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1889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docx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题与答案解析版

2017年省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題(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架桥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C.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D.利用同声可以测量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

2.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1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

3.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规的是(  )

A.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调零就直接进行测量

C.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D.不能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

4.图2所示的光现象中,由手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5.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6.如图3所示的四幅图中,力F的力臂画法错误的是(  )

7.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D.两个铅杆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8.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规的是(  )

A.控制灯泡的开关应接在火线上

B.在高压线附近的空地上放风筝

C.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即用手把触电人拉离电源

D.家用电器外壳不用接地

9.图4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

B.整个20s时间,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物体在20s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的速度比10~20s的速度大

10.质量分布均匀的A、B两个实心正方体(VA>VB),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静止时如图5所示:

现将A、B捞起后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比较A、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A、FB,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A、pB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pA>pBB.FA>FB,PA<PBC.FA=FB,pA<PBD.FA>FB,pA>pB

二、解答题

11.(3分)随着校园环境的改造升级,塑胶跑道逐步铺进了校园,塑胶跑道表面比较粗糙可以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新铺设的塑胶跑道由于  现象会散发出较浓的气味.气温越高时,分子运动越  ,气味更浓.

12.(3分)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是一种固态晶体,在常温压下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为气态.它的热值约为1.4×1010J/m3,2m3的可燃冰完全燃烧后可放出  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60%被水吸收,可以将  kg的水从0℃加热到100℃.(C水=4.2×103J/(kg•℃))

13.(3分)悠悠球是很多小朋友喜欢玩的一种玩具,如图6所示,被甩出的悠悠球由于  会不停转动,但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因为绳子与手指接触处有摩擦,通过  的方式会使手指的温度升高,同时细线对手指的压强  (选填“较大”或“较小”),可能会弄伤手指.

14.(5分)2016年底,国共享单车悄然兴起,成为许多市民出行选择的交通工具,如图7所示,用户通过手机扫描车身二维码即可开锁骑车,二维码在距手机镜头两倍焦距以  (选填“”或“外”)成像,这种自行车有小型发电机给电子锁充电,发电机对的工作原理是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利用了光的  ;下坡自由滑行时主要是  能转化为  能.

 

15.(4分)如图8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电压表V2的示数为6V,电流表A的示数为1A,若将R2与R1互换位置后,发现三表示数均不变,则电源电压为

  V,电阻R2的阻值是  Ω.

 

16.(3分)如图9所示,请画出所受的重力G和球对墙面的压力F的示意图.

17.(3分)如图10所示,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电源的“+”极.

 

18.(8分)在语文课本上学习了“死海不死”的文章后,小敏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二:

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三:

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按照图11中字母顺序做了如下实验:

(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C、D,可以验证猜想  ;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B、C,可以验证猜想  是正确的,并由此联想到,轮船的满载排水量越  (选填“大”或“小”),它的承载能力就越强.

(2)分析图中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图E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N,计算可知盐水的密度是  kg/m3

(3)实验中采用了  的研究方法,下列问题的研究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此空2分)

A、将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

B、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C、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D、用合力代替同一物体上所受到的几个力.

19.(7分)小华同学想用“伏安法”来测量定值电阻RX的阻值,于是他在学校实验室借了一些器材,连接了如图12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闭合开关,向  (选填“A”或“B”)端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能使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  .操作中,小华发现两个电表只有一个示数,初步检查确认,电路接线完好,两个电表均无故障,刚发生故障的元件应是  

A、电源B、电阻RXC、滑动变阻器

(2)排出故障后,闭合开关,当电压表示数为2.6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计算RX的阻值为  Ω.

(3)按照上面的操作步骤,小华又测量了一个额定电压为3V的小灯泡的电阻,并描绘了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即I﹣U图象),小华发现他所描绘的定值电阻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而小灯泡的I﹣U图象如图丙所示,原因可能是小灯泡的电阻与  有关.由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20.(6分)

质量为60kg的师傅在装修施工时,利用如图13所示的滑轮组来提升装修材料.他用200N的拉力在20s将500N的材料提升了10m,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动滑轮的重力;

(2)他施加拉力的功率

(3)他利用此滑轮组工作时的最大机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数)

21.(7分)如图14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6V,R1为某特殊电阻元件,通过它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如图14乙所示.当闭合开关S1、S3,断开S2,滑片P置于b端时,灯泡L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0.9A.求:

(1)灯泡L的额定功率;

(2)当闭合开关S2、S3,断开S1,滑片P置于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R2的最大阻值;

(3)当只闭合开关S2,滑片P置于a端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1.2W,此时灯泡1min消耗的电能.

