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1974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x

《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docx

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

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

姓名与学号王惠涵7

年级与专业13秋学前教育

学习中心厦门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吕阳老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完成的。

2.本人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注释和说明。

3. 本人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研究内容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

4.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

王惠涵

                     2015       年11月11日

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王惠涵

                   2015    年11月11日

摘要

艺术世界是奥妙无穷的,每位幼儿心里面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实践中巧妙地将艺术游戏和情境创设融入美术教育活动中,能够在某一程度上在幼儿园的绘画教学中更好、更有效的运用,打破以往美术教育中以教师为主,功能单一,提供自由开放、宽松的审美环境,陶冶幼儿美的情感,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自信心。

本文主要介绍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美术教育的目的,从四个方面探讨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

及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角度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幼儿;美术教育;绘画活动;指导策略

 

 引言

毕加索认为,每个幼儿都是艺术家。

确实,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有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表现,使得幼儿的美术有着成人无可比拟的魅力。

的确,当你看到一幅幅色彩斑斓,姿态万千的美术作品时,你同样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但仔细推敲却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如出一辙:

同样的红太阳,同样的花的形状,这就忽略了幼儿的创新。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现状,以及应当从创新的角度去审视、去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当前的幼儿美术教育较之于传统的模仿式教育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重知识传授、机械模仿的缺陷,这就严重地约束了幼儿的创造力。

在通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先给出固定的主题、张挂示范画,再用大量的时间讲解绘画的方法、应该画出来的内容、如何布局等等让幼儿难于理解的东西,接着又让幼儿机械模仿,教师到处巡视,一旦发现画错了的就赶快给予矫正,碰到画不出来的孩子就代画,最后教师挑出几幅模仿得比较“像样”的图画予以评价、夸奖。

比如让学生画一只鹅,教师特别强调要画出鹅的长脖子、白身子和宽脚掌,孩子们若是把鹅的脖子画短了一点,教师就叫孩子们擦掉重画,若是鹅的身子不是用白色来点染,教师又叫孩子们涂上白色的颜料,若是鹅的脚掌画得不够宽,教师又给孩子们改宽一点。

这样一来,孩子们便没了自信,甚至会有些害怕,以为美术是一件无聊的、烦人的事,担心自己不是绘画的天才,因而不敢发挥想象性和创造性,这就给他们以后的艺术创作生活投下了潜在的阴影。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首先,其培养目标是帮助幼儿喜爱美术,让他们有较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也就是说,成为未来的画家并不是其目的,让他们有生活和艺术的兴趣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所以说,教师不能够轻易地去否定孩子们所画的画,要尽量的发现他们好的那一面,要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不仅敢画,而且想画。

要主动地去画,要多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去调动孩子们的兴趣。

其次,幼儿美术作品的评判标准并不是孩子们画得像不像,而是看他是否有拟人化的想象能力,是否有新奇的表现力,能否运用鲜艳的色彩进行多样搭配,是否有稚气十足的韵味,是否有丰富的画面表现等等。

比如画一只鹅,如果孩子们不把鹅画在水上游着,而是把它画在白云上飞着,我们便要鼓励他,说他画了一只能在天上飞的鹅,夸他真聪明,并告诉他天鹅、老鹰、大雁等鸟儿就是在天上飞着的。

再次,家庭环境也影响着幼儿的美术表现力,父母应尽量让孩子生活在气氛和谐、较少拘束的氛围里,让孩子们感受到和谐之中美的形体和色调,而且尽量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情,让孩子热爱大自然形形色色的动物、美丽神奇的植物、多姿多彩的自然现象,培养孩子关心周围美妙无穷的世界的兴趣。

在室内装修上,应该尽量在墙上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或者是贴上一些美丽的图画,甚至空出一些墙面让孩子画上他们想画的画。

不要因为担心会破坏墙面的整洁而训斥那些爱画孩子们,要相信“涂涂画画”是迈向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幼儿美术是指幼儿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等内容。

