枝全部修割,采用锋利的刀、斧、锯,自下往上紧贴树干修割,注意切口与树干持平,不能撕裂树皮。

修枝间隔期1-2年,视林分生长情况而定,共修枝3-4次。

造林9年后进行第一次间伐,保留120株/亩,间隔4年后进行第二次间伐,保留90株/亩,间隔6年后进行第三次间伐,保留原修枝的40株/亩,间伐要做到“砍小留大、砍坏留好、砍密留稀、不开天窗”。

每次间伐后对保留树施复合肥2斤/株,沿树蔸上方挖半径60厘米的半圆形沟施肥,并堆土覆盖。

   五、灾害防治

一是新造林地劈山留下的杂灌杂草逐步枯死,可燃物极多,且杂草生长迅速,应在林地周边主要路口设立森林防火警示牌,并派专人管护,严防森林火灾。

二是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油茶林新造技术

油茶林新造技术主要包括林地选择、园区规划、林地清理、科学整地、良种壮苗、密度设计、挖穴施肥、科学种植等几项措施。

一、林地选择

由砂岩、页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母质发育而成的红壤、黄壤和黄红壤山地均可造林。

土层厚度应在1米以上,少于40厘米不宜造林。

土壤含水率旱季应不低于15%,石砾含量不超过20%,孔隙度应在50%以上,以壤土、轻壤土、轻黏土为宜。

土壤要求呈微酸性或酸性,ph值为4.5-6.0,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效钾含量要高。

海拔以100-500米为宜,最好不要超过800米,坡向宜选择南向、东向或东南向,坡度宜选择25度以下,坡位选择下坡和中坡为宜。

二、园区规划

在建园时须进行林地规划,才能达到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油茶的优良特性,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可根据地形和造林面积大小,一般采用1:

5000比例尺将造林地范围、面积及大区、道路等测绘成图。

大区顺沿山势,小区根据生产实际需要进行划分,要合理配置道路。

小区林地两侧,从上至下开设纵坡林道、排水沟,水平方向开设水平林道和横向排水沟,纵横相通。

在降水不均、干旱比较严重的地方,应修建灌溉和蓄水设施,开设水平蓄水沟。

三、林地清理

将林地现有乔灌木、杂草、其他混生的用材林、经济果木林树种和树枝残留物等进行彻底的伐除,对油茶的老、残、病株也要一并伐除。

四、科学整地

比较平坦或林地坡度小于15度的平地或缓坡地,提倡全面整地,实施全垦。

整地时可顺坡由下而上挖垦,并将土块翻转使草根朝上;挖垦深度视土壤情况而定,一般30厘米左右。

全垦后可沿水平等高线每隔4-5米行距开挖一条宽深30厘米的蓄水沟。

坡度大于10度而小于25度采用带状整地。

先自上而下顺坡拉一条直线,而后按行距定点;再自各点沿水平方向环山定出等高点开带。

垦带采用由上向下挖筑水平阶梯的方法,筑成内侧低,外缘高的水平阶梯。

陡坡或岩石裸露地采用穴垦或鱼鳞坑整地方式。

先拉线定点,然后按规格挖穴,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先以表土填穴,最后以心土盖在穴面。

五、良种壮苗

在选用购买油茶种苗时要注意,必须是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或认定的且适宜本地发展的良种,种苗供应单位必须提供“四证一签”,多系合理配合。

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的良种是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还有少量的杂交子代,其中优良家系和优良杂交子代是一年生实生苗,优良无性系是芽苗砧嫁接两年生裸根苗。

所有苗木要求达到二级苗标准以上,无检疫对象,苗木鲜,色泽正常,生长健壮,充分本质化,无机械损伤,顶芽饱满健壮。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目前逐步推广使用一年生营养杯嫁接苗造林,有利于提高育苗效果和造林成活率。

六、密度设计

根据坡度、土壤肥力、间种和抚育管理水平等情况设计相应密度,定植密度需根据坡度,适宜的行距为2.5-3米,株距为2-3米,也就是每亩为75-110株。

推荐的初植密度一般为:

株行距3×3米。

七、挖穴施肥

按既定的规划密度定点后,在定植点进行挖穴或壕沟,稀植林地宜用挖穴,密植林地适宜挖壕沟。

挖穴规格一般要求70×70×70厘米长宽深的大穴;壕沟要求为60×70厘米宽深。

挖穴后定植前每穴施农家肥20-40斤或饼肥6斤、复合肥1斤或钙镁磷肥1斤,将肥施于穴底与底土拌匀,然后回填表土。

八、科学种植

苗木装箱运输,最好单层摆放整齐,空隙要挤紧,防止滚动造成根团破碎,搬运时要轻拿轻放。

栽埴坑宜小,坑底要平,忌挖成“锅底坑”,以保证容器苗底部与坑底结合紧密。

对使用塑料袋等不能降解的材料作为容器时,要去掉容器后方可栽植,操作要细致,苗木要直立,位于坑中央。

回填土要从容器周边向容器方向四周压实,使土壤与容器紧密结合,切不可向下挤压容器。

油茶幼林培育管理技术

油茶幼林培育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培蔸覆草、及时补植、合理施肥、中耕除草、树型培育、间种作物、灾害防治等几项措施。

一、培蔸覆草

油茶新造林后应及时培蔸覆土,并在四周覆盖稻草、谷壳、杂草、林下凋落物及腐殖殖质等覆盖物,并压上薄泥土,以增温保湿。

覆盖物应保证一定的厚度和覆盖面积,一般要达到60×60厘米的面积,厚度需要达到2厘米以上。

二、及时补植

发现缺株和病株,要以同龄壮苗补植,并加强管理,使补植苗与林地幼苗生长基本保持一致。

同时对未栽正的或根系裸露的苗木要及时扶正培土。

三、合理施肥

幼树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则主要以氮肥,配合磷钾肥,主攻春、夏、秋三次梢,随树龄大小使施肥量从小到多,逐年提高。