 

22.(8分)底面积为100cm2的平底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体积为500cm3,重为3N的木块A轻放入容器的水中,静止后水面的高度为8cm,如图15甲所示,若将一重为6N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15乙所示(水未溢出),不计绳重及其体积,求:

(1)图甲中木块A静止时进入水中的体积;

(2)物体B的密度;

(3)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017年省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題(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20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架桥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C.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D.利用同声可以测量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

【解答】解:

A、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笛子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故B错误;

C、弹吉他时,琴弦的振动产生声音,故C正确;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不能利用回声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C.

 

2.(2分)(2017•)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

A.

打在枝头的霜B.

屋檐下结的冰凌

C.

山间的云雾D.

消融的冰雪

【解答】解:

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分)(2017•)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规的是(  )

A.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调零就直接进行测量

C.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D.不能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

【解答】解:

A、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故A错误.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先调零,后进行测量,否则会造成误差,故B错误.

C、使用托盘天平时,不能用手拿砝码,应该用镊子,否则容易使砝码锈蚀,造成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

D、电流表的特点:

电阻很小,相当于导线,若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将电源短路,故不能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故D正确.

故选D.

 

4.(2分)(2017•)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手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景物在水中的倒影B.

手影

C.

筷子在水面处“折断”D.

海市蜃楼

【解答】解:

A、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B、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C、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D、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A.

 

5.(2分)(2017•)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解答】解:

A、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故A正确;

B、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由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故C正确;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D正确;

故选B.

 

6.(2分)(201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力F的力臂画法错误的是(  )

A.B.C.D.

【解答】解: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由图知ABC正确,

D图中动力臂应是支点O到到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图中所示L的长,故D错误.

故选D.

 

7.(2分)(2017•)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D.两个铅杆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解答】解: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是摩擦起电现象.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粘”在杯口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是摩擦起电现象,此选项符合题意;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用的棋子是一个小磁体,而棋盘是用磁性材料做的,所以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是分子作用力作用的结果,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分)(2017•)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规的是(  )

A.控制灯泡的开关应接在火线上

B.在高压线附近的空地上放风筝

C.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即用手把触电人拉离电源

D.家用电器外壳不用接地

【解答】解:

A、接灯时,火线首先接入开关,然后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进入灯泡的螺旋套.如果开关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火线直接接在灯泡时,虽然断开开关,但是火线和灯泡相连,触及灯泡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开关要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断开开关,切断火线,触及灯泡时更安全.故A正确;

B、因为高压线上是高压,在下面放风筝时可能会发生高压电弧触电或跨步电压触电.故B不正确;

C、发现有人触电时,千万不能用手将触电人拉开,会使救人者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导线挑开,使接触者尽快脱离电源.故C不正确;

D、将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当用电器漏电时,电流就通过地线,流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故D不正确.

故选A.

 

9.(2分)(2017•)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

B.整个20s时间,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物体在20s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的速度比10~20s的速度大

【解答】解:

由图象知,

A、物体运动15s对应的路程是30m,所以15s通过的路程是30m.故A正确;

BCD、前5s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0m,则速度为:

v===4m/s,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5至10s物体静止;

而10至20s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2m/s.所以在20s的过程中物体做的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m/s.故B正确;

物体在0~5s时间的速度比10~20s的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C.

 

10.(2分)(2017•)质量分布均匀的A、B两个实心正方体(VA>VB),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

现将A、B捞起后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比较A、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A、FB,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A、pB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pA>pBB.FA>FB,PA<PBC.FA=FB,pA<PBD.FA>FB,pA>pB

【解答】解:

由图知VA排>VB排,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FA>FB;

当将它们放入水中后,因为A悬浮,所以ρA=ρ水;

因为B漂浮,所以ρB<ρ水,

所以ρA>ρB;

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体积关系为VA>VB,则hA>hB,

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ρ物gh,

因为ρA>ρB,hA>hB,所以pA>pB,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二、解答题

11.(3分)(2017•)随着校园环境的改造升级,塑胶跑道逐步铺进了校园,塑胶跑道表面比较粗糙可以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新铺设的塑胶跑道由于 扩散 现象会散发出较浓的气味.气温越高时,分子运动越 剧烈 ,气味更浓.

【解答】解:

塑胶跑道表面比较粗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新铺设的塑胶跑道由于扩散现象会散发出较浓的气味;气温越高时,分子运动越剧烈,气味更浓.

故答案为:

增大;扩散;剧烈.