在这个角度上来说,幼儿的美术教育不光光是要进行心理的、思想的、情操的教育更要强调的是要进行一个人格的教育,也就是全面育人的教育。

它是通过美术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从而来使幼儿能够借画画来表现出自己的内心实感,培养美的情操,陶冶完美的人格。

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不以幼儿掌握扎实的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力求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美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美术,学会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所以说,美术活动就是一种让幼儿快乐无比的游戏,是幼儿情感的艺术化表现,是手、眼、脑全面协调的创造。

因此,我们国家开展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专业美术人才,而是要培养一个乐观、自信、健康的民族;对于幼儿个人而言,并不是为着将来成为大画家而画画,而是因为画画让他愉快,让他能够与外面的世界交流,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让他发现另一种“艺术语言’,颜色和线条等。

二、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创设情境,培养幼儿绘画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指导幼儿绘画时,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

需要有强烈的刺激,促使他们有创作的欲望。

幼儿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会自愿的去探讨,去学习。

所以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绘画主题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方式方法多样化,利用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儿歌、谜语、游戏或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等形式唤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让幼儿在画中乐,乐中画。

如在教幼儿画《小鸭子》时:

我边画边念有趣的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脑袋提溜圆,身体像小船,脖子上面嘴巴扁,眼睛是半圆。

不知不觉中一个小鸭子就画好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已经比较的完整,能很好的理解儿歌的内容,有趣的儿歌引起了幼儿作画的兴趣,同时通过儿歌让幼儿掌握了作画的技巧。

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我们可以围绕主题创设一定的情景,提供各种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启迪幼儿的情感,使他们广开思路。

教师精心的设计、周密的布置、巧妙的安排,能够使绘画的动机构想、扩展和生长。

如幼儿画“马路上的汽车”,如果老师说:

“把昨天在大街上看到的汽车画下来”。

孩子们画的自然不会生动,而且肯定是千篇一律。

现在我们不单带孩子到大街上看真的汽车,还要求孩子们收集各种汽车模型和玩具车,并投放在活动室周围,收集有关汽车的图片,粘贴在主题墙上。

在绘画前的准备活动中还组织孩子们漫谈所看到的,所想的很多有关汽车的事件,这时幼儿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孩子们联想到的有“我想坐车”、“我当司机”、“开的飞快的汽车”、“救护车”、“公共汽车”……等等十多种。

在主题的特定条件的刺激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观察想像,然后经过头脑的加工改造,就很有可能出现内容丰富,构思独特的画面。

只要是能让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孩子们就具备了创作的热情,从孩子感兴趣的当前事物入手,激发绘画的热情,鼓励他们将热情付诸行动是很有效的教育途径。

(二)取消示范画,展开想象的翅膀。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

“儿童是新时代的创作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可许多教师喜欢在活动前准备一幅范画,简单讲解后幼儿照着范画临摹,照样画葫芦。

自然孩子们的完成的作品都非常接近,大部分甚至全部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孩子自身的画画技术上,有的画的好一些,有的画的乱一些。

虽然按照教师的范画临摹可以使幼儿掌握粗浅的绘画知识和基本的技能,但教师这样过度重视范画的使用,就会束缚和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的绘画变成单一的临摹,也使整个活动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创造性。

所以,我们应尽最大努力取消示范画。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和表现机会。

教师避免用自己的示范影响幼儿,应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事物,如:

表现“快乐的鸡”,可以用油画棒、水彩画、铅笔画、半立式泥塑、立体泥塑等形式表现,并能学会用各种辅助材料完成作品,如用贝壳、石子、羽毛、布碎等。

通过让幼儿画这些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事物,培养了幼儿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记忆力,逐渐克服绘画中的模式化。

通过让幼儿画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事物,培养幼儿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记忆力,逐渐克服绘画中的模式化。

(三)观察并支持绘画表现,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

观察指导,用具体的形象色彩感受,培养幼儿对客观事物的正确感知:

