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1831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 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docx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易考知识点10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最可能考的13个知识点

十、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推荐理由】2015-2019五年高考14套全国卷,本知识点共出现选择题12道,考查频率86%。

【真题例证】

1.(2019全国I卷,32)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

这说明(  )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据材料“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并进行最终判决”结合所学陪审法庭由公民抽签产生,这体现主权在民原则,故选B项;材料涉及的是陪审法庭执行判决权,不是法律服从民众意愿,排除A项;陪审法庭是抽签产生不是全体公民,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陪审法庭的作用而不是法律,排除D项。

2.(2019全国II卷,32)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

A.神B.自然C.人D.政治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可知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将关注点集中到社会现实,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故选C项;对神的敬畏与崇拜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之前,排除A项;公元前6世纪以泰勒斯为代表的思想家将关注点转移到自然,排除B项;启蒙运动时期哲学的主题转移到政治,排除D项。

3.(2018·全国Ⅰ卷·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

“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

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

【答案】D

【解析】材料只是提及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梭伦反对奴隶制度,且梭伦反对的是债奴制而并非整个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讨论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权利平等,且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推行财产等级制,并不主张权利平等,故B项错误;梭伦提出贫富差别并非为了抨击它,其意在强调道德比财富更重要,故C项错误;根据“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可知梭伦更注重人的道德而非外在的财富,说明他具有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

4.(2018·全国Ⅱ卷·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

恩格斯曾评论说:

“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答案】C

【解析】题干提及平民与贵族斗争主要是体现为法律,要求在法律上与贵族平等,并不是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与题干共和国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可知长期斗争最终使得平民与贵族获得了平等的法律地位,故C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故D项错误。

5.(2018·全国Ⅲ卷·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公民的成功”,即领导城邦需要“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能言善辩不是所有公民必备的能力,故A项错误;材料公民在“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侧面反映出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参政议政十分活跃,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反映雅典公民的参政议政,没有出现民主政治下权力的滥用,与民主政治的危机无关,故C项错误;“谈话、论辩”的雅典民主政治决策的方式,与内乱、思想纷争无关,故D项错误。

6.(2017·全国Ⅰ卷·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

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可知,古代雅典宗教信仰意识并不淡薄,故A项错误;据材料“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可知,希腊诸神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说明其宗教神话具有朴素的人文思想,来源于传统文化,故B项正确;理性占据主导地位应是在近代的启蒙运动之后,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进程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7.(2017·全国Ⅱ卷·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

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答案】

【解析】 由于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尽管僭主们“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下场往往非常悲惨,说明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不是经过民主程序上台的领导人不能得到拥护,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8.(2017·全国Ⅲ卷·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宣誓旨在(  )

A.限制权力滥用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D.增强责任意识

【答案】D

【解析】材料提及官员宣誓、陪审员宣誓、青年男子成人宣誓,这些宣誓都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履行本职工作,对工作负责,并不是为了限制权力滥用,况且光宣誓也不能真正限制权力滥用,故A项错误;“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并非都是官员,因此不能说明这些宣誓旨在防止官员腐败,故B项错误;材料不仅在强调公民享有权利,还强调公民在履行权利的同时要遵守义务,故C项错误;官员、陪审员、青年男子都要履行责任,可见这些宣誓旨在增强责任意识,故D项正确。

9.(2016·全国Ⅰ卷·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答案】A

【解析】罗马法“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反映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影响,是其立法和司法的基础,故A项正确;罗马法

是近代欧洲大陆法律的基础,但与欧洲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无关,故B项错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在于其法律制度,而不是民主制度,古希腊雅典对后世的影响才是民主制,故C项错误;罗马法对近代欧洲的法律和反封建斗争产生影响,但并不能就此判断它不断地改变欧洲历史发展方向,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罗马法的影响,故D项错误。

10.(2016·全国Ⅱ卷·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答案】C

【解析】题干时间限定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三个改革家,公元前5世纪梭伦改革,公元前5世纪中期,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3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期,公民大会不会形同虚设.而且伯利克里采取很多办法激发公众参与热情,比如发放津贴,当公务员可以有补贴,所以失去政治热情,参政丧失民族信任,不符合那个年代史实,故ABD三项错误。

“用染成红色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反映的是必须参与政治,否则处以罚款,说明参政是公民的义务,故C项正确,故选C。