在施足基肥条件下,第一年可以不施肥,以防肥害。

第二年可少量追肥。

第三年开始每年施肥2-3次,冬季在11月上旬每株施农家肥10-20斤,春季在3月春梢萌动前可追施复合肥0.2-0.4斤/株。

配方施肥能明显提高油茶产量。

随着树体的增长,每年的施肥量逐年递增。

四、中耕除草

油茶幼林一般每年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进行,第二次在8-9月进行。

夏季旱季来临前中耕除草一次,并将草皮覆盖于树蔸周围的地表,给树基培蔸,以减轻地表高温的灼伤和旱害。

做到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枝、蔸边浅、冠外深、逐年加深。

五、树型培育

油茶定植后,在距接口30-50厘米上定干,适当保留主干。

第一年在20-30厘米处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二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年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

油茶在树体内条件适宜时,具有内膛结果习性,但要注意在树冠内多保留枝组以培养树冠紧凑,树形开张的树型。

要注意摘心,控制枝梢徒长,并及时剪除扰乱树形的徒长枝,病虫枝,重叠枝和枯枝等。

六、间种作物

间种时要注意勤加管理,及时施肥,花生、豆类的茎秆要堆沤还山,绿肥要压青,做到以山养山,否则,不仅作物收成不好,间种目的也无从达到。

必须妥善轮作,切忌边作。

间种时注意在幼树周围留一定的距离不要栽种,以免妨碍油茶正常生长,间种距树蔸的直径,造林初期控制在50厘米左右,随着油茶长大,根系扩展,间种与树蔸间距应当逐渐扩大。

注意选择和油茶没有共同病害、虫害的作物,以免形成新的中间寄主或新的传染源。

   七、灾害防治

新造林地应派专人管护,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油茶成林培育管理技术

油茶成林培育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改良、合理施肥、及时灌溉、合理修剪、引蜂授粉、适时采摘、灾害防治等几项措施。

良种油茶进入盛果期一般为造林后8-10年,经济收益期限长达50年以上。

在盛果期内每年结大量的果实,需消耗大量营养成份,所以成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加强林地土、肥、水管理,恢复树势,防治病虫害。

一、土壤改良

夏季进行浅锄,一年一次,深度10-15厘米;冬季一般挖20-25厘米深,隔年深挖。

垦复时做到荒山宜深,熟山宜浅;平坡深,陡坡浅;大树老树深,幼树浅;树冠外深,树冠内浅。

垦复一般在3-4月或11月结合施肥时进行。

二、合理施肥

大年以磷钾肥、有机肥为主,小年以磷氮肥为主。

肥料的施用方式采用穴施、沟施均可,陡坡地要施在油茶树的坡上沿。

增施有机肥不但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特性,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延长化肥肥效,而且还能提高果实含油量。

在施追肥的基础上,还可根据年情、土壤条件和树体挂果量适当喷施一些叶面肥,对促花保果,调节树势,改善品质和提高抗逆性大有帮助。

叶面施肥多以各种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尿素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为主,用量少、作用快,宜于早晨或傍晚进行,喷施叶背面效果更好。

三、及时灌溉

我县一般是夏秋干旱,7-9月的降水量大多不足300毫米,而此时正是果实膨大和油脂转化时期,俗称“七月干球,八月干油”。

合理灌溉可以增产30%以上。

四、合理修剪

油茶修剪多在采果后和春季萌动前进行。

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修冠内,后修冠外,要求树枝分布均匀,内饱外满。

春梢是主要的结果枝,要尽量保留。

五、引蜂授粉

每年10-12月油茶开花时,可在油茶林人工放蜂,提高座果率。

在放蜂之前,应先给蜜蜂喂食“解毒灵”或“油茶蜂乐”。

六、适时采摘

因为油茶物种和品种不同,果实成熟期不一致,一般集中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我县主要是寒露籽和霜降籽。

寒露籽于10月上旬寒露节前后收摘,霜降籽于10月下旬霜降节前后收摘。

油茶果实采摘后及时摊开翻晒,晒2-4天,分离茶籽后,继续晒1-2天。

   七、灾害防治

新造林地应派专人管护,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油茶病害防治技术

常见油茶病害主要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烟煤病,其防治技术如下。

1、油茶炭疽病

一般是4-5月间开始发病,但此时落果不多,7-8月病害蔓延发展很快,普遍发生落果,9月出现较大的落果高潮,一直持续到10月,发病的适温为25-28℃。

防治办法

(1)定期喷洒赛力散和波尔多液混合液(在1%的波尔多液中加入0.5%的赛力散),共喷3-4次。

即在春季新梢生长时喷一次(3-4月),病害中期(6月)喷一次,发病严重期(7-8月)每隔半个月喷一次。

如果是水源缺乏区,可喷洒1:

10的赛力散石灰。

(2)在果病高峰前(约6月底)开始喷洒50%多菌灵可湿粉500倍液,每10天1次,连喷4次,或用1:

1:

100波尔多液加1-2%茶枯水,每15天1次,连喷3次,或用50%退菌特可湿粉300倍液,于6月至9月间,特别是病果盛发期前10-15天起每隔10-14天1次,连喷3-4次。

(3)对种苗进行严格检疫。

从外地调进的种子,必须经过当地检疫,本地复检,播种前要用0.2%赛力散或50%可湿性退菌特1000倍稀释液浸种24小时。

下种之后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

(4)发现油茶炭疽病病株,要及时砍除烧毁。

2、油茶软腐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