随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幼儿有意识的形状出现了,他们开始创造和使用符号,并能为自己的作品命题,但这一时期幼儿的作品也容易出现模式化,障碍了幼儿美术活动的继续发展。

幼儿美术作品模式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幼儿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反映。

由于幼儿认识水平深入发展,有意识的活动增多。

另外是模仿。

他们模仿教师或同伴的作品,使幼儿对某一形象产生固定认知。

如:

太阳就是红的。

放光芒。

房子用几何图形拼成,画树都是两个叉等。

幼儿自己后面的作品模仿前面的作品。

当幼儿某一作品受到称赞或自己认为满意时,以后多次重复同一样子的作品。

致使停止不前。

幼儿的作品出现此种现象,如果不及时帮助解决,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初步建立起来的信心,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陈鹤琴老先生教导我们: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教材。

正确的指导。

我们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让我们去观察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使幼儿感知到每一片叶子都带有生命的色彩。

孩子们画出了千姿百态的树,有枝叶茂密的大树,有刚发芽的小树,有开满红花的木棉树。

通过观察早上、午间、下午傍晚的太阳,看太阳是怎样的,幼儿画出的太阳各有不同,有红红的太阳,有金闪闪的太阳,还有银光光的太阳。

让幼儿到社会去观察人、事的动态之间的关系。

引导幼儿将看到的,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

从幼儿最熟悉的“我”开始,画“我”,画出了“我掉牙了”,反映出“我”的某一特征。

画“我的伙伴”、“猫”等。

并为幼儿设计主题画“煎蛋”,使幼儿感知鸡蛋的色彩和形态,蛋在煎锅里色彩也不断变化,由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等一系列的变化,给幼儿以直接的感知。

用启发的语言启发幼儿将看到的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画出虾、肉煎蛋、各种青菜煎蛋。

(四)提供丰富的绘画工具,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孩子们大量地接触各种类型的原材料,他们在使这些原材料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形成各种形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好奇心和心理满足是兴趣的原动力,也是兴趣形成的基础。

幼儿对各种类型工具材料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和保护,会使幼儿美术活动积极、愉悦地延续下去,发展为有益的直接兴趣。

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工具材料是保持和提高幼儿美术兴趣的关键所在。

运用多种绘画形式、绘画工具,可以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好奇是幼儿的重要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也会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

在美术活动中,通常使用的绘画工具都是油画棒、炫彩棒、彩色铅笔,绘画形式单一,而且幼儿缺乏对多种绘画工具交替组合运用的能力,画面单调。

因此,教师应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如:

手指画,印章画、粉笔画、吹画、刮画等,这些作画形式幼儿易学、色彩鲜艳、效果好,并能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如:

在“画果树”这一绘画活动中,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用不同的画法、不同的工具来自由创作,采用撕、剪、贴的方法来画果树,幼儿不但剪贴出各种各样的果树,并在果树上点画果实,周围可添画上太阳、小草小花等,形式多样,画面色彩丰富。

另外还有棉签画、吹画、蛋壳贴画、实物印画等等,实验证明恰当地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操作材料,可以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

 幼儿的作画工具有很多,如:

油画棒、水粉颜料、棉签、荧光笔、水彩笔、绒线、记号笔等。

提供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可以有效的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

但不是每次美术活动都需要用到这些工具和材料,而是根据需要来提供的,从而提高绘画成功率,增强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三、努力发掘幼儿潜力,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幼儿的潜在能力是很大的,他们具有独特的思维和无限的创造力,需要教师去挖掘。

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创造形象,而不是用自己头脑中的形象,直接演示给孩子,使它代孩子的创造。

在“涂鸦期”儿童绘画受生理方面的限制比较明显。

他们的手、眼、脑还不能协调地配合,画起画来还不能成形或初步成形。

我们可以辨认画的是什么,但是很不完整、很不准确。

开始画人,一个圆圈代表头部,上面再画两个小圆圈就代表眼睛了,而耳朵、眉毛往往被忽略,画身体也是一个圆形,手长在半腰里或者长在头上,腿直接画在长圆形的下方,而且是一根单线条或长方形。