11.(2016·全国Ⅲ卷·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答案】D

【解析】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并不能说明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故A项错误;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就是神话故事,因此不能反映当时雅典人反对神灵崇拜,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属于精神享受,故C项错误;根据“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神、重视人,具有人文精神,而这受到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当时的雅典人更强调人的价值,故D项正确。

12.(2015·全国Ⅰ卷·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答案】C

【解析】双眼蒙布所体现的是司法公正的原则。

法官审案主要依据法律判断,而非道德良知,故A项错误;法官审案侧重听取证人证言,并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B项错误;正义女神双眼蒙布体现出,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故C项正确;法官审案遵从民众意愿,也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D项错误。

【知识点复习】

阶段特征

总体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公元前8世纪~公元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古希腊经历了爱琴文明时期(前2000年~前12世纪)、荷马时代(前12世纪~前9世纪)、早期希腊城邦时期(前9世纪~前6世纪)、古典时期(前6世纪~前338年)、马其顿时期。

古代罗马经历了王政时代(前754~前509年)、共和时代(前509~前27年)、帝国时期(前27~公元395年)、分裂时期(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政治

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古代罗马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体系,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

古代希腊、罗马都属于海洋文明国家。

两国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思想文化

古代希腊文化比较自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相对发达,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源头。

主干知识排查

一、政治:

西方政治文明的摇篮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形成条件

(1)地理因素:

以海洋为依托,多山、多岛、环海。

(2)经济因素:

工商业、海外贸易相对发达。

(3)政治因素: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4)人文因素: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

2.民主进程

(1)梭伦改革: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确立起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

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基本特征: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法律至上、权力制约。

4.历史评价

(1)积极:

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其民主氛围使其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2)局限:

雅典民主基础狭窄,民主只属于成年男性公民,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小国寡民体制下的产物,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5.实质:

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及对奴隶的专政。

(二)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1.原因和条件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

(2)罗马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法学家的积极配合。

(3)平民对奴隶主贵族的不断斗争。

2.发展历程

(1)起源阶段: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①习惯法:

罗马共和国早期,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为保护贵族利益提供了方便。

②成文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是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2)发展阶段: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①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局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

②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3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万民法。

(3)完善阶段:

更加系统化和法典化。

为巩固东罗马帝国的统治,查士丁尼完善了罗马法,形成了《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基本内容

(1)承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历史作用

(1)维系了罗马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

(2)在法治思想、法律形式和内容、法律制度等方面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3)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

二、经济:

发达的奴隶制工商业经济

1.希腊:

雅典等希腊城邦,良港众多,航海和海外贸易条件优越,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发达,为古希腊辉煌文明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2.罗马:

公元前6世纪以来,随着罗马的扩张和国际交往的扩大,罗马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思想文化: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1.希腊

(1)产生的背景

①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②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③奴隶制工商业的发达。

(2)希腊先哲的主要贡献

①智者学派:

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成为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②苏格拉底:

提出“美德即知识”,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是人类精神觉醒的表现。

③柏拉图:

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

④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3)基本内涵

①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②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③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④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2.罗马:

罗马法律蕴含的自然法原则和理性精神,成为近代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法学思想的根源。

【强化练习】

1.(2019·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考试,32)恩格斯在论述雅典改革时指出:

“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

”材料反映了(  )

A.雅典实行财产等级制

B.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

C.雅典民主政治有弊端

D.私有财产奠定民主基础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反映的是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故A项正确。

2.从亚里士多德的记载来看,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核心是确定了村社为最基本的政治单位,所有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如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法庭和将领等都以村社为基础而组织起来。

这(  )

A.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B.促进了雅典工商业快速发展

C.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制度的基础

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 梭伦改革中财产等级制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垄断,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村社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未体现村社对工商业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克利斯提尼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以此建立起来的制度基本上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制度的基础,故C项正确;雅典城邦国家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前就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

3.(2019·聊城模拟)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每位公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

这些做法主要体现出(  )

A.法律在公民心中威严神圣

B.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体现了法律来源的权威性,材料“保护法律,忠于法律”体现了法律效力的神圣权威,故A项正确。

4.伯里克利说:

“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

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

”这反映出雅典(  )

A.公民大会决策具有科学性

B.公职都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C.城邦公正平等的民主原则

D.民主权利的使用注重程序

【答案】 C

【解析】 题目中并未出现公民大会,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不相符,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相符,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出现程序问题,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5.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反映了(  )