 

12.(3分)(2017•)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是一种固态晶体,在常温压下会迅速 升华 (填物态变化)为气态.它的热值约为1.4×1010J/m3,2m3的可燃冰完全燃烧后可放出 2.8×1010 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60%被水吸收,可以将 4×104 kg的水从0℃加热到100℃.(C水=4.2×103J/(kg•℃))

【解答】解:

(1)可燃冰在常温压下会迅速变为气态,此过程为升华过程;

(2)2m3的可燃冰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Q放=Vq=2m3×1.4×1010J/m3=2.8×1010J,

由η=×100%可得,水吸收的热量:

Q吸=ηQ放=60%×2.8×1010J=1.68×1010J,

由Q吸=cm(t﹣t0)可得,加热水的质量:

m===4×104kg.

故答案为:

升华;2.8×1010;4×104.

 

13.(3分)(2017•)悠悠球是很多小朋友喜欢玩的一种玩具,如图所示,被甩出的悠悠球由于 惯性 会不停转动,但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因为绳子与手指接触处有摩擦,通过 做功 的方式会使手指的温度升高,同时细线对手指的压强 较大 (选填“较大”或“较小”),可能会弄伤手指.

【解答】解:

被甩出的悠悠球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不停转动;

因为绳子与手指接触处有摩擦,通过做功的方式会使手指的能增加,温度升高;

细线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定的,细线与手指的接触面积,即受力面积较小,根据p=可知,细线对手指的压强较大.

故答案为:

惯性;做功;较大.

 

14.(5分)(2017•)2016年底,国共享单车悄然兴起,成为许多市民出行选择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用户通过手机扫描车身二维码即可开锁骑车,二维码在距手机镜头两倍焦距以 外 (选填“”或“外”)成像,这种自行车有小型发电机给电子锁充电,发电机对的工作原理是 电磁感应现象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利用了光的 反射 ;下坡自由滑行时主要是 重力势 能转化为 动 能.

【解答】解:

(1)手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二维码在距手机镜头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这种自行车有小型发电机给电子锁充电,发电机对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现象;

(3)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能反射光,晚上能提醒汽车司机注意;

(4)自行车在下坡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大,所以其动能变大.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其重力势能减小.即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故答案为:

外;电磁感应现象;反射;重力势;动.

 

15.(4分)(201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电压表V2的示数为6V,电流表A的示数为1A,若将R2与R1互换位置后,发现三表示数均不变,则电源电压为 7 V,电阻R2的阻值是 3 Ω.

【解答】解:

由电路图可知,三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和,V2测R2和R3两端的电压之和,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由I=可得:

R1+R2===4Ω,R2+R3===6Ω

将R2和R3对换位置后,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不变,

则R2=R3,R2=R3=3Ω,R1=1Ω,

电源的电压:

U=IR=I(R1+R2+R3)=1A×(1Ω+3Ω+3Ω)=7V.

故答案为:

7;3.

 

16.(3分)(2017•)如图所示,请画出所受的重力G和球对墙面的压力F的示意图.

【解答】解:

(1)过球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用G表示,即为重力的示意图;

(2)过球与墙面的接触点沿水平向左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用F表示,即为压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7.(3分)(2017•)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电源的“+”极.

【解答】解: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所以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安培定则:

伸出右手,使右手大拇指指示通电螺线管的N极,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即电流是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的.所以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

故答案为:

 

18.(8分)(2017•)在语文课本上学习了“死海不死”的文章后,小敏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二:

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三:

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按照图中字母顺序做了如下实验:

(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C、D,可以验证猜想 三 ;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B、C,可以验证猜想 二 是正确的,并由此联想到,轮船的满载排水量越 大 (选填“大”或“小”),它的承载能力就越强.

(2)分析图中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图E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1.2 N,计算可知盐水的密度是 1.2×103 kg/m3

(3)实验中采用了 控制变量 的研究方法,下列问题的研究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C .

A、将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

B、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C、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D、用合力代替同一物体上所受到的几个力.

【解答】解:

(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C、D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不同,根据F浮=G﹣F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由此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的深度无关,由此可知,猜想三是错误的;

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B、C,实验可知,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不同,根据F浮=G﹣F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由此可知,猜想二是正确的;并由此联想到,轮船的满载排水量越大,它的承载能力就越强;

(2)物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2.8N,全部浸没在浓盐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N,因此物体在浓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浮′=G﹣G′=2.8N﹣1.6N=1.2N.

由图A、C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2.8N﹣1.8N=1N,

由图A、E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1.2N,

设物体体积为V,由浮力公式:

F浮=ρgV排,F浮=ρ水gV,F浮′=ρ盐水gV,

则盐水的密度:

ρ盐水===1.2×103kg/m3;

(3)初中物理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物理实验很多,如:

研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故C正确;A将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是转换法;B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是建立模型法;D用合力代替同一物体上所受到的几个力,是等效替代法;故ABD错误,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