他们观察事物很不全面,只能注意到最突出最生动的部位。

画人别的地方可以忽略,头一定要有,而且总是最先画;眼睛一定不会忘记,因为他从不会说话的时候,就用它和母亲、和大家交流感情;画身上几颗钮扣比口袋重要,而且画得特别大,因为它的位置突出。

孩子五岁以内画人,大人小孩分不清,画得一样高,头大身小,主要以脸上的皱纹和胡子作区分标记。

从三岁到五岁,不论是孩子的造型能力还是想象力发展得非常快,简直是日新月异。

一个男孩子从三岁到五岁,在绘画中造型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非常迅速,画人从初步成型到完整无缺、基本正确;想象从单个人到动物联欢会,甚能想象大树上的眼睛在与小鸟对话,进步多快啊!

如果没有受到正确的美术教育,八九岁的孩子也未必能画出这样有想象力的作品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发现孩子一画画就安静了,然而表面上看大家是安静了,实际上他们的思维活动都很活跃这叫做外静内动。

就以小班的孩子而论,画东西根本不成形,大人们几乎看不懂,如果教师让他们讲一下自己画的什么,他会告诉你这是个动物园,这边是猴山,那边是大象住的地方,这里有棵大树,上边住着各种美丽的鸟儿……他们能把自己画的内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但在画面上根本看不出他所讲的东西。

这就是想象,想象也是源于现实生活,孩子历过或者听教师讲的故事,也有在电视中看见过的事情,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绘画,表达出他们的内心世界。

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好人好事,多欣赏画家的作品,都有助于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到了中班,孩子就喜欢画一些有情节的画了,画小鸡捉虫、小鸭游水、马路上的车等,因为他们喜欢听童话,看动画片,所以画画题材多是童话式的。

幼儿期的儿童把天地万物,不论是草木鱼虫还是各种动物都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会说人话的朋友,把他们想象成可以和自己一起生活、一起游戏、一起遨游太空,一起到月亮上去做客,星星也可以摘下来戴在头上,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孩子们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心理,让他们的想象插上自由的翅膀尽情飞翔。

凡是孩子们自己画的画,绝不会自己藏起来,一定会给大人们或教师看,希望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快乐。

所以我们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评价他们的作品,决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说画得不像或者说线条没画好等等。

这样,孩子的喜悦之情会被无情浇灭。

所以正确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也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浅见,我们应根据《指南》的理念思路,做个有心人,实践中巧妙地将艺术游戏和情境创设融入美术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在美术教育的趣味中掌握技巧,获得成功的快乐。

我们生活在这个是色彩缤纷的世界里,色彩是生命的象征。

希让我们给孩子以色彩的营养吧!

让他们增加一对有力的翅膀,画出心中的画,创造出更多的美。

参考文献

[1]许卓娅。

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J]。

幼儿教育,2001,(1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78。

[3]张卫民。

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4]余珍有。

什么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评价[J]。

幼儿教育,2000,(20)。

[5]孔起英。

幼儿园美术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6]CathyA.Malchiodi。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

[7]董跃彩。

幼儿美术教育的思考[J]。

安庆科技,2006,

(1)。

[8]刘沛译。

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

中国美术教育,1999,

(1)。

[9]郭庆。

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1)。

[10]维克多·罗恩菲尔德著,王德育译。

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10)。

 

致谢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吕老师,吕老师渊博的学识,兢兢业业的治学精神,是我学习的楷模。

谢谢吕老师每一次及时指正和积极的鼓励。

其次感谢厦门学习中心的翁老师和陈老师,以及所有关心过我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师恩之深,同学之情,刻骨铭心!

您们孜孜不倦的谆谆教诲,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让我受益良多!

继续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