A.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

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C.雅典法律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

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未涉及对公民行为的规范,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强调公民必须具有集体意识,不是重视公民的个人的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公民不可有“私心”,梭伦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说明雅典法律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故C项正确;在雅典,拥有民主权利的仅仅是少数公民,不是所有人的社会地位平等,故D项错误。

6.古雅典民主政治在实施中,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多有权势家族渗透,甚至父子或兄弟一起供职,而将军委员会的一些成员甚至沦为独裁者,这显然损害了直接民主和公民的利益。

这表明古雅典民主政治(  )

A.保留了大量旧俗B.缺乏法制规范

C.演变为贵族政治D.具有先天缺陷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雅典民主在具体的实践中与其所标榜的民主有很大出入,但并不能说明雅典民主保留了大量旧俗,故A项错误;雅典的这些民主改革措施都是有法律依据的,所以并不是缺乏法制规范,故B项错误;这些不足并没有使雅典演变为贵族政治,故C项错误;之所以有这些缺陷主要是由于雅典民主制度本身有一定的先天缺陷,故D项正确。

7.对于任期内的官员,雅典主要通过定期的“信任投票”和“告发”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官员在一年的任期内要在公民大会上接受10次信任投票,大概平均36天一次,年满20周岁的公民均有资格参加,会议固定的议题之一是对官员的任内表现进行审查,并投票表决其去留。

材料中体现了(  )

A.直接民主确保了司法公正

B.公民有依法审查的权利

C.平民有较大监督和问责权

D.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答案】 D

【解析】 直接民主有利于司法公正但不能确保,故A项错误;公民实施监督权,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公民监督官员的权力,而未提及平民和贵族之分,故C项错误;公民监督官员体现了人民主权,故D项正确。

8.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

虽然悲剧中主人公都难逃命运的魔掌而终于毁灭,但悲剧的整体气象不是悲惨,而是“悲壮”。

这表明(  )

A.悲剧代表古希腊文学最高水平

B.古希腊人主张服从命运安排

C.古希腊文明是英雄主义的滥觞

D.戏剧是古典人文主义的载体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可知古希腊悲剧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是古典人文主义的体现,故D项正确。

9.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作品中,国王和神明之间的关系就像一般人和国王之间的关系一样。

下对上只有遵命,而没有反对和怀疑的权力。

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昧的一面。

这主要反映出古代希腊(  )

A.社会伦理中的性恶论思想

B.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思想

C.世俗文化中的反宗教情节

D.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

【答案】 D

【解析】 材料“有合理宽大的一面”说明不是性恶论思想,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理性是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理解事物的能力,据材料“没有反对和怀疑的权力”可知B项错误;材料“下对上只有遵命,而没有反对和怀疑的权力”体现了神的地位,故C项错误;据材料“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昧的一面”可知古希腊的神具备人一样的性格,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

10.古希腊学者力图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但他们并没有把神话与哲学、文学、历史分开,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

这表明古希腊(  )

A.信仰与理性的密切联系

B.宗教思想主宰政治生活

C.理性思维推动学科发展

D.民主促进思想文化繁荣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可知古希腊信仰与理性联系密切,故A项正确。

11.(2019·宣城模拟)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

A.物质生活B.科学精神

C.自由权利D.理性价值

【答案】 D

【解析】 苏格拉底思想主张反映的是人文主义精神,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理智不等于科学,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服从自己,而不在于强调某种权利,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可知理智是人理性的体现,故D项正确。

12.在苏格拉底面临死刑的执行时,其弟子克力同劝他逃离监狱。

苏格拉底回应说:

“我们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

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不光是现在,而是一向如此。

”这表明苏格拉底认可(  )

A.人必须听从自己的感觉

B.培育雅典公民独立人格

C.理性是真理的最后裁决

D.城邦充斥着“强权”公理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讲到了苏格拉底说“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经过反思说明这不仅仅只是自己的感觉,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讲到了苏格拉底的个人想法,并未提及他的目的是培育雅典公民独立人格,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到的苏格拉底之死,说明了苏格拉底宁愿赴死也不愿屈服于城邦强权,因此他不认可城邦的强权,故D项错误。

13.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

“希腊成为俘虏以后,把艺术介绍给了野蛮的拉丁民族,俘虏了粗野的胜利者。

”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

A.古罗马与古希腊国情相似使其文化相似

B.罗马法体现了古希腊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